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真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28 07: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上“强奸犯”:冤狱漫漫却有玫瑰迎霜怒放

(2003年10月上半月版《知音》   作者:张东升 孙一民)
11年前,吉林一男青年被诬陷为“奸淫幼女”。一个14岁的少女却无意中成了这一案件的知情人,案发后,她出于正义拒作伪证,不幸的是青年终因“奸淫幼女罪”被判入狱8年。少女震惊之余,坚信青年是清白的,良知驱使她不断写信抚慰狱中青年。日久生情,他们相爱了。在遭到家人和社会的强烈反对后,少女顶着各种世俗压力和生活磨难,对男友依旧不离不弃,并在他出狱后毅然与其结了婚。

2003年5月,在他们夫妇的不断申诉下,本案的真凶终于浮出水面。至此,一个大义女孩和蒙冤男子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也在这个城市流传开来……

誓死不作伪证,走亲戚的少女无意中成了一桩“奸淫幼女”案的知情人

1977年3月,高莉峰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此前,她的母亲曾嫁给吉林丰满区二道乡河东村的农民杨义,并育有一子,离婚后改嫁至永吉县一高姓男人后,才生了高莉峰。

小时候,高莉峰常回到吉林探望那个同母异父的哥哥。1991年12月,高莉峰在哥哥家里见证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杨义自和高莉峰的母亲离婚后,又和一姓张的离异女性结婚。张女带有一个女儿杨丽。当年13岁的杨丽辍学在家,与邻家17岁的少年吴勇谈起了恋爱。然而,吴勇和杨丽的早恋却遭到了杨义的强烈反对。

1991年末的一天晚上,杨丽叫高莉峰找吴勇来她家玩。高莉峰耐不住杨丽的再三恳求,找来了吴勇。高莉峰将吴勇偷偷带进杨丽的小屋后,三个人随意地聊天。

聊了一会儿后,吴勇起身回家,出门时正巧遇上杨义。第二天杨义怒气冲冲地来到吴家,指着吴勇的鼻子大骂:“你要再敢去我家找杨丽,看我不打折你的腿!”

1992年2月5日,吴勇酒醉之后,想起杨义凶神恶煞般责骂自己的面孔,不由得气冲心头,借着酒精的刺激,他揣上一把小刀冲到杨义家里,对其后背连刺了三刀,杨义当即倒地,被送到医院抢救……

后经法医鉴定,吴勇所为致杨义重伤。1992年3月17日,吴勇因涉嫌伤害罪被丰满区公安分局收审。

高莉峰听说吴勇被收审后,心里非常自责,她想如果不是自己去找吴勇的话,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了。一个多月以后,杨义伤愈出院了。当听说吴勇家里为自己拿了3000元钱治疗费,杨义也表示看在邻居的面上不追究了,高莉峰心里才有了一些安慰。

然而,事隔没几天,一个消息又让高莉峰大吃一惊:杨义状告吴勇把杨丽强奸了,并且就在她叫吴勇来杨丽家的那天晚上。高莉峰蒙了,那天她再清楚不过了:三人闲聊过后,然后吴勇出来就撞见了杨义。前后三五分钟,说吴勇强奸杨丽是绝对不可能的啊。

更让高莉峰吃惊的还在后头。1992年5月初的一天,杨义突然对高莉峰生硬地说:“咱们是亲戚,凡事你应该向着我。吴勇拿刀刺我,这回我得好好整整他。法院的人来调查时,你就说你那天找来吴勇后,吴勇拿刀逼你出屋,然后就在屋里把杨丽强奸了。你这么说,叔叔的官司就能打赢了……”

高莉峰一听,心里一惊:“叔叔,你这不是让我说假话吗?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我怎么能干呢?”见高莉峰态度坚决,杨义只得气呼呼地走了。

第二天,同母异父的哥哥也责备高莉峰起来:“我爸都让人整成那样了,你怎么还胳膊肘往外拐?你这回一定要帮他作证!”高莉峰心里更火了:“哥哥,你也让我作假证?本来就是那么回事,你让我怎么说!”

哥哥一听妹妹如此顽固,一把把她拉到厨房,一连问了高莉峰十几句“你说不说?”“你到底说不说?”高莉峰也厉声地对着哥哥喊了十几句“我不说!”“我就不说!”见实在命令不动妹妹,哥哥使出了最后一招:“不说你就走,你姓高的别在老杨家呆着!”

一听哥哥喊出了如此绝情的话,高莉峰的眼泪“刷”的一下流出来。当时已是晚间,外面大雨纷飞,狂风怒号,高莉峰毅然走出了杨家的大门。自此,高莉峰两年多没有登哥哥家门一步。

5月中旬,等丰满区检察院来调查时,高莉峰一股脑地把杨义如何让她作伪证的事都说了出来。她以为说出了真相,吴勇就该没罪了。遗憾的是,高莉峰的这一有力证言,后来竟没被司法机关采信。

由于高莉峰拒不作证,杨义再生一计,又告吴勇于1991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在山上强奸了杨丽,并逼着杨丽写下陈述书,还逼着当天与吴勇在一起的一个证人作了不利于吴勇的证言……

后经法医鉴定:杨丽的处女膜属陈旧性破裂。司法部门由此认定吴勇强奸的事实存在。1992年7月,吉林市郊区法院对吴勇“奸淫幼女”一案进行审理。在法庭上,吴勇对着法官大哭,一遍遍地说自己从谈恋爱那天起,与杨丽也就是拉拉手,怎么可能导致杨丽处女膜陈旧性破裂。不幸的是,吴勇的话没有引起法官的重视。

1992年8月3日,吉林市郊区法院作出判决,认定吴勇犯有奸淫幼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犯有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合并执行11年。吴勇不服,向吉林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1992年10月,吉林市中级法院驳回了吴勇的上诉,维持原判。10月10日,吴勇被送进监狱改造。入狱那天,无限绝望的吴勇在监狱墙上用血写下:爱情何堪?公道何在?

1992年10月末,已在永吉县口前丝绸厂上班的高莉峰碰巧遇见了吴勇的朋友。那朋友说:吴勇的案子判下来了,共执行11年……

高莉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哪!怎么说判就判了呢?她想,一定要打听到他被关押的地点,至少也要给他写封信,让他心里获得一点安慰。

被迫出走,支撑漫漫冤狱的玫瑰要承受多少风雨?

回家后,高莉峰千方百计地通过吴勇的朋友,打听到了关押吴勇的地点是吉林省监狱。那一夜,想着监狱里那个蒙冤的灵魂,高莉峰含着泪水写下了第一封长信:吴勇,我坚信你是清白的。我只希望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挺住,乌云终会散去,你要等到那一天……你的朋友莉峰

寄走了信后,高莉峰的心就天天悬着:他是不是已经垮掉了?他是否会误会我?十几天后,收发室的人突然喊她时,她的心立刻狂跳起来。她找了个没人的角落,手忙脚乱地打开了那封信:“莉峰友,谢谢你的安慰和鼓励。我在这里一切都好,监狱也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可怕,除了没有自由,这里就和上班一样正常。你是个好姑娘,你为了我不惜得罪亲人,你的情意我永世不忘。对于杨丽,我不再怪她,她太小了。对我的案子,我还在不断申诉,我相信政府会还我清白……”

读着吴勇的信,高莉峰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为吴勇的坚强而欣喜,更为吴勇对杨丽的宽容而感动,她觉得吴勇是个真正的男子汉。那一刻,作为知情人,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上最了解吴勇苦衷的人,更是他最知心的人。冥冥之中,她更觉得自己今后的命运将要和吴勇紧紧地联系起来了。

到1994年秋,高莉峰和吴勇鸿雁传书已达30多封,在相互鼓励和安慰中,两个年轻人的心不知不觉贴近了。

这个时候,高莉峰已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由于她长得清纯靓丽,为其介绍对象的人蜂拥而来,但她都借故回绝了。她觉得与这些人相比,吴勇更值得她去爱。其实,很早的时候,她就对高大、帅气的吴勇心存好感了,只是碍于杨丽,她一直把这种好感埋藏在心中。

1994年8月,在得知杨丽已经与他人相好的消息后,高莉峰硬撑着胆子给吴勇写了封求爱信。吴勇很快回信了,他拒绝说:这是不可能的。我在服刑,你那是一时的冲动……

然而,面对吴勇的拒绝,高莉峰毫不气馁。她写信告诉吴勇:我就是要把你说的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不管你怎么样,我对你的爱永远不变……

在高莉峰的一再坚持下,吴勇终于感动了。随后,他们互换了照片。看着监狱里仍然意气风发的吴勇,高莉峰的眼睛湿润了;而看到以前那个走路爱双手乱舞、一路吹着口哨的小女孩已长得亭亭玉立,而且真心真意地爱着自己,吴勇的心里透过了一丝希望的光亮。在爱情的滋润下,吴勇诗情澎湃:“那些纷纷飘飘的如秋叶般的记忆,把我带进了冬日的世界,我看见了雪白的墙,和那曾经美好的梦。而此时,梦已经远去,在黑白色的光影里,我看到了天使的微笑。”

读到吴勇的诗后,高莉峰明白,吴勇已真正地忘却从前的恋情,而完全倾情于自己了。

1994年10月的一天,在高莉峰的一再恳求下,吴勇的父亲带着她来到吉林监狱。长久的相望之后,吴勇告诉高莉峰:由于和她书信往来,使他对自己有了很大的信心,他正一边改造一边申诉。另外,自入狱后,他不断写信给杨丽,让她说出真相。他已写了80多封信,尽管杨丽还没有回音,他还要不停地写。他相信杨丽一定会开口说出真相的……

听完吴勇的话,高莉峰哽咽着说:“吴勇,我没看错你!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你日夜不停地为自己讨清白,真是个执著而坚强的男子汉。我会一直等着你!”

