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7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24 18:2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学海无涯在 2003/12/10 09:09am 第 4 次编辑]

     中西药并用与药物七情
   在与一些医者、患者,甚至政策的决定者的交谈中,经常
遇见一些这样的意见。说:“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岂
不更好!”“中药好,西药好,中西药并用岂不更好!”又说:
“为什么一些西医,一些中医,就是那么顽固?为什么一些老
中医就是那么保守,坚持什么纯中医中药治病?”我说:“这个
问题很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他们立刻就说:“我们知
道你是坚持中医治病的。”有的甚至说:“你是新时代大学毕业
的,你是学了很多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知识的人,你可千万不
要象过去的老中医那样不开窍,顽固地坚持过去的中医那一
套。”我说:“科学不科学不是靠嘴说其是不是科学,而是靠其
符不符合事实,靠其符不符合实践。我认为只有实践是检验真
理,检验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而无其他。”至于中药好,西
药好,中药西药并用是否更好;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一块
儿治某个病是否更好的问题,我看还是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为
好。
   例如:患者胡X X,男,36岁。突然胸脘满痛,呼吸困
难,心悸汗出,头晕。医诊冠心病。急以西医西药抢救,两日
后,不见明显改善。邀余会诊。察脉弦紧数促并见,舌苔白。
综合脉证,诊为寒饮中阻,心阳不振,肝木失达。为拟疏肝理
气,温阳化饮。处以: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
人参10克,甘草6克,干姜4克,大枣5枚,苍术10克,厚
朴10克,肉桂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昼夜兼进2
剂,效果不著。患者家属问:“每次患者服用西药之后均感症
状加剧,是否可暂停西药?”答曰:“过去曾遇一例患者停用西
药后症状很快消失,你们不妨试一试。”患者果遵余意服药3
剂,症状也果然大部消失。此时主管医生得知患者停用西药
立刻勃然大怒。曰:“你们为什么竟然停用治病的药,中药又
不治病,出现危险谁负责。”患者及其家属虽然不完全同意他
的意见,但又觉得医生是好意,于是采用了既服西药,又服中
药的方法治疗。两日后,诸证非但不减,反见加剧。于是患者
又偷偷地停用了各种西药,15日后,诸证果然全部消失。若
从这一例看,就不能说中药,西药并用就更好。   
   又如:一郭姓患者,男,56岁。双眼色素膜炎5年。左
眼已基本失明,右眼在1米内可看见手动。邀余会诊。察其脉
弦大紧数,舌苔薄白。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俱虚,治以补气养
阴。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为方。服药7剂,不见改善。余云
“中药应用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配伍中的七情理
论,这一理论要求除单味者外,还应注意配伍中的相须、相
使、相恶、相杀、相反、相畏。既然我在开此方时考虑到了种
种配伍中的关系,那么再加西药、中成药于其中将会形成什么
结果呢?不知道。因此我的意见是暂时停用任何中、西药
物。”服药10剂后,失明之左眼在1米内竟然可以睹见手指晃
动,右眼较前视物明显清楚。然因患者及他医多次规劝,又加
用中、西药饵一周,诸证又剧,不得不再次停用其他中、西诸
药。果愈。其后郭姓患者屡屡介绍患者来诊,且每每嘱咐云:
“千万不可既用西药,又用中药,以免使疗效降低。”   
   又如患者郑X X系一偏僻山区农妇。一月前发现腹满胀
痛,上腹有一肿物如手掌大,纳呆食减,身体日瘦。凑集钱物
来并治疗。经某院检查确诊为肝癌。要求其住院治疗,然因其
无力支付任何费用,不得不转请余开具中药处方试治。二年七
个月后,其夫又携其来门诊治疗。云:“服药两年,药进300
余剂,症状全失,乃停药观察近7个月,近又感腹满纳呆,恐
为反复,请再开方。”余问:“两年之内可曾服用其他任何药
物?”答曰:“因家贫无力诊病,非但未用任何西药,即如中药
亦未连续应用耳。”再询其与其同来的几个肝癌患者尚在否?
