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中医经典中探索人的营卫气之确切涵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23 08:4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河:三线流气针讲座第一讲

大家好!从今晚开始,我们正式开启三线流气针的课程!

面对浩瀚的医学海洋,站在医学的讲台上,常常让我想起屈子的两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学的路是漫长的,踏上这条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让自己一颗平静的心,游于无际的知识大海。去感受每一段经典的文字,去体悟曾经的一个个传奇。

三线流气针这套针法,也是从古中医的历史海洋中脱出,和素问,灵枢,难经,伤寒是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又吸纳了金元四大医家的医学思想。如东垣的脾胃学说,戴人的汗吐下开门之法,丹溪的滋阴含阳之法,都是这套针法的源泉。特别是金元四大医家之首的刘河间先生,其"淡为五味之本,胃为五脏之本"的思想,更是成为了三线流气针的核心发动机,推动着整套针法的演变,是整套针法的核心。三线流气针又吸纳了明清大家的思想,许多理法更是从叶桂的《温热论》和王孟英《温热经纬》中直接引出,而吴鞠通的三焦辩证思想,更是作为了伤寒六经辩证体系之外,又一个支撑三线流气针的根本。三线流气针虽然属于当代针法,但是其中历史的脉络却又是极为的清晰。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第一卷的第一讲,原气的来源。任何学说的建立,都是要溯本求源的,中医学也是如此。你要学中医,首先就要理清中医的源头,中医的源头在哪里呢?有人可能会说是内经,也有人可能会说是伤寒,当然,也有人说是易经的,因为易医同源嘛?

但是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都不是,不是说这些书不经典,而是这些都太过于高大上,我们要研究医学,要学中医,首先是要掐住人体这个源头,在人体这个源头的基础上,去探求经典的奥妙,任何一部脱离了人体这个根本去探求中医的学说,我们可以不客气的说,都是伪医学。任何一个试图脱离人体运动规律而研究内经、伤寒的中医人,都是形而上学的,都不是真正的中医人。内经之所以经典,伤寒之所以受历代中医人无比推崇,不是因为内经是黄帝写的,也不是因为伤寒是仲景做的,而是因为内经伤寒,符合了人体生命的运动规律,极为详尽的演化了生命的气机运动。所以他们能成为医经之首,经久不衰,说句不客气的话,凡是推崇仲景而不究伤寒本质运动规律,套伤寒而自称经方的行为,都是抱祖师爷大腿,给祖师爷抹黑。

这里我不再做过多评价。既然,中医学的源头在于人体,那么我们剥开纷乱的医学门派,去直视这个源头的时候,其实一切都会渐渐清晰起来,生命运动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的运动,气血精神髓津,都是物质的形态而存在的,哪怕是我们常说的神,在中医上,其实也是以物质形态而存在下来的。所以关于神的产生,灵枢经中直接用了一句话,交待而出:两精相搏谓之神。说白了,神就是在阴阳精相互搏杀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这个我们后面后专门论述,这里我们先一带而过,人体既然是物质的人,生命既然是物质的运动,我们要揭开生命运动的源头,首先就要揭开我们人体生命所需要的物质是来源于哪里?这个在中医上,用《内经》的说法:叫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如果我们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其实就是一个消化系统,一个呼吸系统。天和地,作为生命运动最根本的物质源头,天以五气的形式,主要通过肺的呼吸,进入人体。地以五味的形态,主要通过胃的饮食消化进入人体。在这一点上,中西医是无分别的。

那么,既然天气的呼吸,和地气的饮食,是人体生命运动主要的两大源头,我们要去研究生命运动,要研究中医学,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这两个问题。所以在古中医经典《难经》中一上来就大谈呼吸,人一呼脉行三寸,一息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而周于身,都是在讲呼吸间气行的规律。内经上也是如此,一上来谈养生之法,讲究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在内难二经中,都拿出了大量的篇幅来谈人体的呼吸。呼吸作为人体生命运动的两大源头之一,也是我们中医学中首先要面对的资格课题。

