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7 22: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抟谓之崩”,是以脉论证之言。汪淇曰:“阴虚阳抟,是阴中有火也,故以尺脉为诊”(《济阴纲目•崩漏门》眉笺)。张志聪曰:“阴虚阳抟,则迫血亡行”(《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因此凭脉而论,“阴虚”是阴脉不足,“阳抟”是阳脉有余,临床见为尺脉独旺之象。从证而言,“阴虚”指阴精不及,“阳抟”指阳气太过,阴不维阳,气血失衡,则为崩中之变。“崩”包括崩、漏在内。
:em12:  :em12:  :em12: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22:22: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关于“阴虚阳抟”的实质,前人曾有不同见解:
一、李杲《兰室秘藏》曰:“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他着重强调肾水亏虚,相火亢旺是阴阳偏胜导致崩漏的重要机转。
二、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曰:阴虚阳抟,“火逼而血亡行。……夫妇人血崩之证,其血从胞络宫而来。然胞络宫则系于肾而通于心,故此证实关乎心肾两经。”其言下之意,即以肾阴不足,心阳亢盛,心肾水火不交为崩症之病源。
三、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观》曰:“五脏之阴皆能受病,故神伤则血无所主,病在心也;气伤则血无所从,病在肺也;意伤则不得统血、摄血,病在脾也;魂伤则不得蓄血、藏血,病在肝也;志伤则不能固闭真阴,病在肾也。所以五脏皆有阴虚,五脏皆有阳抟。”此以整体观念阐发五脏均可发生阴阳失调而为崩漏病机之渊薮。
以上三家的所述,各有见地。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22:2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其实《内经》中之阴阳恒指水火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人身水火寓藏于肾,即真水、真火。真水,又称肾水、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源泉,对各脏腑组织起濡润、滋养作用。真火,一般指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温煦、生化作用。但火有君、相之分,君火属心,为人体生命机能旺盛之象征;相火发源于肾,内寄于肝,合称命门相火,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水火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脏腑气血的相对平衡。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出现肾水不足,阴不维阳,炎热太过,阳逼阴走,即可发生崩漏之症。故所谓“阴虚”之根本在于肾水亏耗,而“阳抟”则有心火,肝火、肾火亢盛之殊。
    此外,冲为血海,隶于阳明。设过食辛热助阳之品,胃热亢盛,下扰冲任,则也可现“阳抟”病征。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22:2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然而,对“阴虚阳抟”这一本质的认识,还不能停留于此。《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妇人良方大全》又曰:“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这说明古人已观察到月经周期的规律性现象,但未予深刻的阐明。《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指出女子月经的生理过程是资始于肾气盛,发生于天癸至,并有赖于冲任通盛,然后月经按时而下。其中,天癸被公认为对月经生理起重要作用的物质,但它究属何物,对月经有何影响,至今尚无定论。《济阴纲目•调经门》曰:“天,谓天真之气,升而为壬,降而为癸,壬阳而癸阴也”(眉笺)。《济阴纲目•崩漏门》亦曰:“平居妇人,经脉调适,冲任二脉,互相滋养,阴阳二气,不相偏胜,则月事以时下。”于此可见,一方面天癸是由阴阳两种(以上)的物质所组成,别一方面天癸阴阳二气必须相互协调,升降有度,才能控制调节朋经周期的正常运行。如果天癸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抟,则内崩而血流下”(王冰语)。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周期前半期,卵巢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子宫内膜迅速增殖。随之,卵泡成熟且引致排卵。月经周期后半期,卵巢黄体形成,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子宫内膜完成分泌变化。尔后,黄体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宫内膜脱落,月经来潮,于是月经周期重新开始。这一系列过程均受大脑皮层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影响。如果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导致卵巢雌激素大量分泌或长期小量刺激,或孕激素分泌不足,则均可影响子宫内膜的增殖、分泌、脱落、修复,而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理现象。这基本上肯定了卵巢激素水平对月经周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与祖国医学的某些认识是接近的。如《类经•藏象类》就曾将天癸与月经的关系“譬之云雨:云者,阴精之气也,雨者,阴气之精也。未有云雾不布而雨雪至者,亦未有云雾不浓而雨雪足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22:26: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因此,我们认为:①“阴虚阳抟”之崩漏虽是人体阴阳(广义)偏胜的结果 ,但关键还是由天癸阴阳(狭义)失调所致。肾阴肾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崩症阴阳失调的物质基本是天癸。②天癸,为肾气所化生,别为“壬阳”“癸阴”。壬阳禀气于元阳,癸阴禀气于元阴,二者相互依存,并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盛。同时天癸“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表现为多层次的复次关系,有规律地调控月经周期的各阶段。③月经周期是天癸周期的反映,壬阳癸阴受肾阳肾阴的双相调控。肾阳消肾阴长,则壬阳生癸阴长,因而冲任通盛,经血渐盈;肾阳长肾阴消,则壬阳杀癸阴藏,于是冲任满溢,经水来潮。④“阴虚阳抟”的病理,主要是癸阴不足,冲任之脉失于濡养;壬阳有余,冲任之血过于壅盛。这和肾阴肾阳失调所致的摄纳无权与开合太过有直接因果关系。
