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29|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建新医学的基本思路(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6 12:2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7-26 12:32 编辑

       21世纪以来,以中医泰斗为代表的很多人都呼吁:坚持“四大经典”振兴中医。这一提法出现的逻辑错误是,自古至今,中医从未离开过经典。既然经典有能力振兴中医,中医压根就不会败。提出振兴,岂不是多此一举?
      中医泰斗们在一个简单逻辑上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原因在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还是太低,缺乏对时代,对历史的洞察力。也就认识不到,旧医学的衰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谁都救不了它,尤其是经典。
      为什么这样强调?因为大家都不曾敢想,中医之所以衰败,正是由于它的医学理论的衰败,而不是其它原因。大家绕了一个大圈子,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原因。唯独不敢面对的是,经典理论自身的衰败---这一根本原因。下面就来讨论一下中医经典理论的特点。

    一、临床家的绝技绝学是从经典推演出的吗?

       我们还是从中医的“个性化”医疗入手来研究。“个性化”治疗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这就需要医生拥有更大的机动权。有了这个机动权,医生便有了临阵发挥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也便于医生发挥个人的才智和胆识,更便于切合实际,因时、因地、因病、因程,而制宜。正如古人所说:“临床如临阵,用药如用兵”。
       任何事物都利弊参半的。医生的机动权虽然满足了“个性化”治疗的需要,却造成了中医医疗法则的过于宽松,缺少制约定则。所以,在具体把握时给医生造成了极大的难度,绝大多数人是无法逾越的。

       中医临床技术需要医生自己在实践中长期摸索。一旦摸索出来,就成了个人的技术。也就是说,中医学科的书本里,只收集了一套一套的理论,收集不到发展中的高新技术。
       由于医疗法则机动性过大,必然导致了临床行为的随机性和临床疗效的偶然性。那么,良医的造就,就很难归功于经典理论,而主要归于医生个人的智慧和机遇,尤其是个人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机遇的捕捉能力。
       机遇的唯一来源就是长期的临床实践,而能否捕捉到机遇,完全依靠医生个人能力。可以看出,“个性化”治疗医学,主要取决于医生个人所能发挥出来的才智,尤其是胆识。与学科及经典的关系越来越远。

       一位优秀的临床家具有极高的信息敏感度和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具有超人的胆识。他们善于捕捉灵感,勇于临阵发挥,敢于背反并用,惯于剑走偏锋,常常成功于歪打正着。或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或是脑海里的一闪念,或是与患者的一句对话,或是发现了一个很不重要的信息;在大家  看来一些很不起眼的现象,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 中医奇特治疗的方法,都是起于偶然。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中医临床成就完全是一种个人技术风采的展示,几乎与学科的那几本书没有太大关系。

       现代顶尖临床家出自旧中医门下,虽说自幼攻读经典,但主要是靠过人的天赋。他们一旦接触了西医,思想就会发生裂变。这种裂变必然会反映在他们的临床技术上,临床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没有任何疑点的。
      疑点在于,临床家在临床发挥时,究竟是用经典理论来推演,还是一个独上心头的灵感?或许当时着急,什么都没有来得及想? 搞清了这一点,便可以揭开顶尖临床家技术来源之谜。

     大家所看到的现象是,临床家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编书立说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缺少了点什么? 大家只顾着欣赏临床家精彩的经典解说。从来没人觉得,到了总结—编书这个阶段,结果已经铁定,才想起来搬出经典,给自己的技术来源寻找依据。是不是晚了点? 这一“时间差”,一般人捕捉不到。
      其实,临床家涉不涉嫌编造且不论,客观上已经给大家提供了误导。大家误以为,只要参透经典,就能取得临床上的奇特疗效。


   二、中医界为什么要推崇经典?

