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论消渴(糖尿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4 17: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论消渴(糖尿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先就现代医学研究来说,
糖尿病确与心理因素及情绪有关!
因为糖尿病为内分泌系统疾病,
在人的情绪波动或患其他疾病时,
人体内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
情绪激动也使交感神经兴奋,
这些因素会促使体内糖原分解增加,
从而使血糖升高,
此外诸多内外因素均可影响血糖值!
因此,糖尿病患者朋友切勿每天为病所忧或怨天尤人,
感叹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自己患上此病,
从而平添烦恼,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所以,糖尿病患者朋友首先要正确面对此病,
科学、全面地了解、认识此病,
多从自身找原因,迅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在学习、工作与接人待物上,
要适时自我调整心理情绪,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平时要积极关注:
“饮食治疗、运动、合理用药、自我监测及糖尿病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把治疗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再就祖国传统医学而论,
“情志失调”也是导致消渴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曰: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静则神逸,心乱则神疲。”
“曲运劳乎心,百病皆由心生”......
就消渴而言,
或因悲哀、或因嫉妒、
或因郁滞生热,化燥伤阴;
或因愤恨、或因恼怒,
导致肝失调达,气机阻滞,
亦可生热化燥,并能消铄肺胃之阴津,
进而导致肺胃燥热,
而发口渴多饮,消谷善饥;
或因五志过极化火,灼伤津液,
等等诸多情志因素而形成消渴。

如《内经》曰:
“...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血气逆流,臗皮充肌,
血脉不行,转而为热,
热则消肌肤,故成消瘅。”

又如刘河间《三消论》曰:
“消渴者,...耗乱精神,
过违其度之所成也。”

再如《儒门事亲》曰:
“消渴一症,若不减嗜欲,
或不节喜怒,病虽一时渐愈,
但终必复作。”

老朽临床所遇不少消渴(糖尿病)患者,
询其发病原因,
皆有与情志因素、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
故而,不可不慎之!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09:11:09 | 只看该作者

浅论消渴(糖尿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结合中医、西医,再论“情志致病”的几个方面

《黄帝内经》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即情志致病往往是先伤人体的阴阳,后伤形体,所以七情致病,有别于外感六淫,六淫伤人多伤形体,而情志致病,多先伤人神气,再伤形体。而情志致病的机理则主要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气机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常,以及损伤机体阴阳、精血等。
(1)阴阳失调。《黄帝内经》说情志过激,可损阴伤阳,又说:“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中医认为阴阳协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阴阳破散可导致疾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以七情致病必须高度重视。
(2)先伤神,后伤形。《彭祖摄生养性论》说:“积怵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定;憎爱无定,神不守形”,说明七情太过,能使人精神异常,这里所说的魂魄都是属于精神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中魄是一种本能的,非条件反射性的感觉和动作,包括听、触、视、痛觉,以及肢体某些动作;魂则是神的一种活动形式,如果离了神的支配而单独活动,便表现为梦游、幻觉等。所以情志太激不仅伤神,亦能伤形。  
(3)损伤脏腑。《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具体地说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而临床上并非是一情只伤一固定脏腑,既可一情伤几脏,又可几情伤一脏。比如大喜伤心,而《黄帝内经》又提出:“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是说一切不良情绪都能影响心脏,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心受伤人体的整个功能则都会受损。
(4)气机紊乱。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而情志致病,首先是扰乱气机,这里的上下,说明气机升降失常;这里的结,说明气机郁滞,运行不畅;此外,消、缓、乱,亦是气的运行障碍。可见,七情太过对于人体气机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百病生于气”,即许许多多疾病的发生皆与七情刺激,引起气机失常有关。
(5)精血亏损。《黄帝内经》说暴怒可致血随气逆,发生呕血,恐惧太过,五脏所藏之阴精失去统摄,耗散不止。《医学入门》也指出:“暴喜动心不能主血”,意思是过喜则使气血涣散,血行不畅,也可耗伤心血,影响食欲,造成气血生化不足,皆可使精血亏损。

