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3-19 23:39 编辑
释文:
此原肺痈之由.为风热蓄结不解也.凡言风脉多浮或缓.此云微者.风入营而增热.故脉不浮而反微.
且与数俱见也.微则汗出者.气伤于热也.数则恶寒者.阴反在外也.呼气不入者.气得风而浮.利出而艰入也.吸而不出者.血得热而壅.气亦为之不伸也.肺热而壅.故口干而喘满.热在血中.故咽燥而不渴.且肺被热迫.而反从热化.为多唾浊沫.热盛于里.而外反无气.为时时振寒.由是热蓄不解.血凝不通.而痈脓成矣.吐如米粥.未必便是死证.至浸淫不已.肺叶腐败.则不可治矣.故曰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根据《金匮要略》中的描述以及中国历代医学家的实践,把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归纳为四期,并且与西医肺脓肿的临床过程相对应: 1.成脓前期(卫-表证) 中医认为:风热或者风寒之邪犯肺,表卫失和,肺失宣降,出现恶寒、发热、咳嗽,属于表证或者卫分证。银翘散加减。 西医认为:炎症初期,病灶部位发生炎性浸润,充血、渗出、肿胀开始发生。 临床表现:中度发热,恶寒,咳嗽,无痰或者少量痰。 2.成痈期(气分证) 中医认为:热壅血瘀,酝酿成痈: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酝酿成痈。属于气分热证。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苇茎汤。 西医认为:感染肺组织局部充血、渗出、水肿十分明显,细胞变质、坏死形成化脓性炎症,炎症反应可以波及胸膜,引起呼吸困难与胸痛,这个阶段与肺炎典型期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十分接近。 临床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即“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3.溃脓期(气分证) 中医认为:血败肉腐成脓,痰热与淤血壅阻肺络,血败肉腐,化为痈脓,继则肺损络伤,脓疡内溃外泄,排除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西医认为:坏死组织液化,与炎症渗出物一起形成脓液,脓液不断增加,发病约10~14天后,压力增大,咳嗽加剧,脓肿破溃于支气管,咳出大量脓臭痰,每日可达300~500ml,体温旋即下降。由于病原菌多为厌氧菌,故痰带腥臭味,有时痰中带血或中等量咯血,这是成脓期。 临床表现:咳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体温下降,临床表现减轻。 即12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4.恢复期(余热未尽) 中医认为:邪去正虚,阴伤气耗:脓疡溃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 西医认为:坏死组织逐渐排净,脓腔消失,健全肺组织膨胀填补缺损,机体处于衰弱状态。 5.慢性肺脓疡(三阴经证) 中医认为:脓毒不净,邪恋正虚:常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