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医学的儿科妙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5 20:4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万里朝阳 于 2016-3-25 20:48 编辑

【壮医学的小儿夜哭】

小儿夜哭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夜啼”。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半岁以下儿童多发作。
病因病机:①素体阳虚,肚子受凉,气机不畅则肚痛而哭。
②恣食辛香燥热之品,或服用温热药,火伏热郁,积热上炎,灼伤阴液,脏腑失润,脏躁而哭。
③神气不足,心气怯弱,目触异物,耳闻异声,夜间受惊而哭。
临床表现:主症:人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兼疲:睡喜伏卧,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脸色青白,唇舌淡白;或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难结,脸红唇红;或睡时惊悸,口唇及脸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
治疗原则:补虚,安神,清热,定惊。
内治法:①牛屎青根、麦冬、竹叶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灯花(花生油灯点燃结成的灯花)1枚,研末,开水送服,每日2至3次。
③蝉蜕5只(去头足)水煎取汁,冲拇指甲末适量服,每日1次。
④节节花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⑤蝉衣末1克,薄荷适量煎汤取汁送下。
外治法:①天竺黄、川芎、双钩膝、朱砂各6至9克,以布包好,挂小儿胸前心尖部,啼哭停止即除去药。
②艾线、葱各适量,煎汤洗肚子,再用艾线烘热熨脐腹十余次。
预防及护理:①调节寒温,避免受凉。
②注意饮食,少吃辛辣厚味不易消化之食物。
③不要惊吓孩子,不让小儿看恐怖的电视、电影、书画等,不说恐怖的故事给小儿听。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45:29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尿床】

小儿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经常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遗尿”、西医诊为“小儿小便自遗”。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病机:素体虚弱,水道失约。
临床表现:主症:睡中遗尿,量或多或少,一夜1至2次或更多,醒后方觉。
兼症:面色苍白,智力迟钝,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甚则四肤冰冷;或脸色苍白,精神不振,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烂:或小便黄臊,性情急躁,夜间磨齿,脸红唇红。
治疗原则:补虚固尿。
内治法:①鸡内金20克,猪小肚1个,共焙干研末,早晚各5克,开水送服,10日为1个疗程。
②生龙骨30克,水煎取汁,煮鸡蛋2个服,每晚1次,连服3至6晚。
③金樱子30克,猪小肚1个,冰糖3克,炖服,每日1剂。
④夜关门15克,大叶白纸扇9克,猪小肚1个,炖服,每日1剂。
⑤沙虫适量炒黄,白米50克,煮粥吃,每日1剂。
⑥桑螵蛸9克,金樱根60克,地桃花、红糖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鸡肠60克,煅,研末,开水送服,每日1剂。
外治法:①丁香1至2粒,研末,以冷开水调敷脐部。
②药线点灸下关元、阴陵泉、三阴交,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③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后以纱布覆盖,每晚1次,连用3~5次。
④针刺夜尿点(掌面远端小指关节横纹中点处),留针15分钟,隔天1次,7次为1个疔程。
⑤针刺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针后加灸,每日下午1次。
⑥耳针宵、膀胱、尿道、皮质下、交感、肾上腺、神门。
⑦推拿:每天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腧等,以发热为度。
预防及护理:
①自幼儿开始培养其按时排尿的习惯及合理的生活习惯。对较大儿童勿使其过度疲劳。
②积极预防与治疗引起遗尿的原发疾病。
③患儿晚饭及临睡前注意最好不给流质饮食,少喝水。