现代医学对精神因素致病的机理
  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事实证明,现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国外有学者统计,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76%;美国某医院对就诊病人统计,发现65%的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有关。前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观察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以上说明了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任何恶劣情绪的刺激超过一定限度时,就有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体内神经对所支配的器官的调节障碍,出现一系列的机体变化和功能失调及代谢的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其他方面异常现象的发生。
(1)情绪引起的神经衰弱、癔病和强迫症。七情太过可以导致神经系统的严重失调,就会引起各种神经官能症,极为严重的,还可引起精神错乱、行为失常。所谓反应性精神病大都是这样引起的。它是由强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
(2)对于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精神的刺激可导致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内分泌科医生会告诫人们:“过度紧张、长期焦虑等精神负担,是诱发‘甲亢’的重要因素。”从甲亢病人就诊时的主诉可得知,升学、出国、晋级、提职等,可导致情绪波动,而工作、学习过度劳累引起精神持续紧张,与发病更有密切关系,农村的“甲亢”病人就较少。
(3)精神致癌的机理。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与心、脑血管疾病一起,号称“世界三大死神”,引起癌症的原因尽管很多,但近年来大量科学实验证实,不良的心理一社会刺激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现代心身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郁悲伤可以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免疫性T淋巴细胞成熟障碍,抑制免疫功能,诱发癌症。当前竞争意识日趋强烈,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往往与人们结伴而行,万事如意不可能,心理矛盾、心理打击在所难免。一旦思想认识不当,死钻牛角尖,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心理性疾病。此外,由于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发展,空气、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人们的脑细胞及神经细胞不断地受到化学物质的侵害,神经的应急能力下降,神经的生理功能受到障碍,进而导致“心理疾病”。
(4)情绪与心血管疾病。情绪持续紧张和精神过度疲劳是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人由于暴怒、恐惧、紧张或过于激动而引起心血管病,甚至导致死亡。实验研究证明,在愤怒的情绪下,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舒张压的显著增高。在恐惧的情绪下,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引起收缩压的上升。说明情绪对机体的作用是有生物学基础的。
(5)消化系统对情绪的反应也相当敏感。据研究统计,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因情绪不良而致病者占70%~80%。诸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过敏、腹痛腹泻等。
(6)精神因素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当受到较大的打击,心理失去平衡时,可引起胸闷、气急、心率改变、面色苍白、头额冒汗、哮喘等。当换气过度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成分降低,则可出现手指发麻、肌肉颤抖、头晕,甚至昏厥。
  总之不管是中医也好、现代医学也好,对于情志致病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如何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经常保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情志致病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如何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经常保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3
发表于 2009-11-13 14:57:57 | 只看该作者

浅论消渴(糖尿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精神神经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在临床经常遇到糖尿病人,药物用的合理、规范,饮食控制的也很好,但是血糖控制的不理想、不达标,什么原因呢?有些病人可能是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联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某些抗胰岛素作用的因素导致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胰岛素抵抗影响其生理功能所致。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即“三多一少”)和乏力等为主要表现;或以并发症和(或)伴发病的形式出现;也有无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
从糖尿病流行病学观察发现,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种族聚集现象,即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在后天环境因素中则包括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饮食习惯、运动活动减少、肥胖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多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措施。治疗的目的是控制高血糖和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现在糖尿病的治疗措施,专业内行话是“五驾马车”,即①糖尿病的教育、②合理的饮食调节、③必要时适当的运动、④必要的药物治疗和⑤病情监测等五个方面。通过糖尿病的教育和临床观察后发现,患者及家属多已了解到血糖的波动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合理的饮食调节、忌口等。如此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大部分病人血糖控制的理想,但也有部分患者血糖控制的不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精神神经因素,也称为心理情感应激,通俗的说就是指过分的生气、着急、恼怒、沮丧、抑郁等情绪波动及劳累紧张等因素。因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波动、心里的压力以及突然来临的创伤等心理情感应激后,会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某些神经内分泌应激激素大量增多,以应激身体生理的需要。这些应激激素分别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是与胰岛素拮(对)抗的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多种,而降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即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如果胰岛需要长时间过量分泌胰岛素以对抗众多的拮抗激素,久之就会加重胰岛的负担,出现胰岛功能失代偿而致血糖升高,从而加重或诱发糖尿病。目前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后天环境因素中,其中之一就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在历代医籍中还有“消瘅”、“三消”证等不同名称,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神经精神因素则与中医的“内伤七情”相同,若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失调,可发为消渴病。由于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忧思过度,营谋强思等,可导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肾之阴津而发为消渴病。历代医家早就认识到情志失调可引起糖尿病。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在《灵枢•五变》中说:“怒则气上逆……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刘完素《三消论》说:“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甚之所成也。”及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三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等记载。
由此可见,无论是精神神经因素,还是中医的情志失调,与糖尿病(消渴病)的发生、加重或复发过程都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预防呢?
对于由七情失调可加重或诱发糖尿病而如何防范,历代医家曾有论述。如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说:“消渴一证……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愈)而复作。”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三消干渴•述古》说:“凡初觉燥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谨,纵有名医良剂,必不能有生矣。”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⑴首先应做到清心寡欲,养心敛思。诚如唐•孙思邈所说:“神气淡则血气和,嗜欲胜则疾疢作。”⑵其次是调整情绪。俗话说“气是百病之根由”,“百病皆生于气也”,遇事或所愿不遂,或境遇不佳,应该不着急、少生气,不烦躁、少恼怒,不抑郁,处事达观,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消除嫉妒。若不戒嗜欲,不节喜怒,即便是病好了,还容易反复发作。⑶最后应该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乐观的情绪,舒畅情志,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劳累,劳逸结合等多方面去调节、控制。只有这样,才能能使血糖稳定在一个合理范围,从而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
2009-11-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1:46 , Processed in 0.1265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