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血压双向调理实践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8 14:5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4-8-18 07:09 编辑

血压双向调理实践案例分析

作者:乾坤数码中医

一位七十多岁的女士曾因高血压而中风,在多种方法的作用下正在康复中,生活已能自理,只剩右脚腕关节走路时有点不利索。为了促使右脚的利索,该女士正在接受数码中医的调理。一天在调理结束,经测量,血压为177/91 mmHg,看到这样的结果,其叹息道,中风前血压的高压一般均维持在160左右呵!一语击醒梦中人,高血压为中风的直接原因,此时应标本兼治,即除了进行康复调理之外,还进行降压调理。于是吾依该女士的情况拟了如下的数码配方:兑金生坎水配上太极,震木生离火(震木为阴木抑制偏旺的离火)配上太极,坤土生兑金配上太极,兑金生坎水配上太极,震木加巽木配上太极。本方总共由五个单元组成,前三个单元为实现降压而设,后两个单元为促进右脚的康复而设。经过两周左右的应用,目前该女士的血压维持在141/77左右。调理过程观察到了如下的一些效应:
(1)双向调理效应:三月份体检时吾的血压是101/69,结果帮助该女士用方,在吾身上也产生了效应,现在血压升至了127/77。
(2)效果累加效应:该女士若忙于别的事,当天未亲自用方,则晚上用方后,血压表现较高一些具体数值为145/77左右;若当天亲自用了,则晚上用方后,血压表现较低一些具体数值为137/77左右。
(3)阴阳调理效应:前期的调理发现配方有激惹作用,具体表现在用方后比用方前的血压稍高一些,如用方前为141/77,而用方后马上测则为145/77,但过一段时间后血压又降回来,且总体上呈降压的趋势;为此把配方的第二元调整为震木生两个离火配上太极,即第二元离火调为偏阴,以强化补血滋阴之效果。如此调理后,激若作用消失了,其表现为血压在用方后比用方前要稍低一些,如用方前为141/77,而用方后则为137/77。
方义解析:
(1)配方:兑金生坎水配上太极,震木生双重离火配上太极,坤土生兑金配上太极,兑金生坎水配上太极,震木加巽木配上太极。
(2)方义:第一元兑金生坎水配上太极(金生水),为滋阴生津补血;第二元震木生双重离火配上太极(阴木生心火,补心血),为降心火,补养心血(离火有两个,为偶数个,偏阴降火);第三元坤土生兑金配上太极,为健脾益气(脾土生肺金,肺主全身之气,反过来脾土之气亦得生);第四元兑金生坎水配上太极,为疏泄因中风被堵塞的脑血管,兼滋阴生津补血;第五元震木加巽木配上太极,为振奋足肢,促使右脚的利索。

结语:该女士诉说中风前早就患有高血压,且一直在用降压药“寿比山”,结果中风还是发生,且血压也无法真正的降下来,这说明若心血虚,心火旺的内因无法消除的话,血压是无法真正降下来的。中风前吾也为其开过数码配方,却因其无暇认真应用而无法凑效,反而是中风后,因每天均有大把的时间用方而获佳效与速效(“寿比山”也还在象往常一样服用着,未敢冒然停药)。

蒙尘瑰宝:又在这里吹牛皮骗人,典型的巫医!!!歇歇吧!!!!!
梁常兵:确实,乾坤先生说的很玄妙,很难解释,也很难验证哈
乾坤数码中医:呵,呵!不好意思哟!一不小心先生就被骗倒了,先生躺着也中枪,也太搞了吧!
你看不懂可以理解,不懂装懂,还口出伤人,就难以理解了。懂不,中医也数字化了,你out了吧!

梁院长可别来无恙!知否知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院长可别说连“震木生离火”这一点点五行的小玩意也看不懂吧!哪还是神马中医啊!
     解释已给出,验证也并不难。困惑的是一到院长的嘴里说出就变难了。君不见,有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之说法么?笼中捉鸡,有谁不会,何难之有?
     院长,中医也数字化,信息化了,您老也得与时俱进一下哟,否则就会变out的!!!
嘿嘿,没能想象出来,嘿嘿