从此,高莉峰写给吴勇的信更加频繁了。她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不停地写,不停地抄,把对吴勇的满腔爱恋都揉进了字里行间。

高莉峰的这种忘我的做法引起了母亲的怀疑。

一天,母亲偷偷打开她的抽屉,发现了女儿和吴勇的40多封通信,不觉大吃一惊。母亲深为女儿的未来担忧。她正颜厉色地对女儿说:“他不是为你进去的,你们也没有感情基础。况且,他的案子翻不翻得过来还不好说,你愿意一辈子背个强奸犯妻子的骂名吗?作为母亲,我就是死也不会让你跟他好的!”

面对母亲的坚决态度,高莉峰只好表面上答应不和吴勇谈恋爱了。以后,她把给吴勇写信改在上下班时偷偷地写,还托好友收转吴勇的来信。

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怀疑女儿和吴勇没断联系。她开始四处托人为女儿找对象。并且,由于总有来自监狱里的信,高莉峰身边的人也对她有个“强奸犯”男友而议论纷纷,家乡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不但鄙弃她,还连带侮辱其父母,说就是父母没有管教好高莉峰,才让她与强奸犯鬼混到一块。听到这些话,高莉峰的心都要碎了。万般无奈之下,她决定远走他乡。

1995年3月15日,高莉峰不顾父母的哭喊和阻拦,毅然踏上列车来到了北京。一下车,四顾茫然的她随着一些外来务工妇女来到了一个劳务市场。为了能尽快找个吃住的地方,她以每月140元的低价给人家当了保姆。

几个月后,为了多挣钱,她又托主人在海淀区妇产医院洗衣房找了个活,每月360元。洗衣房里用的都是冷水,为了多挣钱,高莉峰在寒冬季节自己例假期间也不停工,一个月的冷水泡下来,她的身子落下了毛病,为了省钱,她硬挺着连药也不吃……

尽管工作累,但为了省钱,高莉峰每顿饭从不吃肉,一天到晚总吃1.5元的炒白菜。

1996年3月,高莉峰借回家参加姐姐婚礼的机会,又去看了一次吴勇。这一次吴勇告诉她:在他给杨丽写了100多封信后,杨丽终于在半年前给他来了三封信。信中表示:指控吴勇强奸的证言,都是在她被继父殴打得受不了的情况下违心作出的……

高莉峰一听,立即费尽周折地找到了杨丽,要杨丽立即作证,为吴勇洗清罪名。但杨丽含着眼泪表示:你们整不过我爸,还是认了吧……

听了这话,高莉峰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是假的真不了,我们一定要弄清真相,还吴勇一个公道!”随后,她再一次返回北京打工。

在高莉峰的激励下,吴勇一直勤勤恳恳地改造,终于在1997年冬被减刑1年2个月。得知这个消息,高莉峰高兴得几夜都没有睡好。

高莉峰在北京的三年期间,先后换了8个工种,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给吴勇写信。三年间共写了100多封信。同时,她省吃俭用共为家里邮了1万多元钱,也为她和吴勇攒下了8000多元。

誓死申诉:我嫁的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丈夫

1999年春节,高莉峰23岁了。年后,她就四处打听自己能否去监狱结婚,结了婚后自己再去打工,也好名正言顺地照顾吴勇的父母。然而,她的这一想法被有关部门拒绝了。

2000年6月,为儿子的冤案而奔走劳累的吴勇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在吉林庄臣服装店打工的高莉峰一路泪水奔了回来,以儿媳的身份为公公亡灵磕头、戴孝……

2001年1月12日,鉴于吴勇的表现,监狱再次为吴勇减刑1年。高莉峰得知消息,心里一下子如翻江倒海一般再难平静,一想到就要和自己苦等了8年的恋人见面了,高莉峰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2001年1月16日,在无限屈辱中度过了8年10个月的冤狱生活后,吴勇终于走出了监狱的大门。当日,高莉峰辞去工作,连工资都没要就赶到了吴勇家。在众多来看望吴勇的人群中,两人四目相对,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但都清晰地听见了彼此的心跳,感受到了浑身血液的涌动……

2001年7月8日,高莉峰和吴勇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婚过后,高莉峰拿出自己6年来打工攒下的近万元积蓄交给吴勇,让他继续申诉。她说:“我要嫁的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丈夫,而不是一个背着强奸犯黑锅的人。用这些钱打官司不够,咱再挣,挣不到咱就卖房子,我和你四处讨饭,也要把这个清白讨回来……”听了妻子之言,吴勇的眼泪夺眶而出。

揣着那一沓血汗钱,吴勇和高莉峰踏上了讨清白的漫漫长路;他们不停地寻找当年的证人取证,然后到公检法机关层层投诉。到了2002年末,他们手中的1万多元已经花得所剩无几。而这个时候,高莉峰已经怀孕4个多月,行动不便。但为了继续支持丈夫申诉,她又说服吴勇,把结婚时花3000多元买的金戒指、耳环和项链贱卖了1500元……

2003年4月初,吴勇不屈的申诉终于引起了吉林市丰满区检察院和吉林市检察院的重视。从吴勇提供的材料和证据中,他们发现原审判决认定吴勇强奸的证据并不充分,被告人的供词与被害人的证言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检察机关为此成立了联合办案组,分头进行周密的专项调查、取证,并掌握了杨义早年曾因强奸知识青年而被判刑7年的材料。通过证人和证言分析,认为杨义有重大作案嫌疑。

经过专案组做工作,当年的“被害人”、如今已结婚生子的杨丽终于开口了。原来,早在1991年夏天,杨丽就被继父杨义强奸了。此后2年间,杨义多次采取威胁手段强奸继女,导致杨丽“处女膜陈旧性破裂”。而杨丽慑于杨义的淫威,不敢说出实情。杨义被吴勇刺伤后,为了报复吴勇,借司法机关处罚吴勇之时,再以杨丽不是处女的事实,把强奸的罪名推到吴勇身上。他以打骂的手段逼迫杨丽写下“控诉书”,在要求高莉峰“作证”未果后,再次编造“六一”那天吴勇强奸杨丽的“案情”,并持刀逼迫证人“作证”,致使吴勇蒙冤入狱8年。

2003年4月23日,在良知的感召下,自责了11年的杨丽主动求见吴勇,流着泪向他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吴勇含泪原谅了她。

2003年5月13日,高莉峰为吴勇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5月16日,涉嫌奸淫幼女的杨义被丰满区公安分局依法逮捕。自此,吴勇在大义妻子不屈的支持下重见天日。

2003年7月11日,在丰满区公安分局将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书中,吴勇的清白终被洗清:“犯罪嫌疑人杨义强奸继女杨丽长达三年之久,期间杨丽与吴勇处对象,杨义不同意……采取威逼打骂等手段,迫使继女及他人作伪证陷害吴勇,造成吴勇因强奸罪被判8年徒刑的后果。综上所述,杨义涉嫌强奸罪和诬告陷害罪……”
编辑/何军 hj@zhiyin.com.cn
刘进义 Ijy@zhiyin.com.cn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8 07:15:34 | 只看该作者

《人间真情》

六台手术六肾互植激活神奇生命线new!

(2003年10月《知音·海外版》    作者:阿兰 刘毅)
这是医学的奇迹,更是爱的奇迹。亲情、友情、爱情扭成一股更为有力的生命之索,使每个生命垂危的人获得生机。

这是一个让人热泪长流的故事:美国著名的霍普金斯医院里来了3个需要换肾的病人,他们生命垂危,而愿意给他们捐肾的3个亲人的肾却都不合适他们。6个人都绝望了。

这时,医生惊喜地发现,如果把这3对换肾的人进行交错配对,刚好3个病人每个人都能得到合适的肾。但问题是,那3个健康的人本来想把肾捐给自己所爱的人,现在他们愿意把身体的一部分捐给陌生人吗?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们全都慷慨地同意了,他们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2003年7月21日,该医院的移植中心为6个人同时进行肾移植手术。6台移植手术同时进行,在全世界还是第一次。这是医学的奇迹,更是人们用亲情、友情、爱情创造的人间奇迹!

