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我看《中国中医药报》(200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1 19:2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                              我看《中国中医药报》(2007)
   今年,我订阅了《中国中医药报》。我觉得这是一份办得比较好的报纸。通过阅读它,增长了不少见识,了解了当前国内中医界的现状,比如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机遇,所面临的挑战等。尤其是中医药界的同志们,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关心着什么,还有中医管理部门为振兴和发展中医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从而使我看到了中医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作为一个民间的普通中医师,我虽然已退休了多年,但仍未脱离临床,几乎每天上午都在给人看病,为曾稍懈。业余时间就读一点书报。我一直长期订阅有一些中医学术期刊,但上面大多是一些纯学术类性质的文章,很少有对中医发展问题发表见解和感想的,不免感到有些憾然。如2006年网上关于“中医存废”之争那么激烈,而在一些中医学术期刊上却未见到什么反应,风平浪静,仿佛什么也未发生过。
   《中国中医药报》为我们提供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表达意见的平台,包括阐述学术见解、相互切磋学习的园地。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因此,办这份报纸是完全有必要的,这块园地要靠我们的编者、作者和读者们共同来耕耘。
   今年我从本报上读到一些好文章,质量堪称上乘,如曹东义先生的“我从仲景村里走来”,郭博信先生的“当前中医教育的‘杞人忧天’”,焦振廉先生的“中医的文化性格”,姜永平先生的“回归经典是发扬中医的先决条件”,程兆盛先生的“‘十化’解决看病贵问题”,等。这些文章 说理透彻,举例生动,言之有据,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而不是空乏的议论。今后,希望能见到更多这样的文章。至于那些以做动物实验及化学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论文(所谓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在贵报上就少有见到,或几乎没有,这很好,我对此表示赞赏。说实话,那些文章我看不懂。
  阅读本报,我还有一个感觉是:本报的稿件来源较宽,作者众多,尤其是有不少来自中医基层的临床、教学和管理人员积极撰稿。他们不仅在业务上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而且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尤其关心中医的前途和命运。有了他们的积极参与,报纸就可以办得更好、更活。
   记得《四川中医》创刊号上曾刊登过一幅对联,我认为写得很好,即是:“稿件优中选,无论南北东西,蜀中医,蜀外医,同等对待;文章天下事,无论赵钱孙李,名大者,名小者,皆表欢迎”。
   我们应当时时想到,目前中医在国内的基本状况是:发展迟缓,运用受限,人才匮乏,投入不足,日益西化,处于附属地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纠正这种不利的局面。“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活动浪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地兴起。作为全国性的中医药大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其中,你们已经并且正在为此而努力不懈地工作,但还做得不够。中医尚未走出窘境,中医尚待发扬和振兴,中医尚未能真正作到与西医平起平坐或“并重”,中医尚未能成为中国及世界的主流医学。不过,曙光已经初露,任重道远。《中国中医药报》,扛起你们的这一面大旗吧,为振兴和发扬中医而呼!在《中国中医药报》的周围,应当聚集起更多热心的读者和作者,应当传播得更宽更远,因为它是传播歧黄之道和中医药文化的,因为它是属于一切关心,支持和爱护它的人的。
                                           2007-12-11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7-12-11 22:1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我看《中国中医药报》(2007)

听说此报也就饭后消遣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00:27 , Processed in 0.1120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