那么天气的呼吸又是怎样运动的呢?难经说:吸者随阴入,至肾而还。天气通过吸进入人体,做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运动,首先达到五脏中的肺脏,尔后向下,进入心脏,在向下,
过膈进入脾脏,再下进入肝脏,再下进入肾脏,达肾之后,气的进入达到了五脏的最下方,开始向上返,这是一个大体的行进路线。所以难经说:吸者随阴入,至肾而还。脉不满五十跳而一止者,一脏无气,肾脏也。天气入肺,自上而下,遍走五脏,一个脉搏的跳动,是应该满足五十息而不间断的,要跳满五十次,这样天气才能够自肺走到肾,而使得各脏天气圆满,而如果没有满足五十跳,中间就出现了间断,开始了停滞,这个时候,就至少有一脏不能得到天气完满的养护了。第一个得不到养护的脏,也就是肾脏,以此类推,脉不满四十跳而一止,两脏不得天气尽养肝脏和肾脏,脉不满三十跳而一止,三脏不得天气所养,脾肝肾,脉不满二十跳而一止,四脏不得天气全养,心脾肝肾,脉不满十跳而一止,五脏皆不得天气全养,这个息数,也决定了天气在五脏六腑的流动情况,这个是区分与地气的,后面在课程展开的时候,我们还会就这个话题细讲,在天气进入肺脏以后,我们刚刚说过,天气是自上往下传递的,那么这个气进入肺之后,是直接传递呢?还是做过处理之后再传肺,其实是后者,天气入肺之后,肺要从这股天气中分离出一股极为清澈的气,留下来自己使用,而余下的,才会下递心中,肺脏提出清气之后,这个清气一个是用来生养养护肺脏,一个则是由肺脏递入肺经,顺着肺经向腠理皮表走。所以内经上说: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以肺脏来说,就是被肺分离出来的清阳之气,向着腠理的方向进发,而被留下来的相对的浊阴之气,则会顺着五脏,顺着阴脏下递,沿着这样的清浊分辨,有了内经这句经典的概述。清阳之气,顺着肺经向腠理走,向四肢走,向着手臂的方向运动,行至肺经络脉,从肺经络穴,沿着本络,别入大肠经中,再沿着大肠经向着大肠运动,灌入大肠腑中。所以灵枢经上说: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也是说的这种清气的运动,阴经与阴脏,在主干道的清气流动过程中,清气是从脏往四肢走为主的。其受气的主要发起点,就是五脏,五脏分清,清气由五脏发往四末,阳经与阳腑,则是清气别注之后,先进入了四肢之末,再由四肢之末向着阳腑流,清气由四末发往六腑,也就是阳受气于四末,这都是以清气的主干道而说的,在清气由大肠经流入大肠腑以后,气达到了最浊状态,大肠腑再从这团浊气中,分出浊物,排出体外。在大肠分浊以后,留下来的相对较清的气,再由大肠发往大肠经,由大肠经别入肺经,流回肺脏,顺肺窍呼出,形成了一个小的周流气。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清气的形成,是有两种的,一个是肺从天气中分离出来的清气,一个是大肠分浊之后留下的清气,这两个清气相互比较,又有了二次的清浊之分,相对来说,肺从天气中分离出来的清气,是要清于大肠分浊之后留下的清气的。二者对比,肺直接分离出来的清气,我们称为清气,大肠余留下来的清气我们称呼为浊气,这也是一个清浊气的划分,而这个清浊气的划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清气,主要是养护生养脏腑经脉的,我们中医上称之为营气,而这个相对的浊气,则是捍卫经脉抗拒外邪的,我们称之为卫气,所以营卫之间的分辨,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清澈轻透,生养万物,卫气厚实坚固,抵御外邪。这就是整个肺与大肠气的分清与分浊,及一气周流,

今天我们先讲这么多吧,文字展开后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慢慢来,感谢大家的收听!

