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0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悟中医——它山之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3 19:5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的思想美——感悟中医之一

  《内经》是传经布道之书。这个“道"就是养生却疾之道,这个思想就是所谓“法自然,致中和”的思想,这是中医学的本质与灵魂,也是中医学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

中医与“玄”学——感悟中医之二
  我们大可不必谈“玄”色变。“玄”的本意是深奥难解的意思,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尤其是牵涉到人的生命活动问题)本来就如此,不是都一目了然,也不是都能说得或解释得一清二楚。中医正因为“玄”,才充满了神奇奥妙,才值得人们推崇学习,才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中医。《内经》理论之美,也正在于此。

最好的医学——感悟中医之三
  最好的医学不是什么科学的医学,而是自然的医学,即“道法自然”的医学。对此我深信不疑。

科学与中医——感悟中医之四
  在医学这门领域,应当是现代科学向中医“问道",而不是中医“问道”于现代科学。“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 在研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及其深层次规律的这一范畴中,中医无疑是居于“绝岭”,而科学不过是要小于它的“众山”。
      我们不能把主宰健康的权力交给科学,也不能把中医、把人异化为科学改造的对象。

自然是伟大的老师——感悟中医之五
  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中医在向大自然的学习中变得聪明睿智。所以我说,自然是中医伟大的教师。是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神奇绚丽、多姿多彩,启迪了,蕴育了,教导了中医,也丰富和完善了中医。

中医文化——感悟中医之六
  中医文化就是以“中”为主位、君位、准绳和圭皋的文化,就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的文化。“中”就是“一”,就是“道”,因此它(中医)归根到底是效法自然的。
  中医学的性质、面貌和发展,不是由“科学”决定的,它也决定不了。再先进、发达的科学,在充满无穷威力和奥秘的大自然面前,都显得渺小。试看钱塘江的大潮浩浩荡荡,如万马奔腾,是何等壮观!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感悟中医之七
  一、天人合一; 二、整体观与动态平衡; 三、致中和; 四、道法自然; 五、心为君主,重视七情; 六、治人与治未病; 七、执简驭繁;八、化不可代,阴阳自和。

中医学的特色——感悟中医之八
  中医学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医学的特色应当是:顺天应时,阴阳自和,以自然为师,重视人的非实体性及养生,强调或重视人的自我感知与自我调和,重视七情致病,执简驭繁。再一言以蔽之,中医学的特色只有六个字,即:致中和,法自然。

什么是中医——感悟中医之九
   “中”与“和”是天下的根本,把它贯彻到医学和人们的生活中去,这就是中医。中医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正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因此,中医就是天下最根本、最符合自然之道的医学。

所谓“玄生神”——感悟中医之十
  “玄”就是阴阳不测的意思。阴阳的变化是无穷无尽、千姿百态的,难以意料,有时就像划破长空的闪电雷鸣,让人惊叹它的奇异。自然界和宇宙是玄远幽深的,在这玄远中就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阴阳变化及其奥秘,这就是所谓“神”。因此我们不必回避中医的玄秘性,因为大千世界本来就如此。

所谓“神转不回”——感悟中医之十一
  “神”就是自然界以不可抗拒的规律循环旋转,如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如木、火、土、金、水五气循环,不衍其序。若四时颠倒,五行倒置,则称为“回”,回则不能旋转,从而失去生机。

中医学的本质——感悟中医之十二
  中医学的本质就是“法自然”的“道”,以及研究人怎样“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是没有止境的,无限的,因而这个“道”就显得无限的大和遥远。中医学的生命力盖在于此。弄清中医学的本质,就是要批驳某些人所宣扬的所谓“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如果中医的本质“被科学”了,中医也就完蛋了,或者消亡了。中医学即使被摆上了现代科学的手术台,任人摆布,但这个手术也只能以失败告终。突出中医特色,不是“要与现代科学对立”,而是要走一条不受现代科学制约与改造的路。

我看中医药文化——感悟中医之十三
  所谓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医药学发展到较高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以文字记载为主的、反映中医药发展历史方方面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医学是形而上者,它必须以“文”为载体,而“道”则是主宰。罗浮道人曰:“文而无道,焉以宰之?”一个高素质的中医,必然具有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治病需要灵感——感悟中医之十四
  所谓灵感,就是医生智慧的火花在对疾病诊治的过程中所随机触发的突发式的闪现。由于这一触发,往往会使医生看清疾病的本质和症结。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尤其是传统的中医,其灵感的有无十分重要,有灵感与缺乏灵感,其治病效果大不一样。

