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五行理论就不会有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27 13:0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 王世保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腑也,可不通乎?”
——《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 》
    引 言
    五行理论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事物和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事件的主要理论工具。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天文、地理、人事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天文学、中医学、命相学和堪舆学等诸多文化门类中,是古人解开自然之迷的一把强有力的钥匙,直至今天仍然焕发着自己顽强的生命活力。
    五行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具体应用是其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它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从始至终支撑着中医的存在。但随着中医所处文化环境的改变和中医队伍西化性的异化,五行理论不仅遭到中医之外的信奉科学主义的有关人士的攻击,而且中医队伍内部也有一部分人对五行理论产生了质疑,指责其虚玄、毫无意义,要求中医理论脱离阴阳五行理论,继而走向建基于现代科学的道路。
    无论是那些对五行理论持着一种科学主义批判态度的非中医人士,还是那些要求中医摆脱五行理论的中医内部学者,他们都没有彻底了解五行理论的来源、内涵与应用价值,所以才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当今社会的泛滥对中医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它动摇了中医理论存在的合法性与认识事物的正当性。为了拓展中医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空间,我们有必要对五行理论进行详细而又深入地探讨,同时批判一些曲解与攻击五行理论的言论,阐明五行理论所含的深层次的原理,指出五行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具体运用和不可动摇的原因。
    一、关于对曲解与攻击五行理论的观点的批判
    随着地域的拓展和民族之间的融合,强大的西方文明携着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和方方面面。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文化就在中国现代文化中成了主体,西医也随之理所当然地被确定为当前医疗机构体系中的主体。当国人以一种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也就是以西医的标准来看待中医时,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医的曲解与攻击。
    现代知识分子对中医曲解与攻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其基本理论——五行理论的曲解与攻击。总结其观点,曲解与攻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 五行理论是无根无据的臆说
    (二) 五行理论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元素论
    可以说这两方面的批评都是基于对五行理论缺乏深入的探讨和认识,并以一种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来看待中医所导致的。
    甲、五行理论是无根无据的臆说
    我们如果不对五行理论进行深入地探讨与分析,仅就其理论形式来看,它是非常简单的,具有一下两个明显的关联特征:
   (一)共生
    五行理论中五个组成元素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是因果性的,而是共生性的。它们首尾相续,循环无极,使这个整体处在一种连续的无极的动态之中。
   (二)和谐
    五行理论中五个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形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相生和相克。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个元素相生相克,使这个整体的各个元素之间保持着一种制衡与和谐,继而维持了整体的永久性存在。
    仅从上述简单的生克关系来看,五行理论确实没有什么根据,但是中国古典文化强调的就是“大道至简至易”,一种至简至易的理论往往包含了最为丰富与繁杂的内容。就象八卦图,很简单的一个图却蕴藏了无尽的玄机与奥妙,五行理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深入探讨它,就不难发现五行理论的来源有着自己深刻的天文背景,它是中国古人亲身感受宇宙天体的运行对自身和万物的影响而高度概括出来的自然规律。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深刻的天文背景,才使得五行理论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五行理论赖以成型的实体原型在《黄帝内经》中被阐述的很清楚: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上应岁星”。甚,“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上应荧惑星”。甚,“上应辰星”;
    “岁土太过”,“上应镇星”。甚,“上应岁星”;
    “岁金太过”,“上应太白星”。甚,“上应荧惑星”;
    “岁水太过”,“上应辰星”。甚,“上应镇星”。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上应太白星”。复,“上应荧惑、太白”;
    “岁火不及”,“上应辰星”。复,“上应镇星、辰星”;
    “岁土不及”,“上应岁星”。复,“上应太白、岁星”;
    “岁金不及”,“上应荧惑星”。复,“上应辰星”、“荧惑星”;
    “岁水不及”,“上应镇星”。复,“上应岁星”、“镇星”。
    ———————《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
    上面引用的内容就是古人在长期的天象和物候观测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理论来阐述物候的变化。物候的变化包括了平气、不及与太过三个方面,而五行的生克关系就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而又具体地展现,它表明物候变化的各个表征对应的正是天上的五星对地表生物的交互影响。如岁木太过,对应的就是天上的岁星对地上万物强势的影响;太过必然要受到克制,而克木者为金,于是便随着岁星出现的就是太白星。
    五行理论就是关于天上五星的运行对地上人与万物影响的规律的高度总结,它把人与万物同天上五星联系成一个整体,继而使得古人能够观天象知人事。人们利用五行理论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能够与宇宙天体的运行同步,进而顺应整体,达到趋吉避凶。