脉诊有诀窍,腹诊有玄机。立法常非常,方小疗效好。
七天无理由退货退款承诺。

《医道探索》内容简介
在中医理念引领下成书。以理列案,据案说理。以90%的医案篇幅为10%的医理提供实证。病案描述尽量贴近实际,使读者如亲临病者,全面分享作者的治疗实践。诊断有根有据,依据病机立法,依法处方用药,解析用药理由。该书主要内容是“九论”“八说”。
一、九论:
1、三边论。医、患、境共同决定着病情演绎的方向,三者同等重要。
2、比类论。“不知比类,足以自乱。”诊断治疗,都在比类之中求解。
3、自调论。要正视人体自我调节能力。
4、痰湿论。气血湿如影相随,视三焦为“疏导之腑”,在五行属水。
5、病机论。病机十九条是纲领。实践中要“审查病机,无失气宜”。
6、升降论。升降易阴阳而八纲,把握升降与把握虚实寒热表里同等重要。
7、疏通论。五脏以疏为要,六腑以通为用。
8、脐腹论。腹诊无可取代。棱莪桂枝汤消痃除癖,加减能治疗诸经疾患。
9、外治论。能外治,不服药。针灸快捷效宏,明补泻,才能不妄用针。
二、八说:
1、散生说。中医人应当散生民间为主。
2、探路说。初诊以两三剂先探路。
3、药量说。用药无量,唯病是从。
4、生药说。遵经用药,不过度炮制。一般丸散药应当熟食。
5、用酒说。酒是有机溶剂,可以引药入血分。
6、水渍说。仿仲景师大黄泻心汤用法,水渍药物清上焦、免伤下焦。
7、经络说。经络是气之运行路线,气在即在,气消即消。
8、干锅说。疮疡病患者应当躲避干锅。干锅会使病情加重.

又曰:
脉诊有诀窍,腹诊有玄机。
立法常非常,方小疗效好。

作者简介:
封志强,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区人。年轻时即跟随乡里的老中医学医。北京林学院毕业。自1970年开始业余行医,免费义诊近五十年,救人无数,其中包括许多医院放弃的重症患者。他,只处方不收费不卖药。首张处方是一九七0年开给他的同事前卫生部郭子化副部长女儿的。他,坚持随手记录诊疗过程,记录医案达百万字。记述的医案药简效宏,包括癌症,脊髓空洞症,内外儿妇肿瘤等疾病治疗经验。《医道探索》一书约28万字,228案例,430页。法理清晰,有初诊有结论。是目前市面上十分难得的医案集,具有与市面上流行的医案完全不同的特色!中医初学者可作为范本放在案头,老中医可从中受到启发,增强临床效果。中医爱好者从中可看到疾病的防治要点,不被错误思想所误导,窥见好中医应有的风采!
他,遵经守道,奉行古训,反对西化。在《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五年前曾编辑出版《内经纲要新编》一书。

二0一七年一月

作者微信号:wxid_zf0qwnd805vf32。
购买书籍联系微信号:hebzhyrlm。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七天无理由退货退款。
《医道探索》书售价200元,邮费全國通收10元,合計210元(只限中国大陆地区)。购买者请将您的姓名,地址,电话告知。
我(卫民)的微信:hebzhyrlm。QQ:591622750 。QQ红包、微信转账均可,比较便捷。
付款后记得收货,如果10日后没有收到及时查询!曾有过收货人忘记从收发室取货的情况。

《内经纲要新编》简介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几千年来,其理念一直指导着中医的医事活动,是中医最高经典。离开内经理念的医事难说是中医。为了使中医的基础理念发扬光大,便于有志于中医者入门学习,笔者编写了《内经纲要新编》。该书是在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经纲要》(江苏省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南京中医学院内经教研组合编)基础上改编而成。删其臃赘,纠其失误,有所增补(如八纲、针灸等内容),同时加入了笔者四十多年来的践行中医理论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该书是笔者初学中医时的第一本读物,也是笔者作为自己为中医复兴尽责献给他的弟子及其他中医学习者的礼物。是他和他的弟子自费出版并且按照印刷成本价与大家分享的。
《黄帝内经》是鸿篇巨著。内容丰富,涉及医事、人事、天文、地理、气侯等诸多方面。今择其与医事有关的主要部分编辑成册,作为中医入门的基础读物,此即《内经纲要》书名之由来。有志者要学好中医,尚需结合实际学习中医的诊断、治疗、药性、针灸等方法,在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之后,再认真阅读《黄帝内经》等中医经书典籍,便会有更大的收获。
《内经纲要新编》在保持原书有关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精神、四气五味等理论阐述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诊断原则和方法以及针灸施治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提炼,可以作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以及专业研习者的参考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篇日志编辑多次,请您耐心往下阅读!

