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子午流注养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6 09:1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适应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养生,是中国易医文化传承、发展、变通的精华,是《黄帝内经》灵柩篇的重点学术思想;是几千年来古代先贤圣哲们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的顺应天地规律,顺应昼夜十二个时辰循经施治疾病的大智慧。
   何谓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黄帝内经探讨人体气血经络顺应天地时辰运转的规律现象;是揭示人体循经而治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太阳与地球旋转变化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引力不同而探索出的养生方略。子午即每日的12个时辰,都对应着人体最基本的12条经脉。由于时辰在顺应天体时空的运转在变化,因而人体不同的经脉也在不同的时辰里兴衰演变,循时而进。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理疗、用药将会起到事半功倍、功效大增的作用。
   子时:子就是十二地支的第一个序数;如果就月份而言,为农历的11月;若就24节气而言,既是冬至的那一天;如果以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而言,冬至这一天开始为阴阳两气的阳气生发之时,所以,冬至以后开始逐渐夜短昼长,民间叫做天长夜短。如果就一天的24小时来说,子时既是夜里的23点至凌晨1点。
    午时:午:为十二地支的第七个序数,如果以月份而言,为农历的5月,若配以24节气而言,为夏至的那一天,如果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而言,夏至开始阳气渐减而阴气生,夏至以后开始逐渐夜长昼短,老百姓叫做天短夜长。如果以时辰而言,为白天的中午11点~下午的13点。即所谓的正晌午时。
    流:在这里的意思是流经、流入。就是指人体的气血按着人体的经络和时辰从子时到午时的运行,再从午时到子时的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的变化。佛道及易医文化把这种现象视为“生时与死时”;就是说凌晨子时的阳气生发之时为“生气”;午时到夜里的子时为“死气”。所以有佛家有“过午不食”的戒律。
注:这里指注入,住在的意思,在此指气血对人体经络以及人体器官等组织的疏通灌注。
    黄帝内经及中医的思想体系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体,是宇宙的细胞。那么人必须得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人法地、地法天”,按着一年四季天体运行的规律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按着每天的十二个时辰来维护保养自己的经络气血,以达到身体与生命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如果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而妄自轻为,人身体就会生病,就会遭到大自然规律的惩罚而得病在身。
   子午所对应的人体经脉:天干有十,经有十二:具体为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尚余两经为三焦、心包经。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
   子午流注,在黄帝内经里边是关于针灸辩证循经、按时取穴的一种操作教程。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体的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意思是血气应时而至时为盛,血气过时而去时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具体讲解:
子时——为胆经当令——(23点至l点)
这个时候人体的胆经最旺。胆附属于肝,内藏胆汁,味苦色黄,来源于肝,是受肝之余气而成。故称胆为“中精之府”。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囊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才能完成新陈代谢。故有“胆有多清,脑有多清”的说法。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黄帝内经认为:凡十一脏者,胆为先也.也就是说只要胆汁分泌的量足,我们吃进的食物吸收的就好,吸收的好,造血的材料就足,这时人就健康.经常的敲打胆经会有效促使胆经发挥正常的功能。
    丑时:为肝经当令——(1点至3点)
    这个时辰人体的肝经最旺。肝在五行中属木。方位在东,四季当春。黄帝内经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主疏泄生发,调畅气机。肝主人体的筋,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与胆相表里,欲主情志,五味为酸,五色为青。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人体的血毒需要在此时排泄,新鲜的血液需要在此时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人还未睡,第二天人就会面色青灰,眼睛充血,情志倦怠而烦躁,易生肝病。当今的白领、老板、电脑一族等皆属此类人群。
    肝有病常见的症状是:口苦,头晕目眩,眼睛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炎患者还可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症,还有的人指甲干枯。
    针对肝脏疾病的食疗:常饮菊花茶;常食薄荷、芹菜、乌梅、醋、山楂、木瓜、桃、鲤鱼、绿豆、韭菜、核桃等。
    寅时:为肺经当令——(3点至5点)
