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31|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焦中医科学创新: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论道罗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6 21:2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聚焦中医科学创新: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论道罗浮2016年09月06日 15:30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聚焦中医科学创新: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论道罗浮

青蒿启迪获诺奖,罗浮论道中医药。2016年9月4日至6日,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中国古代伟大医药学家葛洪炼丹著书的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脚下召开。

2016年9月5日上午,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惠州市罗浮山隆重开幕

葛洪于1600多年前在此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启迪了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的灵感,发明了青蒿素提取办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屠呦呦团队代表、4位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余名两院院士、2位国医大师及中医药领域中医专家、学者、企业家等800余人齐聚罗浮山论道中医与科学,围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这是中国中医药界乃至世界中医学界的顶级学术会议,是我国中医药科学发展的一次盛会,更是一场“弘扬青蒿素精神传承创新中医药共促人类健康”的“罗浮论道”。

抓住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机遇,努力实现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当前,中医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8月,全国人大第二次审议了中医药法,首部中医药立法迎来了曙光。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大会上强调:“中医科学大会要认真贯彻落实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出的号令,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制定的新形势下卫生领域健康工作的新的方针,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协调发展,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我们要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来助推中医药的发展,促进中医复兴之路更快更好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和人类大健康事业作出独特的贡献。”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龚建明在致辞中郑重呼吁。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作为中医药研究人员,要在坚持弘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前提下,深刻认识运用现代科技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目标。

聚焦中医药科学研究,通过东西方的科学汇聚为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科学大会的使命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中医药、用现代的技术来证明中医药的作用和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致辞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说:“不可否认的是西药不能治愈所有疾病,当然,中药也不能。但是现今中药不仅在治愈疾病方面,也在整体中医药保证人们健康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要一同构建沟通中西医的桥梁,一同讨论医学科学的创新,以及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与会的大咖们纷纷呼吁,要善于从中医药中发掘灵感和成果。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屠呦呦团队代表廖福龙教授指出,“屠教授发现青蒿素,在这个过程中,她受到了很多中医医籍的启发,特别是葛洪的著作。她在很多场合提到,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他强调:“屠呦呦的工作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医药的原创思路加上中医药的学术原理,和我们的现代科技加以完美地结合就可以产生重大的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可以造福无数病患,成为百万患者的福祉,可以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健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西医融合的成功典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作《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治疗的现状与展望》等报告表明,从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到陈竺院士讲的砒霜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从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到肾脏病治疗,都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是西方医疗和东方智慧结合的成果。

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 以色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国,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马丁·查尔菲(Martin L. Chalfie,美国,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200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等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客大会“诺贝尔讲堂”作了精彩的演讲。阿龙·切哈诺沃更是提出:中西医结合可促进疾病精准治疗。“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实际上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精准疗法是我们未来医学的方向,毫无疑问,中医可以为精准医疗作出精准的贡献。”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还围绕中医药现代临床研究、中药作用机理与安全性、中医药产业创新与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交流和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中医药学从来不是封闭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将产生原创性成果,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医改难题做出贡献。

振兴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药维护我们中国人民的健康功不可没。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们用世界1%的医疗费用,为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直到现在,中医药仍然对近14亿国人的健康,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坚持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尔丹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如何传承经典将中医药创新发展造福人类任重而道远。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之际,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的召开,必将对促进中医药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这块瑰宝,使其发扬光大,为共促人类健康谱写新的篇章。

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闫树江副局长代表王国强局长提出,要“发动科技创新引擎,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一是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紧迫感;二是聚焦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规划。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蓝佛安表示,广东省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按照弘扬青蒿素精神、传承创新中医药、共促人类健康为主题,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共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则提出,惠州市将以承办中医科学大会为契机,大力弘扬青蒿素精神,加快中医药和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健康产业、中医创新和爱国主义教育三大基地,建设健康惠州。