④临睡前先令患儿排空小便,人睡后注意患儿遗尿时间,按时唤醒,从而养成每晚能自行排尿的良好习惯。
⑤积极鼓励较大儿童消除顾虑,克服怕羞以及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索,对治愈遗尿建立信心。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45:51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证是以小儿不思饮食,食而不化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的“积滞”,西医的“消化不良”等属此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病机:①乳食不节,喂养不当,或乳食无度,过食肥甘,谷道积滞不畅。
②体质虚弱,谷道功能失常,饮食停滞不化。
临床表现:主症:不欲吮乳或纳食,肚子胀满,可呕吐酸腐或夹食物残渣。
兼症:烦躁不安,哭闹,一侧或两侧腮红,脸色青黄,大便臭秽;或脸色蜡黄,困倦无力,肚痛喜按,大便溏薄,夜卧不安。
治疗原则:化积,导滞,通道。
内治法:①鸡内金30克,瓦片焙黄研细末,开水冲服,每日1至2克。
②黑白丑10克,焙干研为细末,调和面粉,制成饼干,每日食数片。
③饭锅巴1块,如掌大,焙焦,煎汤送服。
④神曲、麦芽、山楂各6克,加槟榔3克,煎汤,每日服3次。
外治法:①针刺足三里、中脘、大肠腧、气海等穴,每日1次。
②捏脊疗法(同小儿疳积)。
③药线点灸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脾腧、胃腧、肝腧、合谷、四缝等穴,每日1次,10—14日1个疗程。
预防及护理:①调理饮食,原则是多给各种维生隶、蛋白质,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供给足够的水分,适当食用水果、青菜等副食。
②喂食要定时定量,随着年龄的递增注意其数量的供给。
③适当活动或运动,以帮助消化。
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47:24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肚痛】

小儿肚痛是以肚子包括肚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称为肚痛。中医诊为“小儿腹痛”,西医的“肠炎、肝炎、寄生虫病、肠套叠、阑尾炎、嵌顿疝、机能性腹痛、痢疾”等均可出现肚痛。这里指的是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肚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袭或乳食积滞,或虫积于内,阻滞谷道,气机不畅而痛。
②素体虚弱,阳气不足,运行无力,气机不畅而痛。
③跌倒外伤,气滞血浓,龙路火路不通而痛。
临床表现:主症:肚痛暴急呈绞痛,上下攻冲,阵阵发作,曲腰呻吟,痛处喜按;或腹部胀痛,按之痛甚;或肚痛欲泄,泄后痛减;或肚子隐隐作痛喜按,绵绵不休,时作时止,得温则舒,得食暂缓,每于晨间或饭前发作;或肚痛如针剌,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按之痛甚,昼轻夜重。
兼症:脸色苍白,额上汗出,手足欠温,甚至唇色靑暗,肠鸣漉漉,得温则舒,遇冷加重,呕吐,屙泻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或口气秽臭,不思乳食,嗳气腐臭,矢气恶臭,大便酸臭或有完谷,呕吐酸腐,夜卧不安,口渴多饮;或脸色苍白,形体消瘦,精神倦怠,四肢淸冷,不思饮食,大便塘薄。
治疗原则:祛邪消食,补虚行气,活血散淤,通路止痛。
内治法:①生姜、陈皮、红糖各适量,可加少许花椒或胡椒,水煎趁热服,每日1剂。治寒邪侵袭肚痛。
②槟榔仁或南瓜子仁适量,加米醋适最浸泡半小时后吃槟榔仁或瓜子仁。治虫积肚痛。
③鲜红苋菜、鲜鸡肉菜各50克,鲜紫苏20克,切碎蒸瘦猪肉适量,每曰1剂,分2~3次服。治体虚肚痛。
外治法:①温和灸中脘、气海、关元。
②针刺足三里、合谷、内关。
③揉按中脘,分推腹阴阳,摩神阙,逆运内八卦。
④用淡豆鼓、大砂食盐适量,生姜数片,葱白数茎捣烂,共炒至热,用棉布包裹,温熨脐部,同时轻轻操揉,冷后炒热再敷,直至痛止。
⑤柑子皮1个,枫树叶适量,油菜子、香附子各1汤勺,四季葱头2个,共捣烂调盐水炒热敷肚脐。
⑥茶叶、生盐、酒各适量,共捣烂加人银器敷肚脐。
预防及护理:①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
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③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④肚痛时注意鉴别查找原因,未査明原因之前不可随便服用止痛药,以防误诊、漏诊。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48:47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疳疾】