6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22:27: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显然,整体的原因可突出反映于局部,局部的原因也可影响及于整体。天癸周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虽是月经周期的主要物质基础,但它的生理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整体机能息息相关。因天癸化生于肾之精气,《内经》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五脏皆衰……天癸尽矣“(《上古天真论》)。清楚表明肾精是受五脏精气的调节。因此前人有”欲藏于精者,必调五脏,五脏盛而精气生“的论点(吴崐《医方考》)。所以对崩症的诊治,就要全面了解月经—天癸—经络气血(主要是冲任)—脏腑阴阳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审症求因、治病求本的目的。
临床上,“阴虚阳抟”之崩漏多为虚实互见、虚中夹实的病证。为便于叙述,姑以偏于“阴虚”者为虚证,偏于“阳抟”者为实证,辨治如下:
虚证:多由素体阴虚,或伤精、失血、耗液,或邪热损伤真阴,不能行其封藏之职,以致天癸阳动搏阴,冲任受损,固摄无权,血从内溢。又分三证:
一、阴虚火旺证:为“阴虚阳抟”崩漏之基本证候,由肾中阴阳偏盛偏衰所致。因“胸脉者,系于肾”,肾寓命门相火,“两肾中间,名曰命门,相火之属也”(《医方集解》引李士材语)。故肾阴亏耗,相火亢盛,则发生崩漏。临床表现为月经过频,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经质正常。月经周期多半规律,或经前经后淋漓出血。并见五心烦热,颧红,耳鸣,腰酸疼等,不伴腹痛,或虽少腹隐疼,但按之不痛。舌红干,脉细数,尺部独旺。治疗大法以滋阴降火为主。基本方为大补阴丸(生地、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或用保阴煎(熟地、生地、黄芩、黄柏、淮山、川断、白芍、甘草)。
二、肝肾阴虚证:肝肾同居下焦,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肝阳咸赖肾阴涵养。否则,肾阴亏损,肝阳亢逆,天癸失调,血海不藏即为崩漏。除上症外,尚见头晕目眩,艰寐梦扰,肢麻肉目闰,腰膂如折等。舌红少津,中有剥纹,脉弦细。治宜滋养肝肾为主。方如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若老妇崩漏,用傅山加味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三七、桑叶)。
三、心肾不交证:心肾俱属少阴,肾水蛰藏坎中,心火暄明离位,水火阴阳上下相济。如肾水下亏,心火独亢,则可导致天癸阴阳、冲任气血俱乱,而见崩漏。临床常见明显的虚烦不眠,悸忡健忘,自汗盗汗,头晕耳鸣,口苦咽干,小便短赤等兼症。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以交通心肾为主。方如二阴煎(生地、麦冬、枣仁、玄参、黄连、木通、茯苓、甘草、灯心),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
实证:多由素体内热,过食辛辣食物,或忿怒过度,气郁化火,或邪热内蓄,以致天癸阳亢逼阴,冲任不宁,开泄太过,血行无度。临床常见短期闭经后出现出血,或大量短期出血,或小量长期出血,血色深红,质稠,或夹有少量小血块。开始时经期延长,经血量多,进而变成不规则出血,可持续数月。并见面红,口干,思冷饮,心烦不寐,头晕头痛,唇燥而裂,或尿赤便秘等。舌红,苔黄,脉洪数。治疗大法以清热凉血为主。方如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先期汤(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连、黄芩、黄柏、知母、阿胶、香附、艾叶、甘草)。若兼心经实热,可合泻心汤(大黄、黄连);兼肝经郁热,可合丹栀逍遥散(丹皮、山栀、白芍、当归、茯苓、白术、柴胡、薄荷、姜炭、甘草);兼胃经燥热,可合加减玉女煎(生地、石膏、玄参、麦冬、知母),等等。
7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22:2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总之,中医理论对月经周期调控过程的阐述还存在着空白点。本文从天癸的角度联系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初步探讨了“阴虚阳抟谓之崩”的病理实质与证治方药,从中发现天癸周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月经周期的主要物质基础,脏腑经络—肾阴肾阳—天癸是月经周期的调控系统。认为所谓“阴虚”,主要是癸阴不足,多由肾阴亏损所致;“阳抟”主要是壬阳有余,常因命火、肝火、心火、胃热等引起。临床诊治宜以天癸阴阳生长杀藏的周期为着眼点,通过调整肾阴肾阳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使壬阳癸阴归于常衡,而达到愈病的目的。
8
发表于 2004-12-19 18:15: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岐建中汤在 2004/12/19 06:1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wuyy81632004/12/17 10:24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内经》中之阴阳恒指水火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火,乃是阴阳之征兆,不即是阴阳!或者这样说,阴阳之征兆,除水火之外,还有更多,譬如金木,等等。阴阳之征兆,何啻万数!请无以水火言阴阳。
君又说
下面引用由wuyy81632004/12/17 10:22pm 发表的内容: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抟谓之崩”,是以脉论证之言。
请问,同篇的“阳加于阴谓之汗”,难道就可以解释成“火加于水谓之汗”?可知,
下面引用由wuyy81632004/12/17 10:24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内经》中之阴阳恒指水火而言
的说法无据
9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9 20:06: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请教总版主: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此以何解?
“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此又作何解?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9 20:0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试论“阴虚阳抟谓之崩”

如总版主所言,“‘火’加于‘水’谓之汗”岂大谬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8:06 , Processed in 0.0536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