中医是用智慧看病——感悟中医之十五
  中医是用智慧看病——当然,这是中医看病的最高境界。由于各人的智力有高低,因而看病的效果也有差异。所以有人说:“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在人之善学善用耳。”

中医应回归民间——感悟中医之十六
  中医中药可以不退出国家医、教、研、防体系,但重点是一定要回归民间。回归民间,是回归其本位,回归自然发展之道。


感悟中医(续)
十七、 医学需要“象思维”
  对人的非解剖结构和无形的功能态(即如中医学所谓的“证”及病机等)的认识、把握与探索,在医学上属于更高级别的层次,这就需要“象思维”。它包括直觉、顿悟、意会、揣度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依靠病人身体上所发现的形迹。

十八、“医者意也”并不错
  灵感就是对疾病病机的捕捉,虽然它是一闪现的东西,但却需要长期的积累,也很难传授。所以说,“医者,意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十九、闻诊主要是听主诉
  闻诊主要是指听取病人的主诉,而不仅仅是听声音和闻气味。如果那样,就把闻诊的重要性和诊断意义大大地降低了。

二十、好一个“化”字了得
  每一个人都内藏化解疾病、保持健康的神机;每一种疾病都能通过自我调节而痊愈。医生的任务只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促进其调理,促进其转化,使“失和”的生命过程转向和谐。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出发点,所谓“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

二十一、做有文化的中医
  当今的中国,不缺乏所谓“科学的中医”(即以科学为时尚,为真理,为标准),但缺乏有文化的中医。这里的“文化”,是指中医药文化或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医的根,也是中医的外展形象。所谓“有文化的中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有医德,有医术,会宣讲,能著述,会传承,有贡献,是明医。

二十二、中医决不越俎代庖
  “中”就是有节度,“和”就是调和而使之和谐。而这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来实现的,中医就是要尽可能的调动和促进这种功能,但它决不越俎代庖。

二十三、中医不能西医化
  中医不能走西医实体化、技术化(机器化)和科层化(高度细化)的所谓“科学范式”的道路。在一个发源并传承了中医数千年的国度,今天还要把它作为一个需要实现的梦想(中医梦),岂不令人唏嘘!

二十四、我对中医下一定义
  中医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医学上的反映,就是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以阴阳自和为基础,重视并强调人的整体性、非实体性、自我感觉及七情,以直觉思维、司外揣内的四诊方法做出判断,并以调理、治本与自和为治病原则,以防患于未然且执简驭繁的医学知识体系。

二十五、 中医重视感觉
  中医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神奇,就在于它十分看重并利用了人的感觉——这个由造化自然加工了亿万年的、不能被现代任何精密仪器所具有或代替的东西。因此,感觉远比指标重要,而且更可靠。中医就是凭借病人和自己的感觉来诊治疾病。

二十六、医乃仁术
  人吃五谷生百病,医有良方起沉疴。常将人病如我病,救得他生似我生。

二十七、不是中医,胜似中医
  我所欣赏和特别推荐的两本书是《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著)和《闲情偶寄》(清代李渔著)。它们不是医书,但可以当医书读;二书的作者不是中医,但胜似中医。其对医学的见解,不在许多医生(包括笔者本人)之下。

二十八、天不绝中医
  中医之所以不绝,在于有个“天”。“天”是什么?就是实实在在、牢固地存在于无数患者心中的疗效与信仰,就是人心,就是深入人们骨髓与血脉的东西。人心就是天意,就是力量。人心永存,中医永存。
2
发表于 2015-7-23 20:33:24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对于中医来说,良有以也。他山之石先生的感悟中医,对认识中医,也可谓良有以也。
3
发表于 2015-7-23 22:3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5-7-23 14:42 编辑

中医“道法自然”正确。但“道法自然”并不等于不可认识,更不是与现有的其它科学对立。自然科学本身是法自然而来。西医是科学,中医是西医所没有认识到和所概全到的人体自然的科学。中医只是中医形式下的人体自然之道。中医与其它科学间,只是所概全的客观体的层面不同而已,而不是存在对立、相同或代替!中医是“中”,但中医不是“一”。维中“致和”,何以“一”之?中医只是其形式下的“道”,而不是“天下的根本”。不知作者居何心,竞还倡导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系?!
中医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这是应该的。但也要自我清醒。不要盲目自大。
现实是中医只能是解决了中医视野内的东西,而解决不了中医视野外的方面。