小儿疳疾是以脸色蜡黄,身体消瘦,肚子胀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有时发热,心烦口渴,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尿如米泔,食欲减退或嗜异食为主症的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中医诊为“疳积”、“疳证”,西医的“营养不良”、“缺钙”、“缺锌”等疾病属此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3岁左右的婴幼儿。
病因病机: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肌体失养。
临床表现:主症:脸色蜡黄或脸白无华,头大颈细,形体枯瘦,肚子胀大或腹凹如舟,毛发稀疏或发结如穗或发黄干枯,精神不振甚则萎靡,困倦喜卧,目无光彩,不思饮食,肚子胀满,手足心热,唇干口渴,烦躁易怒,睡眼露晴,夜卧不宁,大便溏薄或干结或完谷不化,小便黄浊或如米泔。
兼症:眼珠发红,迎风流泪,痛涩难睁,白膜遮睛,睛生云翳;或下肢足踝浮肿,重则延及脸部、眼睛及四肢,小便不利;或牙龈出血,时出时止,口唇色淡,皮肤出现淤点或紫斑;或牙龈破溃流脓,口气腐臭,齿龈或口舌溃烂,小便黄少。
治疗原则:调理饮食,补养肌体。
内治法:①蟑螂5个,油炸或煨热后服,每日1剂,服至愈。
②蟾蜍,去内脏,焙干研末,每次1.5至3克,糖水调服,每日3次。
③龙眼核10粒,蛇蜕、血余各3克,田螺肉5只,共焙酥研末,配猪肝煎服,每曰1剂。
④独脚金、饿蚂蟥、玛璜七、半截叶、猴举姜各15克,配瘦猪肉适量蒸服,每日1剂。
⑤一包针全草50克,切碎蒸猪肝或瘦猪肉适量服,每日1剂。
⑥白花丹、饿玛璜、田基黄、肾蕨、九龙藤、蜈蚣草、金线风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⑦干猴肉、黑墨草各等分,研末,每日取10克蒸服。
⑧山黄皮根、黄皮根、夜明砂各等分,共研末,每次取3克,蒸瘦猪肉适量吃,每日2次。
⑨小青蛙60只(去内脏,焙干),假花生叶500克,漆树叶60克,共研末,每次取6克煮粥调油盐服,每日2次。
外治法:①龙船花叶、红薯叶各9克,臭茉莉12克,菊花叶90克,捣烂敷囟门,4小时换药1次。
②鲜疳积草15克,姜、葱各30克,捣烂,加人鸡蛋1个搅勾,外敷脚心,隔3天换1次,疗程5至7次。
③针刺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用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5至7次后,如效果不显,再将以上四穴改为艾灸并配脾腧、胃腧、肾腧等穴。
④针刺四缝,用三棱针刺两手四缝穴,进针0.5至1分,出针后挤出黄色液体,用消毒棉拭干,隔日1次。
预防及护理:①尽可能母乳喂养,3~4个月可开始逐渐增加辅食,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1岁左右可断乳,给予易于消化而有营养的食物为宜,进食次数应根据年龄及消化强弱程度进行调配。
②经常带小儿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
③发现小儿体重不增或减轻,脂肪减少,肌肉松弛,脸色苍白,应引起注意,分析原因,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49:06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屙泻】

小儿屙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泄泻”,西医的“急性肠炎”等属此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常见于2岁以下幼儿。
病因病机:①喂养不当,乳食不洁或不节,或乳食无度,或过食肥甘生冷,使谷道功能失常,清浊不分,夹杂而下。
②外邪侵袭,谷道功能失调,水谷相杂而下。
③脏腑娇弱,谷道运作无力,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内阻,合污而下。
临床表现:主症:大便次数增多,便下淸稀多沫,色淡,臭气轻;或大便腐臭,状如败卵,泻后痛减;或大便如水样,完谷不化,色绿或黄可有少许粘液;或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或水谷不化,杂有白色乳块或食物残渣,每于食后屙泻。
兼症:肚胀肚痛,哭闹,口臭,不思饮食,呕吐;或肠鸣肚痛,发热,鼻塞,流清涕,轻咳;或肛门灼热发红,小便黄;或脸色苍白,睡眼露睛,四肢冰冷,形体消瘦,怕冷,精神不振。
治疗原则:调理谷道,利湿止泻。
内治法:①石榴皮9克,水煎加适量红糖服,每日1剂。
②麻风草根(去表皮)、田基黄、鹅不食草各250克,神曲120克,水煎取汁500毫升,每次服1匙羹,每日3次。