院长哟!想象不出来,不是你的错,可连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都接受不了也敢自为中医,那就错得离谱了。您老说句实话,本帖配方中的五行生克规律,比如说“金生水”是否有错,或者您老是否能看得懂???
    有人喜欢玩传统相机,有人却喜欢玩数码相机,玩传统相机,理解不了数码相机的原理并没有错,但玩传统相机的人自视清高而指责、嘲笑、讽刺玩数码相机的人,不仅仅错得离谱,而且非常非常的out!!! 为何out?看看坚守传统相机产业的百年老店科达公司的结局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笔者常和学生说,在我国大凡读过大学者,均学了三种语言。可绝大多数人只会用一种语言,其他两种则不甚了了。学生们的反应非常令人吃惊,令笔者吃惊的并非他们不会用其他的两种语言,而是他们压根就想不起何为第三种语言,多种人都问道,难道是方言?这可是真的忘到九宵云外了?何为第三种语言,计算机语言也,此语言,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医科,农科等学生均学,可百万大军中,能够用该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压根就没几个。最搞笑的是,有人压根就没想起来自己究竟学了哪三种语言!!!
    多数学中医者也是如此,最后不仅忘掉了五行理论,而且把五行理论与五行理论的应用者视为异端,欲除之而后快!学中医者也都学过中医的信息属性(中医的气学说),可压根就忘掉该种属性,更别谈什么应用不应用了;最扯的是见到他人在用,这些不甚了了的人就跳出来指责应用的人为骗子,搞迷信。呵,呵,都说中医快被西医搞死的,笔者认为中医者搞中医,也是往死里搞的。有的人,大凡与自己口味不合的,自己看不惯的,统统欲搞死之而后快!比如有的,一开口就把“骗人,巫医”等帽子往别人头上扣。审视该人在本论坛上的帖子,除了骂人之外,真的没有什么料儿!这种搅局的网渣(学校里有学渣,论坛里则有网渣),管理员也该管一管,清理清理门户了。 昨晚的实践结果表明,把第二元进行微调:由震木生双重离火配太极,微调为双重震木生离火配太极,效果更佳,血压已和正常人的血压一样了。调方后,不仅同样偏阴,滋阴养心血,而且养心血生心血的力量比前者更强了(双重震木生离火)。
    全方紧紧的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阴阳平衡为中心,以调和先天与后天为基本点。阴阳平衡的调控(滋肝阴(震木为阴木,双重震木更为偏阴),潜肝阳,并用肝木去生心血(震木生离火),从而消除肝阴虚,肝阳亢,心血不足的不正常状态,阴阳得以重趋平衡),先天与后天的调和:先天(肾为先天,为坎水;兑金生坎水,滋阴补肾精),后天(脾为后天,为坤土;坤土生兑金,健脾益气和胃。),先后天之脏腑均得到滋养与调理,心血管等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本方除了在第二元中有意识地偏阴之外,其他各元均是处于自然的阴阳平和状态。数码配方的特点是,每个单元均要配以太极,以强化方效。
    显然本例系因心血不足而引发高血压,心血不足,而机体的补偿机制企图通过提高血压去增强供血量;心血充盈后,则只须维持正常的血压就能向机体各部位供血了。据前晚调理实践的结果,数码配方的第二元再微调回原来的状态,即:一个震木生双重离火配以太极。原因是双重震木生一个离火配以太极,此补心血的力量过宏,而该患有点虚不受补的反馈,故改回原来的状态。改回后,效果甚佳。
梁常兵:谢谢乾坤兄的指教
乾坤数码中医:呵,呵,院长客气了!
此方,对血压的双向调控作用效果显著。
中华草医:梁兄您看看,中医的分支,也是玄之又玄,极其深奥!中医干到老学到老!
乾坤数码中医: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玄,刘力红的师傅李阳波是这样解释的,弓箭有玄,也有弓。从弓的一端到另一端,可以走玄,也可以走弓,走玄比走弓要快捷,故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总而言之,中医是能玩转多数顽症的。学习中医,掌握中医也是有路可寻的,从中医的基本理论着手,很容易就能找到登入中医之殿堂的至简大道!今晚继续用方进行调理,考虑到正值夏天,故把最后一元调为震木加巽木配两个太极,稍为滋阴一些。今天全天,及调理前后血压测量的结果表明,血压已维持在正常的水平。此例,调理时间一个左右,原来盘踞多年的顽固性高血压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有人说西医凑效快,中医凑效慢,这种说法恐怕只是一种偏见而已。
(1)此例曾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多年,无论从标从本的角度去看,均无快的迹象。
     (a)标者:那怕是天天用降压药,血压还是高达165左右,这说明原来所用的方法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治标效果;
      (b) 本者:原来那怕是天天用降压药,结果不仅高血压的特征涛声依旧,而且还诱发了脑中风。
(2)目前,用中医的方法,无论从标从本的角度去看,并不慢。
      (a) 标者:用方前后所测的血压表明,用方后,血压立马大为降低;快速获治标之效;
        (b) 本者:心血不足得到滋补,所用西药已大为减少,血压依然保持正常的数值;快速获治本之效。  
综上所述,何者快何者慢,一目了然!
    此例因系笔者的亲属,笔者隔天去看一次,亲自调理半个小时左右,可视为把笔者机体的正气调度一点去驰援该人士(中医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指的是取特定的五行之气去援助患者,在这里算是远取笔者机体的某种五行之气去援助该人士了),意想不到的是笔者原来过低的血压也获得改善,变得正常了。可谓送人鲜花,而手上留香(说明笔者原来的心血也不足,只是不为笔者所留意而已)。每次调理前后均测量血压;其它时间由其本人用方(近取诸身地调动该人士机体内的五行之气去群殴疾病)与测量血压。早些年曾嘱其用方,均说没时间用方,而只用降压西药;中风后方知西药的无奈与无效,故能认真用笔者的数码配方,而斩获速效与佳效。
    中医,知者,会者,凑效就快,不知者,不会用者,凑效就慢,如此而已,笔者的实践多次表明中医的本质并不慢。黄帝内经开门见山地教导我们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都说学习中医要从经典开始更有收获,笔者认为,还需要更进一步,学习经典的时候需要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要弄懂弄通其中的每一句话才行。比如说,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一句话弄懂,弄通了,那掌握中医,祛除多数顽症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笔者可是用四本书的文字来探索、展开与支撑这一句话的。书每一个案例的讨论又至少参考不少于二十份的参考文献。当然,这个探索过程有意或者无意地得罪笔者的师傅。师傅认为,数码中医的开方没有什么逻辑链可言(没有逻辑链,学习者就无法开方,只能背背师傅给的配方),但笔者却发现,五行理论的应用,就是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每一个症状的开方均有逻辑链可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共性的地方。

梁常兵:嘿嘿,就怕三百年也理解不了啊!

2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5:13:01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讨论,"乾坤数码中医"是不是江湖骗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9 21:15 , Processed in 0.1788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