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农尝过变为宝 历代医家发挥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21 18:2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7-3-22 22:39 编辑

——王辉武先生主编《中医百家药论荟萃》再版感言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近日,全国著名中医专家、重庆市名老中医王辉武先生请刘世峰主任寄给我《中医百家药论荟萃》,这是160多万字的大部头著作,是在20年前第一版基础上的增补重订之作,这对于一个75岁的名老中医来说,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从这部书的初创与再版,也可以看出生活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中医药事业的命运,历经坎坷之后,其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逐渐走向世界,影响未来。
      我与王辉武先生相识于2011年的夏天,那时重庆市主管中医工作的领导,要办“首届国医名师大讲堂”,邀请我前去介绍“从非典防治,看外感热病学说的演变与广义、狭义温病论”。这次讲座的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钱超尘教授、马有度先生等都是国内学界德高望重的大家,我顾虑自己年资太轻而向恩师邓铁涛先生求教。邓老说,你也不小了,五十多岁了,应该承接薪火,发扬光大。在这次会议期间,我认识和熟悉了周天寒先生、王辉武教授、洪雷教授等重庆著名的中医专家,与此前就有联系的刘世峰先生、段翔先生,更是相谈到深夜,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情谊,也深刻领会到重庆中医的底蕴之深厚。
     王辉武先生当时赠送我一本《实用中医禁忌学》,令我思绪万端,感慨不已。我没想到从“禁忌”的角度,竟然可以写成一部学术著作,而且还上升为“学”。王先生希望建立相关的学科体系,从“禁忌”的视野切入,为中医发展开辟新路。其用心之巧,构思之妙,学术水平之高,令我景仰不已。因此,我很快就写成了一篇读后感:《建立禁忌学,开启一扇窗》。《中国中医药报》的编辑审阅之后,也觉得其著作很有新意,尽快安排了书评的刊登,“广而告之”与杏林同道一同分享。
      时光一过就是5年多,在鸡年春节喜庆的节日里,收到王辉武先生主编的《中医百家药论荟萃》,打开这部巨著,我眼前一亮,再一次被王先生的奋斗精神和巨大成就所震撼。
      该书于30年前开始搜集资料,那个时候完全靠手工检索,“一张桌凳、一堆古籍、一支钢笔、一沓稿纸”,是工作凭借的条件;靠着挑灯夜读天天干,节假日集中打硬仗,奋斗几年而将“历代临床中原汁原味的‘大实话’、有效的‘干货’”,不放过一条重要信息,不放走一个明显讹误,大海捞针,辛苦摘编,资料堆积几箩筐,卡片积累几麻袋,把中国历代中医药临床专著、本草专著、经史百家、文学札记等600余种文献之中,有关用药经验上的论述,精选400多味药物的妙用与药论,编写成工具书,出版之后,备受欢迎,很快销售一空。尤其是,2015年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这部初版书被人炒作,飙升到3000元一册,仍然“一书难求”。因此,应出版社的请求,王教授组织人员,进行增补再版。皇皇巨著,再现医林,启迪后学,造福大众,走向世界,影响未来。
      掩卷沉思,中医使用中药,其历史在几千年之上,是用当代化学所难以解释的一套独特学术体系,把看似平常的天然动植物赋予神奇的功效,达到到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的目的。可以说,如果用化学组成的方法研究中药,萝卜与人参的成分差不了多少;按照当代精细提纯的方法要求,几乎所有的中药都是草根树皮,形同垃圾,“丸散膏丹,神仙莫辨”,一碗黑药汤其“复杂成分”永远也分析不全。
中西医对待植物药物的分野,因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不同,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本来只是一棵草,神农尝过成了宝。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不是戏说玄谈,而是先民几千年探索用药经验的浓缩,他们坚信“天地精华聚成药,四气五味入脏腑”,因此,才有了《神农本草经》的出现,有了伊尹《汤液经》的经方家,有了《伤寒杂病论》的临床经验。
      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只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衡量,希望“精细”、“准确”用药,这对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剂来说也许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如若用定性定分析来研究中药,指导临床用药,那就会“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不顺眼”,就会否定中医的用药经验,把好端端的中药当成垃圾看待。
     王辉武先生把历代神农们的经验搜集起来,合成一部巨著,让他们穿越时空,与当代神农对话,好像神州大舞台,“挑战不可能”;也好像百家大讲堂,让张仲景与扁鹊对话,看看谁用药更精彩;让孙思邈与李时珍比武,看谁知道的药物更多、更精准。
      一部《中医百家药论荟萃》,把中医上下几千年的用药精华呈现给大众,方便未来的歧黄传人,让大家一起见证中医的历史辉煌、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
    因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养生治病经验的结晶,毛泽东、习近平这样的大政治家赞扬中医药;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说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而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这是为什么?《中医百家药论荟萃》在某种程度上告诉了世人,是因为其根基深厚,千年等待,这岂止一个诺贝尔奖可以涵盖?
     很多人说当今的中医衰落了,读过《中医百家药论荟萃》,我觉得目前中医界不屈的奋斗精神还在,千年探索的神韵仍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中医药复兴的曙光就在前头。需要的是大家只争朝夕、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如此,中医的前途就会越来越光明。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3-26 06:2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3-25 22:22 编辑

“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只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衡量,希望“精细”、“准确”用药,这对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剂来说也许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如若用定性定分析来研究中药,指导临床用药,那就会“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不顺眼”,就会否定中医的用药经验,把好端端的中药当成垃圾看待。”
——短短一段话,包含着多少愤慨和辛酸!中药学这个医学宝库,这个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历经多少人前仆后继地研究和实验的科学结晶,竟然被百年发展的简单的化学予以否定和质疑!就像一只麻雀质疑和否定大雁的远翔和高飞一样,令人唏嘘!


3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3:04:0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3-25 22:20
“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只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衡量,希望“精细”、“准确”用药,这对于人工合成的化学 ...

谢谢千总肯定,评语太有才了!

点评

谢谢铁版赏评。  发表于 2017-3-27 18: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0 16:11 , Processed in 0.1020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