      中医的经典理论虽然起源于实践经验,但通过自然哲学原理的推演,具体说,就是根据外界的相似性原理,运用“类比思维”方式进行推演,获得理论。类比思维逻辑性不足,却随意性过大,也就愈推愈远。远得都找不回原点了。后继人员的临床技术,没有人是通过研习经典理论而学得,仍旧需要自己堆积经验而获得。这一事实说明, 经典理论的存在与学科技术发展早已经脱离了关系。

      然而,有一个问题大家始终没有看明白。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医高端技术与经典没有关系,但创造高端技术的古今顶尖人物,为什么还要推崇经典? 我倒不是说临床家涉嫌故意误导后学,因为这里面潜藏着更深层的行业机密。

      1、经典理论相当于中医行业--学科的一面旗帜。这就如同一个国家、民族、军队、团体等都有自己的图腾或旗帜一样。换句话说,经典是行业的精神支柱。为了这个精神支柱,行业内古今所有的大人物,都有职责维护它,支持它,成就它。

      2、古今成功的临床经验,都可以不断地,反复地,一代一代的,世世代代的验证经典的正确性和伟大性。把经典推崇为“人类最高智慧”。让行业可信度、知名度、耀眼度的旗帜高高飘扬。古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家也都不惜把自己的临床成果全部归于经典。他们自称个人的医疗成果出自经典,令大家深信。经典的神圣地位千古不可撼动。  

      3、临床家创出的绝技绝学,纯属个人经验。但临床家并不愿意让人觉得,是由个人的思维“捣鼓”出来的“个体经验”。那么,临床家就需要给自创的绝技绝学办理相关“出生证件”,更需要为它认定一门拥有显赫背景的干亲。

      4、临床家在发布成果时,在著书立说时,需要把个人的经验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应该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而这个理论依据,唯一合理的选择就是中医经典。

      5、时至今日,一些拥有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的人,仍然演习古代做派,努力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读经典,证明经典。以图实现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在理论面层的结合。自然哲学与现代医学,怎么可能实现“理论面层”的结合?其结果,不过是给神圣的旗帜上再粘贴一张“科学”的标签而已。

      大家可看清楚了,中医经典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给有成就的临床家提供理论总结的“格式化”报告。为个体技术提提供显赫的身世背景。
这一行业机密一直沿袭到现代,经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后学运用逻辑思维一判断,就会矛盾重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2:2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7-26 12:49 编辑

    三、中医经典理论的单向性

       成功的医疗成果可以重复验证经典理论。反过来,经典理论无法重复临床成就的风采再现。这种奇异现象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中医经典理论只能解读为一面旗帜,旗帜所拥有的特质为“单向性”。
       如何理解“单向性”,这一概念?举一例子,就如同物理学“半导体”的“单向导电”性能。电流只能从始端流向末端,但不能从末端流回始端。
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医家临床家都在为中医印证经典,成就经典而著书立说。堆积如山的验证资料,把经典推到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神圣位置。始终没有人把它提高到“单向性”高度来认识。
      古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家,总结经验时需要依据齐备,需要理论高度,需要资料完整,需要说理格式化。等等这些,经典理论都可以满足。它是被编入依据、理论、资料和格式不可多得的必要素材。
       然而,一旦站在经典高度,运用这些依据、资料、理论、格式,从临床上再来一次,第二次绝对推演不出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经典理论与临床行为之间的单向通行,造成了千古以来,只有良医可以通过医疗成果不断验证经典,丰富经典,成就经典。但是经典却造就不出良医。  
      其实,不单单是中医经典理论具有这种单向性质,古文化中用自然哲学演化出来的很多理论,如“易经”、“兵法”等等都具有这种单向性质。你打了一场胜仗,你就成就了《兵法》。 你就有资格说,引用了《兵法》的哪一条,哪一款才取得了胜利。实在吻合得出奇!但反过来,你埋头熟读兵法十三篇,打来打去全是败仗。
     代创业及经营创新也是同样性质。创业及经营方面的书籍,都是从已经成功的企业及企业家经验中总结编制出来的。 结果是真实的,因--果逻辑也是成立的。总之,书上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如果有人想创业或经营创新,用了书中的方法来操作,绝对让你血本无归。
     
    四、如何规避古代与现代的误导  

        分析到这里就知道了,大家都是熟读经典数十年的人,有人早已达到了“解读经典”的水平。那么,既然有如此高超的经典水平,为什么连现代顶尖临床家的脚后跟都看不见?