陈竺、王国强、蓝佛安、陈奕威共同为葛洪雕塑揭幕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罗浮山中医药博览会,昔日“洞天药市”盛景再现罗浮山;举行了葛洪博物馆开馆暨葛洪雕塑揭幕仪式,纪念葛洪的突出贡献,展示屠呦呦团队的“青蒿素精神”;首播《葛洪医道》、《国药探秘百草油》纪录片等,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撰稿:顾建军)
(转自http://news.ifeng.com/a/20160906/49908267_0.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6-9-6 21:35:5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势不可挡。
3
发表于 2016-9-6 21:39:29 | 只看该作者
就看谁能把这个事儿做成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20:39:20 | 只看该作者
把这次中医科学大会说成这是中国中医药界乃至世界中医学界的顶级学术会议,是我国中医药科学发展的一次盛会,更是一场“弘扬青蒿素精神传承创新中医药共促人类健康”的“罗浮论道”,不可谓不高,但中医药如何创新,却仍然是大话、空话、套话,没有什么实际的措施。如果把青蒿素的研究成功当作中医药创新的唯一途径,那创新也就太局限了!

点评

哈哈哈!有道理。  发表于 2016-9-9 10:35
5
发表于 2016-9-8 22:14:59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6-9-8 12:39
把这次中医科学大会说成这是中国中医药界乃至世界中医学界的顶级学术会议,是我国中医药科学发展的一次盛会 ...

如果把青蒿素的研究成功当作中医药创新的唯一途径,那创新也就太局限了!

一一事实上青蒿素是西医辨病论治(抗疟原虫)理论下的产物,及在西医辨病论治理论指导下运用,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无关。
6
发表于 2016-9-8 22:25:53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6-9-8 12:39
把这次中医科学大会说成这是中国中医药界乃至世界中医学界的顶级学术会议,是我国中医药科学发展的一次盛会 ...

这次中医科学大会说成这是中国中医药界乃至世界中医学界的顶级学术会议……

一一所谓顶级学术会议,其实徒有虚名而已。从纯学术层面而言,其实还不如本论坛日常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只是曲高和寡,难以为圈外人士道。

点评

总体感觉不像是研究中医的论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9 19:23
7
发表于 2016-9-8 22:37:2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说:“不可否认的是西药不能治愈所有疾病,当然,中药也不能。但是现今中药不仅在治愈疾病方面,也在整体中医药保证人们健康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要一同构建沟通中西医的桥梁,一同讨论医学科学的创新,以及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与会的大咖们纷纷呼吁,要善于从中医药中发掘灵感和成果。

一一西医可以发展中医,中医也可以用来促进西医的发展。疾病谱进入慢性病为主的时代,过去在传染流行性疾病领域内以病因为核心的疾病本质观与病症诊治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应付新情况新形势了。应当借鉴于传统中医的诊疗理念,在内伤杂病(慢性病)领域内建立起以病理为核心的疾病本质观与病症诊治模式。
8
发表于 2016-9-9 10:4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9-9 10:49 编辑

         这个会议,是对过去几十年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了一次回顾性总结,例如这一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西医融合的成功典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作《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治疗的现状与展望》等报告表明,从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到陈竺院士讲的砒霜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从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到肾脏病治疗,都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是西方医疗和东方智慧结合的成果。”。

      但仅此而已,但没拿出其它新的成果。
      
       中医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有新的成果才有希望。

点评

可能有新的成果吗,不可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9 19:23
9
发表于 2016-9-9 11:0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9-9 11:06 编辑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科学大会的使命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中医药、用现代的技术来证明中医药的作用和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说:“不可否认的是西药不能治愈所有疾病,当然,中药也不能。但是现今中药不仅在治愈疾病方面,也在整体中医药保证人们健康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要一同构建沟通中西医的桥梁,一同讨论医学科学的创新,以及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
       “中医科学大会的使命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中医药。”
      这句话,是对李致重、李同宪二位先生“中西医不可通约论”错误认识的有力否定。该赞!

点评

融合观先生什么是都有两个,标准自然也有两个,所谓“不可通约”只是对他人的标准,他刚刚自己就说中医的胸痹心痛约等于西医的心绞痛,总之,别人说的不行,他自己是另一套标准,他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有趣得很。  发表于 2016-9-9 15:1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2:42:3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9-8 14:14
如果把青蒿素的研究成功当作中医药创新的唯一途径,那创新也就太局限了!

一一事实上青蒿素是西医辨病 ...

陈总版主所言甚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9:59 , Processed in 0.0586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