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孔伯华治温热病方药妙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3 18: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孔伯华治温热病方药妙用
636150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王勇
参研孔氏治医,重实践,反对空谈。学术上推崇刘河间的六气化火论和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证,临床善治温热疾病,善用石膏。在外感温热病方面,孔氏认为人体内的郁热伏气往往是感受温热病的先决条件。他说:“夫外感温热病者,时或先赖于体内之郁热伏气,而后感于天地厉气淫邪而成,况乎六淫之风、寒、暑、湿、燥,五气皆可化火,然有皆附于风。风者四时皆有,善行而数变,百病之长也。然则《内经》有云:‘内腠闭拒,虽大风疴毒弗之能害。’是以内因之郁热伏气乃外感温热发病之本也。叶香岩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此时病邪在表,投以辛凉解表之轻剂即可迎刃而解;若郁热伏气盛,或初感解之未当,及误治误补使邪内陷者,亦可逆传心包,此时病已入里,投以辛凉祛邪之重剂即可效如桴鼓;若邪为湿困,热深厥亦深者,临证中反见阴象,此热极似寒之假寒者也,倘辩证不清,误用热药,必使立毙。然则只投凉化寒凝之品,不惟湿热不得解,反使邪愈加闭固,轻者废,重则不治,此时当施以苦淡渗化湿邪之法,并以辛凉清热之物,佐芳香辛散之味,以攘开其湿邪外围,不使湿热相搏而直捣其巢穴,则固邪易解,热退厥除,病可瘥也。’”孔氏对外感湿热病辨治可分为温疫、温热、湿热三种。
孔氏对温疫的认识、宗吴又可之说,认为属感天地之杂气,以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为特征。温疫的特点是热盛伤阴。他指出经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旨就在于“伤阴”二字。热本伤阴,阴足者尚可救治,阴亏者患温未有不液渴亡者。故治疗温疫之证不能不用凉下是为保存阴分而作釜底抽薪之策。所以他主张温疫的治法非泻即清,且必以逐秽为首务。上焦清而化之,兼以逐秽;中焦凉而下之,兼以解毒;下焦决而逐之,兼以养阴。方不在多,而在恰当。据其丰富的临证经验,总结出温疫经验方及加味运用方法,足以为临床防治急性传染病之借鉴。
温疫经验方:生石膏15g、重可加至90—120g、连翘9—15g、银花9—15g、菊花9g、知母9—15g、炒桅子9—15g、黄芩9—15g、黄连6g、薄荷3—6g、大青叶9—18g、丹皮9—12g、川贝母9—15g、玄参12g至90—120g、竹叶12g、霜桑叶9g、生大黄6g至9—12g。加减运用法:胸痞者加糖瓜萎15—20g,必要时玄明粉拌;口渴者原石膏、玄参加重30至90—120g;目赤者加龙胆草、青黛9—15g;舌苔黄白或腻黄白、大便结者加大黄12g;大便不通或挟热下利,或大便脓血,或热结旁流者加玄明粉或芒硝6—12g;溺黄短者加车前子9—15g;溺赤或不通者加滑石9—15g;身有疙瘩腮肿者为发颐,头面肿者为大头瘟,加青黛9—15g,蒲公英15—20g;谵语者加羚羊角或犀角3—6g或紫雪丹2—6粒;神呆神昏者则热入心包,加安宫牛黄丸1粒至2粒;若舌卷囊缩,手足瘛从,病已危笃,法所不治,间亦有得愈者,必用大剂,一日连进三剂,稍迟则不救矣。
孔氏治温疫经验方,集辛凉、辛寒、苦寒、咸寒药于一方,即清且透,重在清热解毒,热清则阴津得存,实为治疗温疫之必需,故其应用之际,只有加味之法,而无减味之用。治疗温疫重症,又须大剂一日三剂,稍一迟疑,便不及救治。说明温疫之治重在寒凉清泻,不可惧寒凉太过,惟恐其寒凉不足。
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任“赤脚医生”时,当地发生“钩端螺旋体”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患者发病即高热不退,稍迟即成危重、死亡率极高。亲见当地善治温病的赵老先生,用银翘桑菊白虎汤合方治温疫。初期高热,多能缓解病情。当时上级卫生防疫部门专家提倡中西并用,合力群防群治,多有效验,其方多宗孔氏。
外感温热病中多有兼湿邪者,其临床特征除温病热盛症候外,兼见湿邪阻滞的症象。治疗大法,湿在表宜芳香宜透,使湿从表出;湿在里须分别湿与热孰盛,湿重于热可化气渗湿,佐以清热,热重于湿则清热为主,佐以化湿;湿热并重则清热化湿兼顾。其用药规律,大约治热以辛凉,治湿以芳香淡渗,视其轻重而巧为配伍。
至于湿温一症,乃发于夏秋季之时令病,感湿热合邪之杂气,病势缠绵,变化虽多,而不离中焦脾胃。治疗要点,亦须分别温热之轻重。无论湿热湿温,用药皆有三禁:一禁甘寒滋阴,恐助湿邪;二禁辛燥发汗,恐阴阳俱伤而湿邪不去;三禁攻下,恐伤脾阳反致洞泄、或伤阴给而生便血。此三者为治湿热之药禁,临证当自警。
孔氏熟悟经旨,不泥于古,对伤寒用方“盖因天时,地理也。”历数十年阅历,认为罕见因寒而伤之真伤寒病,盖阴阳循环,皆天地气运使然也。《内经》曰:“必先岁气,毋代天和。”按今之甲子,运行后天,湿土主事,四序反常,阳亢阴虚,湿热彰盛,故辛温滋腻之品,仍须慎酌裁。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7年10月23日 08:37pm 时添加 -=-=-=-=-
按今之甲子,运行后天,湿土主事,四序反常,阳亢阴虚,湿热彰盛,故辛温滋腻之品,实用之在所必慎,至中元甲子,后四十年,阴阳始能渐次互转。下元甲于,虽主阳虚,而辛腻之味,仍须审慎酌裁。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20:1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孔伯华治温热病方药妙用