        我常提醒“古代文化里有毒”。这个“毒”定向解读为“误导”。为什么要把“误导”---这一概念专项提出?  是因为古代是一个认知水平低下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误导与被误导的历史时代。
       我一直并不认为还是古人故意误导现代人;不是现代临床家故意误导后学,也不是经典理论在故意误导行业,更不是现代医学科学主动找来误导中医,而是现代中医行业以及从业者都学会了主动自寻误导。

       中医行业的人为了振兴中医,有病乱投医,自寻误导也就成为必然。接触到经典,就被经典误导;接触到现代临床家,就被临床家误导;接触到现代医学,便被现代医学误导;接触到现代科学及未来科学,便被现代及未来科学误导。
中医行业启动的是自寻误导本能系统。除了接受误导,还主动出击。拿着现代科学及未来科学工具“滥杀无辜”。所以,他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却制作出的只是一堆科学垃圾。连中医“科学化”的门都没摸着。更无从知晓,同一时代顶尖临床家的绝技绝学究竟“绝”在哪里? 为什么不能传承与普及? 所以,除了用“全军覆没”一词,我实在想不起来还有什么更形象的词。

        现代顶尖临床家虽然自幼研习经典,出于他们天分及智慧,成功的规避了经典的误导,才创有所成。然而,他们虽然成功的规避了自己被误导,却不愿意揭穿这些误导。
        不仅仅如此,他们出自旧医门下,能够从“误导”中成功的爬出来,这一现象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误导。临床家硕果累累,便是“误导”重重。而堆积如山的名老中医技术经验传承著作,却是为后学编制的新误导。那么,启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师承教育”,唯一的解读就是“误导教育”。

       一个充满误导与被误导的行业,最擅长的本领只有一项,那就是自寻误导。
         怎么可能进取?怎么可能产生新思维?人类对中医的期待,怎么可能变为现实?
         新医学的研究者曾引用秋瑾的一句名诗表明她的心情:
           “秋风秋雨愁煞人!”  

         新医学的研究者,身陷误导行业,怎么可以做到“百毒不侵”呢?又如何做到的“百毒不侵”的?
         要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绝与古代的联系。但是这只能规避古代误导。新医学推崇现代临床家,又如何提防现代临床家编造的新误导。新医学相信科学,又如何提防现代医学科学造成的外来误导?
        其实,能否被误导,或主动自寻误导,主要还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古代中医行业及现代中医行业都有其固定的行业思维定势;西医行业也有其固定的行业思维定势。在这种定势之下,所有人都不可能有新的思维方式。新医学的研究者,试图规避这三种思维定势。但是一旦杜绝了古代及中医的误导,也拒绝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误导。那么,研究者会处于一种“丧失思维方式”的孤立境地。

        好在中国改革开放可以作为成功的旁例,中国既摆脱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没有按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更没有按中国传统农耕思维模式,而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给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叫得最响的口号就是“四个坚持”。
        如果仅从学术角度来看,“四个坚持”中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可为新医学找到新思维,重新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新医学的学术探索成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句汇成一句话就是“革命”!中医想要彻底摆脱衰落的命运,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


3
发表于 2017-7-26 19:01:1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4
发表于 2017-7-26 20:17: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10:30:08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17-7-26 19:0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喻先生好!多谢提问!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10:5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7-27 11:33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17-7-26 19:0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多谢喻先生提问!
答复: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有特色的。那就是他把唯物论(一元论哲学),与辩证法(二元论哲学)进行了结合。恰巧,现代科学是从一元论哲学中演化出来的;而中医的辩证法,是二元论哲学的核心。当然,这只是一种思维启发。二元论本身无解,故中医无法被科学还。但是通过马克思与一元论结合,可以获得有限数量的解。