答曰:“他们几个的家庭条件均较好,在你开具中药后均住人
某院,且都于三个月左右故去了。”余思之:“条件好的死了,
条件差的活着,为什么呢?”再察门诊久治的几个膀胱癌、肺
癌、前列腺癌、皮肤癌患者,大都经济条件较差,且紧紧抱着
中药不放,而其他条件优越者,均已早离人世。其故何也?
中、西药合用不对乎?条件优越即早逝乎?恐非也。于是我在
临床中进行了更大面积的观察。
   在与一些医者、药者,甚至是政策的决定者的交谈中,经
常遇见一些人谈起如何才能科技兴国和如何才能利用我们自己
的优势发展的问题。有人认为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宝,应该利
用,应该发展。也有人认为中医中药虽是我国医药卫生界存在
的客观现象,但它却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譬如中医、中药的科
研成果和新药发展虽然很多,但很少有站得住脚的,很少有推
广开的。还有人说我省自成立药品评审委员会以来,通过的准
字号、健字号新药不下数十种,可是真正站住了脚,并取得巨
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却仅有几个品种,而你发明的几个品种都稳
稳地站住了脚跟,并且日益扩大,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说:
“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但有一点我认为是
很重要的。即当前我们中医的几乎所有科研成果,新药研制的
临床基础几乎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都是在既用大量西药,又用
大量中药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且西药、中药的种类常常不够固
定。及至研究成功以后,又不说明附加条件,所以推广应用
寸,一旦患者、医者单独应用此法、此药,或配合其他药物治
疗疾病时常常无效或获得不到研究者所取得的效果。至于我所
发明的新药宝宝一贴灵、肾康灵胶囊为什么能取得较大的社会
经济效益,这里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绝对地遵守了科学研究的
规则,绝对地遵守了中医理论的严肃性。我记得在50年前家
父与家兄的一次谈话中,家父谈到他通过20多年研究发现应
用贴脐法治疗小儿秋委腹泻的问题,家父认为这种方法对秋季
腹泻有卓越的疗效,家兄认为效果不好,当时我根本不明白这
是为什么?其后数天家兄突然告诉家父说你说得完全对。事后
我问家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以前我说不效的病例都
用着别的药,今天我说有效的病例是仅用着这一种贴脐膏。”
这事虽小,但却对我的临床、科研的作风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
响。例如:我在临床处方上绝对不随便加减一味药,绝对不随
便增减每味药的一点用量,绝对不随便改变服药的时间与节
律,绝对不随便嘱咐病人改变一点生活习惯,绝对不随便让患
者应用任何治疗性或非治疗性的西药与中药成药,即使人们认
为的具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如果加用必须进行严格的、认真的
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终究是有协同,还是拮抗作用。至于肾康
灵胶囊为什么会研制成功,其重要问题是我注意了这一点。
   《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药有阴
阳配合,子女兄弟。”又说:“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
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
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中药与中药之间配
伍应用尚有七情合和之利与害,中、西药之间合和岂能无有,
今之临床研究成果与新药发明之所以不能推广者,恐亦在斯
耳。
   中医研究中的思路与方法
   最近一些年来,一些中医界的同道问我:“你是通过什么
办法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写出著作,并连续创造出能够经受
住临床检验的新药的?”经过考虑,其经验大致有以下几点。
恰妥与否,请大家研究。
   我们是中医药研究院,也就是名符其实的中医研究机构。
中医研究机构,顾名思义,一是搞中医的,二是搞研究的。所
谓研究,《联绵字典》称为“研臃穷究也。”  《辞源》称之为
‘‘穷究事理。”《辞海》称之为“用严密的方法,探求事理,冀
获得一正确结果者,谓之研究。”我对这一句话的理解有两种
涵义。其一是探求,追求。其二是发现新的正确的事理和结
果。我们搞研究的,就得随时随地考虑我们的任务是研究,是
穷究事理者,是用严密的方法探求事理并获得正确结果者,而
绝不是应声虫,人云亦云者。我们是搞中医研究的,我们就应
随时随地考虑我们的任务是中医研究,是穷究中医事理的,是
用严密的方法探求并获得中医的正确结果的,而绝不是已知理
沦的简单的应声虫,人云亦云者。
   宇宙是无限的、连续的,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破碎的,
因此才需要我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
前进。我们是搞研究工作的,是搞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
创造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是守旧的。
   有人说过去的就是落后的,就是不科学的,现在的就是先
进的,科学的。这句话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并不如此。因
为:①它单纯依靠的是时间标准,而不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②它单纯依靠的是时间标准,而否定了科学发展
