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3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回归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7 13:3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回归中医
                                 目录
                    西化——影响和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根本原因
                               (代序)
1西化现象举隅
2原因分析
3对策探讨
                                导论
一、中医基础理论现有体系是以近代医学为参照系加以整理的结果
1为争取中医教育加入学校系统,仿照西医学科体系框架设置中医课程
2为沟通中西,适应时代潮流,以西医为参照系整理构建出中医基础学科体系的雏形
3中医高等教育承袭了近代中医教育的模式及课程体系,是造成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重要原因
二、西方近代科学思想对现代中医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对中医学进行整理和改进成为学界之共识
2以西医学为参照物,运用近代科学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整理和研究成为时代之潮流
3通其可通,存其互异的中西合璧外部比附式研究成为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式
4中西并用,初步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
5现代中医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思路上,都完全继承并沿袭了近代中医的衣钵
三、现有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钩玄
四、现有体系与传统中医学貌合神离的原因浅析
1以西解中,各取所需的不良学风
2盲目套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3注重创新研究,轻视或忽视继承研究
4追逐时髦,随意比附的恶劣风气
五关于如何重新认识中医的方法论思考
1应加强中医文献整理研究
2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3中医基础理论的现有体系并不等同于传统中医学
4让中医自己解释中医
5读经典,做临床
六简短的结语
                                整体观念疏正
一、整体观念的创立
二、为什么要提倡“整体观念”?
三、还其本原——人与天地相参
1人与天地相参是贯穿《内经》理论体系之始终的永恒主题
2“人与天地相参”源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说
3气是人与天地之所以能相参应的中介
四、人与天地相参的特殊作用
1天人同构——脏腑经络数目的来源
2、获取新知,论证说理
3法天则地是中医学治疗原则之纲领
                               重审阴阳五行
一、阴阳并非源于《周易》
1数字的阴阳奇偶观念不同
2阴阳的升降趋向不同
3部位阴阳划分的标准不同
二、脏腑阴阳属性之划分
三、阴阳类分脏腑的原理及依据
四、五行配时空
1五行配时空的演变过程
2五行配时空的原理溯源
五、五行配五脏
1两种不同配属模式的由来
2两种不同配属模式原理索解
                                脏腑本原
一、究竟是脏腑,还是脏(藏)象?
1藏象之沿革
2藏象之本义
3脏腑涵藏象
二、奇恒之腑不得称为脏腑
1从脏腑之本义看
2从脏腑系统的确立看
3不论从脏腑之本义,还是从脏腑系统的最终确立来看,奇恒之腑均不能作为脏腑系统的组成部分
三、脑不属于脏腑,故脑主神明“纵然能说必不能行”
1在中医学中,脑连属于脏腑的“资格”都不具备,也就更谈不上将“主神明”的功能赋予脑了
2中医古籍中有关“脑主神明”的论述,大都是称引自道家之论
3心脑共主神明既无必要,也不可行
4中医界热衷于脑主神明的原因及反思
四、三焦真原
1腐熟水谷的部位虽然在胃,但这一功能却是由中焦来承担和完成的
2“泌别清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而是指下焦而言
3“无形”当为“无常形”、“无别脏形”
4三焦当位于腹腔之内
5三焦当是由三块中间有沟渎的“不实之肉”所构成的
6三焦当是指小网膜、大网膜和肠系膜
7三焦实质至今未被阐明的原因
8“通调水道”非指肺之功能,而是指下焦功能正常
五、胃是吸收水谷精微的主要部位
六、胆汁非由肝分泌,而是来源于胃,也没能发现其消化功能
七、脏腑功能“西化”之轨迹
1心主血脉是解剖学发现吗?
2肺主气本义考原
3脾主统血是说脾气虚而不能摄血,并非是说脾脏本身具有“统血”之功能
4肝主藏血论难析疑
5来源于五行比类的肾主水
                                     辨证论治厘正
一、辨证论治的由来
二、提倡辨证论治的历史背景
1辨证论治是基于中医治疗疾病的思维方式与西医对症治疗有着本质区别而提出的
2辨证论治是向巴甫洛夫学说和辩证唯物论靠拢的产物
三、“证”的本义及其现代嬗变
1从文字学上看,證、証、症、证并无区别
2从历代医籍来看,证(证候)皆是指症状和体征而言
3“证”含义的现代嬗变
4病、证、症关系厘正
5强事区分出的“病—证—症”构架
四、辨证“辨”出来的是病机,而不是什么“证”
1、《伤寒论》“辨××病脉证”辨出来的是病机
2、古代医家论治的依据是病机
3、古代医家论治的依据是病机
                                 本草归真
一、药物知识并非源于经验的长期积累
1医学只是起源于劳动吗?
2理论只是来源于实践吗?
3与巫术方士关系密切的本草学
4几个更能说明问题的特例
二、导源于阴阳五行的药性理论
1药物之性是如何确定的?
2药物之味是如何确定的?
3升降浮沉
4归经
三、本草功效的由来
1本草到底有没有自己的传统作用原理?
2纯朴的功效来源——“取象比类”
                           “中西医结合”驳议
一、“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是成果吗?