③三叶人字草15克,水煎服或当茶饮,每日1剂。
④石榴树心、山荆木心、稔子木心、金樱藤、枫木心各6克,捣烂加少许生盐,米酒1至2滴,泡开水服,每日1剂。
⑤火炭母、地桃花各60克,凤尾草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⑥枫树叶、铺地稔、酸藤根、毛算盘根、土党参、饿玛璜各6克,水煎服,每曰1剂。
⑦稔子干、茶叶、土葛根各6克,共研末,开水泡,分3次服,每曰1剂。
⑧大飞扬50克,火炭母30克、铁苋菜20克,加水煎取90毫升,每次服5至15毫升,每日3次。
⑨火炭母、黑脚蕨、霜坡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⑩五指牛奶根、过塘蛇各15克,稔子根9克,藿香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⑩高梁粟、麦糁粟、灶心土、羊牯草根、樟树皮、籼米各适量,共炒黑,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①推拿:从长强穴往上推至腰椎50次,揉丹田穴30次,或加灸神厥穴。
②香附子适量,共捣烂,以醋炒热敷肚脐。
③串鱼草叶、石榴叶、黄荆树叶、葱头(均为鲜品)各适量,共捣烂调酒敷肚
④草鞋根、金银花、生姜各适量,煎水洗澡。
⑤葱头3个,酒饼半只,车前草3根,共捣成饼,煨热敷肚脐。
⑥鬼针草30克,煎汤温浸双足,每日1次,连用3曰。
⑦针刺足三里、气海、天枢、阴陵泉,每日1次,并艾灸神厥10分钟。
⑧推拿:摩腹、揉脐各5分钟,揉足三里10次,向上推七节50次,捏脊3~5遍,擦脊柱以发热为度,揉龟尾30次,推脾土、三关各300次,每日1次。
预防及护理:①轻者要减少饮食,母乳喂养者要缩短喂奶时闻,延长间隔时间;重者须禁食8~12小时,随着病情好转渐予少量母乳或米汤等易消化之食物,禁食期间要注意体液的补给。
②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擦干后扑上滑石粉,以防止皮炎。糜烂部分在空气中暴露,使局部干燥,然后涂麻油调青黛散或2%龙胆紫溶液。
③提倡母乳喂养,增添副食不宜过快,品种不宜太多,夏天或患病时不宜断奶,定时定量喂食。
④注意环境及饮食卫生。
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肚子和骶部。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49:28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哮喘】

哮喘是以阵发性的哮鸣气喘、呼气延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亦诊为“哮喘”、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属此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气候的急骤变常为发作的诱因。
病因病机:①素体虚弱,痰湿内盛,阻于气道,气逆上冲。
②外邪侵袭,或某些物质(如花粉、绒毛、烟尘、鱼虾、油漆、寄生虫、螨等)的接触,或过食生冷、过咸、过酸、过辣,引动伏痰,气逆上冲。
临床表现:主症:气喘,喉间有哮鸣声,甚则张口抬肩,端坐喘息。
兼症:咳嗽,痰多白沫,发冷无汗,脸色晦暗,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发热脸红,胸闷膈满,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结;或脸色青灰,神色疲劳,四肢发冷,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呼吸,小便清长;或脚软无力,语声低微,动则心慌气喘。
治疗原则:补虚健体,祛痰定喘。
内治法:①乳汁藤、瘦猪肉各30克,蒸服,每日1剂。
②鲜大肚柚皮、瘦猪肉各50克,水煎五更时服,每日1剂。
③水蒲瓢10克,配瘦猪肉适量炖服,毎日1剂。
④虾子窝1.5克,三月艾上的虫10个,焙干研末,每次取药粉5克开水冲服,每日2至3次。
⑤映山红、金香炉各9克,五指牛奶、矮地茶、夏枯草各12克,水煎冲冰糖水服、每日1剂。
⑥小公猪睾丸5至10个,蜂蜜30毫升,蒸服,每日1剂。
⑦小爬丛刺、牛大力、臭牡丹根、猪肺各30克,柠檬叶适量,水煎加食盐调味服,每日1剂。
外治法:①发作时针刺定喘、解喘、天突、大行等穴,每日1次。
②耳针喘点、内分泌、平喘。
③推拿:依次横推胸腹部(以华盖、膻中为重点),腰背部(自上而下,以肺腧、膈腧、命门为重点),脊柱及其两旁。用于哮喘缓解期,每1~2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预防及护理:①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以增强体质,减少发作。
②避免受冷,防止感冒,尤其要注意天突、百劳、肺腧等处的保暖。
