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07|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中医鬼谷子医经》连载之9(温表凉里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6 21:5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表凉里汤

  羌活10克  白芷10克  细辛3克  生石膏15克  炙甘草6克
  治肺胃有热复感外寒之外寒里热证见身微热而痛,欲饮冷水,或喘或气逆,舌苔薄微黄,脉浮紧或浮数。
  羌活,解表寒而善祛上半身风湿,亦是上焦常用引经药,正所谓有疾在身,上羌活中柴胡下川断也,可见羌活之于上焦病证之重要也。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细辛解表寒尚能温肺,其温肺之用刚好防大寒之品生石膏伤正之虞也,可谓一药多用,诚妙哉也。
  生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是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 (CaSO4)的水合物,化学式为CaSO4•2H2O。其味辛、甘,性大寒。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别 名】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处方名】 生石膏、石膏、石羔、煅石膏、熟石膏 处方中写石羔、石膏均指生石膏,为原药去杂石和泥土,研细生用入药者。 煅石膏又称熟石膏。将石膏置瓦罐内,放入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取出放凉,碾碎入药者。 【商品名】 石膏。以色白、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纲目》:“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微带青。而文长细如白丝者,名理石也。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烧之则诧散亦不烂,与硬石膏乃一类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苏恭、大明、雷敩、阎孝忠皆以硬者为石膏,软者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所谓硬石膏者,乃长石也。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住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理石即石膏之类,长石即方解之类,俱可代用,各从其类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按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近人又以长石、方解石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夫石膏之质最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本经》谓石膏治金疮,是外用以止其血也。愚尝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盖多年壁上石灰善止金疮出血,石膏经煅与石灰相近,益见煅石膏之不可内服也。”可见,生石膏清实热之功可谓“国士无双”!自张仲景到张锡纯,生石膏清实热之泰斗地位无药可替也!恐其大寒伤胃,又佐以炙甘草调和之,全方有的放矢,简洁明了,对证用于临床,无不效验也。
  或问曰:此方尤与张仲景《伤寒论》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相似,敢问有何区别耶?
  答曰:古人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此两方区别大矣,但看仲景方之组成:麻黄5克 杏仁9克 炙甘草6克 生石膏18克 此方乃治肺热壅盛之证。方中麻黄虽能发汗解表,祛风寒,然其用量之小之于生石膏,其辛温解表之力已然变成辛凉解表之用,其有限之温性不过是克制大量之生石膏之大寒也,此方之功效亦变为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也。反观温表凉里汤,解表散寒药有三味,且量大于石膏,其解表寒之力仍在,故此方乃解表寒清里热之妙方也,但凡外寒内热证,用此方临证加减,效必著也。
  某年春,愚之挚友施忠亮医师给出一病案(施忠亮,湖北宜昌枝江人,与愚乃本科同窗,现供职于枝江中医院,其尤善针灸,小针刀,其针行天下,屡起沉疴,可堪针灸届一奇才也),某男,35岁,糖尿病入院,现病情稳定,正服中药调养之,前天偶感风寒,现周身酸痛,咳嗽气喘,然其糖尿病属中医消渴之中消,胃热炽盛,因其感冒,所服用之白虎汤已停两日,故现烦渴喜冷饮,予以解表驱寒之品其烦渴愈烈,故与愚讨论之,愚以为其乃外寒里热之证,白虎仍可用之,适当加以祛表散寒之品即可,故拟方温表凉里汤,一剂而愈,简直犹如探囊取物。此方起初虽为消渴之中消复感风寒而设,然观其组成,实乃能治肺胃有热复感外寒之外寒里热证见身微热而痛,欲饮冷水,或喘或气逆诸证,临床每用之,屡试不爽也。

如梦令
温表凉里汤
  羌活白芷细辛,外寒身痛最亲。肺胃实热浸,清热石膏是金。放心放心,甘草益胃护津。
2
发表于 2015-7-26 22:00:53 | 只看该作者
温表凉里汤看起来应该是时方,药仅五位,治疗外寒里热有效。药简效宏,深得仲景用药经方精髓。

点评

嗯嗯,刘老师所言极是,药是很少,正如刘老师所言:大方小方皆不可偏废,学生终生不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6 22:19
3
发表于 2015-7-26 22:18:20 | 只看该作者
张医生辩证准确,故一矢中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22:19:55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7-26 22:00
温表凉里汤看起来应该是时方,药仅五位,治疗外寒里热有效。药简效宏,深得仲景用药经方精髓。

嗯嗯,刘老师所言极是,药是很少,正如刘老师所言:大方小方皆不可偏废,学生终生不忘!
5
发表于 2015-7-27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7-27 04:31 编辑

中医鬼谷子老师,温表凉里汤可不可以按中医传统命名方式改为:羌芷石膏汤或者羌芷辛石甘草汤呢?

