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38|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0 22:2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之门 于 2015-1-10 22:27 编辑

科学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中医是自然科学中的医药学,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这场中医存废争论中,废除派否认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旨在取消中医。力挺中医的一些业内人士,同样不清楚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说什么中医是东方的“内求”思维,与西方出产的科学风马牛不相及,科学已经成为束缚中医的裹脚布。为什么立场不同的双方,却有着相同的观点,均否定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呢?这种“玄之又玄”的现象,哪里才是它的“众妙之门”?其实原因很简单,是由于他们忘记了“概念是事物特有属性的抽象”,往往以科学的某些特征来定义科学,得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科学用来衡量中医,因此不可能不产生错误认识。看来,要说明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有必要给出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科学概念。
      什么是科学呢? 1994年出版的由宋健任主编,42位科学界专家撰稿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对科学是这样定义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这个定义把握了科学的特有属性,作为科学的概念是较为准确的。
      首先这个定义阐明了科学的来源,指出科学来自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所谓认识,就是通过对事物的了解和辨别,从而达到对事物的确认。看来认识的过程,是对事物各要素不断取得发现和认知的过程。因此,认识不仅仅是对客体的被动映像,它含有作为认识主体人的自觉的能动性。然而,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并不意味着人可以主观臆想,将人的意识凌驾于事实之上。这就是说,认识不是如何看待世界,也不是对世界未知事物的猜想。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自觉的能动的反映。
      所谓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认知属于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认知属于社会科学。可能有人要问,在科学分类中,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还有思维科学,思维是人的意识,应该属于主观世界,如果只将科学看作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就片面了吗?其实不然,实际上意识是思维的产品,而不是思维本身。思维是在自然界的演化进程中,生物进化的产物,归根究底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就思维本身来讲,它属于客观世界,而不像意识属于主观世界。因此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不片面,它同时包含了思维科学。
       再者,这个定义还说明了科学的形态和功用,指出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说,科学以知识的形态存在,是用来“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其中事实、规律和知识是这句话的三个关键词。
      所谓事实,它“可以是历史事实,社会事实,自然界的事实和其他事实”(《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言以蔽之,事实是真实发生的事和客观存在的物。也就是说,科学所指的事实,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而不是靠主观想象的虚构事物。因此,任何关于可能存在物的猜想,哪怕这种猜想按照逻辑关系是正确的,或者依据现有材料能够说明猜想的正确性,然而当这个可能存在物还没有被发现之前,它是不能叫做事实的。例如,经络现象虽然已经足以说明人体中存在着一套经络系统,不过在人们没有发现经络的构造形态或生理结构以前,古人关于经络是一种管状物,是气血运行通道的猜想是不能叫做事实的。
      由于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事物既有现象,又有属性和本质,那么事实既可以是事物的本质,也可以是事物的各种属性,又可以是事物现象中的真相。因此,无论是关于事物本质的反映,还是关于事物属性的反映,或者是关于事物现象中真相的反映,都应该属于科学知识。只不过这些科学知识有深有浅而已。例如,经络理论虽然没有反映经络的生理结构和构造形态,但它关于经络现象的反映,像针感的传导与放射现象,某一病症的体征症候循行分布的规律等均属于科学知识。
      所谓规律,指的是自然规律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决不是那些穿凿附会现象。例如,《周易》中用阴爻、阳爻构成的卦象组合,虽然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它用于占卜算命,对人事吉凶的推定,却是一种穿凿附会现象,与自然规律,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根本不沾边。这是因为自然规律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均为事物发展过程中事物之间内在的、固有的必然联系,它们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例如,疾病与病脉的因果关系就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联系。中医脉理学正是反映了这种内在联系,所以中医脉理学理所当然属于医药科学知识。
      所谓知识,它源自于各种实践活动,是人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的成果。而科学正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那么这个科学的认识成果,也就必然的属于人类知识了。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受当时科技条件的限制,人类只能靠感官面对现实世界,所能取得的科学知识只是零星的片段,和一些相关或不相关的知识单元。随着人类科学知识的积累,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在认识中开始借助工具,再加上人脑越来越多的介入,使得认识能力得以提高。当人类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乃至本质时,原来科学的知其然,逐渐发展到知其所以然。此外由于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原来的科学知识单元也就逐渐形成了科学知识体系。
      看来,科学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将随着人的认识能力提高而发展。然而,这种发展仅仅是对原有科学的补充和丰富,是在原来科学基础之上的深入,而不是对以往科学知识的否定,更不会改变科学的特有属性。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关于钻木能够取火的认知,无疑属于科学知识。然而,像这种科学知识仅仅是一些很不系统、片段性的科学知识单元。只是后来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才认识到它的科学原理,进而有了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换从只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又如中医从“八纲辨证”到“卫气营血辨证”,每一种“辨证”理论的出现,都是对原来科学理论的补充与提高。所以,科学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提高和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形态特征可以改变,但科学的特有属性不会改变。也就是说科学在发展中,可以由知识单元变为知识体系,但不会否定原来科学知识单元的科学属性。《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正是鉴于以上认识,将知识纳入科学定义,以此来说明科学既包括科学知识单元,又包括科学知识体系,避免了仅承认科学知识体系,而否定科学知识单元,使得科学定义片面化、狭义化。可惜目前大部分辞书给科学下的定义,都强调“科学是知识体系”,这显然是把现代科学的系统性特征,当作了科学的特有属性,使得人们误以为科学只能是系统的知识,不系统就不科学。从而给人们关于科学内涵的认识造成了混乱。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为了能够使人们深刻领会科学概念的内涵,还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和技术的内涵区别。指出: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实现。一方面,由于任何一项技术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因此技术的发明必源于科学,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进行创造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科学发现又要借助技术的力量,技术的进步将给更深的科学原理的发现提供探索的武器。总而言之,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利用知识的研究。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科学是发现不是发明,为什么又说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科学和知识是两个概念。这里所说的创造,并不是创造科学,而是创造知识。大家知道,科学本身是不能创造的,例如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和钋,不是居里夫人创造的,而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又如生物进化不是达尔文创造的,而是达尔文发现的。然而,无论是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和钋,还是生物进化这些科学知识,在居里夫人、达尔文先生以前人类是没有的。只有当居里夫人、达尔文先生发现它们后,再以某种文化的形式把它们把表达出来,它们才成为了人类的知识。由此看来,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创造知识的过程。这是因为事物的现象、属性、本质、内在联系和自然规律是客观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只能发现不能创造。而知识却不是客观固有的,它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思维的产物,因此它无从发现,只能创造。
       通过以上对科学的来源与形态的分析可知,中医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医药学,它来自于我们的古人关于生理病因、药物药性的认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1-11 11:4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5-1-11 03:51 编辑

