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量子医学:量子力学与中国医学的结晶_百乐士(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17 13:3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量子医学:量子力学与中国医学的结晶_百乐士
1、量子医学的起源:从物理学过度而来的生命科学
    从量子医学的概念中,我们已得知,量子医学是起源于物理学的。更准确地说,量子医学其实是起源于量子力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在量子医学中,人体被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作为一个生命能量体,其所有的生命活动、生命指征,都是在量子、能量、磁场等概念条件下所进行的能量交换活动,所有的生命现象,都可以用量子形式、以物理学原理进行最简单透澈的剖析。
量子物理学是在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在研究微观世界(原子、分子、原子核…)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从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概念,到今天已经整整一百年了。期间,经过玻尔、德布罗意、玻恩、海森柏、薛定谔、狄拉克、爱因斯坦等许多物理大师的创新努力,到20世纪30年代,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建立之后发展建立起来的。旧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理论加以某种人为的修正或附加条件以便解释微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由于旧量子论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在寻找微观领域的规律时,从两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了量子力学。
    1925年,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   1926年,大器晚成的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1948年,费曼创立了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形式。
    量子力学在低速、微观的现象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它是现代物理学基础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低温超导物理、量子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中,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并由此带动了人类对生命科学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科学成果,进而造福、服务于人类。

2、量子医学与中国中医的关系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传统学科。它的发生与发展,除取决于实践参验外,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宝命全形以贵生的系统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等关系至为密切。中医理论的探索方法与解释依据的独特性,也蕴蓄了她的特色,逐渐形成一批原创性的医学发现和医学发明,如藏象、经络、针灸、气功等理论和医疗技术,并不断比益增附,直到现在还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医学是一条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是历史的延续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中医学在历史上为保障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认识生命世界,保护生命世界的观念是和谐哲学。中医这个和谐理念是来问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和谐理念形成于三千年前的农耕社会。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是五谷蔬果,草木花实,这是绿色生物是一切动物生存的唯一条件。这些绿色生物依赖风情雨露,四时寒暑而生长。因旱涝虫灾而欠收。先民们必然注意大自然的变化,万物之间的依赖关系,久而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形成万物相互依赖的和谐理念。中医的和谐理念来自宏观世界,人与自然万物四时寒暑的相互关系。可以,中医有“天人合一”无限整合的方法,认识生命的宏观世界。中医认识的生命是生命的过程,是功能,是本能。本能是动物
的一个功能系统。越是高级动物,生存本能系统越发达。人是本能系统最发达的动物。这是中医最基本的哲学观念,其认识生命世界,改造生命世界的方法就是和谐哲学,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观世界中认识生命。
    从前,人们认为中医不可能进入生命的微观世界。中医是怎样治病的呢?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这话有人反对。说两千年前中医开始从经验医学走进了生命科学,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中医在生命科学的理念与方法已趋向成熟。伤寒论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来治疗外源性疾病,明显是顺势利导的排异法。这表明张仲景已经认识了生命运动过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统,并利用本能系统祛除疾病,保护生命。伤寒论对内源性疾病以扶正的方法起死回生。这表明张仲景对生命的自主性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的认识和利用。这是中医由经验医学上升到生命科学的高端,这不仅在当时(东汉),即使在21世纪在医学领域也是超前的成就。可惜,近两千年来,竟无人对这个伟大的发明加以诠释!