4
发表于 2015-7-23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23:46:24 | 只看该作者

感悟中医(续)

十七、 医学需要“象思维”
  对人的非解剖结构和无形的功能态(即如中医学所谓的“证”及病机等)的认识、把握与探索,在医学上属于更高级别的层次,这就需要“象思维”。它包括直觉、顿悟、意会、揣度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依靠病人身体上所发现的形迹。

十八、“医者意也”并不错
  灵感就是对疾病病机的捕捉,虽然它是一闪现的东西,但却需要长期的积累,也很难传授。所以说,“医者,意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十九、闻诊主要是听主诉
  闻诊主要是指听取病人的主诉,而不仅仅是听声音和闻气味。如果那样,就把闻诊的重要性和诊断意义大大地降低了。

二十、好一个“化”字了得
  每一个人都内藏化解疾病、保持健康的神机;每一种疾病都能通过自我调节而痊愈。医生的任务只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促进其调理,促进其转化,使“失和”的生命过程转向和谐。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出发点,所谓“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

二十一、做有文化的中医
  当今的中国,不缺乏所谓“科学的中医”(即以科学为时尚,为真理,为标准),但缺乏有文化的中医。这里的“文化”,是指中医药文化或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医的根,也是中医的外展形象。所谓“有文化的中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有医德,有医术,会宣讲,能著述,会传承,有贡献,是明医。

二十二、中医决不越俎代庖
  “中”就是有节度,“和”就是调和而使之和谐。而这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来实现的,中医就是要尽可能的调动和促进这种功能,但它决不越俎代庖。

二十三、中医不能西医化
  中医不能走西医实体化、技术化(机器化)和科层化(高度细化)的所谓“科学范式”的道路。在一个发源并传承了中医数千年的国度,今天还要把它作为一个需要实现的梦想(中医梦),岂不令人唏嘘!

二十四、我对中医下一定义
  中医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医学上的反映,就是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以阴阳自和为基础,重视并强调人的整体性、非实体性、自我感觉及七情,以直觉思维、司外揣内的四诊方法做出判断,并以调理、治本与自和为治病原则,以防患于未然且执简驭繁的医学知识体系。
6
发表于 2015-7-24 08:35: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7
发表于 2015-7-24 10:18:05 | 只看该作者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7-23 23:46
感悟中医(续)
十七、 医学需要“象思维”
  对人的非解剖结构和无形的功能态(即如中医学所谓的“ ...

王老的定义中,“非实体性”及“直觉思维”,在现代条件下,值得商榷
8
发表于 2015-7-24 10:32:1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吧,他山之石可以到大学里讲讲他的这些个感悟,希望他讲得清楚,也希望学生们听得明白,将来个个都能像他山之石一样,发扬中医文化,成为中医大家。
9
发表于 2015-7-24 15:23:51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老先生对于中医的执着,是应当肯定的,但是王老先生的有些感悟却是糊涂的感悟。
      中医治病,不是道法自然,也不是效法自然,而是遵循人体生命规律和疾病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就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医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却是古代意义上的原始科学。
      我和王老先生以前就争论过此问题。遵循生命规律和疾病规律,不是道法自然,也不是效法自然。
      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并不等同于遵循生命规律和疾病规律。把中医与科学对立起来,是他糊涂的根本原因。
      不过,王老先生以前写的关于临床部分,我认为还是可取的,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点评

支持!  发表于 2015-9-3 22:1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7-24 16:3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7-24 12:40 编辑

《内经》的思想美——感悟中医之一
  《内经》是传经布道之书。这个“道"就是养生却疾之道,这个思想就是所谓“法自然,致中和”的思想,这是中医学的本质与灵魂,也是中医学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
——————————————————————————————
       “道”是什么?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这里的“道”,就是自然规律。认识、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就是科学探索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
        因此,中医是科学,而不是与科学对立的什么文化。
        一个一贯鼓吹中医是“道”,试图与科学相对立者的言论,对中医人、中医学没有半点儿积极意义,而具有的仅仅是蛊惑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9:59 , Processed in 0.0668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