当我为某一女性诊脉后告诉她:肝郁气滞,心事沉重。列举一系列肝郁气滞的症候群后,患者频频点头称是,并且泪流满面。那么这个患者究竟是什么脉像呢?《医道探索》中有案例描述……。

朋友,你用“反治”法吗?医道探索里有案例。

封志强大夫简介
封志强,河北鹿泉人,1942年出生,从十几岁起开始跟老中医学习中医。1967年大学毕业。1970年在山西长治首次处方并针灸。四十多年来,治疗涉及内外儿妇多科疾病,救人无数。
封志强遵经守道,反对中医西化。善脉诊,重腹诊,重病机,处方简。主张“升降易阴阳而八钢”。着眼疏导,善用吐泻,重视腧穴,推崇针灸。屡起沉疴,许多是从大医院转来诊治的病人。其中有中风、痿、癌、崩漏等类型的患者。
近五十年来,积累医案笔录近百万字。在《中国中医药报》、《人民政协报》、《河北中医》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例如 “升降当属八纲”、“活血化瘀治脑出血”、“生半夏不可畏”等文。出版过《内经纲要新编》《医道探索》等书。

《医道探索》一书厚430页,记载医案228个,涉及内外儿妇肿瘤等百十种疾病,自费印刷500册 。 售价200元,邮费10元,合计210元(只限中国大陆地区)。
另外还有少量的《内经纲要新编》一书,是封大夫对《内经纲要》一书修订后出版的。对于学习中医很有借鉴意义,可以一起购买,每册30元,不再另收邮费。单独购买请加10元邮寄费。
《内经纲要新编》一书还有几本作者签名珍藏版,每本一百元。随书附赠作者的电话号码,可以和封大夫交流探讨。

购买者请将您的姓名,地址,电话告知。
加好友的朋友请附言:以书会友
2
发表于 2017-2-25 23:05:30 | 只看该作者
要学中医,首先是要掐住人体这个源头,在人体这个源头的基础上,去探求经典的奥妙,任何一部脱离了人体这个根本去探求中医的学说,我们可以不客气的说,都是伪医学。
---------------------------------------
  先生的话不敢苟同。人体是什么?人体是生命的载体。生命是什么?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命与人体是统一的,没有生命的人体是僵尸。内经,伤寒的核心是神和形,神是生命,形是人体,神是阴阳五行的气化运动,出入以立神,升降以立形,形神合一,方有人体。所以,人体不是医学的源头,西医研究的是人体,找到医学的源头了吗?中医是气化学说,从天体的运化,天地之气的气化,万物的生化,认识人体生命的源头,这才是经典的精华。

点评

内经之所以经典,伤寒之所以受历代中医人无比推崇,不是因为内经是黄帝写的,也不是因为伤寒是仲景做的,而是因为内经伤寒,符合了人体生命的运动规律,极为详尽的演化了生命的气机运动。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23:21
3
发表于 2017-2-25 23:21:22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2-25 23:05
要学中医,首先是要掐住人体这个源头,在人体这个源头的基础上,去探求经典的奥妙,任何一部脱离了人体这个 ...

内经之所以经典,伤寒之所以受历代中医人无比推崇,不是因为内经是黄帝写的,也不是因为伤寒是仲景做的,而是因为内经伤寒,符合了人体生命的运动规律,极为详尽的演化了生命的气机运动。
---------------------------------------------------------
  什么是经典中医的人体?三阴三阳六经也。内经之理是六经,伤寒之法是六经,金匮杂病的病位也是六经,六经是中医认识人体的通道。什么是生命运动?是六经通天地之气,气行于内,形立于外的升降出入的循环·运动。

点评

清河(289262486) 12:02:47 人们习惯了模棱两可,不思进取。除了生搬硬套,整个灵性已经自灭了。 天地合气就是人了 那么拉一头猪来,是不是也和气。 石家庄市卫民() 12:03:58 呵呵 好! 清河(289262486) 12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8 12:06
4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2:06:31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2-25 23:21
内经之所以经典,伤寒之所以受历代中医人无比推崇,不是因为内经是黄帝写的,也不是因为伤寒是仲景做的, ...