点评

因与接下来连载的方子为姊妹方,所以名字也为姊妹名,故用此名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8 12:16
6
发表于 2015-7-27 19:4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7-27 19:49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7-26 22:00
温表凉里汤看起来应该是时方,药仅五位,治疗外寒里热有效。药简效宏,深得仲景用药经方精髓。

       看了张先生的几个处方,主要是在原来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加减,这样用完全符合中医治病加减思路,我们在临床上也是这种用法。说明张先生在辨证施治方面认真细致,精神可嘉。疗效也不错,我支持张先生的探索精神。

     但也有二疑问:
      1、如果每个处方加减之后,便起一个新的方名,这样一来,中医的方剂学中的处方还会大大地增加。一个主方,对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症状来说,进行加减,就可能衍生出多个方剂。那么原来的主方就不再有提纲絜领的作用了。对此,不知张先生有何见教?
      2、我赞成张锡纯对于中西医理论的探讨。但对于西药中用,我认为不妥。因为西药治病具有清楚的药理和固定的剂量,丢下药理不用,却采用其含糊的药性,有退步之嫌。这个不是方向。
      中药以性味用于辨证施治,西医以药理辨病施治。二种方法有机结合,正好互相补充,才是真正的进步。




点评

首先,非常感谢王先生的关注,您的两个问题是目前为止论坛里提出的最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足见您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高手,张某遇到如此高手,深感欣喜,遂于半夜给您回复,以示对您的尊敬。 第一个问题: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8 00:5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15-7-27 20:15:12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7-27 19:46
看了张先生的几个处方,主要是在原来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加减,这样用完全符合中 ...

有道理。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00:5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医鬼谷子 于 2015-7-28 01:00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7-27 19:46
看了张先生的几个处方,主要是在原来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加减,这样用完全符合中 ...

      首先,非常感谢王先生的关注,您的两个问题是目前为止论坛里提出的最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足见您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高手,张某遇到如此高手,深感欣喜,遂于半夜给您回复,以示对您的尊敬。
      第一个问题:桂枝汤和小建中汤只一味芍药剂量不同;麻黄汤和三拗汤只一味桂枝区别;异功散与四君子汤只多一味陈皮;张景岳之金水六君煎与二陈汤就多当归和熟地;如此方对不胜枚举,一晚上也说不完,对此,不知王先生有何见解?
      愚以为高手拟方药味仅在一两味之间,甚至药味一样,只剂量不同,是简单的处方加减,还是创出新方,要看此方是否有自己明确而特定的适应症,且临床是否有稳定的症候和效果作支持,不知王先生以为如何?
      第二个问题:白矾,雄黄,胆矾等不知您认为是中药还是西药?
      愚以为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张大明先生写的《小说中医》里面阐述的非常清楚,我很赞成里面的观点,西药中用确实很有难度,也很难让人马上接受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辈去努力完成张锡纯之遗志。
      再次感谢您非常有分量的建议和指教,真心感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2:16:53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7-27 12:30
中医鬼谷子老师,温表凉里汤可不可以按中医传统命名方式改为:羌芷石膏汤或者羌芷辛石甘草汤呢?

因与接下来连载的方子为姊妹方,所以名字也为姊妹名,故用此名尔
10
发表于 2015-7-28 18:26: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鬼谷子 发表于 2015-7-28 00:58
首先,非常感谢王先生的关注,您的两个问题是目前为止论坛里提出的最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足见您是一 ...

是简单的处方加减,还是创出新方,要看此方是否有自己明确而特定的适应症,且临床是否有稳定的症候和效果作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回复。张先生太客气了。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要看此方是否有自己明确而特定的适应症,且临床是否有稳定的症候和效果作支持”。

       至于西药中用,的确不是易事。

点评

感谢你的关注和回复,欢迎您多多指教为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8 19:5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3:26 , Processed in 0.2053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