姐妹情深

现年39岁的翠茜家住美国约翰斯城,是个快餐店的女服务员。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她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很拼命。1998年初,一向强壮的她突然感觉身体无力,经常腰疼得站不起来,起初她没有在意,但随后不久,她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在家人的催促下,她到匹兹伯格的地区医院看病,诊断结果令她五雷轰顶:她患的是肾衰竭。医生说,她只有换肾才能活下去。

医生还告诉她,肾源最好在她最亲近的亲属中寻找,比如她的父母,兄弟姐妹。翠茜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只有一个姐姐康妮。康妮比翠茜大一岁,几年前嫁到另一个城市。她是个建筑承包商,事业上非常成功。听说翠茜的病情后,康妮焦急万分,立即赶往翠茜家。一路上她默默地祈祷,愿上帝保佑她的肾能够拯救妹妹。

当晚在医院的病床上,康妮看到了面色苍白的翠茜。看到妹妹的那一刻,康妮的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那种手足间所特有的亲情让她感到心痛不已。康妮坚定地对医生说:“我愿意把我的肾捐给翠茜,请立即给我们做手术!”但医生告诉康妮,移植器官必须双方的血型相同,而且血液里的6项指标至少有5项相配,才能做手术。因此只有做配血试验,才能决定康妮是否能把她的肾移植给翠茜。

第二天早上,医生为康妮和翠茜做了配血试验。但不幸的是,结果证明康妮无法给翠茜移植肾。医生说:“尽管你们的血型都是B型血,但你们的血液并不相配。”原来,医生在翠茜的血液里发现了几种很罕见的抗体,这种抗体对康妮的肾会产生很大的排斥。

“为什么会有罕见的抗体?”康妮奇怪地问。医生解释说,女性在怀孕时,体内会形成特殊的抗体,另外输血也会导致特殊抗体的产生。像翠茜这样生了两个孩子的女性,身体内的抗体必然会比较特殊。康妮恳求道:“请一定想办法救救我妹妹,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医生被她们的姐妹深情所打动,于是设计了一个奇特的治疗方案,试图从翠茜的血液中清除掉那种罕见的抗体,然而最终没有成功。

此时翠茜感到无比绝望,想放弃治疗,但是康妮鼓励她:“不要放弃,我相信一定会有办法救你的。就算我的肾不能救你,我也一定要在美国找到合适你的肾!”

漫长的求医之路开始了,康妮毅然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带着翠茜四处寻找适合的肾。但3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找到一家能帮助她们的医院。2002年10月,她们慕名来到了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霍普金斯医院,该医院的移植中心很有名气。

这是她们最后的希望了,但遗憾的是,这里的医生对翠茜的特殊抗体也没有办法。他们查阅了本医院所有的肾源记录,也没找到适合翠茜的肾。医生无奈地告诉她们:“给翠茜寻找一个适合的肾的机会只有百万分之一!”

这几乎是宣判了翠茜的死刑,翠茜和康妮绝望地相拥而泣。在医院住了几天后,翠茜决定回家,她低落地对康妮说:“我本来就是个倒霉的人,我也不想再浪费时间了,孩子还需要我养,我要回去工作了,管它将来如何!”

纯洁的友谊

望着这对姐妹默默离去的身影,霍普金斯医院移植中心的专家——蒙特玛利医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不忍心让她们失望,可科学是客观的,也是残酷,谁也无能为力。他嘱咐配血中心的护士长珍妮特,让她把翠茜和康妮的血液指标都保存下来,随时留意是否有适合翠茜的肾。

事实上,这个医院的移植中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2001年,该移植中心做过一个奇特的肾移植手术:同时给两个肾移植患者进行交错移植手术。这个手术很成功,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医学界都引起巨大的轰动,因此许多肾移植病人慕名而来。

但无论医学如何发达,医生的技术如何高超,等待肾移植的过程都是漫长的。在美国有5.5万多人等待着肾移植,其中有30%的患者身体携带特殊的抗体,而使得他们获得肾源的可能性更加渺茫。至今只有1万多人做了肾移植手术。

无独有偶。与翠茜面临同样绝望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便是来自佛罗里达州的13岁男孩杰里米。杰里米患先天性肾功能衰竭,1岁半时就做了肾移植手术。他在病痛的折磨中度过了10多年的童年时光,10年里,他一直在做昂贵的透析治疗,然而不幸依然再次发生了。2002年,在一次例行的身体检查中,医生发现他的那个移植的肾也发生了病变。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移植一个健康的肾,否则有生命危险。

杰里米的身世很特别,他是两个单身女人琳达和爱伦共同领养的孩子。由于她们和杰里米没有血缘关系,无法给他捐肾,她们万分焦急。幸运的是,她们有个多年的好朋友叫朱丽叶,她是个教育顾问,心地十分善良。听说杰里米的情况后,她非常同情,毅然决定把自己的肾捐给这个13岁的孩子。

就在翠茜和康妮回家半年后,朱丽叶带着杰里米满怀希望地来到霍普金斯医院。谁知,医生给她和杰里米做配血试验后,发现朱丽叶的血液很罕见,与杰里米的血液完全不合适。这个结果令朱丽叶很难过。

一个是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而甘愿为妹妹奉献自己身体最宝贵的一部分;另一个是为了纯洁的友情,而甘愿为朋友的孩子奉献一个肾。这两个特殊的病人深深地打动了为他们做配血的护士长珍妮特。那天,她盯着四张血配表,认真地逐行研究着他们的化验单。突然她的眼前一亮,朱丽叶的6项指标与翠茜的5项都很合适,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她情不自禁地惊叫:“朱丽叶的肾非常适合翠茜!”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就这样被找到了,这真是奇迹。

她立即把这一惊天的发现报告给医院的专家。医院也很惊喜,但问题是,朱丽叶愿意把自己的肾捐给一个陌生人吗?带着试探的心情,医院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朱丽叶。

朱丽叶很难决定,她本来是想把肾捐给杰里米,然而杰里米却没有这么幸运。杰里米的收养人琳达和爱伦非常豁达,她们说:“朱丽叶,尽管我们并不认识翠茜,但我们希望她能好好地活着。她能够接受你的肾是她的幸运!”

朱丽叶最后同意把肾捐给翠茜。她同时祈祷有新的奇迹发生,让杰里米也能像翠茜这样幸运地找到合适的肾。

医院立即打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翠茜,当翠茜得知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为自己捐肾时,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她激动得热泪盈眶,要求见见朱丽叶。但考虑到保护捐肾人的隐私,医院暂时不允许她们见面。翠茜就让医院转告朱丽叶,她会天天为杰里米祈祷,希望他能早日找到合适的肾。

面对厄运,杰里米表现得很乐观很坚强,他告诉朱丽叶,即便找不到肾,他也会快乐地活到最后一天。但是在那天夜里,这个小男孩却悄悄地哭了,他多么渴望活下去,他还是个13岁的孩子,生命才刚刚起步啊!

爱情的力量

或许上帝听到了这些虔诚的祈祷。不久,另一个肾移植病人的名字出现在医院的名单上。她是即将结婚的30岁的姑娘杰玛妮。杰玛妮是个会计,漂亮能干,她的男朋友30岁的波尔,是个电气工程师。他们相爱整整13年,最近他们准备结婚时,杰玛妮却被查出了肾癌,必须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活下去。杰玛妮不愿意连累波尔,决定取消与波尔的婚约。哪知波尔不同意,而且还毫不犹豫地要求把自己的肾捐给杰玛妮。

2003年6月,他们也慕名来到霍普金斯医院做血配试验,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血型不一样,根本无法进行移植手术。很快,杰玛妮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在做透析治疗时,心脏好几次都突然停止跳动。如果不是医生抢救及时,她早就没命了。医生不得不告诉波尔:“如果不赶快做移植手术,她活不了多久了。”波尔伤心欲绝。

正在为杰里米四处找肾的医生们,此时对每个肾源都非常留心。他们惊喜地发现,波尔的肾非常合适杰里米,他们两人的6项指标全都不发生排斥反应。继而,他们再次惊喜地发现,翠茜的姐姐——康妮的肾恰好可以移植给杰玛妮。这是个伟大的奇迹:这三对肾移植者形成了一个互相交错的完美结合。在这三对人中,每个健康人的肾都可以派上用场,而每个需要肾的病人都能得到自己合适的肾!

他们把这个巨大的发现分别告诉了这6个人,大家立即被这个医学奇迹所震撼。他们慷慨而热情地告诉医生,他们非常愿意把肾捐给别人,帮别人也就是在帮自己。尤其是波尔,他很高兴地说:“能帮助一个孩子,是我的荣幸。我非常愿意把我的肾捐给杰里米。”

就这样,亲情、友情、爱情扭成一股更为有力的生命之索,使三个命悬一线的人意外地获得了生机。

一方面,为了尽量缩短活肾在体外的时间,以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另一方面,肾脏移植手术是一个复杂的手术,对他们在移植之前的身体状况要求非常严格,任何情绪的波动都可能导致不好的后果。为了确保成功,避免捐肾者和受肾者相互影响情绪,院方决定将6台手术同时进行。尽管该医院曾在2001年时做过两对交错的肾移植手术,但三对互换移植还是第一次,而且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医生们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为此,霍普金斯医院组织了一个庞大手术阵容,以蒙特玛利医生为总负责人,分为6个手术小组。每个小组有2名外科手术专家,2名护士,2个麻醉师。每个参加手术的人都非常激动,同时也感到压力很大。

7月21日早晨,世界瞩目的6台手术同时开始了。医生们分别把3个健康的肾切割下来,小心地放进冷冻容器中,用三层无菌冰块包裹其外,再由3名护士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需要肾的手术室,移植到病人身体内。

但由于6台手术均在不同的手术大楼里进行,每个手术室之间有10多分钟的路。而切割下来的器官一旦没有血液流通,就很容易死掉,所以肾割下后,护士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被移植的人那里。所以,为了争取速度,护士用双手紧紧握住冷冻器,一路飞奔,整个手术像马拉松比赛。手术后她们对记者说:“太紧张了!如果你没有参加这样的手术,是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的。有人这样信任我们,把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托付给我们,我们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手术共进行了11个多小时,手术很成功。全世界各大报纸立即争相报道这个医学奇迹。

手术后不到一周时间,6个人都脱离了危险期,脸色逐渐红润起来。但直到此时,这3对创造奇迹的人还没有见过面,每个捐肾者都强烈地要求看望接受自己肾的陌生人。8月1日,医院召开记者招待会,安排6个人在招待会上见面。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除了杰里米还不能下床外,其余5人都来了。当康妮见到接受她的肾的杰玛妮时,一股暖流从她的心底涌上来,那是亲人的感觉。波尔没能见到杰里米,他只看到了一张杰里米的照片,他端详着照片里的那个小男孩,开心地说:“这个男孩很像我小时候的模样!”