道路上的螺旋式上升的事实。③它单纯依靠的是时间标准,而
否定了世界地区科学发展不平衡和多源性的事实。
   中国医药学是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一门科学。中国医药
学是在吸收古代哲学、古代天文学、古代数学、古代植物学的
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在不断地吸收东方文化的最新成就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处处时时包括着东方文化的成
就。近百年来,随着西方科学、西方医学的传人,西方文化的
思路和方法经常不断地与东方文化的思路和方法发生着碰撞,
并同时与由东方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医药学发生着矛
盾,甚至提出如何对待中医,研究中医的问题。在这方面最具
代表性的人物是民国年间的余云岫氏,他主张完全按照西医的
模式研究中医,认为凡是不符合当时西医水平的中医理论,中
医方法,都是谬误的,应当废除。可是他们忘记了西医在一定
的时间内的发展是有限的,是不完全的,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一
客观事实,近些年来,一些科学工作者鉴于应用西医的模式研
究中医的不断碰壁,纷纷提出了应用多学科研究中医的问题,
认为中医的那些理论与现代科学中的控制论、系统论相同,甚
至有的提出中医早就有了控制论、系统沦。这种研究方法固然
可以解释中医理论中的与现代科学相同的问题,但是由于现代
科学中某些理论的局限性,又常常使我们否定实质是科学的中
医内容,甚至将中医引入歧途。部分医家鉴于以上两种研究方
法的缺点,纷纷提出按照传统的方法研究中医的意见,认为按
照中医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方法是最好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
虽有很多优点,但在中医如何走向世界上有很多不合拍的地
方。因此我认为还是采用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好。那么到底
以什么方法为好呢?我认为:
   必须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采用理论—>
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往复方法,提出新的理论与方法才是
最好的方法。
   数千年的科学发展史证明:任何新的理论,新的方法的提
出都是从无到有的。无就是原来没有,没有怎么相同于有呢?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最好不要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和
什么什么相同上下功夫,当然我们在具体研究上并不排斥借鉴;
科学的任何方法和思路,正如我们中医学的发展中不断地借助
于任何科学的成就,马克思借助于费尔巴哈与黑格尔一样,但
是我们绝不可囿于任何理论而不能自拔。
   那么我们应该采用哪些具体方法去研究呢?我认为:
   1.首先的方法是我们对我们的每一个具体实践都归于有
目的实践。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绝不可随心
所欲地开一个方,一个药,一个用量,一个比例关系,一个用
药剂型,一个用药方法,遇有复诊时,我们绝不可改变一个
法,一个方,或加一个药,或减一个药,或加一个药的用量,
或减一个药的用量。有人说,遇有危重病不用西药能行?不用
西药保驾能行?我认为这句话不值一驳。因为西药、西医的办
法既已达到了顶峰,那再研究有什么用呢?如果承认西医方法
没有达到顶峰,不是绝对地有把握,那怎么谈得上保驾呢?我
们是搞研究的,是创造较好的新方法、新理论的,同时我们是
搞中医的,是创造中医新方法,新理论的,所以我们必须考虑
我们每处理一个问题时,必须考虑我们想尽了方法没有,然后
再考虑我们研究了没有。
   2.必须随时随地地注意发现一切可注意的苗头。在这里
尤其要善于抓住与常法不同的理论、方法,而又在事实上证明
有效的理论与方法不放。在注意抓苗头的时候,切忌要避免成
见,避免凡是不符合某些名家观点的意见都是错误的任何想
法,切忌随便扣迷信的、非科学的帽子,一切都要以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衡量。
   3.要随时随地注意对苗头的追根究底。苗头是不是苗头,
苗头能不能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是只看到苗头所不够
的,历史上的很多科学家、发明家的例子说明,很多发现苗头
的人并没有成为科学家,发明家,而承认这是苗头,并追根究
底的人才成为了科学家,发明家。所以我们研究中医的就是善
于追根究底,找出苗头问题的机制,并使其形成成果。
   4.要随时随地慎重对待追根究底过程中的每一个失败。
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这句话是对成功者而言的,
不是对失败者而言的。因为成功者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在一定
阶段,一定时间内,虽然失败了,但他会通过对失败的不断地
总结、归纳,找出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所以成功和失败的原
因,把他作为前进的动力,并成为成功的催化剂。而失败者则
不然,他们往往把苗头看得很大,甚至把苗头看成胜利的成
果,当遇到实际困难时,或者立刻产生急躁情绪,或者垂头丧
气,一蹶不振,这种情绪是我们研究者的大敌,尤其应该克
月艮。
   5.善于吸收各种学科合理的内核创造新的理论,发明新
的有效方法。我们的先人吸收了古代科学合理的内核创造并发
展了中国医学系统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和方法,马克思吸收
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学
说,列宁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合理的内核,创造了列宁主义学
