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59|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脏学说形成思路(一)脾主运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5 23:4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是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是中医一切理论的基础,四诊、辨证、施治、用药、药性,都是以脏腑学说为依据的。探讨脏腑学说的形成思路,就是探讨中医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先说个闲话故事,一位外科大夫讲过一个故事,县医院收治了一位急腹症的老太太,初步诊断阑尾炎穿孔引起腹膜炎,但有些不确定处,于是准备行剖腹探查术。医生给家属征求意见时,讲现在不能确诊,开腹后确诊了再做相应处理,大意如此。可能是医生表达的不合适,家属不能理解:医院查病,都是隔着肚皮检查,哪有割开肚皮检查的?
于是转院,后来病人死于途中。不过那时候没有医闹,只是死者家属屡次以“割开肚皮检查”诟病该医院和大夫。


在医疗活动中,医患都知道,隔着肚皮检查是常规,是正理。割开肚皮检查,在没办法的特殊情况下才用,要给患者仔细解释才能接受,但在研究医学的时候,割开肚皮看,就是一个最基本方法了。


古人要研究人体、研究医学,最先想到的当然是割开肚皮看。大约二千年前,中国和古罗马的这样,其他地区没有资料流传下来,不知详情。


本帖说脾,看看古代中医割开肚皮看到些什么:


脾与胃以膜相连、脾……附脊十一椎-----------这是说解剖位置。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村,有散膏半斤。-------这是说大小和重量。
形象马蹄、形如镰刀,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形如犬舌、形如土瓜-----这是说形状。
马肝赤紫、状如鸡冠-----这是说脾的色泽和形状。


这些是古代脾脏的解剖资料。脏腑学说中,脾是五脏之一,脾的运化,内容很多,是脏腑学说里很重要的部分。大家看看,古人拉开肚皮,看到的这些情况,能对认识“运化”有什么帮助?


我没有看出任何与“运化”的联系,大家谁看出来了,请发表高见。(一)


2
发表于 2016-9-16 06:06:00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拉开肚子,看到脾脏,能够认识到是个吃细胞的东东???

点评

不能。  发表于 2016-9-16 16:22
3
发表于 2016-9-16 09:3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的脾脏与胰腺是否相同?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关于中医脾脏到底是什么?结合清末及近代中医名家的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浅谈拙见如下。




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是指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结合西医的认识,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虽主要在小肠进行,但还须有消化腺如胰腺、肝脏及消化液如胰液、小肠液、胆汁和消化酶等的参与。延伸来说,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囊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非单指某脏、某腑。那么中医的脾脏是否就是西医的胰腺?二者有何关系?



胰腺是位于腹后壁的一个狭长腺体,横向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胰的前面隔网膜囊与胃相邻。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胰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等)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作用。其内分泌部即胰岛,散在于胰实质内,胰尾部较多,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胰的分部可分为头、体、尾3部和胰管。


《素问·太阴阳明论》载:“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素问·厥论篇》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奇病论》载:“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根据现代解剖的观点,与胃以膜(隔网膜囊)相连最近和最密切是胰腺,而并非是脾,胰腺直接位于胃的后面。虽脾位于左季肋部,位于胃的左下方、胃底与膈之间,脾由胃脾韧带等韧带支持固定,但终不如与胰腺联系最近、最密切。再从生理功能上讲,饮食物入胃以后,经初步消化后的食糜下降至小肠---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经胰管将消化液、酶与胆汁汇同注入到十二指肠参与消化。此可理解为是胰腺“为胃行其津液、行其精气”,而并非是脾脏。

胰,最早谓之(月臣)[非此字,键盘无此字,而用此字代之。当为(月颐)字去掉后面的‘页’字而成],曰本人谓之“膵”。按《玉篇·肉部》:“(月臣),豬(月臣)也。”《广韵·之韵》:“月臣,豕息肉。今谓之豬月臣。”《集韵·之韵》:“月臣,豕脾息肉。”猪的脾息肉即是月臣(胰)。《本草纲目·兽部·豕》:“月臣,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月臣)。”

膵,胰脏(腺)的旧称,历代字书如《玉篇》、《广韵》、《集韵》等未见载录。实际上,“膵”字系由曰本人自己创造的汉字,称为“膵臓”。《中华大字典·肉部》:“膵,胰也。亦谓之甜肉。曰本谓之膵。”日语的词汇有3种,即曰本固有的词汇、汉字和外来语。所以曰本的词汇,一部分有汉字,一部分有假名(曰本的字母叫假名),一部分有汉字加假名,还有一部分是自造字及外来语。膵,就是曰本人自造汉字,但不读脆(cui)音,有自己的读音。“膵臓”,上写假名すぃぞぅ。近代中医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治消渴之名方“滋膵饮”,即是以猪胰子治糖尿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滋膵饮,治消渴,生箭芪五钱,大生地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生猪胰子三钱切碎。”

中医经典《难经·第四十二难》载:“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说明脾是有解剖基础的,但其记载之重量不可信,而“扁广三寸,长五寸,犹为近之。”(张山雷《难经汇注笺正》语),与现代解剖的实际大小、长短差不多。