接着,他们情不自禁地手拉着手,10只手连成了一个大圆圈。面对记者的麦克风,他们激动地说:“我们现在就像一个大家庭。”

这是医学的奇迹,更是爱的奇迹!

编辑/王睿 李艳芳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1-6 17:21:08 | 只看该作者

《人间真情》

拯救国宝“小青龙”

(2003年10月下半月版《知音》    作者:谢云辉)
——蛇类专家陈远辉救护莽山烙铁头蛇的故事
[背景资料]莽山烙铁头蛇,俗称“小青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因1989年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而得名,1998年被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编印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世界“极危”级两栖爬行动物。目前,全球仅在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东部林区有发现,生存数量只有300条。

由于莽山烙铁头蛇在蛇类演化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国际生物界以它为模式种,将它单列为“莽山烙铁头属(Ermia)”。莽山烙铁头蛇还极具观赏价值,全身青绿青绿,色泽鲜艳,被生物界称为“蛇中熊猫”。

三千里送罕蛇,“小青龙”原来是新蛇种

今年54岁的陈远辉从小就对蛇类研究和蛇伤治疗感兴趣。1965年8月,他考入湖南郴州卫校时,就主攻别人不屑一顾的蛇伤医治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在郴州蛇伤研究所工作,后来,他又来到大山深处的莽山林业管理局职工医院工作。因为莽山毒蛇多,蛇伤发生率高,自己在那里有用武之地。

1984年的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陈远辉从睡梦中惊醒,林场的一名老工人被毒蛇咬伤了。陈远辉立即披衣起床,他认真观察了伤者左手的伤口后,心中不由得一惊,患处两个毒牙痕间距离宽达3.5厘米。作为中国蛇伤学会会员,他对我国已发现的49种毒蛇的特征习性了如指掌,但从未见过如此宽的牙痕。于是,他赶忙问伤者是被什么样的蛇咬伤的。老工人告诉他,是一种草绿色花纹、乳白色尾巴、啤酒瓶粗身体、三角形铁头蛇头的大蛇咬伤的。

当地瑶民中传说莽山有一种全身青绿、乳白色尾巴、体形巨大的“罕蛇”,相传为东海“小青龙”转世。难道“小青龙”出现了?陈远辉想,这“小青龙”极有可能是一种从未被生物学记载和鉴定的“新蛇种”。

1989年9月23日下午,老工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陈远辉,说林场两名青年职工在海拔800米的夹山保护区捕捉到了与上次咬他一模一样的两条大蛇和一窝小蛇。陈远辉火速赶到林场,打开竹笼一看,他顿时惊呆了,只见大蛇头呈三角形,有小孩拳头大,状如家庭烫熨衣服的烙铁;蛇的通体布满着草绿色与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啤酒瓶粗的蛇体,一片片金黄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而尤为显目的是蛇的尾部长有一段8厘米长的乳白色鳞片。

陈远辉意识到这就是瑶民传说中的莽山“小青龙”,他怕捕蛇人处置不当,这种神秘的“新蛇种”落入不法分子之手或不幸死亡,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当场提出购买这两条大蛇和一窝小蛇。三人商定以400元成交,并约好第二天一手交钱一手交蛇。

第二天一早,正当陈远辉兴高采烈地拿着钱来买蛇时,没想到听说此事的蛇贩一夜之间蜂拥而至,将蛇价抬到了1000元。陈远辉带的钱不多,眼看自己苦苦追寻了5年的“小青龙”就要落入蛇贩的手中。他急中生智,一把从地上提起笼子,大声说道:“蛇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你们买卖野生动物是违法的,走,咱们到派出所去。”蛇贩子才纷纷四散而去。

买来“小青龙”后,陈远辉一方面积极同国内有关专家联系,另一方面邀请有关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很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罕见的大型蛇种”为题进行了报道。这一消息恰好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尔宓教授看到了,他是林业部环境和野生动物监测中心高级专家顾问,是我国研究两栖爬行动物领域里惟一的一名中科院院士,看到这条从来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大蛇,他第二天就拍来了电报,请陈远辉保存好活蛇标本,速送成都生物研究所鉴定……

陈远辉把蛇放在医用盐水瓶里,又把盐水瓶放到塑料桶里,坐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车厢内十分拥挤,陈远辉只好一直站在过道上。陈远辉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既担心有人顺手牵羊提走塑料桶,又担心蛇在闷热的环境里夭折,更害怕的是塑料桶被挤破蛇爬出来伤人。到达成都时,陈远辉几近虚脱。

赵尔宓教授在对“小青龙”仔细研究鉴别后,确认“小青龙”是蛇亚目蝰科烙铁头属中未经记载的一个新蛇种,便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这一消息发布后,国际生物界引起震动。一个月后,美国生物界证实国外从未见过这种蛇的资料。于是,莽山烙铁头蛇便成为世界上新发现的第50种毒蛇。

1992年7月,专家们通过对莽山烙铁头蛇标本的解剖,发现它和烙铁头属的其他蛇种有较大的区别,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便认定这种蛇在蛇类演化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为此,国际生物界决定以它为模式种,另建新属,称之为“莽山烙铁头属(Ermia)”,此属只有莽山烙铁头蛇一种!

舍身护蛇,只为濒危“国宝”不再被偷猎

“小青龙”虽然有了正式的莽山烙铁头蛇名称,然而有关它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性却一无所知。1993年5月12日,为了了解烙铁头蛇,陈远辉背着行李进山了。然而,几天下来,一条莽山烙铁头蛇也没有找到,正当他备感失望时,一天凌晨,他突然感觉到脚上缠着一团软绵绵的东西,一看,吓得他魂飞魄散,原来一条大蛇钻进了他的帐篷与他同眠。这时,他才想起,蛇一般都是晚上出来活动、觅食的。于是,他便改为晚上寻找。很快,便在夹山、猴王寨等林区相继发现了大小不等的数条莽山烙铁头蛇,还意外发现莽山烙铁头蛇特喜欢伏在东边林区的一种叫地蔓叶的草上。

通过20多天的日夜普查,陈远辉发现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仅仅局限在莽山原始森林东部林区约100平方公里的范围,数量不足500条,而且它对栖息环境要求很严,只在海拔600-1400米之间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中才能生存。

莽山发现“小青龙”的消息传开后,一些山民纷纷进山捕蛇尝鲜。陈远辉拿着资料挨家挨户向山民介绍莽山烙铁头蛇的珍稀,在多次劝说失败后,眼看山民上山捕蛇呈愈演愈烈之势,陈远辉心急如焚,为了发动志愿者加入保护莽山烙铁头蛇的行列,他牵头成立了“莽山蛇类保护研究中心”。同时,他写信给赵尔宓教授,请他向国家林业部门建议尽快出台保护文件。赵教授的呼吁很快引起了国家林业部门的重视,林业部在1994年初颁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将莽山烙铁头蛇列入需优先一级保护的爬行动物行列。

1994年,蛇贩子都知道了莽山烙铁头蛇的珍贵,价格也猛然涨至2万元一条。一时间,莽山附近几个乡镇的捕蛇能手悄悄地从四面八方涌向莽山。

形势危急,陈远辉发现捕蛇者在山上设下了各种陷阱和捕蛇夹,还有一些偷捕者挖地三尺寻蛇。这简直是毁灭性的捕猎,如此下去,莽山烙铁头蛇不出几个月就会在莽山灭绝!他流着泪拍下这些莽山烙铁头蛇遭毁的照片,然后把照片送到了莽山林管局。

莽山林管局会同莽山林业派出所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查处偷猎行动,抓获了一大批蛇贩子,收缴和追回了尚未贩卖到粤港的80多条莽山烙铁头蛇。

1994年8月12日,听说林泽湖一带发现有数名可疑人员在捕猎莽山烙铁头蛇。陈远辉骑上自行车就往林泽湖赶。骑到半山腰,迎面看见3个拎着蛇皮袋的青年人,其中一个人走上来冷冷地对陈远辉说道:“识趣点,别多管闲事!”说完,3个人便逃命般地往下跑。陈远辉不顾一切冲上去,从后面一把夺过那只蛇皮袋,然后未等他们反应过来,抱着袋子就势便往山下滚去。

这3名青年恼羞成怒,冲上来将他包围起来。幸亏,闻讯赶来的保护区职工和森林警察及时赶到,才一举抓获了这伙偷猎者,救起了陈远辉。蛇皮袋里果然有两条3公斤左右的莽山烙铁头蛇,其中一条安然无恙,而另一条却严重受伤,情况比较危急!