2、马克思主义的凸出特点是“革命”。除了以往社会革命,权力更替之外,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具体到中医行业,就是思维方式的革命。
新医学,既不能沿袭古代中医的“中医思维”方式;也不能套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失败就是:要么中医思维;要么西医思维。要么改良;要么“西化”。实践反复证明,这两思维都行不通。
中医想要走通道路,革命首先是从思维方式开始。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创新思维的启发原型而已。

3、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是“存在决定意识”。这个观念无人不知,但到了中医领域,完全倒过来了。中医界遵循的是,意识决定存在。而且还要让“古代意识”,来决定“现代存在”。
就在古代意识决定现代存在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医迅速走向衰败。这么铁定的事实,大家竟然熟视无睹。而且尚不知错在哪里。
说穿了,错就错在,中医用古代意识来决定现代存在。严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上述问题的扭转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放弃古代意识,重视现代存在。具体说,就是放弃古代经典,重视现代临床成就。

主题帖中已经阐明:现代顶尖人物的临床成就,与古代经典没有关系。倒是与现代医学科学关系密切。新医学的研究者就是看到了这一层关系。她绕过古代经典,用医学科学直接摘取现代临床最高最新成就。




点评

马,就是来自西方!马出生德国,成名法国,终老死于英国。  发表于 2017-7-29 17:41
断章取义的解释马克思主义!  发表于 2017-7-29 17:39
先生你这个回答,我认为不能自圆其说。 首先,世上任何一个学说体系,都有特点。否则,就不是“独立的学说体系”。 其次,又自相矛盾。马,出生德国,成名法国,终老死于英国,难道他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9 17:37
7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11:2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7-27 11:29 编辑
叶苗 发表于 2017-7-26 20:17
中医的经典理论虽然起源于实践经验,但通过自然哲学原理的推演,具体说,就是根据外界的相似性原理,运用 ...


叶苗回复:此论点不实事求是,強词夺理,及其歪曲錯误,中医运用“类比思维”方式进行推演,建立基础是对生命人体五行,光、色、音、味、臭的固有频率的取象类比分析,而且电磁场也是按此取象类比而建立方程与物理概念的。通过五行自然哲学原理的推演基础是数学物理与三千年来无数的科学实验证明其科学客观规律性。思考者先生作为学者与高工应该尊重亊实与科学吧。

----------------------------------------------------

叶先生好!

“取象类比”在心理学上称“类比思维”。古人在2000年前就会运用这种思维,应该说是了不起的。仅此而已。
先生说“生命人体五行,光、色、音、味、臭的固有频率”,可做过相应实验?还是读了物理学,才想起来的?
中医望闻问切,是按光、色、音、味、臭频率在诊断吗?  古代中医知道什么叫频率吗?
先生不是在自寻误导吗?

“五行自然哲学原理的推演基础是数学物理,与三千年来无数的科学实验证明其科学客观规律性”。
------先生这句话前言对不上后语。五行是自然哲学,推演基础怎么成了数学和物理?什么时间才有数学的?什么时间才有物理的?
三千年来的无数科学实验证明报告,先生可曾读过?

没有铁证,就不能定案。这是现代法治改革的一个原则。
无论说什么,都需要铁证。因为医学是与人类什么打交道的行业。要对生命负责。

点评

中医五行即五脏五色五味五音五臭的数学物理意义于; 颜色波长频率图表分析; 颜色波长频率红色约625—740 nm约480—405 THz橙色约590—625 nm约510—480 THz黄色约565—590?nm约530—510?THz绿色约500—565 nm约60   发表于 2017-7-27 13:32
8
发表于 2017-7-27 13:27: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0:30:58 | 只看该作者
叶苗 发表于 2017-7-27 13:27
中医五行即五脏五色五味五音五臭的数学物理意义于;
颜色波长频率图表分析;
颜色波长频率红色约625—7 ...

叶先生,您可真逗!
从哪里拼凑了这么多的物理词汇?
10
发表于 2017-7-28 08:3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7-7-28 08:37 编辑

不要盲目下结论,中医的一套理论和诊断方法都隐含着科学性原理,例如脉诊,只有将这些原理弄清后方能发展中医理论。否则你的这大套说法也只是盲人摸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6 17:41 , Processed in 0.0846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