说,毛主席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理内核创造了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吸收了毛泽东思想的合理内核创造了邓小平理
论。在创造新的理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一
切成就的合理内核,善于吸收群众一切合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成绩,并要随时随地注意将各科理论,各种实践引发出的灵感
给予记载、归纳,并上升为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理
论,发明出新的方法来。
   

   药物应用中的时间与节律
   小女朱彦欣医生跟我说:“我跟您学习了多年,一直糊里
糊涂,有的方剂我亲眼看到您用的疗效很好,可是我一用到临
床却不好,有的甚至无效。这是为什么呢?是我用的脉证不对
吗?不是。在这方面我反复问过您,也在临床上反复追问过他
们出现的每一个症状,并仔细检查过他们的脉象和舌象。是我
用药有加减,用量有改变吗?也不是。因为我用的方完全是学
习您的,用的药味和用量及其用量比例完全与您一样,可就是
效果不一样,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清楚,及至我注意了您告诉患
者的服药时间与节律时,才算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一陈姓
患者。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且已化脓,高热一直不退。
开始用青霉素治疗效果不好,改用升降散加减方后,虽然较青
霉素为好,但7天以后才获得了痊愈。前几天,陈姓患者又患
急性扁桃体炎,其症状比上次还严重,但这次采用了您向患者
嘱咐的6小时1次,昼夜连进两剂的方法,结果次日即症状全
部消失。又如用肾康灵胶囊治肾病,我见您用的效果很好,但
我用起来则不如您的效果好,及至也采用了您所嘱咐的空腹服
后,果然效果明显增加。”我说:“《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
述治疗问题时,除强调了‘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
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
调达,而致和平,之外,还强调了①五味阴阳之用要‘辛甘
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昧渗泄为阳。六
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耍或坚,以所利而行
之。,②‘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③‘寒者
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
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
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
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神农本草经》在
指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时,还强调指出‘病在胸膈以
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
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伤寒论》在桂枝汤的服用方法上指出:‘眼已须臾,啜热稀粥
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染染微似有汗者益
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
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
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在桂
枝二麻黄一汤的服用方法上指出:‘温服一升,日再服。,在五
苓散的服法上指出:‘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在桃仁承气汤的服法上指出:‘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
利。’在抵当汤的服法上指出:‘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下,更服。’在抵当丸的服法上指出:‘以水一升煮一丸,取
七合服之。啐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在桂枝甘草汤的
服法上指出:‘顿服。’在黄连汤的服法上指出:‘昼三,夜二。,
在十枣汤的服法上指出:‘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
度。’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服法上指出:‘分温三服,半日服
尽。’在黄芩汤的服法上指出:‘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金匮要略》在蜀漆散服法上指出:‘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
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在皂角丸方的服法上指
出:‘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如此等等。总之,从
原则上看,如果仅仅注意了治则,而不注意方法中细节问题,
也往往不能取得优良的疗效,因此我们临床工作者不但要注意
大,而且要注意小。”

   中药的疗效是快,还是慢?