你总是在不知自我的运用概念进行自我的窝里斗,却还嘚瑟!
楼主原文:“由此看来,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创造知识的过程。”
由此(这里的“此”,按楼主原意即为“居里夫人、达尔文先生的发现”)看来,科学(即指“居里夫人、达尔文先生”,而楼主在此却用“科学”取代了他们!)发现的过程,就是创造知识的过程。”
.此段话的合理原意是:由此看来,“居里夫人、达尔文先生”发现的过程,就是创造知识的过程。
看,这样,经楼主的自我折腾,楼主就把“发现”就变成了“创造”,在自我的进行窝里斗!

楼主原文:“这是因为事物的现象、属性、本质、内在联系和自然规律是客观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只能发现不能创造。而知识却不是客观固有的,它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思维的产物”
在此,楼主把“知识”认为“不是客观固有的”,“它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思维的产物”。所以,对“知识”楼主能主观(即思维)进行“创造”!
众网友,能认同楼主所认为,发现的认识不是“知识”,“知识”里头,没有客观存在吗?
3
发表于 2015-1-11 22:53: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15-1-11 23:04:3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中医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医药学,它来自于我们从古至今历代中医人关于生理病因、药物药性等的认知。
5
发表于 2015-1-11 23:05:41 | 只看该作者
凡言中医学不科学者,都是没有真正理解中医的内涵。

点评

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 科学与中医没有关系,与西医也没有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9 20:38
科盲,到什么时候理解不了中医,干嚎。  发表于 2015-1-12 07:36
6
发表于 2015-1-12 08:46: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15-1-12 08:52:54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12 04:46
中医理论是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构架。
如果说中医是科学,阴阳五行也是就是科学了。
那么,为什那么还有人要 ...

难道就因为废除五行学说,中医就不是科学了?在任何科学学科中,被废除并进行更新的理论比比皆是。
8
发表于 2015-1-12 08:58: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发表于 2015-1-12 09:17:04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12 04:58
就中医定位问题,大家看法不同。
铁骨先生定位为文化;妙先生定位为科学。
就逻辑而言,我认为定位为文化 ...

如果说中医这个世世代代都在发展的科学,到了现代怎么还是一个古代科学?总觉得哪里不对头!
——————————————————————————————————————————
所以说,中医就应该与时具进,积极吸收当代科技,以适应当代病患的需要。
10
发表于 2015-1-12 09:29:58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12 08:58
就中医定位问题,大家看法不同。
铁骨先生定位为文化;妙先生定位为科学。
就逻辑而言,我认为定位为文化 ...

中医学是古代科学,而解释这种古代医学的是中国文化,而绝不是现代的解剖与生理生化与能量与氧气转换变热与一氧化氮抑制变冷的科学!
  这就是文化中医与科学中医的不同之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18:49 , Processed in 0.0583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