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从肝论治消渴病胸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4 22:3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君竹在 2006/06/24 10:32pm 第 1 次编辑]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与敷布.气血津液以及精微物质者,有赖于气机的推动来敷布全身.历代医家论述消渴病病因,每及五志化火灼阴伤津耗液而致病.消渴病胸痹是在消渴病不及时治疗而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成,认为心气阴虚,郁瘀阻脉或心脾两虚,痰湿阻脉.故治则多为益气健脾,养心通脉及化痰为主.而少提及疏肝.肝为则脏,体阴用阳,主情志疏泄.肝气不疏则郁而化火,灼伤阴津,使心肺脾胃肾等脏腑阴阳紊乱,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消渴病胸痹.现在本人从肝论治消渴病胸痹的点滴体会简述于下:
1.肝失疏泄,心脉痹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由于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而致气机不畅,气滞心脉,导致胸痹心痛,从《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泉》中曰:“七情之由作心痛”临床表现除消渴病见证外,兼见胸闷,脘腹胸胁胀满,郁痛快淋漓和欢,善太息,治疗宜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法。主用柴胡疏肝散,消遥散加减。
2.肝阴亏虚,心脉挛急:肝体阴而用阳,若肝阴不足,阴虚内热则筋膜干则筋膜失养。《素问痿论》中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另外肝阴虚内热,引动肝风,风动则筋骨脉蜷缩,皆可导致心脉挛急,而发生胸痹心痛。临床表现为胸痛剧烈,有灼热感,伴头晕口渴,烘热汗出等阴虚内热表现。治疗宜养阴清热柔肝解痉,舒通心脉。方用一贯煎,芍药甘草汤加减。
3.肝血虚,心脉失养:心主血,肝藏血,心之血脉的充盈,有赖于肝所藏之血的不断补充,若肝血虚,则血运失常,心脉空虚,不荣则痛。临床表现为胸闷,心前区隐痛,劳则加重及阴虚的一般表现。治宜养肝血,充心脉,方用四物汤,归脾汤加减。
4。肝阳升无力,心脉失煦:《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日中慧,夜半,平旦静。”心病之所以“日中慧”是因为心属火,日中为阳中之阳,此时阳气盛,有助于心气,心阳来复。之所以“平旦静”是因为平旦似一年之春,肝旺于春,平旦由肝所主,肝为心之母,平旦肝木旺,当阳气得以升发。木生火,从而对心气心阳有升发作用。《石室录》曰:“肝旺则心旺”若肝病升发,阳气无力,则不足以温煦筋脉,脉寒则收引,心脉拘挛而作胸痹心痛。临床表现为胸痛多晨起发作,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浮肿等。治宜于疏肝理气,温阳舒脉。药用附桂八味丸加减。
5.肝血凝滞,心脉瘀阻:《医碥肝脏论》曰:“肝者凝血之本。”临床上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肝失阳煦,寒凝肝脉或肝阴虚内热,热结血瘀,皆可导致心脉瘀阻。正如五清任所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瘀血阻于心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心痹。临床表现为胸痛剧烈,如针刺刀割样。伴瘀血阻滞的一般表现。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痹。方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加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肝郁气滞及相关证候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为主要特征。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增加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分解,同时还能增加肠道对糖的吸收,抑制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从而诱发糖代谢紊乱,表现为慢性高血糖状诚的阴虚燥热之象。肝郁患者存在着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变学的改变,是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的基础。故而从肝论治消渴病胸痹应用于临床效果明显.
2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22:34:2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从肝论治消渴病胸痹

与大家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16:20 , Processed in 0.0685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