    中医的哲学理念是和谐哲学观,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观生命世界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在东汉便已形成这个哲学方法论。这与西医的对抗哲学,分割方法,在微观世界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完全是对立存在的。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是“阴阳合德”、“阴阳互根”,“阴阳离决”。西医对生命的解释是:“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西医这个对生命的认识是在上世纪发现核酸蛋白体以后才有的。距中医的“阴阳合德”、“阴阳互根”晚了两千多年。这个生命观同样表现出,一个在宏观的认识,一个在微观中的认识。这两个认识在很大程度相同。都认识到生命是功能和物质组成,都认识到生命的生存本能。不同的是中医早了两千四五百年,两千年前已经把生存本能用在临床中形成系统。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人们都熟悉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前列腺疾病,还有心脑血管疾病。在宏观世界看上述的疾病,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等等数十个症状,用分割观念,它们是十几个不同的并发症,一症一药各有不同的治法。但用整合的观念看,这些症状,根据它们的病理、生理联系,整合到生理系统中。如血糖浓度升高,血脂浓度升高,这是生化系统中出现的代谢障碍,葡萄糖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不能进入细胞利用掉,又造成血脂在血液中浓度过高,又导致血管因脂肪微粒在血管中黏附、沉积、渗入、血管发生硬化。微循环受阻而血压升高。大血管病出现了,心脑血管循环受阻。心肌因缺血而发生、绞疼、坏死,出现早博,房颤、心率快或慢等等都是心肌缺血这一个原因。脑血管栓塞、出血,都因血压过高而血管腔因脂肪黏附而变窄,出现栓塞、出血都是一个原因。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都是因高血脂造成,以致肥胖、体内脂肪瘤,皮肤黑褐斑也因高脂肪血造成。因葡萄糖、脂肪合成、分解、转化、利用、贮存整个生化程序紊乱,当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造成免疫能力的低落,而易感染。风湿、类风湿。溃疡不愈等免疫性疾病容易发生而难以治愈。上述种种症状,我们从整合的观念看,大血管,周围血管,微血管,所有症状都是循环系统发生的。发生循环系统症状的是生化程序的紊乱。免疫系统发生的各种疾病也是因为生化程序紊乱。那么这所有的原发与并发的疾病都是生化程序: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这个程序紊乱所致。我们用整合观念把上述循环系统、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甚至间接发生的植物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再整合:我们在微观中看到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量变,我们知道物质的量变是因功能的变化,物质的量变是增减;功能的变化是进退。中医对物质与功能有精辟的认识:“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什么?是人的生命过程。生命过程中,人体的功能把外界物质变成自己生长身体,发生功能的物质;这个物质又发生功能。这样物质与功能相互根本的运动,就是“阴阳互根”运动。这个运动不止,生命不止;这个运动停止,生命即刻终结。这个运动是自主的。是自然造化所成。在物质与功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生化程序的调节控制是最主要环节。大家知道生化程序是个最复杂,最有条理,最有秩序的动态的,根据生命过程的需要而时时调节运动程序。大家知道:它不仅是自主性运动系统,同时也是自主性控制系统。没有控制便没有调节。比如:胰岛组织分泌降糖素与升糖素。这一对激素是对抗的,又是统一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是对抗的,也是统一的。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升糖素受到控制,不活动,不活动即不分泌。此时降糖素分泌活动强。血糖在降糖激素分泌活动下,血中葡萄糖一部分进入细胞被利用,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贮存起来,或转化成脂而贮存。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升糖激素分泌活动增强,在激素参与下,肝糖元酵解转化为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酶的作用下也会转化为葡萄糖被利用掉。葡萄糖、脂肪,在生化过程中是自主性运动,控制调节在一个生态量值之中。
    说这些问题是为了说明:人的生命在“阴阳互根”运动中。靠近一点说:在生化程序中是自主性运动控制调节的。换一句话说:人体生命中,一切物质的量变都是功能的进退主宰。本能系统中有调控系统。在生化程序中,一切物质的量变都是功能的进退主宰。本能系统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复杂的并发性疾病,正是根据上述这些认识而制度的“自主性调节法”。在临床中每例都是系统效应。这是足以证明上述的思想方法是正确的。希望大家从上述案例中看到中医的宏观理念与微观理念,整合方法与分割方法,和谐理念与对抗理念的统一,发生了一个本能系统医学新模式。
    量子医学在起源之初,就是以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在相对宏观的整体环境中,研究其微观运行,并由此发展到今天许多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的“高科技”设备中去。想想看,由此而来的量子医学,有多么强大的宏观技术背景,其与两千多年前形成的中医理论,也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的中医学理论角度看看其与量子医学的关系吧!