人蛇情深,共创生物学奇迹

陈远辉把受伤的那一条从袋子里取出来,发现这是一条已受孕的雌性莽山烙铁头蛇,有2米多长,趴在石板上一动不动,颈部有一条很深的叉伤口,双眼半睁半闭,气若游丝,陈远辉断定,这条母蛇一定是被偷猎者用铁叉捕捉时叉伤的。

莽山烙铁头蛇的成熟期一般为5年,而这条母蛇经他初步测定,也正好5岁左右,刚刚发育成熟。陈远辉连忙把衣服脱了下来,铺在地上,然后把母蛇轻轻地抱到衣服上面,再连衣抱起来放在怀里。他决定把这条可怜的母蛇带回家治疗。

回到家后,陈远辉一边采用降香白药等止血生肌的名贵中草药为这条母蛇疗伤,一边辅以鸡蛋清、蛙血、牛奶调和成的食物为它增强营养。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这条受伤的母蛇很快得到了康复,黄青相间的斑纹整齐有序地环绕在它略为圆滚的身体上,煞是好看!陈远辉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青青”。

不久,陈远辉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拯救濒危金头闭壳龟的文章,文章说要拯救金头闭壳龟,办法只有两个:一是要保护其自然栖息地,二是通过人工繁殖来扩大它的野生种群。陈远辉不觉眼前一亮,为何不对莽山烙铁头蛇进行人工繁殖来扩大它的野生数量呢?此念一出,陈远辉仿佛看到成百上千条小蛇在他的手中,一条条争先恐后地爬向大山。

然而,人工饲养繁殖野生莽山烙铁头蛇,不仅在当时整个中国都没有人尝试过,而且在全世界也没有人进行过试验,他只好自己摸索。

他发现,青青爱吃青蛙、昆虫、活泥鳅等肉食,最喜欢吃活老鼠。它一般6-7天进一次食,一次可吃2公斤左右肉食。为了保证青青的营养,陈远辉在抓不到老鼠、昆虫、活泥鳅的情况下,就给它买来瘦肉,还隔三岔五地杀一只自家喂养的土鸡,剁成碎块送到它的嘴边。

一个月后,青青顺利产下19枚蛇卵。产完卵后,青青整天护在卵上,不吃不喝。陈远辉担心饿坏了它,便决定把青青捉起来,给它嘴里填肉喂水。没想到,陈远辉刚把手伸进去,青青就一反常态,照准他的左手食指狠狠地咬了一口!妻子连忙取出自家专门配制的特效蛇药给他服下,本以为问题不大的陈远辉还想继续给蛇喂食,然而,半个小时后他就出现了心跳加快、头晕眼花、想呕吐的症状。他急忙叫妻子用小刀划开伤口,用力挤压排毒,然后不停地用打火机烧红的钢针刺进伤口内,破坏伤口的蛇毒。在连续扎了8针后,陈远辉的肿痛症状才慢慢缓解。

这以后,再给青青喂食时,全家一齐出动,陈远辉捉蛇头,往蛇口中填肉;妻子捉蛇尾,递肉;女儿则准备白开水,一家人硬是把青青收拾得服服帖帖。

不过,陈远辉还是心生纳闷:蛇一般不会轻易伤人的,直到一个月后,陈远辉才在一本生物科技杂志上得知,自己是被青青误会了。原来,毒蛇一般都有护卵的习性,当它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侵害或人为地将蛇和卵强行分离时,它往往会变得异常凶恶。

两个月后,小蛇开始破卵出壳。尽管19枚蛇卵只出壳了5条小蛇,陈远辉还是高兴异常。然而,几天后天气突变,5条小蛇在一天夜里竟被活活冻死。

见青青已处于成熟期,陈远辉怕它孤单寂寞,便想捉一条公蛇来给它做伴,同时也可进行配种。然而一连3年过去了,陈远辉寻遍了莽山的原始森林,却没有发现一条公蛇。这3年中,他通过生物科学普查,发现莽山烙铁头蛇的野外生存数量已不足300条,而且每年以5%的速度递减。

不久,他从一位生物学教授口中得知:母蛇在发情期,会分泌一种特殊气味的分泌物来引诱雄蛇,陈远辉听后欣喜不已,第二天就把青青放到山中。

两个月后,陈远辉去山上找青青。他终于在一棵古树的根部找到了青青,它有了身孕,身体慵懒,趴在树下,陈远辉怕它身体不便发生意外,便把它捉回了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后,青青产下了29枚蛇卵。

2000年9月4日,陈远辉和妻子下班回到家中,突然发现家里的沙发上、鞋子内爬满了一条条青绿色的小蛇。两人抓起来一数,整整23条!

陈远辉人工繁殖野生莽山烙铁头蛇成功的消息,立即在我国生物界引起轰动。赵尔宓教授等专家经过考察论证后,郑重宣告世界首例人工繁殖野生莽山烙铁头蛇获得成功。由于莽山烙铁头蛇的蛇毒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麻风病和晚期癌症都有良好而持久的疗效,陈远辉人工繁殖莽山烙铁头蛇的成功不仅挽救了这些蛇,而且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医学和经济价值。

2000年10月6日,陈远辉在莽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边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放蛇归山”仪式。他轻轻地将23条小蛇从笼子里倒出来,这些小家伙嗅到了森林深处浓浓的原始气息,争先恐后地朝森林中爬去。林管局领导被陈远辉对蛇的一片痴情感动了,2003年1月,该局决定停止采伐保护区内的所有树种;削减和限制森林公园旅游规模,规范旅游路线;在莽山全面禁猎10年。

人蛇情深。2003年6月,在野外生活了2个多月的青青,又平安地回到了陈远辉的家中。7月底,在陈远辉的精心照料下,青青又顺利产下了20枚蛇卵。陈远辉又开始为孵小蛇而忙碌起来。他现在最渴望的是能在莽山建一座野外生态蛇场,让青青自由自在地生存繁衍,游人也能一睹这一珍稀蛇种的神韵。

编辑/柴寿宇 csy@zhiyin.com.cn

4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16:35:06 | 只看该作者

《人间真情》

生命相依,托起“希望之星”的外婆是养母new!

(2003年12月《知音》上半月版    作者:程凌哲)
10年前,当王桂芹身患绝症、生命垂危之际,她在医院里捡到了一个弃婴,因离婚而失去女儿的她遂将全部的母爱给了这个叫“沐阳”(化名)的小女孩,谁料自己的生命也因爱而得以延续。在她的爱心浇灌下,2003年8月,沐阳获得了第三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全国十佳”称号。这段关于生命与爱心的感人故事,让许多人泪下……

收养“沐阳”,爱与希望击退癌魔

吉林市的王桂芹的婚姻是不幸的。在她生下两个女儿后,丈夫和她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判给了丈夫。苦心经营的家就这样散了,王桂芹痛不欲生一次次徘徊在松花江边。但想到年幼的女儿,她最终没有做傻事。离婚一年后,她终于获得了小女儿的抚养权。

大女儿虽不在身边,但她无论是读书,还是参加工作、找对象,都征求王桂芹的意见;小女儿更是乖巧懂事,高中一毕业,她就在商场里做起了小生意。王桂芹深为她们的长大成人而欣慰。

1993年秋天,王桂芹时常感到胃疼,就到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去看病。经诊断,她竟然患上了胃癌,并且已到了中晚期。知道结果后,王桂芹却出奇地冷静,她坚持不肯住院治疗,不想给女儿留下经济负担。

回到家后,王桂芹开始料理“后事”,她把女儿冬天要穿的棉衣做完,家里交水电费的储蓄本都找齐了放在显眼的位置。她还买了一套寿衣藏在床下,她怕两个年轻的女儿到时候不知所措。两个月后,她开始整夜地失眠,并不时地吐血、便血,还经常昏迷。

女儿发现后,强行把她送进了医院。入院当天,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书。虽然经过抢救,王桂芹度过了危险期,但她清楚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了。

1993年10月17日深夜,王桂芹又从疼痛中醒来,她披衣走出病房。在走廊里,她发现长椅上有一个小花被,走近一看,一个小脸红扑扑的婴儿正在里面甜甜地熟睡了。她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弃婴,便急忙叫来值班医生。两个人抱着孩子找遍了所有的病房,也没有人认这个孩子。王桂芹把孩子抱回病房,打开小花被,里面果然有一张纸条,上面除写着“请好心人收留”几个字外,连孩子的出生日期都没有。

在医院为这个女婴联系有关部门时,王桂芹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她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反倒忘了自己的胃痛。病友劝她收养这个孩子,但王桂芹想到自己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结束,还是硬着心肠把孩子交给了医生。结果孩子离开她就哭闹不止。王桂芹见孩子嗓子都哭哑了,就再也狠不下心把孩子推出去了。

几天后,医生在给王桂芹做例行检查中,发现她胃部的肿瘤阴影变小,王桂芹吐血的次数也少了,医生就建议她做手术,但对她的女儿说,做了手术也只能活一年多的时间。开始王桂芹坚决反对做这个手术,她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但每天早上,当阳光从窗外照进病房,她看到孩子张着小嘴尽力够她手里的奶瓶时,她犹豫了。她觉得自己正被一个美好的生命所需要,她哪怕多活一年,对这个孩子来说也是好的。她开始重新考虑生命的意义。

一个午后,她主动找到了自己的主治医师,同意做手术。王桂芹的胃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一,这让她吃尽了苦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只能靠输液和流食维持生命,大量的药剂常常令她呕吐不止。

在手术恢复期间,王桂芹的亲人就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绝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只有85岁的老母亲赞成女儿抱回这个可怜的孩子。王桂芹的两个女儿也理解妈妈当年失去她们时的心情,答应将尽量帮妈妈养大这个孩子。王桂芹说:“这个孩子跟我特别亲,有了她,我的病情减轻了许多,也许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注定了我们要互相依靠。”

她给孩子取名沐阳。由于在医院里照顾孩子不方便,尽管刚做了手术,她还是和孩子回家了。最初病痛折磨得王桂芹常常咬着被角哭泣,老母亲就帮她带孩子。因为疼痛,王桂芹多次想一死了之,但她一看到那张粉红色的小脸甜甜入睡的神情,就又有了希望。