③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饮食不宜过饱,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过咸过甜及生冷之品;起居要劳逸结合,注意保暖防寒。
④避免吸入烟尘和刺激性强的气体,设法找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之。
⑤发作时应保持安静,尽量减少病儿的紧张心情。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49:50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喘症】

小儿喘症是以气喘、鼻煽、发热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喘证”,西医的“小儿肺炎”、“气管炎”等均可出现此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以婴幼儿多见。
病因病机:外感风邪,内蕴痰法,气道闭塞,气逆而上。
临床表现:主症:咳嗽不畅而气喘,痰白而稀;或咳嗽痰浓,气喘鼻煽;或喉鸣痰壅,气喘憋闷,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甚则两胁抽动,胸高抬肩,摇身撷肚;或呼吸浅促微弱或间隙叹息。
兼症:发冷发热,无汗,不渴;或发热有汗,口渴,咽红,脸红唇红;或高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或低热多汗,脸唇樱红或嫩红,干咳痰少;或四肢欠温,咳嗽无力,脸色苍白,消瘦神倦,不思饮食,大便溏烂;或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浅促,四肢欠温,虚烦不安;或高热神昏,烦躁,胡言乱语,四肢抽筋,口闭不张,颈项强,两眼上视。
治疗原则:疏风祛痰,通道降气喘。
内治法:①一见喜、十大功劳各15克,橘皮3克,水煎取100毫升,分2次口服,每日1剂。
②小叶田基黄10克,鱼腥革5克,水煎调蜂蜜适量服,每日1剂。
③葫芦茶、鱼腥草、大田基黄、大飞扬、桑白皮、山蒜根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批杷叶15克,六月雪、臭牡丹各9克,薄荷(后下)3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臭牡丹、白颈蚯蚓、粽叶根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⑥不出林、满天星各25克,鱼腥草30克,薄荷(后下)3克,水煎服,每曰1剂。
⑦不出林、仰天蛊、百部、龙骨风、一点红各9克,天冬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⑧马鞭草5克,满天星、车前草、批杷叶、竹叶地桃花各10克,水前服,每日1剂。
⑨一枝黄花、一点红各适量,水前服,每日1剂。
外治法:①白芥子末、面粉各30克,加水调和,用纱布包后敷贴背部,每日1次,每次约15分钟,出现皮肤发红为止,连敷3曰。
②大黄、芒硝、大蒜各15至50克,敷胸,纱布包,如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用3至5天。
③针刺定喘、丰隆、平喘、肺腧、膻中,每日1次。
④神门穴位埋针,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⑤药线点灸风门、肺腧、天突、足三里,每日1次。
⑥药线点灸肺腧、定喘、气户、天突,第1日灸2次,以后每日1次,至愈。
预防及护理:①住所要清洁,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②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衣着要注意寒温适宜,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③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水分供给要充足。
④患病时要保持安静,减少消粍,以利于康复,并要注意常换体位。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50:08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是咳以声音,嗽以痰名,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中医也诊为“咳嗽”、“乳嗽”、“胎嗽”,西医的“咽喉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可出现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发病率较高。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阻于气道,气道不通,气冲于上。
