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节 黄帝及其臣子和八十一篇——《<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 17: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时代>补注》(赵洪钧医学传心堂定稿)
赵洪钧著   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补注
第二节  黄帝及其臣子和八十一篇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22:12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今《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经。她名为《黄帝内经》,经文大多以黄帝问、岐伯等六臣子回答的形式叙述。本节命题就是要探讨《内经》怎么会托名黄帝,黄帝及其六臣子的来路及其时代背景。还有,《素问》和《灵枢》都是九卷、八十一篇,也应该是《内经》时代留下的烙印。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22:41 | 只看该作者
黄帝载入正史,始于《史记》,且居于《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之首,就是作者承认,中国的文明从黄帝开始。这是因为司马迁时代,百家言黄帝,且到处都有黄帝的遗迹,于是尽管关于黄帝的百家言“不雅训”,《史记》还是从黄帝写起。此举意义深远。国人至今自称炎黄子孙,显然是《史记》的影响所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大殿的匾额上,就大书“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包括历代最高政府的代表,按时前去拜祭。

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23:16 | 只看该作者
但须知,所谓百家言黄帝,不是只言黄帝,而是以黄帝为首的“五帝”。即《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的五个传说人物。五帝依次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其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是黄帝。尧、舜也为较多人熟悉,颛顼、帝喾则很少人知道。虽然炎黄并称,炎帝的影响却远远不如黄帝。这样并称有点二人并列的意思,但主要出于汉语的习惯——说起来顺口。炎帝是怎么回事,见下文补注。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23:47 | 只看该作者
五帝之说来自五德终始的推演,《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就说:“(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详见有关补注。
五帝虽然来自传说,而且颇受五德终始说影响,但是,从史学角度看,还是很有意义。
人类天生有追根问底的兴趣。
任何民族都有传说中的上古史,其中无不提及本民族的神祗、先王或圣人。
由《史记》可知,司马迁时代,关于上古史的传说人物,主要是以黄帝为首的五帝。这五帝是创造文化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24:19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古人对五帝之说还是不满意。司马迁前后,还有“三皇”说。三皇也是创造文化的,而且比黄帝更古老而且神圣。
古人对三皇五帝之说还是不满意,于是又出现了盘古开天辟地之说。于是,中国的历史,追溯到最早的源头。
至迟到明代,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创造文化,已成为国人妇孺皆知的上古史常识。
就是毛泽东那样的伟人,也在《论反对曰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这不是说他的上古史知识如此陈旧,而是因为他的听众和读者,习惯了这样的成说。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24:49 | 只看该作者
总之,三皇五帝之说,由来已久。遍览经、史、子、集,有黄帝为三皇之末说,又有黄帝为五帝之首说。五帝之说在前,三皇之说后起。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25:16 | 只看该作者
要而言之,《黄帝内经》出现的时代,必然黄帝之说盛行。而汉代正是“百家言黄帝”。试看《淮南子》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据此,《黄帝内经》就应该出现在西汉中期之后。
九和八十一在汉代有很重要的意义。《素问》和《灵枢》都是九卷、八十一篇,只能是汉代或以后成书。详见下文补注。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1:3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
黄帝作《内经》的说法现在不会有人相信了。本书名为《<内经>时代》,更不能以“托名黄帝”的简单说法了结。《内经》何以要托名黄帝?另几个托名人物是何来历?其中必有时代背景。我们先看看最早把黄帝写入正史的《史记》怎么说。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可是,《史记》还是从黄帝写起。司马迁宁可认为《尚书》记载不全,而相信《大戴礼》的《五帝德》、《帝姓系》有根据。他跟着汉武帝巡视全国,到处都有黄帝遗迹,荐绅先生之见便不足为据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2:51 | 只看该作者
【自注】司马迁比大戴早生约40年,但《大戴礼记》所据资料当在司马迁时代已有。《大戴礼记·五帝德第六十二》有:“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令,黄帝五百年。请问黄帝人耶,抑非人邪?……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
孔子不可能说上面的话,因为那时根本没有黄帝之说。这段文字显然是西汉人杜撰的。但是,由于“百家言黄帝”,司马迁还是依据它写《史记·五帝本纪》,即《史记》的第一篇。由此可见,西汉中期,黄帝的势力非常大。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汉初尚黄老
【补注】
⑴宰我:孔子弟子。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云:“宰予,字子我,鲁人也,孔子弟子。荣伊,人姓名,《书序》有荣伯。”
⑵《史记·五帝本纪》:即《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史记》和以后的纪传体正史,本纪都是帝王的传记。其次是世家,再其次是列传。黄帝本纪就是把黄帝看作帝王而给他做传记。
黄老:黄帝、老子的合称或“黄老学派”之简称,亦称“黄老之术”。始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它以老子哲学为基础,而寓托于黄帝以进行现实政治的改革。这股政治哲学的思潮兴起于战国中期,它渊源于齐或楚越有争议,但它昌盛于齐,为稷下道家所倡导并在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中取得主导地位,当无疑义。黄老思想经稷下道家的发扬而流传于全国各地。儒家的孟、荀和法家的申、韩,都受到黄老道家的重大影响(陈鼓应注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
“黄老学派:战国至西汉时期道家流派之一。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战国时齐稷下学者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当为黄老学派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不甚一致。其中慎到为法家,田骈则较多道家色彩。黄老学派似当为道家中兼取法家思想的一派,体现了当时道法合流的趋势。著名法家申不害、韩非等,或‘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或‘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皆同黄老学派有密切的关系。在以道、法为主的同时,还兼采儒、墨、阴阳、名家的思想。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政策,推崇‘黄老’。窦太后为黄老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汉书•外戚世家》),为黄老之学极盛时期。其时黄老学者有河上丈人、安期生、乐瑕公、乐臣公、盖公。曹参、陈平、司马季主等是黄老思想的信奉者。此派提倡清静无为的治术。”(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学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3:37 , Processed in 0.0785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