两个月后,令所有人感到惊奇和欣慰的是,王桂芹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且能给孩子洗衣服了。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得病的时候,她不爱说话,一副万念俱灰的神情;可现在,邻居们不但看到她笑容满面地抱着孩子晒太阳,而且还能听到她哼着歌曲。

到了冬天,小沐阳已经会翻身了。一天夜里,王桂芹到厨房给孩子热牛奶,没想到孩子竟掉到了床下,头上摔了个大包。后来,她就每天晚上先把牛奶冲好,然后把奶瓶放在自己的腋窝下,等孩子醒了,就能吃上温度正好的奶。

整天为小沐阳操劳,王桂芹的病情不仅没有因此恶化,而且还大为好转。当她满面红光地到医院复查时,她的主治医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检查结果,并且拿出了王桂芹所有的病历,怀疑当初是不是自己误诊了。但这位医师看了半天,也没查出任何错误。因为王桂芹这个特殊的癌症病人,医院还专门开了个研讨会,大家在得不到答案的情况下,只能感慨是爱与希望这种来自精神世界的力量,帮助王桂芹击退病魔,创造医学上的奇迹。

母爱无畏,52岁去学少儿舞蹈

王桂芹的病情好转,可上班成了她的难题。但她又不能不上班,给孩子买奶粉要钱,还要开支房费、电费、水费。这样,王桂芹只得把孩子白天送到亲戚家,晚上再接回来,这样坚持上了半年班,后来她的身体有些吃不消,才不得不办了病退。

1994年冬天,王桂芹听说孩子经常吃小米粥有利于吸收,就骑自行车去20多公里外的乌拉街去买小米。下午回来时,天气骤变,大风夹着雪粒打透了她的衣服。她的胃开始钻心地疼痛,还没有走出一公里,她感到呼吸困难,两腿发软,不得不背风坐在地上歇一会,这一歇她就再没起来。约20分钟后,公共汽车司机发现了瘫倒在路边的王桂芹,乘客们把她抬上车的时候,她的手里还死死地拎着那7斤小米。众人把她送到医院时,她已开始不停地抽搐。医生说她的胃经不起强烈的刺激才导致了昏迷、抽搐,如不及时发现,她恐怕命都难保了。

王桂芹虽然爱这个孩子胜过爱自己,但她觉得自己不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便委托医院里的医生和单位的同事帮孩子物色个好人家。那几年中,王桂芹天天都在矛盾的心情中度过,一方面,她希望能有一对善良并且条件不错的夫妇收养孩子;一方面,有人敲门或电话一响,她都会心跳加速,生怕有人进来突然带走孩子。

王桂芹的兄弟姐妹们看出了她的担忧,就对她说,他们会帮她把孩子养大的,别再考虑送人的事了。王桂芹泣不成声地说:“我再有病,你们就不用管我了,把那钱用在这个孩子身上,我死也甘心。”

就这样,王桂芹带小沐阳到吉林市民政部门办理了领养手续。拿到领养证的那一刻,她心里压着几年的石头终于被搬开了。因为怕沐阳长大后会怀疑自己这么大年纪不是她的妈妈,王桂芹就说她是自己大女儿的孩子。小沐阳一直管她叫“外婆”。

精神上有了安慰,王桂芹人也开朗多了。她白天送小沐阳去幼儿园后,还找了一份做午饭、收拾屋子的保姆工作。晚上邻居们经常能听到她们的嬉戏声。

沐阳自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歌舞天赋。5岁那年,幼儿园为迎接教育局领导,专门排了一个《小燕子》的舞蹈。但没想到节目开始时,放音乐的阿姨却放成了《采蘑菇的小姑娘》,小朋友们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但只片刻工夫,小沐阳就随着音乐自编动作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她还随手捡起了一个书包当做竹筐背了起来。

从那以后,幼儿园的老师经常为她编排独舞。年末的汇报演出,教育局领导点名让小沐阳上台表演。小沐阳6岁时,王桂芹就把她送到了吉林市电视少儿艺术团学习舞蹈。2001年,小沐阳获得吉林省新苗杯冠军,随后又多次在省、市的大型比赛中获奖,被当地文艺界誉为小明星。

既要培养小沐阳,又要偿还治病时欠下的医药费,这让王桂芹的生活变得捉襟见肘,但她每天乐呵呵的,尤其是听到有人夸奖小沐阳,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

然而,正当她们的生活刚刚步入正轨,不幸再次降临在这对特殊的“母女”身上。2001年9月30日,沐阳和小伙伴们在自家楼前踢毽子,玩兴正浓时,邻居赵某从楼里出来,见几个孩子挡住了她的去路,就骂了几句,小沐阳不服气地问道:“阿姨,你凭什么骂人啊?”对方恼羞成怒,竟把小沐阳按在墙上,用钥匙从小沐阳的额头一直划到了嘴角处,然后扬长而去。闻讯赶来的王桂芹抱起昏厥过去的小沐阳直奔医院,等她把小沐阳放在救护床上,自己也累得昏倒在地上。

医生在小沐阳的脸上缝了8针。邻居赵某被警方刑事拘留了,但起初法医鉴定小沐阳为轻微伤,赵某被释放了。王桂芹于2002年4月26日向吉林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7月4日,吉林市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中,鉴定小沐阳面部伤为轻伤,并依法追究赵某的刑事责任,但赵某却莫名失踪了。

因为这件事,王桂芹一夜之间白了头发。亲属们都为她捏了一把汗,怕她再次病倒。看着病床上的孩子,王桂芹再一次表现出了她的坚强。

被人划伤后,小沐阳受到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她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长达13厘米的伤疤。她变得不敢照镜子,害怕见人。而且一有大一点的声音,她就吓得直哆嗦。平时她总是坐在房间里发呆,王桂芹试图领她出去散心,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半年过去了,小沐阳脸上的伤口早已愈合,但她不肯去上学,王桂芹只好向老师求助。老师带着十几位同学来看望她,但她就是不肯开门。后来,王桂芹给她找了一条纱巾罩住了脸,她才开了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让小沐阳重新燃起了希望,她答应去上学。

重新回到学校的小沐阳非常用功,她很快又成了班里的尖子生,但她不愿和任何人说话。王桂芹发现小沐阳每次做完作业,都把腿放在窗台上练软功,而且总是偷偷地看她以前演出的照片,她知道小沐阳放不下舞蹈。为了能唤回小沐阳的自信,经过考虑,王桂芹决定自学舞蹈,和她一起练功。

52岁的王桂芹先是到一个老年舞蹈班学习,后来,她发现要和小沐阳同步交流,就必须学少儿舞蹈,又转到了儿童舞蹈班。小学员的家长看到王桂芹染了黄头发,和孩子们一起蹦蹦跳跳,就怀疑她精神不正常,建议老师赶走她。王桂芹无奈之下,就把自己和小沐阳的遭遇说了出来。舞蹈老师听了之后非常感动,她不但免了王桂芹的学费,还经常给她开小灶。毕竟年纪大了,她学习起来很吃力。有一次,老师给小学员压腿,王桂芹坚持要做,没想到老师给她压完腿,她竟站不起来了。由于韧带拉伤,她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王桂芹每次学习回来,就把学到的舞蹈动作一个一个地教给小沐阳,有时候小沐阳还给外婆纠正错误。因为总是要交流动作要领的体会和经验,小沐阳渐渐变得爱说话了,这令王桂芹非常高兴。

在2002年吉林市春节晚会上,经过王桂芹和舞蹈老师的鼓励,小沐阳终于摘下面纱,走上了舞台。她出色的表演再次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之后,她回到了久别的舞蹈班,很快,成了这个班里最优秀的小学员。

情动山河,“外婆”托起了“希望之星”

看着沐阳又像一只小燕子似的飞上舞台,王桂芹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她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希望她日后能进入好一些的舞蹈学院。一次,她让小沐阳把新学的舞蹈动作温习一遍,小沐阳却要看动画片,王桂芹气得拿刷子打她的屁股。小沐阳大声哭喊着说:“我现在变丑了,妈妈不要我,你又对我不好,别人都说我是捡来的,看来是真的啦?”然后摔门跑了出去。

王桂芹一下子惊呆了,等她会过神来,小沐阳已没了踪影。她急忙下楼去找,可直到天黑也没找到。王桂芹发动了所有的亲属去找,晚上11点钟,终于在楼口的转角处发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沐阳。王桂芹搂着她一遍遍地说:“外婆再也不打你了,你原谅外婆吧。”

这件事后,王桂芹决定搬家,她觉得虽然老邻居们能够为她保守秘密,但却保证不了他们的孩子不说出来。经过亲属们的帮忙,她换了一套房子。

2002年9月1日,王桂芹来到小沐阳就读的吉林市船营区第五小学,为她交了学杂费、舞蹈培训费等,却不够钱交第二课堂的英语费。她找到校长,把目前艰难的生活现状说了,没想到这些话让躲在门外的小沐阳听到了。回家后,小沐阳对王桂芹说:“外婆,我不想学英语了,你别去求别人了。”

从那以后,小沐阳每天放学回家,都抢着帮王桂芹洗衣服、择菜。但这个小姑娘不像以前那么爱说爱笑了,她常常趴在写字台前发呆。王桂芹在和她说每一句话时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对,小沐阳会突然一去不复返。

2002年10月的一天,小沐阳突然问王桂芹:“同学们都过生日,我的生日是哪天啊?”王桂芹意识到这么多年,自己从来没有为小沐阳过一次生日。面对孩子天真的眼神,王桂芹真想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又担心孩子不能承受这个事实。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她对小沐阳更加疼爱了。

