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丹溪医案评析系列(8):“东阳傅文”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8 23: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阳傅文”案
       东阳傅文,年逾六十,性急作劳。患两腿痛甚,动则甚痛。予视之曰:此兼虚证,当补血温血,病当自安。遂与四物汤加桃仁、陈皮、牛膝、生甘草,煎入生姜,研潜行散,热饮。三四十贴而安。
       又:朱宅阃内,年近三十,食味甚厚,性躁急,患痛风挛缩数月,医祷不应。予视之,曰:此挟痰与气证,当和血疏气导痰,病自安。遂以潜行散入生甘草、牛膝、炒枳壳、通草、陈皮、桃仁、姜汁煎服,半年而安。
       又,邻鲍六,年二十余,因患血痢用涩药取效。后患痛风,叫号撼邻。予视之曰:此恶血入经络证,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所下未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经久不治,恐成偏枯。遂与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生甘草,煎入生姜,研潜行散,入少酒饮之,数十贴。又与刺委中,出黑血近三合而安。(《格致余论/痛风论》)     
       按:多劳且年近花甲则阴血虚衰;性急则厥阴伏火;肝主筋又主藏血,下肢为至阴之地,湿阻热郁于其所,即发为两腿疼痛也。其治以四物汤补血和血;桃、膝通络下行;潜行散即黄柏一味清热燥湿凉血;佐生甘草凉血缓急止痛,生姜温散;寒药热服即“寒因热用”之法,以助宣痛之力。
       以下,次案“朱宅阃内”案,同为性躁急,肝经伏火,而食味甚厚则与上案异。厚味则化生痰饮,久病则湿阻气滞化热而凝于筋络。故以潜行散清热燥湿;枳、陈行气开胃;通草通络;桃、膝活血;生甘草凉血止痛;姜汁燥湿温通。
       又次“鲍六”案,血痢为涩药所遏,湿热逼入血分,湿浊热邪阻滞于隧道,脉络湮塞作痛。瘀血疼痛较之于气分疾患疼痛尤为剧烈,故“叫号撼邻”,此亦诊断之又一依据。故以四物汤补血和血,加桃、红、膝通络化瘀;黄芩清肝胆湿热以治痢;潜行散凉血燥湿;陈皮和中开胃;生甘草凉血止痛;佐酒以宣通。此证虽值年壮,似不宜用补药,而大肠为热邪所销烁化为脓血,阴血久伤,故仍与四物汤补血养阴。
        古人云:“治病之难,难于识病也”(《古今医案按/俞震按语》),又云:“治病以识症为第一”(余听鸿《诊余集》)。“识病”即现在所说的诊断方法,诊断方法在丹溪医案中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
       由以上各案可以看出,丹溪诊断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诊断的依据,首先是体质。“四诊”的首要目的是判断体质属性,其次是判断病证的性质。这个“体质”,不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体质的含义。在中医传统的用法上,“体质”包括由年龄、形体(主要是高低、肥瘦、体态)、色泽、脉象、生活条件、日常习惯、饮食嗜好等推断出来的身体属性的概括。所以叶天士云:“明理,——欲治病先理体质之宜忌””(《叶天士医案大全》,p191)。为什么要先体质后疾病呢?叶氏又云:“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同上)。这样,现代人所说的“中医学说的本质是体质学说”,也就得到了很清楚的说明。
      “又一邻人”案,以性格狡躁而用极苦寒的当归龙荟丸;“又一男子十六七岁”案以两手脉豁大且目无视、耳无闻而用参、芪峻补气血;本篇“东阳傅文”案以年逾六十、性急作劳而用补血清热相兼之法;“朱宅阃内”案以年壮、味厚、性急而用和血疏气、导痰清热法;“鲍六”案以年二十余而用活血清热兼放血之法,都是从这个原则出发而诊治的。近代中医受到西医方法论的影响,体质学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病邪学说”,这样便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医学的方法论,造成了疗效的下降,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事实。
2
发表于 2008-2-9 00:04:08 | 只看该作者

丹溪医案评析系列(8):“东阳傅文”案

续接文脉,还"体质"之本面,读丹溪案析,也读曼之心析,也见孙老功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8:50 , Processed in 0.1900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