    由此可见,五行理论正是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那么古人是如何总结出五行理论的呢?只要将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建构试验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它不可能通过西方文化中的那种建构性的科学实验来分析得出。这种独立而又抽象的科学实验割断了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广泛联系,狭隘的视界是观察不出五星运行对地表生物交互影响的。五星的运行及其对地表的交互影响是自然发生的,我们也就必须在宇宙这个无限大的自然实验室中,细致地观察五星和地上生物的变化,并结合自身的感受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总结出范准天地万物变化和相互影响的五行理论。所以说五行理论不是一种主观臆说,在这个理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天文背景,它不可能依靠那种将考察对象孤立起来然后加以重新建构的理性方法所能得出的,它来自于中国古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的感受和长期的观察。
    正因人类作为地上的一种生物,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日月五星运行的影响,所以当中医把五行理论运用于解释人体病因、病机和疾病流行情况时,也就能把人体置于整个天体运行的背景下来进行考察,这无疑是更加合理和准确的认识途径,因为它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人体的疾病;而象西医那样把人体从自然环境中割裂开来,将其看着一个独立的可以解剖的生物机器,然后再对病变部位进行孤立地考察,这种认识途径正是倒果为因的做法,这种医学发现的病因往往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不是引发疾病的原因。所以,西医的那种抽象地认识事物的方式并不能真正合理地认识人类患病的病因。
    乙、五行理论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元素论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从西方文化意识形态来认识中国的古典文化,导致了许多对古典文化的曲解,其中对五行理论的唯物主义解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那种基于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五行理论的现代哲学阐释,既是对五行理论的一个大曲解,也是对五行理论的一种自我贬低。这种元素论的解释往往是受古希腊四元素说的影响而造成的,它是以一种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来对五行理论的一种错误解释,并一直为那些学院派学者所继承和宣扬。
    五行理论不是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元素论,它与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四元素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四元素说内容很简单,它源于古希腊哲人对自然的一种简单的观察和理性阐述,它是一种机械的原子构成论,它没有把自然物看成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是看着一个由无数个独立的原子构成的实体。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是古希腊人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理论,它远没有五行理论那样具有深奥的内涵和实践基础,也没有五行理论那样深刻的天文背景,它是建立在古希腊人对自然的一种观察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解说自然变化的一种原子构成论,它们仅仅被看着是构成万物的一种独立的元素,仅此而已。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与五行理论相比才是一种真正的主观臆说。
    古希腊四元素说本身就是古希腊人用一种抽象孤立的思维认识自然万物的产物,它没有把自然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而仅仅以几种现实中的实物作为假想的元素来构成自然万物。因此,四元素说是一种解释自然的机械唯物论,由这种抽象的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产生的原子主义,构成了西方以后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
    五行理论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元素构成论,它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与四元素相比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五行理论来描述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把天、地、人和万物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认识事物更具合理性。
   (二)通过五行理论把人与万物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往往是根据事物发生的时空特性来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不是西方那种逻辑性的,而是具有共生性的特征。这种共生性往往把同一时空内涌现的事物分成一类,这些事物只是同一整体在不同的空间内呈现的多种形式。
    如:东方、春、风、木、肝,这样就能把天、地、人与万物连成一个共生性的整体,它们是在春天呈现的,在空间上对应的是东方,在天上对应的是岁星和春风,在地上对应的是万物茂荣,在人体上对应的是肝气旺盛。
    由此可以看出,五行理论要比四元素说丰富的多,深刻的多,它含有一种宇宙天体运行——万物变化的简单图式,但它与八卦具有同样丰富的内涵!
    二、五行理论与共生性原理
    西方人的理性思维是建立在单向度的因果性原理基础上的,而中国古人的思维却是建立在另外一种原理上,这种原理我不妨称其为“共生性原理”,而五行理论就可以被看作这种共生性原理的最简单的最典型的模型。
    共生性原理是指一组事件的发生不是一种因果关系,而是一个整体的多个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显现。
    共生事件可依据发生事件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种是共时性的,一种则是历时性的。共时性原理是指一组共生性事件作为同一整体的不同部分,是在同一个时段显现的;历时性原理是指一组共生性事件作为同一整体的不同部分是在不同的时间依次显现的。
    共生性原理能够有效地描述自然事件的发生,而且具有一定的预知功能。
    五行理论作为共生性原理的经典模型,包含有共时性和历时性两种特征。木、火、土、金、水构成一种历时性的共生关系,而每一行所包含的一大类事物之间则构成了一种共时性的共生关系。
    如下图:
    没有五行理论就不会有中医五行理论中的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这种相生的关系事实上描述了一种时间秩序,如它们对应的春、夏、暑、秋、冬,就是依次出现的,这里不存在着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或条件的因果关系,春不是夏的前提和条件,而是依次出现的历时性共生关系。
    五行中的木这一类,包含了岁星、春、风、木、肝等事物,它们对应的则是一组共时性的共生关系。岁星显现,春天来了,地上吹起了柔和的春风,万物开始生长,人体的肝气旺盛,这就是一组共时性的共生事件。