临床表现:主症:咳嗽频作,痰白稀薄;或咳嫩不爽,痰黄粘稠;或咳嗽阵作,痰稠难咯;或咳嗽痰壅,色白而稀;或咳而无力,痰白清稀;或干咳无痰或少痰难咯。
兼症:发冷无汗,发热头痛,鼻寒流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或咽喉干燥,发热口渴,脸红唇红,眼睛发红,口苦,小便黄少,大便干燥,烦躁不宁;或胸胁胀满,不思饮食,神色疲劳,周身无力;或脸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怕冷,体弱多汗;或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午后发热。
治疗原则:祛邪通道,化痰止咳。
内治法:①鲜野辣椒寄生适量,水取服,每日1剂。
②千斤锤10克,老鼠脚迹、薄荷叶各6克,老鸦酸15克,共捣烂,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
③惊风草适童,与猪骨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④七叶一枝花3克,柠檬根、土甘草各6克,南蛇藤9克,薄荷4.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鱼腥草粉3克,纳人红锂鱼(约200克重,去内脏)肚中,加米辞少许煮吃,每曰1剂。
⑥草鞋根、桐木寄生、不出林、穿破石、十大功劳、鱼腥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鱼腥草、过塘藕、臭牡丹根各6克,九龙胆、桐树皮3克,水煎取汁,加猴结3克配瘦猪肉适量蒸服,每日1剂。
外治法:药线点灸攒竹、水突、合谷、风门、肺腧、足三里、中府,每日1次。
预防及护理:①避免受凉和感受潮湿,注意气候变化,特别是秋冬季节,更应注意保暖。
②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③病后要适当休息,多喝水,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气等刺激。
④及时治疗,彻底根除,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0:50:24 | 只看该作者
【壮医学的小儿伤风】

小儿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是以发热、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头痛、身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西医均诊为“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阻于气道,气道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主症:发热、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头痛、身痛。
兼症:出汗,喷嚏,吐痰,咽痛口干;或身重困倦,呕吐,屙泻,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头晕眼花,困倦无力;肚子胀满,不思乳食,呕吐酸腐,口气秽臭,大便酸臭;或惊悸啼叫,睡卧不宁。
治疗原则:祛邪通道。
内治法:①葱白头3至7个,生姜3至5片,浓煎后加糖适量,热服取汗。
②山芝麻、古羊藤各10克,两面针、枇杷叶、青蒿各6克,甘草4克,水煎服,毎日1剂。
③龙眼树叶15克,生葱、山芝麻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三姐妹、山芝麻各15克,土常山9克,水煎服,每日1剂。高热咳嗽加枇杷叶15克,一箭球9克,鲑鱼腥草6克,鬼针草30克。
⑤通城虎1份,青箱子1份,蝴蝶草2份,大风艾1.5份,晒干研末,每次2至5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外治法:①马鞭草、桃叶、鸡屎藤各适量,水煎洗澡,每日1次。
②针刺治疗:治伤风寒取风府、风池、风门、外关;治伤风热取风池、合谷、外关、尺泽等穴。
③药线点灸攒竹、头维、曲池、合谷、风池、风门、肺腧、足三里,每日1次。
内外兼治:救必应、野六谷根、厚朴各6至9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陶针刺足三里、中极、百会、印堂等穴。
预防及护理: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在户外活动,提高抗病能力。
②讲究卫生,常洗澡更衣,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避免接触患者,少到公共场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34 , Processed in 0.1507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