①量子医学与经络学的关系
    所谓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即古代经络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不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症,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学理论。其形成与发展,与针灸、推拿疗法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故经络学说也是针灸及推拿的理论核心。中医临床治病明辨病变的脏腑经络,把握疾病的传变,以及中药方剂
的归经理论等,都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籍以运行气血,营养机体,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与中医学其他基础理论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对于经络实质,迄今还不能从形态学上加以证实。现代对经络的研究,更是利用各种手段,从文献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发生学、物理学等各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周围神经相关说、结缔组织相关说、特殊结构说、经络——皮层——内脏相关说、第三平衡系统论、神经体液相关说、经络实质二重反射说、细胞间信息传递说、经络生物全息论、场论等很多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A、说明病理变化
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如在有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可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状况。
B、指导辨证归经
辨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分布特点辨证归经。临床上还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所经有关。
C、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选取、针灸方法的选用是针灸治疗的两大关键,均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针灸临床通常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如《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具体体现。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叩刺中脘、胃俞穴,也可在该穴皮内埋针;经络闭阻、气血瘀滞,可以刺其络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伤局部刺络拔罐等。
     量子医学在理论上认为,经络是量子----电子等能量粒子在人体中运动所经的通道之一。如果打比方,即相当于现今的高速公路。现代医学在研究中已经证实,经络即是人体中特定的通路之一。1995年,在医学界已有两种经络理论得到业内业外大多数人的认可。一为体液论,二为能量论。尤其是第二种,与量子力学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和。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窥豹一斑,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远远超出了时间范畴,几千年前,就已为今日的量子医学发展早早埋下了伏笔。今日的量子医学,不过是后人将祖先的蒙尘而久的传统文化宝珠拿出来拭去灰尘,令其重现日月光华而已。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在量子医学中,以电子粒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量子粒子,在人体这个天然的生物大磁场中以各种形式进行自己的正常运动,也离不开阴阳平衡、正负能量平衡、质量守恒等一系列的古老定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阴阳学说的。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按不同标准划分下的阴阳分类
阴阳的特性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阴阳的相关性
 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既相关的基础上的。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如:以天而言,则昼为阳,夜为阴。
阴阳的普遍性
  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阴阳的相对性
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如: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A、阴阳之间的交感相错 
交感指阴阳的交互作用,相错则是指这种相互作用十分错综复杂。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条件。
  B、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古人称之为阴阳相反,
①指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
②指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表现出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动态联系。
  C、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古人称之为阴阳相成,
①指凡阴阳皆相互依存,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如果没有上,也就没有所谓的下。
②指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还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特点。
   D、阴阳的消长和平衡 
    消长,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所谓“消”,意为减少、消耗;所谓“长”,意为增多、增长。它们指的是数量的变化。古代思想家以消长来概括阴阳的运动变化,其基本形式包括:
  ①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表现为阴阳双方的你强我弱,我
强你弱,这种形式主要是和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相联系的;
  ②阴阳皆阴阳皆长,阴阳皆消,表现为阴阳矛盾统一体的我弱也你弱,我强你也强它主要是和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相联系的。“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如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察觉,或者变化不显著,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此时就称做“平衡”。
    E、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它主要是指事物的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孰主孰次就决定了这一事物当时的主要特性。事物内部阴阳的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处于消长变化之中,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音同育,意:界限)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阴阳的转化一般都出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往往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物极必反”,这里的极,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顶点。这个是促进转化的条件。
阴和阳是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就是阴阳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而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阴阳双方不断的消长运动中实现的;若各种形式的阴阳消长运动处于一定限度、一定范围、一定时间之内,表现为动态平衡,整个事物就处于正常状态,反之,就往往陷于异常状态。