1“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实际现状管窥
2从衡量一项科研是否是成果的标准来看,“中西医结合”的“成果”都不能算作成果
二、民族性决定了中西医不能结合
1医学是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
2医学是科学,科学具有民族性
3医学是技术,技术具有民族性
4民族性决定了中西医不能结合
                                   后记
[/watermark]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3:38: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回归中医》马上就要出版了,国庆期间就与大家见面了。
3
发表于 2006-9-17 13:51: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期待!
希望先生能在论坛多转载一些内容,让我们先睹为快!
4
发表于 2006-9-17 15:31: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祝贺,应该说是一种研究方向。但愿早日看到!
5
发表于 2006-9-18 11:1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一、整体观念的创立!';U
二、为什么要整提倡“整体观念”?
"创立"则是人为而作之意,难道整体观念是人为而作?是自然的显露还是随主观而为?
提倡“整体观念”?"提倡"是人为。可以提倡也可以不提倡。最后的结果是“整体观念”可有可无。中医的整体观众到底是客观必然还是随主观而定?如果是主观产物,有与无与客观效果又有何影响?用与不用又有何实际意义?
二、民族性决定了中西医不能结合3
1医学是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
2医学是科学,科学具有民族性-:
3医学是技术,技术具有民族性&
4民族性决定了中西医不能结合B
科学无国界,更无民族性。有民性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楼主不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否定中医是科学吗?
是对认识对象的域原不同决定中西医理论的差异暂不能决合,还是民族性决定了中西医不能结合?
在完全否定了中医理论的客观源性后,中医还剩什么?还剩下民族性,民族性是中医立身活命的救命稻草?是中医的科学性在治病有效,还是中医的民族性在治病有效?
中医的"大家"仅是此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11:4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医学是科学,科学具有民族性
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方面,构成了医学的科学内涵,但科学也具有民族性。
科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一种认识体系,看作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思想、知识、方法等的集合;另一方面又可看作是一种社会体系,看作是科学组织机构、科学劳动活动、科学规范结构、科学活动秩序及科学社会功能等的集合。
当我们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认识休系时,它与民族性应该说没有什么相关性,“科学无国界”的命题显然能够成立。这可以从科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进行论证。不论是哪一个民族的科学家,只要他从事的是科学活动,那么他的研究对象就是统一的自然界,他的科学研究任务就是要得到对自然界某种规律性的认识。这样,科学认识活动就可以与社会、国家、民族或政治毫不相关。
可是当我们把视野从纯粹科学体系放大到整个社会,或者当我们转变一个研究角度,把科学当作一种社会体系来加以考察时,情况就发生了微秒的变化。我们这时可以发现:科学并不是没有民族性的。无论是科学发展过程,还是科学的内在表达,或者是科学影响与效用,都充满了民族性的特点。科学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与民族性有关,而且受民族性的制约。
从宏观方面来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其社会文化背景都与民族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的总体影响。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因而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社会结构、社会习惯、社会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例如中国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中国的教育着重于进行求同性思维的训练,而美国的教育则着重于进行求异性思维的训练。经过这两种不同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科学家,他们的思维特点,对科学问题的求解程序,显然存在着差异。如果一个民族习惯于演绎法,那么这个民族在理论思维方面必然是卓有成效的;如果另一个民族习惯于归纳法,那么这个民族在实证科学方面将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于科学知识的演变和发展来说,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使得东西方的科学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即使不是本质上的差别,也在形式上显示出巨大差别。
如果说科学与民族文化的相关性,就科学内容方面来说还不算十分明显的话,那么在对科学的评估体系中,就更充分地显示出民族性的特点了。在实际的科学评估活动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套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评估体系。只有那些对本民族、本地区、本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大作用的科学认识,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一般地说,人们对于本民族科学家所发现的科学规律的检验,基本上是从善意的、从有利于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这个方面来进行理论的评价与检验。可是同样的这个评估体系,对于非本民族的科学家所发现的科学规律的检验,却要严酷得多,有时甚至达到苛求的程度。科学家在民族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使得他们在对科学理论评价上,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做到无偏见。他们总是对与他们的民族文化背景相同或相似的科学理论,作出较多的肯定性评价;而对与他们的民族文化背景相反或相异的科学理论,作出较多的否定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上的偏见,完全是在“无偏见”的科学评价准则下进行的。这是因为民族文化背景对科学评价的这种偏见,已经非常深刻地印进了科学家的深层意识,使得他们无法在进行科学评价活动时,摆脱这一深层的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