   中药的疗效是快?还是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与很多同道
进行过交谈。在一次畅谈中,某个医生说:“有人说中药的疗
效慢,副作用小,西药的疗效快,副作用大,所以治疗急性
病、危重病时应尽量用西药,慢性病再用中药。”又说:“在我
开始看到你们宝宝一贴灵的研究报告中有4小时即可见效的说
明时,我非常怀疑。因为我认为中药不可能那么见效快,更何
况它是一个外用药呢?及至临床一应用,却屡屡发现患者反
映:有的贴后3—4分钟即腹痛泄泻消失,有的一贴上即腹痛
缓解,有的一贴上即上车旅行而不晕车。才使我发现我的认识
有偏见,有成见,有错误。通过这一事实的教育,使我不得不
修正对中药疗效快慢的认识,不得不重新研究中药疗效发挥的
时间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步发现中药对某些证候不但作用
快,而且副作用少。这个快,有的竟达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
我看古人说的覆杯而愈一点也不夸张,这完全是客观的,现实
的描述。”我说:“你的观察是科学的,是实事求是的。对于中
药疗效快、慢的认识,不但在中医界是件大事,而且在中、西
医合作上也是件大事。因为:①对中药疗效快、慢的认识,不
但关系到中医、中药能不能参加急性病、危重病的抢救,而且
关系到中、西医合作抢救危急重病时能不能当主角。②对中药
疗效快、慢的认识,不但直接关系到应用中药治疗过程中的疗
效评价,而且关系到中、西医合作治疗疾病时中药作用有无的
认识。③对中药疗效快、慢的认识,不但关系到对所用中药副
作用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在中、西医合作治疗中,中药副作用
的评价。④对中药疗效快,慢的认识,不但关系到中药配伍中
的相反、相须、相畏、相使,而且关系到中、西医合作治疗疾
病时的药物协同、拮抗作用的评价。⑤对中药疗效快、慢的认
识,不但关系到对辨证论治中正确与错误的评价,而且关系到
中、西医合作治疗中中药应用得正确与错误的认识。⑥对中药
疗效快、慢的认识,不但关系到所用中药剂型正确与错误的评
价,而且关系到中、西医合作治疗疾病时,应用中药剂型恰当
与否的认识。⑦对中药疗效快、慢的认识,不但关系到对中药
给药方法、给药时间正确与错误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中、西医
合作治疗疾病时给药方法、给药时间正确与错误的评价。⑧对
中药疗效快、慢的认识,不但关系到对所用中药给药途径正确
与错误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中、西医合作治疗疾病时,对中药
给药途径正确与错误的评价等等。
   对于中医、中药能不能直接参加治疗急性病和抢救危重病
的问题,早已通过中医药的数千年发展史得到了证明。对于
中、西医合作治疗过程中中医药能不能当主角的问题,这在近
目年来的医疗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很多
是恰当的。
   对于中医、中药疗效评价的问题,虽然已经通过历史画正
了句号,但是由于中、西医的学术观点不同,某些西医对中药
疗效的认识仍然存在着鸡叫天亮,鸡不叫天也亮的观点。这种
观点固然与他们的学术观点和不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非科学态度有关,也与我们中医不够了解什么中药可以多长
时间出现疗效,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改善有关系。所以我们要想
正确评价中药的疗效,必须深刻了解什么中药多长时间出现疗
效,出现什么样的疗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出现疗效大致
有以下几种规律:①局部用药出现的作用快,内服药出现的作
用慢。其中局部用药疗效快者可见用药后的一刹那间即症状缓
解,而内服药则需15分钟至4个小时才能出现疗效。②辛散
药用药后出现的作用快,苦降药次之,甘缓药作用最慢。其中
卒散药内服大致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即可症状缓解;苦降药
则需30分钟至2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才出现效果;甘缓药
常常1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后才出现效果。③表证用药后
疗效出现的作用快,里证用药后疗效出现的作用缓。其中快者
常常在2—8个小时,慢者则需8—48个小时。④虚证用药后
疗效出现的作用慢,实证用药后疗效出现的作用快。其中实证
快者15分钟至2个小时,虚证慢者约在4—48个小时,甚至
以上。⑤寒证用药后药效出现的作用快,热证用药后疗效出现
的作用慢。其中快者仅需几分钟,甚者1小时;慢者则需40
分钟至48小时方才有效。⑥气分证用药后疗效出现得快,血
分证用药后疗效出现得慢,其中快者十几分钟即可见效,而血
分证则必须40分钟以上方可有效。⑦亡阳证用药后疗效出现
得快,亡阴证用药后疗效出现得慢,其中快者约需十几分钟,
甚者1个小时;慢者则需40分钟,甚者2个小时至4个小时。
