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40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 10:2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40条
【原文】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释义】
  如下利愈后,但到一定时间又复发,仲景指出“以病不尽故也”。一般是由于误用涩药止利,或治不彻底,以致病邪未能根除,旧积残邪,隐僻肠间,每遇气候节令的变化,或为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因素的影响,而再次发生下利,若治不彻底,又会反复发作。此证多见于痢疾,后世称之为“休息痢”。治疗当求其本,清除肠间残邪,仍宗“通因通用”之法,以大承气汤攻下不尽之邪,方能痊愈。
【中心思想】
  本条论下利愈而复发的治法。
【参考】
  吴谦《医宗金鉴》:“下利差后,至其或年、或月、或日而复发其利者,此宿食积病,攻之不尽故也。若其人形气不衰,饮食尚强,当攻其未尽,自不复发其利也,宜大承气汤。”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09:29:23 | 只看该作者
        此证多见于痢疾,后世称之为“休息痢”。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09:44:26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慢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一般病程1~2周,若治疗不及时,或同时有营养不良、合并慢性胃肠道疾患等,可使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为慢性痢疾。本病多在夏秋季节发病,多为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引起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的病变,慢性期则以结肠的溃疡、增生等病变为主。急性期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慢性期多见长期腹泻,便中常有粘液或脓血,也有的患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多伴有腹胀,腹部有压痛,若久不愈,则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
        细菌性痢疾证属中医的“痢疾”、“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暑湿疫毒之气侵袭肠胃,加之饮食生冷,使邪恋不去致肠络受损而发病。临床分型为湿热蕴结型、疫毒内陷型、脾阳不振型等。
      根据《新中医》1990,(4):37,李学声报道: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细菌性痢疾。处方:大黄3克(后下),厚朴3克,枳实3克,莱菔子3克,黄连2克,白头翁10克,芒硝1克(冲服)。将药浓煎,纱布过滤取汁150毫升分次鼻饲。鼻饲时抽空胃内容物,先鼻饲30毫升,以后每隔2小时鼻饲20毫升。经用药5次后,排出灰黑色大便1次,腹胀明显减轻,可闻及肠鸣音,次日原方去大黄、芒硝,加广木香3克,麦芽30克。每日1剂,连用2天,体温下降至37.3~37.6℃,改用健脾益胃养阴,住院12天痊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21 , Processed in 0.0509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