在小沐阳受伤期间,吉林市少儿电视艺术团的武秀蓉团长得知了王桂芹收养小沐阳的故事后,非常感动。当小沐阳回到舞蹈班学习后,她不仅为其减免了一半的学费,还帮助小沐阳上了半费声乐班。

2002年11月,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文艺委员会、首都老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在全国各地举行了地区选拔赛。武秀蓉团长坚信小沐阳一定能拿到好名次,为她量体打造了独舞《花木兰》和群舞《林海雪原》的领舞。

此时,10岁的小沐阳身高已经达到了1.57米。她和别的孩子一样爱美,但从来不开口向王桂芹要新衣服。参加全国大赛,按规定参赛者都要有一套演出服,由于小沐阳要表演两个舞蹈,所以要准备两套。王桂芹得知买两套演出服要300多元,她觉得太浪费,就找到武团长说自己会做演出服。在武团长的指导下,她买来布料,就用自家的缝纫机做。王桂芹的眼睛由于经常流泪有些花了,所以她不得不在阳光照进屋子的中午做活。当小沐阳在老师面前试穿这两套演出服时,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王桂芹亲手做的。

在吉林地区的选拔赛上,小沐阳凭着扎实的功底,取得了独舞和群舞两项第一名。但在参加吉林省的复赛中,她却差一点与全国大赛失之交臂。2002年12月的一天,没有化妆的小沐阳走进大赛现场接受评委们的目测,一位评委发现了她脸上的伤疤,建议她不要参加复赛了,以免白占了一个名额。王桂芹情急之下,扑通一声给那位评委跪了下来。她诉说了小沐阳受伤的经过,并说她不奢望孩子一定要拿什么名次,只要让她参赛就行,这对于刚刚恢复自信的小沐阳来说非常重要。评委们全被打动了。小沐阳因此得以如期参加复赛,并且再次夺得了两项第一。

通过复赛,小沐阳将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在北京的决赛,但2000多元的参赛费却让王桂芹为难了。她的哥哥姐姐知道后,一致决定:“不论花多少钱,大家都会一起出。”王桂芹的哥哥姐姐都是普通职工,他们想办法凑齐了这次比赛的费用。

正式比赛的当天,小沐阳面对台下众多老艺术家和观众,毫不怯场,她娴熟的表演把一个活脱脱的花木兰呈现在观众面前。表演结束后,全场都为这个小姑娘长时间地鼓掌,评委们更是赞不绝口。结果,小沐阳获得了第三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少儿舞蹈组“全国十佳”称号。2003年4月,小沐阳随北京首艺歌舞团赴泰国参加“文化艺术交流节”,她表演的独舞《花木兰》获得国际证书奖。

2003年8月23日第三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的颁奖晚会上,当颁奖嘉宾把奖杯送到她的手里,这个命运多舛的小姑娘哭了。看到全场观众都在为小沐阳喝彩,后台的王桂芹想起这10年来的酸甜苦辣,竟然激动得晕倒在地。小沐阳见状,飞快跑下台,扶起外婆,两人哭作一团。现场所有的人都被这一幕感动了。

由于小沐阳取得的成绩突出,她被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多家舞蹈院校看中,但终因王桂芹付不起昂贵的学费而没能成行。当年致使小沐阳受伤的赵某一直负案在逃,孩子也没能拿到一分钱的赔偿金。根据医嘱,小沐阳应该到上海整容,也是因为没钱一直没能成行,这两件事成了王桂芹的一块心病。2003年8月,她决定把房子卖掉,用房款完成自己的这两个心愿,而小沐阳担心自己上学后外婆将居无定所,坚决反对。最后,祖孙俩达成协议:王桂芹卖掉房子陪小沐阳一起到外地上学。等到了外地,她们就租一间房子,然后小沐阳利用课余时间做舞蹈小家教,挣钱养外婆。但王桂芹的房子最终还是没能卖成,因为她住的那套房子,产权不完全是自己的。

小沐阳求学的事折磨得王桂芹夜不能眠,最近她的胃又开始隐隐作痛,实在受不了时,她就买两三元的止痛药回来吃。这几年为抚养孩子和自己治病,王桂芹已欠下了几万元的债。王桂芹眼含泪花说:“这些年来,虽然我为小沐阳付出了许多,但我却应该感激她,因为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果有一天,小沐阳的父母真的出现了,为了孩子的前程,我也许会忍痛割爱。”

编辑/胡亚军 hyj@zhiyin.com.cn

5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5 11:14:36 | 只看该作者

《人间真情》

九岁女孩最后的感动:“爸爸”来了new!

(2003年12月《知音》下半月版    作者:田风)
2003年9月24日,《成都商报》刊登了一则9岁绝症女孩李姗寻找“临时爸爸”的寻人启事。启事刊登以后,立即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热心的人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争当“临时爸爸”的人络绎不绝。

10月20日,李姗的母亲吴梅接受了笔者的专访。笔者也因此了解到了寻找“临时爸爸”背后的真相以及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感人故事……

绝症女孩惟一的心愿:想见爸爸一面

1992年夏天,家住眉山市丹棱县的吴梅为了逃避感情变故带来的伤痛,独自一人来到海南,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了文员。同年她认识了做建材生意的李波,两人很快同居。1993年12月,他们爱情的结晶——可爱的女儿李姗来到人世。孩子的降临,给两人的生活带来了无尽欢乐。

快乐短暂,命运弄人。两年后,吴梅揪心地发现女儿不仅不会说话,就连走路也不会,所有的表现仍如一个半岁的婴儿。吴梅急忙把女儿带到医院检查,结果令人绝望:李姗患有先天供给失调性脑瘫!如晴天霹雳,吴梅重新看到的幸福希望在瞬间化为泡影。

从医院回到家中,吴梅瘫倒在沙发上,身边的姗姗用稚嫩纯净的眼神看着妈妈。吴梅的心战栗了。她鼓起勇气,和李波一起带着女儿四处求医。李姗一天天长大,因为治病,所需花的钱也越来越多,李波渐渐显得不耐烦。1996年,他以开拓业务为由离开了海南。刚开始吴梅并没有太在意,而李波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回来看望李姗一次,可越到后来,他的音讯也就越稀疏。2000年春节过后,吴梅彻底失去了他的消息。那一刻,看着怀里的李姗,吴梅欲哭无泪。

爱人的离去让吴梅又一次遭遇命运的重挫。但内心洋溢的深深母爱让她振作起精神照料病弱的女儿。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坚强的吴梅开始了如铁人般的生活。为了挣钱给李姗治病,她一人打三份工:清晨卖报纸、白天当文员、晚上糊纸盒。即便如此,她们母女的生活仍然拮据。几年来,吴梅为李姗已经付出了近20万元的治疗费。这不仅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还让她负债累累。

2000年9月,李姗到了上学的年龄。因她没有海南户口,吴梅只得把她带回了老家眉山读书。到了二年级,李姗终因跟不上学习进度而被迫退学。

退学以后,无所事事加上病痛折磨,让李姗更加思念她的父亲。她经常问吴梅:“妈妈,爸爸去哪儿了?他怎么老是不回家呢?”每当这时,吴梅总是十分愧疚地对女儿撒谎说:“姗姗,你爸爸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出差……”

在李姗的亲生父亲离开之后,吴梅也曾考虑过给李姗找一个爸爸,但李姗总是惦记着自己的亲生父亲。几次尝试失败后,吴梅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她不希望再给女儿多灾多难的生活带来任何的伤害。

2002年,为让李姗得到更好的医治,吴梅特地将李姗送到了广西一个叫“安琪之家”的特殊儿童服务机构。可到那里以后,李姗的病情不但没有缓解,反而一天天严重起来。从2003年9月初开始,李姗开始持续发高烧。为此,吴梅不得不又把李姗带回四川,住进了丹棱县人民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9月21日,医生面色凝重地找到吴梅:“我们经过详细的检查,李姗患上了肝癌。”肝癌!女儿才9岁啊,怎么就患上肝癌了呢?吴梅怎么也不肯相信,她不断地央求医生,希望他们能为女儿重新做一次详细的检查。可重新检查的结果仍旧让人绝望。

那天晚上,吴梅独自一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流了整整一夜的泪,为自己,更为了年幼的女儿。第二天清晨,吴梅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医院。病房里的空气凝重而沉闷,李姗苍白的脸颊在白色床单的映衬下毫无生气。一个女孩年仅9岁就面临生命的绝境,这是怎样的不堪呀!

李姗显然看懂了妈妈眼中的哀伤,她用几近哀求的语气告诉妈妈:“妈妈,我好难受。我是不是活不长了,那么我能不能见见爸爸呢?你不是说爸爸出差了吗?你能让他回来吗?”