   对于中药有无毒副作用的问题,在当前来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即使有也只能说很小;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药不但有的有毒性,而且有的有严重副作
用。我本人同意后一种观点。但如何评价每味中药的毒副作
用,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临床观察,大多:①胃肠道
的毒副反应出现于用药后的一瞬间至l—2小时左右。②心悸
心慌的毒副反应出现于用药后30分钟至l小时左右。③头晕,
四肢麻木的毒副反应出现于1个小时左右。④大汗不止的毒副
反应出现于用药后1小时左右。⑤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的毒副
反应出现于用药后l—2小时,甚至3—4小时以后。⑥烦躁狂
乱的毒副反应出现于用药后1小时以后,甚至更长。⑦荨麻疹
的毒副反应出现于用药后4—12小时,甚至48小时以后。
⑧鼻衄、斑疹的毒副反应出现于用药后1—2小时,甚至48小
时以后。反之,若不是在此时间内出现的毒副反应,则应考虑
是不是中药引起的。
   对于中、西药联合应用中的协同和拮抗的认识,更是一个
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要想了解它们的联合作用,必须首先清
楚的认识中药、西药单独应用时的疗效发挥时间,而单独应用
时的疗效发挥时间我们常常是不清楚的,所以对联合应用后的
药效发挥时间就很难分析清楚其是发生了拮抗或协同,但是只
要我们善于观察,认真观察,还是可以知道的。
   对于辨证论治的认识,绝大多数医家认为它是中医的精
髓。但是怎么衡量辨证论治中的正确与错误,则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反正是中药都疗效慢,因此不能在短期内说明其
是有效,还是无效,只要继续服药就是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不同的病,不同的证,不同的药,在用药出现的药效作用时间
是不同的,如果在应该出现药效作用的时间内没有出现应有的
疗效,那么就应该说明该种辨证的认识是错误的,在此情况
下,我们就应该继续根据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精
神处理。
   对于中药剂型与疗效快慢的认识,前人早有汤者,荡也;
丸者,缓也的论述。对于用药途径的搐鼻催嚏的不同用药途径
疗效的评价,前人也有一定的论述,这些问题均需在临床上认
真地总结经验。
   以上这些意见仅是我数十年经验的初步总结,正确与否,
还需同道们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是走科学的发展道路,还是走教条主义式的路
   读了《三联生活周刊》1997年第20期记者朱彤先生访第
一代中西医学家陈可冀院士的文章《中医要引进现代科学》,
使我感触良多。
   一、是走科学的发展之路,还是走两个凡是之路
   纵观古今中外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凡是有突出成就的科学
工作者,没有一个不是在吸收前人科学成就的同时,靠着自己
的创新,靠着自己走自己的路才成功的。自然科学是如此,社
会科学也是如此。在我国的革命中,早期依靠照搬苏联的经验
没有成功,至我们党批判了教条主义,树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我
党的统治地位,才使革命走向了胜利。在我国的建设中,长期
以来,由于坚持两个凡是,几乎使我们国家走到了破产的边
缘,及至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
我党的统治地位,才使建设步人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史中,由于坚持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
路,使中国医药学影响了整个东方医学的发展。近百年来,由
于余云岫先生的凡是符合当时西医理论、方法之中医理论、方
法即是正确的,凡是不符合当时西医理论、方法之中医理论、
方法即是不正确的教条主义思想影响,使近百年来的大量有关
中医的著作、文章变成了对号入座的文章和著作,使中医的发
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一个
一个地被否定,使某些以对号入座为研究方法的教条主义思想
感到站不住脚,于是又提出“中医要引进现代科学”作为新
的口号以代替过去的中西医对号入座的教条主义,陈可冀先生
引以为自豪的两个方面恰恰表现在这一点。
   (一)中医发展迟缓的原因在哪儿
   陈可冀先生说:“中医理沦基本上还是用古代的,发展得
很不够,发展得比较多的还是中西医结合,用现代科学方法来
发展中医理沦。”又说:“我主要的工作,第一是心血管病方面
研究出一套中医的活血化瘀理论,第二个是我主持整理清代宫
廷秘方。”是的,正如陈可冀先生所说,中西医结合有很大发
展,其在活血化瘀理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中医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由于他的对号入座的研究方法和其违背
中医理论固有概念之理论的提出,使着很多临床工作者也对并
