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女,42岁,唐山新区22冶职工。 患者于2015年4月间,先是患感冒,而后发热38度以上,咽肿,喉痒,咳嗽,颈部淋巴肿大,输液抗生素及消炎退热药治疗20余天,发热退下复起,几次反复,始终咽肿咽痛,咳嗽,淋巴结肿大不消。发热反复在37.。8至38度左右。久治不愈。因为我给她的母亲治疗过胸椎骨髓恶性肿瘤手术后,肝与淋巴癌转移,(这还是2012年的事情),疗效不错,至今其母亲尚在。所以她对我很信任,来找我治疗。 面诊面色恍白,脉诊令我吃惊,脉象浮涩而迟,舌像白苔。明明是阳虚像,却又发热、咽肿、淋巴肿大。问诊病人有恶寒,身痛,吐痰稀白,溲清白,即诊为阳虚发热。 方剂:麻黄5克 桂枝8克 附子15克(单包先煎) 杏仁10克 炙甘草15克 白芍12克 百部10克 半夏8克 细辛5克 五味子2克 元胡15克 王不留行20克 没药15克 鸡血藤12克 川芎15克。厚朴15克 陈皮15克 心中也没有十分把握,先开三剂以观疗效。 四天后患者复来二诊,称方剂有效,发热已退,咽肿咽痛亦减轻,脉像还迟,涩像减轻,我确信诊断无误,效不更方,3剂。三诊来,无发热、微有咳嗽,咽肿消大半,淋巴结肿大变小。原方复3剂,后来电,各种症状具消。 按: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千古不易之法则也。然,此言大法,又有特殊情况,不可一概而论。阳虚亦有发热者也。昔孙子言:兵者,诡道也。中医之病机,亦可称为诡道,千变万化,非高度灵活,难以应对。切勿胶柱鼓瑟,邯郸学步。 《 医碥》卷一:“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 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寒在内而格阳于外,故 外热;寒在下而戴阳于上,故上热也。此为无根之火,乃虚焰耳。证见 烦躁,欲坐卧泥水中, 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渴欲饮水,或 咽喉痛而索水置前却不能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之则不热,或反觉冷,且两足必冷,小便清白, 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散。治宜 温热之剂,温其中而阳内返,温其下而火归元。误投寒凉立死。 议:对于本证,我有独特看法,我认为本证不属于通常阳虚发热,通常阳虚发热皆由元阳衰微,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浮火游移,常有面红,诸证具现。常出现于危重证中(亦有不是危重症也有此证者),但是,本证病人无面红,尺脉不虚,身体不弱。且脉浮苔白,病定在表,为何西医屡用退热药抗生素不效?原因乃是病人平日肺气淤滞,气血不调,西医消炎退热药久用,非但未能祛除热邪,反致寒凉太过(皆因肺中气血不畅所致),我用轻量辛温发表法,兼以温阳,以除过用抗生素之寒凉。最重要的是应用活血理气之药,通顺肺络,且麻黄之宣肺,桂枝之调和营卫,亦有协助活血理气药通畅肺络之作用。目的使之阴阳自调,肺气通条,病必除。 病非大病,为其病机特殊,誌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