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创新需要思维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9 11:4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7-29 11:51 编辑

       我们对创新的理解,重点是要突出一个“新”字。用西方科学家语言来说,就是“颠覆人类的一贯认知”。不仅仅是颠覆中医人对中医的传统认知,还要颠覆广大群众对中医的习惯认知,同时要颠覆西医对中医的一贯认知,更要颠覆反对派对中医的偏激认知。认知的颠覆,在西方科学界每一百年都会发生多次。但在中医界,千年或许才能发生一次。只能说明我们前进的步伐还是慢了点。
      当然,人类习惯认知能否能被颠覆,并不取决于人的奇思妙想,而是取决于技术上的突破。这就叫“存在决定意识”,“技术决定科学”,“药决定医”。
   
   我一直都在提示,中国古代有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西方同样有个“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
   两个故事分别处自东西方,但意思是那么的相似。
   下来,还有相似的词语。古代有一个词语叫“舍得”,意思是说要想获得,就得先学会舍弃。
   同样古希腊也有相似的谚语“放弃你所有的,然后才能获得!”
   中医科学家们之所以“一无所获”,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砸缸”;没有学会“磕鸡蛋”;没有学会“舍”;没有学会“放弃”!
   这才是中医科学化、现代化迟迟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照这样一个思维模式继续下去,再给中医一千年,现代化也实现不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1:59:4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背负数千年的沉重包袱,压的腰都直不起,脚都挪不动,还想前进?这个包袱里面究竟都有什么?没人知道。只知道它是祖先留下来的。
没有人听说过,“轻装上阵”这个古成语。
3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2:3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8-1 23:03 编辑

       中医界没有人敢面对古代经典已经过时的客观现实。这里不单单是指传统派,即便是“汇通派”及建国后的“中西医结合”派广大医务人员也不敢面对。     汇通派保守的“衷中参西”,“衷”的还是古代经典,这才导致他们虽然取得现代临床成就,却摆脱不了经典画出的圈子,以后“继无人”作为他们最鲜明的“经典”标记。最终还是没有摆脱与旧事物共存亡的宿命。
     中西医结合派最显著的“经典”标记就是“现代解读”。经典上怎么写他们就怎么解读,丝毫不敢有任何偏差。怕就怕“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半个多世纪的解读,确实没有毫厘之差,但解读出来的技术却是古代技术,与现时代不相适应。可惜了他们所掌握的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更可惜了这支现代化武装的医学军队为旧经典殉葬了思维。
      如果按这种思维方式继续下去,再来十支军队同样会全军覆没。
        少数被旧事物吓破了胆的中西医结合派的人员,不搞“结合”搞“融合”,卑弓曲向已经死亡的旧事物举起了白旗。


     这里我想引
一段清代吴鞠通的话与大家共勉:
    “千余年来,贻患无穷。皆叔和之作佣,无怪见驳于方有执、喻嘉言诸公也。然诸公虽驳叔和,亦未曾另立方法。喻氏虽立治法,仍不能脱却伤寒圈子。弊与叔和无二,以致后人无所遵依。”

吴先生虽然距我们数百年,但创新魄力令人敬仰!敢于质疑经典,敢于挑战医圣。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中医将无出头之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8 17:26 , Processed in 0.0534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