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中医需要领悟古今医家的心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5 17:4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万里朝阳 于 2017-3-5 17:42 编辑

学习中医需要领悟古今医家的心法

马有度教授正在给学生做学术演讲
文 | 王世保
先贤云:医者,意也。修习中医需要精思朗悟,就像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要求中医家“才高识妙”一样。现代中医家不可能都有张仲景那样的智慧,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刻苦修习中医经典。虽然不能及时思求经旨,如果能够参悟古今中医大家领悟中医的心法,也可快速入门或者登堂入室。即使对于这些心法不能立即顿悟,也不至于迷失方向或者误入歧途。因此,中医学界当下需要这样的专著,能够将古今中医家的心法以及中医药理论的精髓汇集起来,以供中医共同体日常参悟和实践。
中医教育大家马有度教授能够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组织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刘世峰副主任医师和中国中医药报社海霞主任,征求、收集古今中医家和现代中医爱好者领悟中医的绝妙好言,群策群力,历时半年,编撰和出版了《中医心悟感言》。该书不仅是呈给全国中医药院校教育60年大庆的献礼,更是交给广大中医学生、中医临床家以及中医爱好者步入中医殿堂的钥匙。
“志在千里不言老,壮心不已振中医”。马有度教授是当下中医学界的中流砥柱,虽然已达八十高龄,仍然为中医复兴事业孜孜以求,临床、带徒、著述,立功、立言、立德,毕具三不朽。马有度教授既是享誉海内外的名医,又是深求经旨的明医,更是心系苍生的民医。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医文化,独著、主编《感悟中医》、《奇妙中医药》、《重庆名医证治心悟》等20余部著作。本人有幸曾经在某次新药研发咨询会上向马有度教授请教过,对马老先生的谦卑和热情仍然记忆犹新。
学习中医需要领悟古今医家的心法


“精练岐黄医术,造福一方黎民”(国医大师郭子光给刘世峰题辞)。刘世峰先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为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出版有《传承中医》、《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等医著。刘先生也是当前中医界极其活跃的中医学者之一,不管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网络新媒体,都能积极投身其中,为同仁答疑解惑,为复兴中医事业奔走呼吁。我与先生在网络上神交已久,对其学识和敬业精神也是敬佩不已。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正是在马有度教授、刘世峰先生以及海霞主任的辛勤努力之下,《中医心悟感言》这本书才能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教育60年大庆之前适时出版,呈现在海内外中医界的面前。本书不是一人一时的顿悟心法,而是汇集古今中医的名言、格言、感言,展示古今中医名句、佳句、警句。书中按忠诚中医、特色优势、继承创新、中医文化、人才教育、读书治学、医论医话、医德医风、医误药误、养生保健、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方针政策、医方一百、药对五十共计十五项内容编撰,选项覆盖中医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语义精辟、指导性强,足以启迪中医共同体的智慧。
学习中医需要领悟古今医家的心法

失去儒道释等中国固有文化的教育,处在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环境中的现代中医共同体对中医渐趋陌化。中医家们不仅对中医的学科属性认知混乱,对如何学习、应用和研究中医理论更是迷茫。尤其是那些初学中医的学生和自学爱好者苦于没有清晰的指导思路,不知如何把握中医理论精髓;而从业的临床中医家则苦于没有深入医理的有效捷径,不知如何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放眼中医学界,近现代诸多中医名家都出版了自己几十年的临证医案,这是个性化诊疗经验的最好展示。作为中医的后学应该感谢这些临床大家们的无私奉献,能够将毕生探索的心血传给后世。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中医家更缺乏学习和把握中医理论的诀窍。
毋庸置疑,《中医心悟感言》是学习中医的古今心法辑要。本书汇集了众多中医大家对中医之意,看似简短几句话,却是一生学识和心血凝聚的精华,也是后世医家通向中医殿堂的捷径。书中汇集的名言、格言与感言需要我们现代医家或者后学不断地加以领悟和修习,从中悟到中医的真谛,对中医树立正知正见,以至正信,并在临床实践中勇猛精进,共同复兴伟大的中医事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0 16:07 , Processed in 0.0779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