    共生性原理与因果性原理相比,更适合观察整体,它能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这样认识事物就更具有合理性。因果性原理认识的是单向性的关系,这种单向性的认识往往是将事物从整体中割裂开来,然后设定一定的条件和前提进行考察。因此,因果性原理更适合主观性的建构,这样能在主观建构的环境下进行考察事物之间的非自然关系,这就为知识的增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可以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分别在这两个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各自的文化体系,这两种文化体系之间的根本性区别,也就体现在两个原理之间的区别上。
    三、五行理论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
    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天文和物候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最早的系统的自然规律,它正确地反映了五星的运行对地表上的生物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古代医家在认识人体和疾病的时候就创造性地把五行理论作为基本的元理论框架而产生了脏腑学说和运气学说,进而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运用于脏腑经络理论,阐述五脏之间的关系
    对于人体结构的认识,古代医家并不象现代的西医那样采取一种机械的还原思维,把人体割裂成众多的器官,而是依据五行理论在解剖人体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医的脏腑学说。因此,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肝脾肺肾五脏相比就具有了本质性的区别。
    在古代医家看来,人体脏腑的形成与活动是受天上五星的运行影响的。与天上五星相对应,人体应该有五脏,即肝对应于木、心对应于火、脾对应于土、肺对应于金、肾对应于水。五行配五脏,根据共生性原理,就可用五行的生克关系来阐述人体五脏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五星运行对五脏的影响,进而阐述人体的病因病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比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开篇中就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一说,这就是利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推测五脏患病后的相互影响,文中的大意就是:肝为木,脾为土,木克土,而肝脏一般都是阳亢,是为实邪,肝脏邪胜必然会伤及脾胃,导致脾胃也可能犯病,那么有经验的医家在发现肝病之后,治疗时就应补益脾胃,防患于未然。
    由于五行理论准确地反映了五星的运行对地表上的生物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所以中医在以五行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脏腑理论就能正确地阐述人体内在的机理和疾病。
   (二)运用于运气理论,阐述人类疾病流行情况
    五行理论在中医理论之中的运用达到的颠峰成就就是运气理论。运气理论是在脏腑学说的基础上利用阴阳五行理论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物候与疾病流行的预测体系,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集中体现。
    运气理论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其内容包括《天元纪大论》至《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在唐代以前,这部分内容是缺失的,后被唐代医家王冰补上,至宋代开始为众多的医家所看重。
    运气理论突出了日月和木火土金水五星运行的周期性以及对地表上各种生物影响的周期性规律。中医家根据运气理论中的干支纪年推算,可以知晓五脏六腑在每一年的盛衰、发病以及六淫的活动情况,再结合病人的个体体质情况来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用药。因此,通晓运气理论应是每一位中医家所具备的基本理论素质,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所言“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四、五行理论在中医理论中不可动摇的原因
    作为支撑中医存在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理论应该被每一位中医家所珍视和把握,但是随着中国在近现代的国民教育全面走向西化,科学主义在中医队伍里开始盛行,那些笃信科学主义的中医内部人士的思维逐渐去中医化,他们不能再对五行理论做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以致于认为阴阳五行理论虚玄没有实际意义,其存在阻碍了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所以他们要把五行理论从中医理论中剔除,然后重新建构中医的理论体系。这种要求解构中医基本理论的虚骄观点现为众多中医界人士所持有,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被西化和异化而导致的结果,对中医的复兴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是需要被摒弃的。
    我们知道中医理论框架的建立是以纳入阴阳五行理论来认识人体和疾病为标志的,中医家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脏腑学说和运气学说两个核心理论。一旦五行理论被从中医理论中剔除,作为支撑中医理论存在的两个核心理论就丧失了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和认识事物的正当性,脏腑经络学说和运气学说就成了虚妄的知识,那么整个中医理论就会崩溃而不复存在。
    阴阳五行理论不是古代某一位医家的随意杜撰出来的,它是无以数计的古人在进行长期的天文与物候的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自然变化的规律,该理论的原型即是日月和木火土金水五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宇宙结构的原型,只要这个宇宙结构的原型不发生变化,那么它们影响地表的规律就不会改变,而阴阳五行理论也就不会失效和发生变化。只有了解了阴阳五行理论的这种相对真理性,我们才能正确地对待它,才会知道任何旨在解构阴阳五行理论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因此,那种把中医理论从阴阳五行理论中脱离出来的妄想,无异于是自毁长城,是不可能得逞的。
    五行理论是基于天文观察的基础上对五星运行影响人类生存活动的规律的高度总结,它是中国人认识事物的真理。五行理论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支撑着中医的存在与发展,在现在同样是如此,在将来任何一个时代同样是如此。
    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有多高,人类社会的个体或整体行为都会始终受到天体运行的影响,而正是五行理论能够把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类能够趋吉避凶,所以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否定和推翻,而是历久弥新,保持着自己永恒的生命活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4:55 , Processed in 0.2121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