不是以瘀血为主的疾病采用了活血化瘀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造
成了临床上的一误再误。例如:在陈可冀先生所举的两个病:
高血压病和心肌梗死。由于把高血压病单纯对号为阴虚肝旺,
把心肌梗死病单纯对号为瘀血阻滞,使中医的治疗一误再误,
结果就造成了“高血压病人头痛,中医治疗以为好了,上班
了,西医一量,血压还高,西医就说没完全好,他就有意见
了,说你看我治好了,他没病了,没事了,你给我找事,这矛
盾就出在这儿”的现象。由此可见对号入座才是影响中医发
展的症结。
   (二)引进现代科学是不是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
   诚如有一著名专家一再强调,西医由于引进了现代科学的
理论和方法,使西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中医要引进现代
科学。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认为是十分正确的,但是问
题不是这么简单,因为现代科学的理沦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
新,不断地被新的理论和方法所代替,假若我们不是以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衡量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单纯地追求其
符合与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某个理论和方法,单纯地把符合与不
符合现代科学的某个理论作为衡量中医科学不科学的标准,那
就成问题了。因为如果现代科学的某个理论被否定了,我们中
医怎么办呢?有专家曾讲:现在有一些人,不懂现代科学,抱
着他那个东西不放,一方面自卑,一方面自高白大,一天到晚
就是中医存亡论,沉思论……现代医学为什么不可以套中医?
现在肝炎,你不检查澳抗的阴性、阳性,转氨酶的高
低,……治什么肝炎!这些理论纯粹是虚假的、空洞的。为什
么中医这些文章不能登大雅之堂,走不出去?从这个例子可以
看出套用西医的理论予以说明是多么有理,可就是这个证明恰
恰套用的是失败的例子,因为过去某些中医和西学中的专家们
之所以称为有效[DISABLELBCODE]
2
发表于 2003-10-24 19:38:00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真如所言:篇篇精彩!
3
发表于 2003-10-25 20:09:24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有启发!!!
4
发表于 2003-10-26 00:30:04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为什么要这样?!痛苦呀!
5
发表于 2003-10-26 19:54:06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下面引用由崔广恒2003/10/26 00:30a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要这样?!痛苦呀!
努力发贴吧,先生!
我们的用意是:
一,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只要努力,就会丰衣足食。
三,对于那些不劳而食者,以及专门从事破坏论坛的人,给于一定的限制。
6
发表于 2003-11-8 11:34:44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为了中医,何苦保密?朱进忠先生令我敬仰,虽未能读到帖子,但朱进忠老先生在《中医临床经验与方法》前言中指出的“思维方法的正确与错误是第一位的,病证与理论相结合是第二位的”这一由衷告诫,并没有多少人重视。中医思维方法消逝之时,就是中医灭亡之日。
7
发表于 2003-12-10 09:04:44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我支持你们.绝对地.
8
发表于 2003-12-11 19:04:00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疗效助长了我们的志气;                信人          20003.12.11.
9
发表于 2004-3-8 21:59:20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朱老固然属于传统中医临床家,其师李翰卿老则更是治疗兼杂证的国手。
10
发表于 2004-4-16 13:38:59 | 只看该作者

朱进忠老中医的若干论文(篇篇精采)  

造成许多人认为中医疗效慢的一个原因是真正高水平的中医生不多,他们接触的大多数确实是疗效慢的中医生。要改变人们 关于中医疗效慢的看法,首先要提高我们中医生队伍的整体诊疗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2:14 , Processed in 0.1117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