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69|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中西医优势互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4 08:3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中医学的心悸

       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怔忡多伴惊悸,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冲。


       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为临床多见,除可由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它脏病变波及于心而致。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34:59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表现】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为常见。
      心悸失治、误治,可以出现变证。若心悸兼见浮肿尿少,形寒肢冷,坐卧不安,动则气喘,脉疾数微,此为心悸重症心肾阳虚、水饮凌心的特点。若心悸突发,喘促,不得卧,咯吐泡沫痰,或为粉红色痰涎,或夜间阵发咳嗽,·尿少肢肿,脉数细微,此为心悸危症水饮凌心射肺之特点。若心悸突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喘促欲脱,神志淡漠,此为心阳欲脱之危证。若心悸脉象散乱,极疾或极迟,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短暂即恢复正常而无后遗症,或一厥不醒,为心悸危症晕厥之特点。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36:00 | 只看该作者
        【诊断】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洒饱食等原因诱发。
       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心电图、血压、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36:38 | 只看该作者
       【鉴别诊断】

       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患者也可伴见心悸的症状,如表现为心慌不安,脉结或代,但以胸闷心痛为主症。此外,胸痹心痛中的真心痛,以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为主症,并常伴较突出的心悸症状,脉或数,或迟,或脉律不齐,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情绪波动等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直到晕厥,病情危笃。因此,在胸痹心痛中心悸应视为胸痹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中的一个次要症状,而与以心悸为主症的心悸病证有所不同。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39:0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西医学的心律失常
        概论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的任一项异常。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41:47 | 只看该作者

  心脏起源传导系统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顷野纤维网。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控制心脏正常活动的起搏点,窦房结的冲动经前、中、后三条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向前延续成房室束(又称希氏束)。房室束先发出左束支后分支,再分出左束支前分支,本身延续成右束支,构成三条系统。左束支后分支细长,分支晚;两侧束支于心内膜下走向心尖分支再分支,细支相互吻合成网,称为浦顷野纤维网深入心室肌。(图3-3-1)。

图3-3-1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脏传导系统的血液供应,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主干大多由右冠状动脉供血,房室束分支部分、左束支前分支和右束支供血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而左束支后分支则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供血。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42:59 | 只看该作者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按病理生理分类

  (一)冲动起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 ①逸搏(房性  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44:30 | 只看该作者
  二、按临床心率变化分类

  临床上,心律失常可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此种分类方法较为简便,实用。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心动过速

  (1)窦性心动过速

  (2)室上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非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室性

  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持续性)

  尖端扭转型

  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

  3.扑动和颤动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4.可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预激综合征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1.窦性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房室交界性心律

  3.心室自主心律

  4.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传导阻滞

  (1)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二度(Ⅰ型、Ⅱ型)、三度

  (2)心室内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双侧束支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分支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46:10 | 只看该作者
  心律失常的发生的机理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机理

  (一)冲动传导异常--折返  折返是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的机理。形成折返激动的条件是:①心脏的两个或多个部位的电生理的不均一性(即传导性或不应性的差异),这些部位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潜在的闭合环;②在环形通路的基础上一条通道内发生单向阻滞;③可传导通道的传导减慢,使最初阻滞的通道有时间恢复其兴奋性;④最初阻滞的通道的再兴奋,从而可完成一次折返的激动。冲动经过这个环反复循环,引起持续性加速心律失常。折返心律失常能由早搏发动和终止,也能由快速刺激终止(称为超速抑制)。这些特点有助于区别折返性心律失常和触发活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二)自律性增高 窦房结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强。窦房结或其某些传导纤维的自发性除极明显升高,该处所形成的激动更可控制整个心脏导致心动过速。或提前发出冲动形成期前收缩。多发生于以下病理生理状态包括:①内源性或外源性儿茶酚胺增多;②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钙、低血钾);③缺血缺氧;④机械性效应(如心脏扩大);和⑤药物:如洋地黄等。

  (三)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在某些情况下,如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低血钾、高血钙、洋地黄中毒等,在心房、心室或希氏一浦肯野组织能看到触发活动。这些因素导致细胞内钙的积累,引起动作电位后的除极化,称为后除极化。当后除极化的振幅继续增高时,能达到阈水平和引起重复的激动。连续触发激动即可形成阵发性心动过速。(图3-3-2)

  图3-3-2  动作电位后除极化(即延迟后电位)振幅

  达到阈水平,引起连续触发激动,形成阵发心动过速。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46:44 | 只看该作者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机理

  (一)窦房结自律性受损 如因炎症、缺血、坏死或纤维化可致窦房结功能衰竭,起搏功能障碍,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

  (二)传导阻滞 ①窦房结及心房病变,可引起窦房阻滞,房内传导阻滞。②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结或房室束的传导功能降低,窦房结的兴奋激动不能如期向下传导而引起,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常见于风湿性心肌炎、白喉及其他感染、冠心病、洋地黄中毒等,生理性多系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按程度不同,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三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6:53 , Processed in 0.0556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