孔伯华(1884—1955),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正宗的孔门后裔。善治温热病,以善用石膏闻名,有“孔石膏”之称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孔伯华治温热病方药妙用

他数十年来遍历大江南北,罕见因寒而伤之真伤寒病,盖阴阳循环,皆天地气运使然也。《内经》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按今之甲子,运行后天,湿土主事,四序反常,阳亢阴虚,湿热彰盛,故辛温滋腻之品,实用之在所必慎,至中元甲子,后四十年,阴阳始能渐次互转。下元甲于,虽主阳虚,而辛腻之味,仍须审慎酌裁。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20:44: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孔伯华治温热病方药妙用

当今是下元甲子第8运,虽主阳虚,而辛腻之味,仍须审慎酌裁。做中医用药需应天时,地时和人的体质和疾病的脉证.
5
发表于 2007-10-24 06:05: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孔伯华治温热病方药妙用

郁热

-=-=-=-=- 以下内容由 印东杰2007年10月24日 06:08am 时添加 -=-=-=-=-
囊缩、舌硬为肝风内动(虚风)注意肝有实气与虚风之分。调养时注意少用或不基础寒之味苦寒之药以伤脾胃。以养胃津,苦脉有力,大便不通,用大黄,汇下后停用。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2:2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孔伯华治温热病方药妙用

下面引用由印东杰2007/10/24 06:05am 发表的内容:
郁热-=-=-=-=- 以下内容由 印东杰 在 2007年10月24日 06:08am 时添加 -=-=-=-=-
囊缩、舌硬为肝风内动(虚风)注意肝有实气与虚风之分。调养时注意少用或不基础寒之味苦寒之药以伤脾胃。以养胃津,苦脉有力,大 ...
单纯治疗郁热是正确的!在外感温热病方面,孔氏认为人体内的郁热伏气往往是感受温热病的先决条件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8:35: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孔伯华治温热病方药妙用

温疫的特点是热盛伤阴。由于温疫是阳病,而往往不会考虑到...温疫发病,邪气充斥奔迫势不可遏,其实不过三焦毒火深重,故火毒重为温疫特点和...邪入气分热盛伤津,应当机立断迅投重剂清气保津之剂,把住气分杜其逆传。 若邪热入营入血,热炽伤阴则宜清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9:01 , Processed in 0.0520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