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教育者应是引导者与激励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7 19:4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药高等教育尤其应当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在中医中药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寻求学科真理,而不要桎梏于单纯的科研之中。
  ●教育者要传达的应当是思辨过程、思维方式,学生掌握了这些中医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
  ●应把文化教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文化教育中,德育应占主导地位。
  ●中医是原创性学科。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发掘原创,还应严谨地对原创内容去粗取精,以便提炼、升华。
  ●注重对学生视野、思维能力的拓展与锻炼,激发其创新热情。
  笔者从事中医药高校教育工作20余年,一直坚信教育事业是崇高的,教育之成败事关民族之兴衰。高等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给人民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高尚道德、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在此,笔者围绕中医的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原创性、产业性,来谈一谈个人对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科学精神大于科研方法
  高等中医药学校的教育,往往在培育中医药人才的过程中,除了传授中医中药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以外,多数情况下还必须涉及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科研统计等。因现代医学所运用的方法和思维大部分是与中医传统思维方式大不相同的,经常会造成学生在两种思维的碰撞过程中产生质疑甚至临阵倒戈为中医的不信任者。
  在笔者看来:任何学科在研究过程中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然而方法对于现实来讲始终是受到局限的,科研的手段和水平为时代和技术所限制。比如现代医学,当我们生物医学发展到细胞水平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人是由细胞构成的,基于此产生了一些对疾病的认识;而当医学进步到基因水平的时候,我们又知道了人的生理由基因决定,基于此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细胞水平的认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否定。因为科研的发现始终局限于科技水平,因此一时一地盲目武断地对某件事物的是非下结论是不科学、不客观的。现如今,科学不能解决、解释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中医中药。笔者认为,育人要以科学精神大于科研方法——对待学科知识上,讲究实事求是,摒弃主观臆测,通过对实际现象不断的钻研寻求真理,而不要拘泥于方法不通便妄断对错。中医药的高等教育尤其应当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在中医中药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寻求学科真理,而不要桎梏于单纯的科研之中。
  授人以渔,知行合一
  众所周知,中医教育过程十分注重经验的传授,因此我们强调中医学生的培养要读经典,跟名师,早临床、多临床、反反复复临床。笔者据此总结经验,认为教育应当注重两点:授人以渔,知行合一。
  在中医药传统的经验学习中避免不了记诵经典、跟师抄方的过程。而在经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医案验方;跟师的过程中也会学到老师诸多的专病专方。但是中医是一门很灵活的医学,中医学的医案充满个性却也有普遍意义,但绝不是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背得滚瓜烂熟就可以直接应用,应当通过对六经辨证的记诵理解,学习先贤张仲景诊治病患的思维方法。同样的道理,在讲授经典的课程中以及师带徒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传达的也应当是医案、验方中体现出来的名医名师的思辨过程、思维方式,学生掌握了这些才是学到了中医的精髓、才是学会了运用中医的真正方法。“授之以渔”方能避免学生“刻舟求剑”于教条之中。
  教育应当把“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尤因医学与性命相系,把理论结合于实践更显得格外重要。对于中医药高校教育来说,因为中医药理论较为艰深,我们应当从早期就注重学生的实践体会,以我校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在理论课传授时我们便会同时安排学生尽早到医院进行见习,以看到中医在临床上的运用;在中药、方剂等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学校还会安排学生接触体会中草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后,就尽快安排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实习;而当学生学习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取得行医资格后,就让学生进入临床运用所学。正是在这一不断的“知行合一”过程中,才最终能够较为完善的完成一名医学生的教育过程。
  文以载道,德育为先
  笔者主张应把文化教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如今的中医学子已然较难用现代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来理解、认识中医中药。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知识系统的体现之一,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水乳交融的知识体系。纵观中医学的内容,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各个层面都渗透其中,而文化中思维方式、道德伦理等皆深刻地影响了中医学者学术造诣的高度。在笔者看来,文化不仅是打开中医之门的钥匙,亦是行走中医之路的助力。笔者作为“湖湘中医药文化”的提出者与研究者,多年来坚持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教育工作,并在我校打造了湖南省首个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近年来一直为中医药教育文化内容的充实做着不懈的努力。