     在量子医学中,分别带有正负能量的量子也可以理解为阳性能量与阴性能量。其相互关系,完全可以用上面所述的阴阳学说理论进行阐述。虽然量子学说起源于西方,从属于现代科学的分支之一的微观科学,但其又要在宏观的、整理的系统中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与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相通的共性。也许,随说今后量子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其甚至会从属于阴阳学说也未可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③量子医学与中药学的关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97年,以国家科技部牵头,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www.satcm.gov.cn)等部门参加,成立了国家新药领导小组,组织全国百余名专家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规划,启动实施了中药现代化工作。近年来,全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发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地开发出一批中药新品种,中药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制定了一批重要的中药基础标准和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规范,中药产业标准规范建设初见成效。同时,中药现代化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2005年4月前,内地已建立了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沸腾造粒等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随着现代中医药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超临界萃取、纳米技术等生产工艺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老百姓从各种科普途径开始了解各种医学原理,包括药物学,药物分子的细微化,提高了人体对药物吸收的程度,药效得到了更好的更完善的发挥。
3、微观世界看生命:量子医学的基本原理
从微观世界中去认识生命可能要上溯到两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从解剖畜牲开始,在人体的解剖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西医在数百年以前就从解剖人体认识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这就是西医的解剖学与外科技术的渊源。
西方进入工业社会,显微技术出现,西医借助显微镜进入了人体的微观世界,从器官组织的分割到细胞与组成细胞的更细的物质。为了进入人体生命的微观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体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物质量变,直接表现看生命的常态与变态。也就是有没有疾病,疾病的进退变化。西医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到人体生命微观世界,发现了物质的量变与人体生命疾病的有无进退,西医走向了成熟。因为西医在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里,形成了完整的哲学方法。  
在微观世界中对生命的物质量变取得的认识,建立了一套认识疾病的物质量化标准。同时为西医的对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体等等,都是为对抗方法提供的根据,尤其对致病菌与病毒,区分的非常精细。到今天我们可以说西医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方法论:对抗哲学。用分割的方法认识生命中的量变、认识疾病,用对抗的方法改造生命。这就是西医的哲学方法论。就是西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我们必须承认,这是西医对人类的贡献。如果没有西医开拓生命微观世界这条路,到现在人类还处于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盲者。
4、量子医学的基础理论:改换量子力学原理的运行场
到目前为止,作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私有领地,量子力学的完美和重要性,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仍然是难以言传的。但是它对技术领域的冲击已经非常大了。在硅基芯片为基础的现代电子工业,便现代生活中如此多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都基于我们对半导体量子特性的了解。同时,成千上万种激光器件的出现,起源于爱因斯坦对原子与光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还有其他更广阔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如超导电性、中子星等,都可以用量子力学基本理论阐述。
5、波动力学与中医学气场能量的相通之处
    自从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式E=MC2 (能量=质量×光速2)发表以来,世人已多能接受这整个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构成的观念与事实。人体自身其及围绕在其周围的电磁场也都是能量。
    192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戴维森(Clinton Joseph Davisson,1881~1958)、革未(Lester Halbert Germer,1896~1971)及英国的汤姆逊(George Paget Thomson,1892~1975)通过电子衍射实验,都证实了电子确实具有波动性。至此,德布罗意的理论作为大胆假设而成功的例子获得了普遍的赞赏。以后,人们通过实验又观察到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实验证明了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不仅使人们认识到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而且为物质波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也证明了量子世界中的电子、粒子这些微小量子都是在一定场能的作用下,循着自己应有的轨道运行。
    气场
    在现代中医理论中,气场就是生物所产生的温度场、磁场、电场而构成的信息场。气是人体各器官能发挥作用的动力,气充沛,人体则强壮。真气微弱,人则发病。气干枯,人则死亡。
    各种生物都有本身固定的气场,人类也一样。当然根据个体差异,环境因素,人工调节有关,所以每个人的气场都不一样,存在正常的各体差异。
人体内的气,中医称为真气。真气是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组成。先天之气授于父母,后天之气是人入世后,从鼻吸入肺的氧气和从口引进胃的饮食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人体是由大量带电荷的细胞构成。通过规范化的保健锻炼,细胞
可有序地排列;使人体周转形成一具有一定强度的人体气场。
真气在人体内运行与正常呼吸不同。一般呼吸时,从鼻吸入的空气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肺内。真气是沿散布于全身的经络中运行扔;经络不是管状,是人体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哭官,组织细胞间的缝隙。中医学中十二经,奇经八脉就是其中较宽,较长的缝隙。五脏六腑的活动,都是依靠缝隙中源源不断运行的真气作动力的。
世间生物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细胞经分裂增生细胞。细胞在分裂时,电荷处于非均匀分布状态。修炼气功,在一定功法引导下,进入气功静态时,细胞电荷向同一方向排列,形成一定强度的磁场。
    人体的磁场就是真气的气场。气场强度是指一定空间内能量的总和。气场能量是由电势高部位流向电势低的部位。
    人体磁场的能量受到很大影响的时候,细胞负电位的能量减弱,造成钠钾泵的功率降低,细胞组织活性反应效应受到损伤,功能液细胞资讯紊乱,消化功能降低。所以人体同时也会受到地理环境中的有关地形、地质、土壤、水质、植物和小气候等生态各方面的影响。在此较宏观的范围中,其与人体的磁场中所存在的微粒子,都要按一定顺序和轨道运行,也就是说人体气场与波动力学在理论之间可以互为因果,可以在理论上互相为对方释疑。因此,可以算做古老中医与现代物理的相通桥梁。

2
发表于 2016-8-17 16:03:35 | 只看该作者
        取象比类,只具有或然性而不具备必然性,取象比类之后得出的结论需要长期的实践检验,或者科学实验的验证,才能够成为相对真理,成为理论指导实践。
         量子医学,还没有长期临床实践的验证,也没有科学实验的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2:15 , Processed in 0.0528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