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心病还须心药医(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5 09:0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心病还须心药医
(引自王惟恒,王赋斌主编《中医基础知要》)

——中医情志疗法撷趣
※ 恒芳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里所谓的“心药”,即是中医“以情胜情”之心理疗法。
以情胜情疗法简称情胜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象学说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治疗病人的。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及情志之间存在着五行相制。不良的情志活动会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而正确运用情志之偏,抑偏救弊,则可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肌体恢复平衡协调而使病愈。但实际上,情胜疗法与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情绪变化有阴阳属性之分,就对立而言,当情志活动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只要采用与之相对的情志之偏,即可进行矫正,而并不一定拘泥于五行相制理论。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乐与愁、喜与怒等,都是彼此相反的情感活动,它们可互为调节控制,使阴阳重新趋于平衡。
在古代的一史料及医案中记载了大量情胜疗法的案例,在此略述一二,以飨读者。
{以喜胜忧治郁症①}
心之志为喜,肺金之志为悲,火克金、喜胜悲。喜为良性情绪变化,因而可以治疗因郁怒、思虑、悲哀等不良情绪活动所致病变,以及与喜乐相对立的表现为阴性情绪状态所致疾病。
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记载:金元医家张子和善用攻法治病,被后世称为“攻下派”。其实,他还是心理疗法的一代大师。
有一次,张子和应邀为项夫人黄氏诊病。这位举人项关在老年得子,夫妻俩对孩子爱如掌上明珠,不料孩子未曾活到一周岁,便患上噤口痢而丧了性命。项夫人黄氏失去了爱子,终日思虑,悲伤过度,饮食不进,神情恍惚,终于酿成大病。虽经多方求医,服过百剂药物,仍不见疗效,项关举人也整日闷闷不乐。 这天,张子和应邀被请到项家,他详细问明病情,又认真替黄氏诊脉。诊脉时,他突然双眉紧锁,站起身来说:“哎呀,大事不妙,我老伴让我买油豆腐嵌肉,我还没有办好,我得马上回家,不然,老伴会拳打脚踢毫不客气地对待我,容我今日先走,明日我一定上门送药来。”说罢乃出门就走,黄氏一听,禁不住“咯咯”笑出声来。
第二天,张子和身背药袋而来,一进屋就开始伸手掏药,但药袋里装满红丹绿粉,染满了他的五指,却没找到一粒药丸,急得他面红耳赤,不慎竟涂了个大花脸,忙对黄氏抱歉说道:“请夫人原谅,药丸忘在家中,明天一定送到!”黄氏夫人一见他这个花脸样子,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第三天,张子和身穿长袍而来,到黄氏房中,伸手到长袍袋找药,找了半天,又没找到药物,他干脆脱下长袍来找,却露出了里面红红绿绿的女人衣衫,连忙对黄氏说:“让夫人又见笑了,我真糊涂,怎么把老伴的衣服错穿在身上了呢。”黄氏一见,笑得前仰后合。 张子和走后,黄氏对丈夫项关说:“官人,你这是请的什么医生,第一次来说怕老婆,第二次来涂了个大花脸,第三次来穿了一件老婆的花衣裳,这能治好我的病么?!”说罢,黄氏不由得又捧腹大笑。
从此之后,黄氏逢人便讲,边讲边笑,说来倒也奇怪,不到半月,黄氏的病竟在笑声中渐渐地好了。张子和三次为黄氏诊病,没用一粒药物,而黄氏却病愈了,项关感觉到其中必有奥妙。项关便登门拜访张子和想问个究竟。张子和微笑说:“你夫人的病乃为哀愁所生之郁症,用药难以奏效,我三次去为她诊病是有意逗她发笑,因为笑能遣愁,使忧愁得散,郁气得开,病就不用服药而自愈了。”从此,张子和献三笑驱病患的事便被传为佳话。
又传,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却一天天严重。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不药而愈。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泄通达,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愈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惊则平之治惊恐②}
※ 恒 芳
有个叫卫德新的人,其妻一次外出在旅店住宿,当晚碰上一群强盗抢劫,吓得她从床上跌到地上。此后,凡听到些许声响,她便会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诸医用药治疗,病逾一年而不见好转。
张子和经过细心观察、分析后,认为属胆气伤败,应采取心理疗法。他让两名侍妇抓住病妇的两只手,将她按坐在高椅上,然后在她的面前放一张小茶几,张子和指着茶几说道:“请娘子看这里!”话音未落,“砰”地一声,他用木棍使劲打在茶几上。病妇见状大惊,张子和说:“我用棍子打茶几,你怕什么呢?”待她心神稍定,张子和又敲打小茶几,这回她果然不那么惊怕。张子和重复以上动作,并用手杖敲门,暗中让人划病妇背后的窗户纸。病妇渐渐稳定,笑问道:“你这算什么治法呀!”张子和回答说:“《内经》说:‘惊者平之’。平,即平常的意思,见惯不怪,自然不惊。对受惊者,治疗时要设法让他对受惊的诱因感到习惯,觉得跟平常一样。”这一番解释,说得病家点头称是。当晚,张子和又派人敲打病人的门窗,通宵达旦地折腾她。以后,病人即使听见雷响也不再惧怕了。
{以怒胜思救齐王③}
※ 恒 芳
愤怒有忘思眠、解忧愁、消郁结、抑惊喜之效,在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中医认为,肝木之志为怒,脾土之志为思,木克土、怒胜思。愤怒虽然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但它属于阳性的情绪变动,因此对忧愁不解而意志消沉、惊恐太过而胆虚气怯等属于阴性情绪变化所致疾病,均可用激怒疗法治之。
据《吕氏春秋•至忠》记载: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理疗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
齐闵王病好后,不能谅解文挚对自己的无礼,也不听太子和王后的百般解释,最终还是把文挚投入鼎中活活煮死。文挚的惨死,成为古代医学史上第一个以身殉职的悲壮事件。但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愈疾病的案例,给中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心理疗法的典型范例。
按:文挚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情志相胜的疗法,齐闵王忧郁过度而伤脾土,针对这一病因,文挚采用“以下犯上”的办法激怒齐闵王,怒属肝木,肝木能胜脾土。这种做法,金元名医张子和称之为“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的激怒疗法。
明末著名医家张景岳的《类经》也记载了一个“以怒胜思”的医案:有一老妪,早年丧夫,与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成年后远嫁他乡,老妪孤独积郁成疾不治而亡。女儿甚是悲切,因伤心过度,久而成疾,渐至沉疴,诸医无功。其夫请名医韩世良诊治,韩世良详察病源后对其夫说:“此病得之于思,药不易愈,当以术治之”。又对病人说:“汝病是鬼魅缠身,去请巫婆驱邪吧”。
其夫遵韩世良所嘱,买通了一个请神驱鬼的巫婆。一日,丈夫对妻子说:“你念母如此情真意切,不知母亲在地下是否如此念你,我为你请来了巫婆,她或许会知道”。经妻子应允,巫婆在病人榻前焚香拜神,假说召来的鬼魅是她母亲的“亡灵”,该女上前痛哭,而假托亡灵“附身”的巫婆却厉声斥之曰:“你不要哭!你生来命中克我,致使我早离人世,我在九泉之下决不饶你。今在阴司,欲报汝仇,你的病就是我弄出来的。我生与你为母女,死则与你为仇人,你知道吗!”女儿听了“亡母”的话,恼怒交加,心想:我因母病,母反害我,何缘之有?因断然绝去思念,病遂渐愈。
[/watermar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1:04 , Processed in 0.0493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