味道为辛,情志方面主大悲伤肺。肺主一身之气,管人体的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司宣肃,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
    中医这个时候肺经最旺。肺在五行中性质为金,方位归西,颜色为白,认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均属是肺功能健全或寅时熟睡的结果。
    肺有病常见的症状是:咳嗽气短,痰多咳血,容易感冒哮喘;患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慢性咽炎、皮肤粗糙、痤疮等。
    针对肺部疾病的食疗大概有:银耳、百合、梨、姜汁、洋葱、鱼腥草、香菜、鸭肉、萝卜、白芸豆等。
    卯时:大肠经当令——( 5点至7点 )
    此时为人体的大肠经最旺之时。大肠上接小肠,下通二便,功能是排泄人体糟粕。人的饮食经过脾胃、小肠的消化吸收的过程之后,其糟粕进入大肠,再吸收部分水分之后,由大肠将食物残渣糟粕变成粪便后,在大肠经最旺盛的时候通过人体二便排泄出体外。此时人以基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这是个很好的规律。
    辰时:为胃经当令——(7点至9点)
     这个时辰是胃经最旺。胃在人体的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功能是受纳食物,腐熟水谷。古人将之称为“太仓”,为“水谷之海”。人吃的食物进入胃中,会被胃这个辛勤的器官不断的粉碎消磨,下传小肠,经过筛选,精微物质传承给脾来运化,脾再将其精华供养全身。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也就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巳时:为脾经当令——(9点至ll点)
    上午的9点到11点,是人体脾经最旺的时候。五行属土,方位归中,四季为长夏,颜色为黄。黄帝内经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胃相表里。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常见病症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溃疡等。
     有效的食疗方法有:小米、红薯、玉米、南瓜、黄豆、鸡肉等。


午时:为心经当令——(1 1点至13点)
      正晌午时为心经最旺。心在五行属火,方位归南。颜色为红,味道为苦。黄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主血脉,其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能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心脏常见的病症有:心慌心悸,心前区疼痛,嘴唇发指甲发青,口唇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常见的食疗方法有:莲心、苦瓜、红枣、红梅、赤豆、樱桃、桂圆、鸡血鸭血等。心脏病的人亦多食稀粥,每餐不能过饱,过饱则压迫心脏,严重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未时:小肠经当令——(13点至15点)
    此时是人体的小肠经最旺。小肠位于腹腔,上接胃,下通大肠,其岗位责任是将胃所传下来的水谷食物进一步融化,分清泌浊,把水液归于膀胱,变成尿液排除,将糟粕送入大肠变成粪便排除体外,其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最为活跃,可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为膀胱经当令——(15点至17点)
   此时人体的膀胱经最旺。膀胱位于下腹,是人体水液代谢的器官之一,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即为尿,津液可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时遗尿。膀胱不好,既反应在尿频、尿急或小便失禁。
   古人说:若想长生,肠中长清。可见排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
   酉时:为肾经当令——(17点至19点)
   此时间段内为肾经最旺。肾为先天之本,五行属水,方位归北,“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纳气,主骨髓通脉,其华在发,司二便,与膀胱相表里。味道为咸,颜色为黑。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肾脏常见的病症有:腰膝酸软,手脚怕冷,体虚乏力,牙齿松动,骨质疏松,耳鸣脱发,肾亏肾虚,不孕不育,夜尿频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等。
  食疗方面:核桃、枸杞、山药、花生、韭菜、海产品、黑芝麻、黑小豆等。
  戌时:为心包经当令——(19点至2l点)
  此时为人体的心包经最旺之时。“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包经不好,会使人感到胸和两肋闷涨支满,心中惶忽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烦心心痛,掌心中热等。《灵枢·经脉》
  亥时:此时为三焦经当令——(2l点至23点)
 《内经》与《东医宝鉴·内景篇·三焦腑》的观点认为:“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近年的一些期刊文献及中医教材也沿用此观点。但根据《灵枢·胀论》所说的“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的论述,以及临床对三焦部位概念的具体运用而言,拟不将头面、四肢归属于三焦部位为妥。
    对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认识,除肝的分属不统一外,其余均较一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9 16:37 , Processed in 0.0752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