清河(289262486)  12:02:47
人们习惯了模棱两可,不思进取。除了生搬硬套,整个灵性已经自灭了。
天地合气就是人了
那么拉一头猪来,是不是也和气。
石家庄市卫民(wjm951@qq.com)  12:03:58
呵呵
好!
清河(289262486)  12:04:18
我不喜欢这种争论
研究经典
结合人体去研究经典

点评

先生也是老资格的中医,也是出书之人,怎的连中医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不承认,那么,你结合的是什么人体?是西医的人体吗?你走上西化的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8 14:46
不应该整天扯的乱七八糟,连个根心都没有。 在天地和气 总得有我们要去和气的那个心 研究人体这个源头 不是不离开天地和气 清河(289262486) 12:06:05 而是早知道哪里是我们研究的和气中心。 天再大,人很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8 12:09
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2:09:15 | 只看该作者
崇尚中医人 发表于 2017-2-28 12:06
清河(289262486)  12:02:47
人们习惯了模棱两可,不思进取。除了生搬硬套,整个灵性已经自灭了。
天地 ...

不应该整天扯的乱七八糟,连个根心都没有。
在天地和气
总得有我们要去和气的那个心
研究人体这个源头
不是不离开天地和气
清河(289262486)  12:06:05
而是早知道哪里是我们研究的和气中心。
天再大,人很小。
你病了,我总不能给一头猪去治病。
不能因为猪也天地和气
我们就只管天地和气
清河(289262486)  12:07:16
而忽视了问题的核心。
掐住人体的源头,是让我们更有体系,更有重点的研究这些。

点评

中医的心是西医的心吗?中医的心通夏气,主手少阴心经,你給猪治病也得知病在何处,病的原因,病的性质吧,先生治病的根和心,后学实看不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8 14:56
6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2:11:2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什么三阴三阳六经人体
这还不是自己不能再一次细化
给自己的挡箭牌
因为不懂精细的东西
所以拿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当遮羞布

点评

先生的话令人吃惊,你不诊脉吗?脉就是三阴三阳六经。先生不辨证吗?证属阴阳之病,脏属三阴,腑属三阳,这是遮羞布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8 15:02
7
发表于 2017-2-28 14:46:23 | 只看该作者
崇尚中医人 发表于 2017-2-28 12:06
清河(289262486)  12:02:47
人们习惯了模棱两可,不思进取。除了生搬硬套,整个灵性已经自灭了。
天地 ...

  先生也是老资格的中医,也是出书之人,怎的连中医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不承认,那么,你结合的是什么人体?是西医的人体吗?你走上西化的道了。
8
发表于 2017-2-28 14:56:42 | 只看该作者
崇尚中医人 发表于 2017-2-28 12:09
不应该整天扯的乱七八糟,连个根心都没有。
在天地和气
总得有我们要去和气的那个心

  中医的心是西医的心吗?中医的心通夏气,主手少阴心经,你給猪治病也得知病在何处,病的原因,病的性质吧,先生治病的根和心,后学实看不出。



9
发表于 2017-2-28 15:02:11 | 只看该作者
崇尚中医人 发表于 2017-2-28 12:11
还有什么三阴三阳六经人体
这还不是自己不能再一次细化
给自己的挡箭牌

  先生的话令人吃惊,你不诊脉吗?脉就是三阴三阳六经。先生不辨证吗?证属阴阳之病,脏属三阴,腑属三阳,这是遮羞布吗?

点评

医道探索是另一位大夫。清河是一位大夫。他们不相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09:24
10
发表于 2017-3-8 08:55:14 | 只看该作者
纠错:人一日呼吸是一万三千五百息而非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请仔细审阅《灵枢五十营》!!!!
一日是十二小时,一夜是十二小时。因此一日一夜人呼吸的次数是两万七千息。百度的记载是:每天23040~28800 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2:55 , Processed in 0.0745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