《经》中之“散膏”为何?清末及近代医家,多参以西说予以解释。如

张山雷认为系指胰腺组织,在其著作《难经汇注笺正》云:“谓有散膏半斤,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肉一条,长约五寸,头大向右,尾尖向左,正中有一汁液管,斜入小肠,上口之旁,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则古所谓散膏半斤,盖即指此。古之所谓脾者,固并此甜肉而言,此甜肉之汁,运入小肠,原与胆汁入小肠之定同路,亦所以助消化者,正与古人脾司运化之义符合。”

张锡纯也认同此说。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说:“盖膵为脾之副脏,在中医书中名为散膏,即扁鹊《难经》所谓脾有散膏半斤也(膵尾衔接于脾门,其全体之动脉又自脾脉分支而来,故与脾有密切关系)。有时膵臓发酵,多酿甜味,由水道下陷,其人小便遂含有糖质。”



叶霖《难经正义·四十二难》注云:“胰,附脾之物,形长方,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头大向右,尾尖向左,与小肠头为界,左之小尾,与脾相接,中有液管一条,由左横右,穿过胰之体,斜入小肠上口之旁,与胆汁入小肠同路,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

清末及近代医家,多接受西说,而倡中西汇通。在解剖方面有时多以西说来验证古代中医的理论,但始终未能相合。

时贤赵洪钧《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云:“脾是很晚才发现的器官。《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说明脾确有所指。后人又说脾在胃下。故脾很有可能是胰腺,也可能就是西医所说的脾。”

由于胰腺的位置较深,前方有胃、横结肠和大网膜等遮盖,所以古人很难发现胰腺这个器官。由于古代解剖不精细、不完善,有很对缺陷,古人并未发现胰腺。

由于古代解剖的局限性,对于脾和胰腺的区分不是特别明了,甚至将胰腺隶属于脾脏。这在古典医籍和古代字书中可见一斑。中医的基础理论,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由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观等思想来统帅的,所以中医已承认脾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和病理变化,并一直指导临床实践,而且疗效确切。若将脾脏的功能再转嫁回胰腺,将打乱中医固有的理论模式,不利于指导临床,并从感情上也难以接受。

胰腺“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亦谓之甜肉”等说法,是否是甜肉?不知有哪一位学者真去尝试之,以验证其真伪。否则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另外根据现代解剖,在脾的附近,特别在胃脾韧带和大网膜中存在副脾,出现率为10%~40%。副脾的位置、大小和数目不定。由于个体差异和古代解剖的局限性,这个副脾是否就是《难经·四十二难》之“散膏”?不得而知,待日后有志之士继续探索之。

点评

本条所引金栋先生文章,基本观点我都赞同,但没有细看。因为和我本帖要讲的不是一个问题,以后再慢慢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16:24
4
发表于 2016-9-16 09:38:47 | 只看该作者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金栋按:通篇之义,“官”本是“脏”之变文,即脏腑器官之官。而对于“官”之解释,历代《素问》注释有指官僚、官宦、官职之官称者,如森立之《素问考注》云:“心君,肾小君,肝武官,肺文官,脾货谷官,国家之官僚悉焉。”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这是以一个封建王朝的官职设置来比喻人体中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为何?乃源于中医的象思维理论,即比类取象而已。以古代封建社会的官职名称比喻脏腑的功能。与解剖何干?
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6:24:1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16 09:32
【原创】中医的脾脏与胰腺是否相同?

本条所引金栋先生文章,基本观点我都赞同,但没有细看。因为和我本帖要讲的不是一个问题,以后再慢慢学习。
6
发表于 2016-9-16 18:49:59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之推演。

点评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金栋按:这与解剖何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19:22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之,不得独主于时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19:15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脉者土也,孤脏以溉四傍者也。……脾为孤脏,中央土以溉四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19:01
7
发表于 2016-9-16 19:01:49 | 只看该作者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脉者土也,孤脏以溉四傍者也。……脾为孤脏,中央土以溉四傍。”

点评

这是五行推演,但是有个问题,为什么是脾溉四方呢?不能是肺或心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23:18
这是说营养物质对人体产生作用的特点。  发表于 2016-9-16 21:38
《类经五卷·脉色类十》注:“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本,故运化水谷,化津液以灌溉于肝心肺肾之四脏者也。土无定位,分王(旺)四季,故称为孤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19:10
就是靠脾主运化的功能,灌溉四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19:03
8
发表于 2016-9-16 19:03:0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16 19:01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脉者土也,孤脏以溉四傍者也。……脾为孤脏,中央土以溉四傍。”

就是靠脾主运化的功能,灌溉四傍。
9
发表于 2016-9-16 19:10:3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16 19:01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脉者土也,孤脏以溉四傍者也。……脾为孤脏,中央土以溉四傍。”

《类经五卷·脉色类十》注:“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本,故运化水谷,化津液以灌溉于肝心肺肾之四脏者也。土无定位,分王(旺)四季,故称为孤脏。”

点评

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本,为什么脾属土而肺不能属土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23:20
10
发表于 2016-9-16 19:15:32 | 只看该作者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之,不得独主于时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8:44 , Processed in 0.0941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