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屠呦呦演讲中的古籍让多少国人无颜以对? 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8 20:5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及中国古代著作,很多人会马上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的,在多少国人还是莘莘学子之时,那些诗篇佳句,有几个不是曾经历过反复诵读,至今能信手拈来。然后我们尤其是那些所谓古文基础好的人,就有种感觉,以为对古人、对古典文学很是了解了。

这真能代表我们了解中国的古典著作吗?即便是单纯以文学为例,我们学校学的那些诗篇和选段,当时的理解,如果今天买一本《古文观止》细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前出师表》《桃花源记》等原文,结合整本书一起阅读,读下来的感受与学校时选章选段的感受、理解和收获截然不同。除了现代别有用心编纂者的异化,还有就是忽略了文章所属的时代文化感;只有将同时代的一系列文章放在一起完整地阅读,才会感受到它最原味的信息。

对中国古典著作的浅尝辄止,对中国古人的智慧缺乏认识和继承,这是这个时代人被严重忽视的损失,也是这个时代的人教育的一大败笔。

这一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的研究过程,既是对中国古代医学的继承和发扬的过程,更是对先人智慧传承和在发掘的过程。在迈向世界最高奖项的历程中,可能让很多中国人都震惊的是,竟然还是老祖宗的智慧,帮助现代中国人登上这座高峰的。而记录老祖宗智慧的渠道,则是古典书籍。

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她在回顾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到了中国中医学和相关古典书籍。

她说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关键文献的启示,才让她及其团队,最终提取到了青蒿素。屠呦呦说,当年面临研究困境时,她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启发了她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从此才取得研究的关键性突破。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然而,古籍虽多,确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可见,屠呦呦老师对中国古典医学著作不仅广泛了解,而且通晓其精髓。在当代中国人当中,尤其是对于我们年轻一代人来说,对古籍著作有研究的很少。

屠呦呦踩在中医及中医古籍著作上而成功,就像一面镜子,让多少对中医妄自菲薄以及浅薄认知的人无地自容,也让当代国人好好地上了一堂传承老祖宗智慧的一课,这其实比获得诺贝尔奖和获得奖金还重要。因为倘若有更多的人很好地继承了先人的智慧和积累的基础,会或许有更多人,或许更早达到获诺贝尔奖这样的研究成就;如果那样,古人智就会更多地转化成为国人重大科研发现的“孵化器”。

提及古人的智慧和医学,想提一个现象。如今的医学院学生学的都是西医,很多医生都不知道什么是铁打损伤了。去年回家时,镇上有个公立医院,有个医生跌打损伤方面小有名气。有个上海人断了一条手,说不想开刀做手术上钢条固定,然后又开刀取钢条,于是找上门,他就用传统中医中的“接斗”法,通过手指按压接合骨骼然后外围捆绑注定,不用开刀照样搞定。
当然,他已经在这一行做了很多年,没有一定的技术是做不到的。他这身本事哪里学的?原来他的父亲,原来学武师从一老师傅。看过黄飞鸿的都知道,会武艺的师傅基本都会治病和救治跌打损伤。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9972228.html?touping
2
发表于 2015-12-10 15:01:09 | 只看该作者
获奖消息刚出来时,我转发以后,本论坛土郎中先生有几句评论,我觉得讲的很准确有力,这里重发一遍:


崇洋媚外的心态,数典忘宗的人,什么时代都有,现代人更多,如果说青蒿素获诺奖与中医没有一点关系,好象国内很多人很高兴,反之,则让则让这些人如丧考妣,真是怪事了!

屠女士注意到一个叫《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有这样一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不是已经说明了吗。

受中医古方启发,用现代科学工艺提取,说明青蒿素的出世缘由,是有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继续与发展的关系,不因陈守旧,但也不是妄自菲薄才好。



--------------------------------------
可悲的是,土郎中先生说的人里面,就有以中医自居者。
3
发表于 2015-12-10 21:57:36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12-11 15:16:42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2-11 09:10
屠呦呦事实上就是中医,中医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

老董这次说对了,赞一个!
你以后不会反对现代科技研究中医了吧?
咱们举而并之、龟壳测量、现代科技都用上,好吧?
5
发表于 2015-12-11 17:04:07 | 只看该作者
          青蒿素是从中药中提取的,没提取之前能治疟疾,提取后纯度高效果更好。说到底,还是中医药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
       有人说,中药的提取物是西药,此言大谬。中药的提取物,是中药成分之一,没提取之前,起作用也是这种成分,提取后起作用还是这种成分。辨证不辨证,提取不提取,都是这种成分有杀疟原虫的作用。
       西药是什么?西药有一部分是提取物,有一部分是合成的。
       只要是从中药中提取的,其本质还是中药。本质就是起作用的这种提取物本身。至于其它成分,不起主要作用。
6
发表于 2015-12-11 17:35: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5-12-11 09:40 编辑

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并不能算作是中医药运用在现代医学的代表(当然,二者的研究成功,与中医药典籍或中医药经验还是密切相关的)。它们所走的研究路径,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是西医西药的研究路径,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或模式无关。

如果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验证六味地黄丸可以调节改善机体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肾阴虚证),用金匮肾气丸可以调节改善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功能低下(肾阳虚证),用逍遥散可以调节改善机体情绪中枢-下丘脑-植物神经轴功能紊乱(肝气郁结证)等,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药理论运用在现代医学的代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2-11 20:39:44 | 只看该作者
我刚看过了屠呦呦领诺贝尔生理学奖的焦点访谈节目,说是因海南的恶性疟疾疫情成立了《523》项目。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关于《523》项目的立项,除国内海南有恶性疟疾疫情是一个因素,但还存有另一个因素是当时的越南也有恶性疟疾疫情。当时隐出到越南的中国出国部队人员也受到恶性疟疾的危害。后一个因素可能是更重要的促成因素。不是单单因国内的恶性疟疾疫情就成立了《523》项目。当时523项目的军队的主体主导性就是一个证明;并且,这一项目的国家行为也是一个证明。
8
发表于 2015-12-12 10:2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12-12 11:12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2-11 18:40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是不是提取?

       小董这一次变聪明了,说的对。这种方法就是提取,是中医提取法。
      屠呦呦一开始使用的不是这个方法,使用的是现代化药提取方法,但失败了。所以,才照葫芦画瓢,使用葛洪的办法直接榨汁,低温乙醚提取,才保证疗效的。这种榨汁法是中医传统的笨取汁方法,所以青篙素主要是中医提取方法的成果,当然,将其制成纯青蒿素制剂又加入了现代方法。换言之,只榨汁就能治疟疾,但缺点是不方便保存和携带,量上用多少,没经验不行。由此可知,中医榨汁方法是关键一步,如果没有这一步,就不存在屠呦呦的青蒿素,故第二步是次要的。
9
发表于 2015-12-12 14:44:21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12-12 10:28
小董这一次变聪明了,说的对。这种方法就是提取,是中医提取法。
      屠呦呦一开始使用的不是 ...

老董有好几次都说对了。可是这人不经夸,你刚夸他一句,马上又犯迷糊。这几年老这样。
不过,虽然这样,发现他对的地方,还是要加以鼓励的。
10
发表于 2015-12-12 18:51:3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2-12 14:44
老董有好几次都说对了。可是这人不经夸,你刚夸他一句,马上又犯迷糊。这几年老这样。
不过,虽然这样, ...

哈哈!说的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5:42 , Processed in 0.1169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