  而在高等院校的文化教育中,笔者认为德育应占主导地位。现今医学教育的课堂上,不论中医西医,至今都未曾将医德教育课程纳入重要的教学版块。诸如《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也只是边缘学科、蜻蜓点水而已,略显牵强附会。现在,医生队伍中“医德意识薄弱,牟利思想严重”的人员大有人在,这些人的存在不仅是在抹黑医学,更是在残害生命。儒学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使得以“仁”为中心的中医医德文化成为了中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故而,中医文化教育德育为先是非常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对原创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毛泽东主席在1937年写成的《实践论》中谈到深化认识时应当对于感性的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存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笔者认为,中医作为原创性极佳的学科,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原创、发掘原创,还应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原创的内容进行真伪鉴别,去粗取精,才能保证知识传播的纯洁度和含金量,也才有可能对原创的东西进行提炼、升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无疑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无疑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当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可以秉承自由的学术精神任意驰骋。一旦归于教育,就需要教育者极端负责、极其严谨,首先将个人的倾向和见解暂且收敛,以保证我们能够用最为公正、最为客观的方式传达知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用激情和特点来感染学生、鼓舞士气,但要注意我们应当把一些有待考察的事理或独家思考的观点专门标注提点出来,需格外注意不要让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主宰了学生的想法,更不可以为了使学生相信某些观点而虚拟知识内容,神话学科理论。对于我们中医学来讲,古代的原创文献中蕴含了大量的宝贵资源,但因为古人“尊经崇古”的习惯,难免会有记载失实之处,故而要求我们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在作出甄别之后传达给学生正确的信息。如果使用了有失公允的教学手段,传达了违背常识的知识,不仅留贬驳之口实予质疑中医者,更是愚弄了广大中医传人,贻害无穷。
  引导思维发散,激发创新能力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共同关心的就是就业问题。在笔者看来,对于中医学的学生来说,就业应该来说不成问题。因为中医中药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还具有巨大的产业潜能,使得我国中医药形成了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大发展方向,为中医药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发展方向中,中医药的产业化可以说标志了学科的知识产物服务于人的最大限度,是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高级形式,更代表着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现实意义。
  想让中医学子们今后能够在中医的产业化发展中有所作为,让中医传人在中医药创新的历程中具备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竞争力,就需要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视野、思维能力的拓展与锻炼,正如人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应该学会“点到为止”,“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探寻真理、汲取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科理论比起来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们治学方法、思维能力,从而更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独特的学术观点;中医药教育的园地,不应仅仅以医学家作为学界楷模,还可以通过对中医药领域的教育家、思想家乃至实业家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们的见习和实习体验也可以由医院、学校扩展到媒体、企业等领域。凡此种种,皆有益于中医药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可以使他们最终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翱翔,也让中医药未来之发展更为多姿多彩,最终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总之,中医药高校作为中医教育的主体,在中医药教育领域中扮演的应当是助推角色、引导角色、激励角色,而不是灌输、主导或强迫。忆及教育界的众位前辈:蔡元培,开启北大百年自由学术之风尚;张伯苓,造就南开学校精英人才培养之盛举;梅贻琦“身教重于言教”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名言深为世人推崇。笔者深感中医药高等教育,亦应用丰富多彩的方法、自由独立的学风、公允客观的特点感染中医传人,最终为祖国的医药事业开拓一个灿烂明天。(何清湖 孙相如 湖南中医药大学)
2
发表于 2013-9-9 09:24:09 | 只看该作者
在的我,不能立刻回你贴,因为我想的更多,想到了理想,想到了未来……我想过从事法律,为更多人伸张正义;我想过从事医学,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我想过从事科技,为中国走向新时代尽一份绵薄之力……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吧,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还是个3号,可怜呀,想想还是赶快回贴赚积分实际点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5:43 , Processed in 0.0781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