世界各国科学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充分说明,一种外来的科学技术,要在某一民族生根开花,必然会受到来自该民族强大的斥力阻滞。这种斥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表现为该民族社会心理的排斥作用、该民族的民族自尊意识的排斥作用、该民族科学技术环境对这种科学技术的排斥作用、该民族的民族素质对这种科学技术吸收消化能力的限度、该民族原有的科学技术路线对这种新科学技术传播的斥拒作用、该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对这种新科学技术的排斥作用等等。因此,所谓“科学无国界”,这只是就科学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的。任何一种具体的、现实的科学技术,都会受到民族性的强大阻力。科学技术只有冲破这种来自民族性的强大阻力,才能实现“科学无国界’的神圣目标。
从微观的角度讲,每一个科学家都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是任何人都无法选择的。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使他们无法不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强大影响。科学家所经历的特殊的科学社会化的进程,又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明显的民族化倾向的特殊集团里。因此,他们的观点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个特殊集团的深刻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由于每个科学家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从个人的神经类型、生理特点,到个人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使是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个人,这种个体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更不要说是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个人了。因此,在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成长、生活的个人,他们对科学问题的体验、直觉、感受、价值观念和科学研究动因,必然具有极其深刻的民族性差异。也正是因为不同民族的科学家,具有极其深刻的民族性差异,所以才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科学家在科学思维上的不同风格。
正因为科学具有民族性,所以才有科学本土化的探索。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科学界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科学的本土化或中国化,是一项推进中国科学发展并在中国生根的重要工作。如1926年1月创刊的《自然界》在“发刊旨趣”中说:“西洋科学的输入中国,大约有三百多年了……等到国内少数的先觉,感到科学的重要,凭藉政治上的势力,遣派留学,译印书籍,这还不过是五、六十年前的事。到了最近三十年中,国内的知识阶级,几乎没有一个不承认科学的价值。优秀的青年,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在国内外学校里攻究科学的,成千累万;翻译出版的书籍,风行一时,已成为市场上的商品照。这样看来,将来中国科学的发达,一日千里,殆非吾人意想所能及。不过从别方面看来,总觉得这种科学,仍然是西洋的,不是我们中国的。”为什么呢?“第一,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第二,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他;第三,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这种工作,我们替他立一个名称,谓之‘科学的中国化’。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变成中国的佛教,这工作称为‘佛教的中国化’。科学的中国化,也是这样的意思。”
7
发表于 2006-9-18 18:27: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沭河在 2006/09/18 06:32pm 第 1 次编辑]

支持!
大统一的中华民族,皇帝总希望将自己的理念塞进每一个人的大脑中,所以中国人是“求同思维”惯性。西方的民主理念,张扬人人是中心,人人有自我,所以开采出怀疑精神!
讲统一的国家,开采出的是服从与愚味,中国副局长在局长面前就是孙子。所以,中国人讲的是官理或权理,或利害,而没有培养出追求真理的民族灵魂或惯性!
领导说牛顿是坏蛋,群众不敢说是好蛋。这个恶心人的体制,在体制设计上,就断送了中国人的是非观。不同意吗?文革中我们村的一个人喊打到刘少奇喊得中风了,他根本没见过刘少奇,哪来的恨?我就认为,我们的民族无耻,我们的体制无耻,没有是非观?但恨民族行吗?是否文化与体制,才是无耻的根源??

从文体与传统上,决定了中国人是没有大思维的。中国建国五十年,没培养出一个诺奖者,就证明我们的教育体制与文化惯性是失败的!!
但文化民族性,只能是决定在没有科学,或科学发展快或是慢。科学发展,还是应该还原到让科学发展的快的伟大的竞争体制,就是胡主席说的,建立民主、正义的社会!
一个好的体制,才能产生好的文化。与好的科学。科学无国界!
消灭民族性,才能让科学最终回归世界公理去的。民族性,从某利意义上讲,是偏差性。
8
发表于 2006-9-18 22:33: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下面引用由张仲景2006/09/18 11:46am 发表的内容:
医学是科学,科学具有民族性
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方面,构成了医学的科学内涵,但科学也具有民族性。
科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一种认识体系,看作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思想、知 ...
对"科学"概念含义范畴的不同理解所得出科学有民族性的错误结论。科学有:自然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观念、方法的客观普遍性和先进性-哲学科学;社会结构与社会效益的知识体系-社会科学。一般地,科学是仅指自然科学。医学科学,特别是中医的科学与不科学更是特指生命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然6楼却以大科学的概念予理解了。楼主的这种提法的后果是造成思想混乱,更质疑中医的科学性。既然科学有民族性,那就有民族区域的局限。有区域局限的科学或真理,还能算科学或是真理吗?科学有民族性这样的提法是错误的。是肯定又否定。

-=-=-=-=- 以下内容由 gonmai2006年09月19日 06:52am 时添加 -=-=-=-=-
如果科学都贴上民族性,就显得苍白无力!同时也违反了逻辑学的定律。民族性更多的体现在民俗与宗教信仰上。
9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20:12: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6/09/18 10:33pm 发表的内容:
对"科学"概念含义范畴的不同理解所得出科学有民族性的错误结论。科学有:自然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观念、方法的客观普遍性和先进性-哲学科学;社会结构与社会效益的知识体系-社会科学。一般地,科学是 ...
  科学具有民族性的说法,也许有点惊世赅俗,但你并未真正搞清科学的本质特性。
10
发表于 2006-9-22 21:04: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归中医

呵呵,不是说有“批判”中医系统论的洋洋大论么,在哪一章呀,贴上来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8:38 , Processed in 0.1841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