爸爸,女儿的爸爸在哪儿呢?3年了,那个男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吴梅感到自己的心一点点被撕碎。她瘫坐在病床前的椅子上,拉着女儿的手暗自垂泪。可当她抬头看到女儿渴求的目光时,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她不知该如何回答女儿,只是在心里一遍遍地暗暗发誓,一定要满足女儿最后的愿望。

困境中,吴梅想到了媒体。2003年9月24日,《成都商报》刊登了她为女儿发布的“寻父启事”。在文中,吴梅委托媒体恳求大众:希望能有爱心人士为李姗担任“临时爸爸”,陪这个绝症女孩走过人生最后的雨季。

一座城市的感动:“临时爸爸”掀起爱心旋风

寻人启事刊登以后,很快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李姗对父爱的渴望震撼了众多读者的心灵。一时间,吴梅的电话响个不停。很多人打来电话安慰吴梅,或是赶到丹棱县看望她们母女,给她们送去急需的医疗费和药物。与此同时,有近20位男士表示愿意给李姗担任“临时爸爸”。

面对众多好心的人们,吴梅却犹豫了。虽然李姗的亲生父亲在3年前就已离开了她,可深爱父亲的李姗对生父一定印象深刻。特别是当人们问及李姗心目中的爸爸是什么样子时,敏感的李姗总是紧闭着小嘴,眼中泪水盈盈,脸色无比苍白。父亲的形象,在女儿心中无疑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吴梅担心贸然给李姗找个父亲,李姗知道真相后会更伤心。

可时间不等人,同时,医院又传出了坏消息:李姗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部和腹部,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了。孩子的病情十分危急,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正在吴梅犹豫着是否该让“临时爸爸”出场时,成都某大学的语言教师冉军给吴梅打来了电话。冉军在电话里告诉吴梅,他愿意给李姗做一次“临时爸爸”,尽自己所能给予孩子父爱。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9月27日早上,吴梅见到了特地从成都赶到眉山的冉军。见面之后,吴梅惊讶不已。她没有想到,冉军竟然与李波有几分相似。显然,就外形而言,冉军无疑是最佳人选。可其他方面呢?冉军的语言、行动能让女儿重新体味父爱吗?吴梅犹豫不决。冉军见状,安慰表白道:“你放心,我会尽量不让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毕竟,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地度过她人生的最后时光。”为了表示决心,冉军还告诉吴梅,他曾经帮自己的哥哥照顾侄女长达两年之久,与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深知孩子心里需要什么……

冉军的一席话,说得情真意切。吴梅最终打消了心里的顾虑,接受了冉军,决定就让他做女儿的“临时爸爸”。但“爸爸”的出现不能太生硬太突兀,为了不让李姗起疑心,冉军和吴梅经过商量,决定先让李姗听听“爸爸”的声音,让她有个思想准备。

9月27日晚上,在眉山市的一家录音棚内,一段舒缓轻柔的钢琴曲响起,录音开始了:

妹妹:(作者注:李姗的生父总是叫李姗为妹妹)

我是爸爸,你还好吗?爸爸现在好想你和妈妈,但是爸爸因为工作很忙,不能回家来看你。

妹妹,看不见你的时候,爸爸就会拿出你在高尔夫球场草地上的照片来想你。我经常在想:我的妹妹还梳着两条漂亮的小辫子吗?

妹妹,生病很痛吧,其实爸爸和你一样痛,但是你一定要记住,有了痛苦才有幸福,只要你听妈妈和医生叔叔的话,你就会看到爸爸……上次在金牛岭动物园,一只小长颈鹿“睡觉”了,动物园的叔叔阿姨把它做成标本,你当时不是问爸爸它怎么会死吗?爸爸现在告诉你,小长颈鹿没有死,它在做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当它有一天醒过来的时候,它就长大了。我的妹妹也有长大的一天,爸爸祝福你做的梦一定是又美又甜……告诉你个好消息,爸爸现在正在回家的路上。我可爱的妹妹,愿你睡个好觉。也许明天你醒来的时候,爸爸就出现在你面前了……

录着录着,冉军的声音哽咽了。为了这5分钟的录音,还未结婚生子的冉军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他先与吴梅进行了两小时的长谈,在充分了解李波与李姗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后,伏案而作写下了这篇给“女儿”的文章。录音前,他还在录音房里静静地坐了半个小时,体味那种做父亲的感觉。

录音结束后,李姗的小姨立即将磁带带到了医院。随着磁带的缓缓转动,李姗的表情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她先是咬着下唇,眉头皱起,呼吸急促。不一会儿,泪水就悄悄溢满了她的双眼,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激动的红晕。到后来,李姗的胸膛剧烈起伏着,她死死抓住妈妈的手,仿佛一不小心,好不容易盼来的爸爸就会突然消失……

短短5分钟,录音结束了。可当妈妈想把耳机拿走时,李姗拼命晃动右手阻止着妈妈。是的,5分钟对于李姗来说,实在太短。当耳机里“爸爸”的话音再次响起时,幸福的泪水从李姗眼角滚落……

“爸爸”的声音让李姗3年来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但这却丝毫不能让她的病情减轻。医生告诉吴梅,李姗的病情正一天天地恶化,每一次发烧都带走了她体内大量的水分,这些只能靠输液来维持。医生还说照目前病情发展来看,李姗脆弱的生命危在旦夕,甚至短短几天,就有可能离开人世。冉军知道李姗的病情后,他再也坐不住了,他和吴梅商量,决定于9月29日以李姗亲生父亲的身份到医院看望李姗。

在去看望李姗的前一天晚上,冉军通宵熬夜,亲手用纸板做了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并在上面写上“一生平安,健康长在”的字样。吴梅告诉过冉军,久卧病榻的李姗一直希望自己的病能早点好起来,然后像飞机一样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

9月29日下午,“临时爸爸”冉军终于出现在了李姗的病床前。此时李姗正躺在病床上输液,她的每一次呼吸都显得粗重艰难,双眼虚弱地微合着,长而卷的睫毛轻轻盖着眼睑,因为疼痛而不停颤抖着。冉军坐在病床前,不安与心痛席卷着他的心灵,他希望姗姗能早点醒来,又怕她醒来。

午后的病房并没有因为阳光的射入而出现生机。沉寂,让一个面对数百学生都不曾怯懦的老师,在面对一个9岁的孩子时,心中惶恐不安。20分钟后,李姗终于醒了,她努力睁开眼寻找妈妈的影子,好像没有看到坐在一边的“爸爸”。

“妹妹,我出差回来了,我给你带了玩具飞机和汽车。”听到声音,李姗的眼珠转向冉军,久久没有说话。冉军见状,立即重复着前几天磁带中的话,最后,他拿出自己做的飞机和汽车,用最温柔的语气说:“妹妹,等你病好了,我就带你乘飞机,坐汽车,去北京爬长城,去新疆吃葡萄,去西藏逛草原。如果你累了,我们就在草地上玩,好不好?”

随后,冉军稳定了一下紧张的情绪开始讲起童话故事。“父与子”、“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他用各种各样的表情和手势衬托着故事,一会儿天真,一会儿夸张,一会又歇斯底里地大叫。因为吴梅告诉他,这些故事,都是李姗最喜欢听的。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李姗仍然没有说话。但她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原本被病痛折磨得异常烦躁的情绪,这会儿也渐渐平静下来。看“女儿”有些饿了,冉军又下楼去买了一个“娃娃脸”蛋糕,还有一张周迅的海报,因为很多人都说李姗长得像周迅。

上楼后,冉军又拿起几个水果在手上搭积木,突然一不小心,最上面的苹果掉了下来,冉军顿时手忙脚乱。就在这一瞬间,一丝可爱的笑容在李姗的嘴角绽放。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的房间里,只有母亲吴梅的泪水悄悄滑落。冉军也愣住了,忘记去拣地上的苹果。这是李姗自住院以来,第一次露出笑脸。那一刻,她不再是身患绝症的可怜女孩,而是在场所有人眼中最美丽的公主!突然李姗爽朗地大笑起来,原来她成功地从“爸爸”手中“抢”到了一个大苹果。

6点钟到了,因为第二天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冉军必须乘坐当天最后一班车赶回成都。第一次“父女相会”即将结束。临别时,冉军十分怜惜地轻轻抚摸着李姗那瘦弱的手,告诉她说:“妹妹,我会再回来看你的,给你讲全世界所有好听的故事!”李姗点了点头,给“父亲”露出一个最灿烂的笑容。

爱心仍在继续,9岁女孩的心愿惊恸人间

回到成都后,“女儿”那被病痛折磨得虚弱不堪的身体在冉军脑海中挥之不去。他连夜找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他们能为李姗奉献爱心。在冉军的号召下,冉军的亲友共为李姗筹资6000余元。

9月30日下午,离开“女儿”不到24小时的冉军带着亲友的心意再一次赶到了丹棱县人民医院,看望“女儿”李姗。冉军还给李姗带来她喜欢的芭比娃娃和几本童话书。

这一次,虽然冉军仍然像上次一样,竭尽所能地给李姗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可冉军却发现,李姗已经没有上一次那么开心和愉快。于是,冉军急忙把吴梅叫到病房的外面,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吴梅无奈地告诉冉军,说:“不知是怎么回事,昨天你走后,李姗虽然没有说什么,可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得出,她似乎已经知道你不是她的亲生爸爸,甚至在之前听录音带时就已经知道。毕竟你和她爸爸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声音……”

冉军听完,沮丧地捶了一下自己的头,他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忽视了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执著的冉军并不愿意就此放弃,他沉思片刻后重新回到病房。他对“女儿”说:“妹妹,爸爸离开你和妈妈3年了,你一定觉得爸爸有些陌生了。其实,爸爸的声音还有样子是有些变化,但爸爸对你的爱丝毫没有改变。你一定要快快好起来,爸爸带你坐飞机,到香港去看海洋世界。”李姗点点头,又拉起妈妈的手交到冉军手中,说:“妈妈也要一起去。”“是的,我们一家人一起去。”冉军笑着答应了。

接下来的交谈轻松而愉快。李姗指着周迅的海报告诉“爸爸”,人人都说她长得像周迅,她自己也特别喜欢素有“精灵公主”之称的周迅。从6岁起,她就开始搜集有关周迅的一切资料。李姗歪着头,调皮地告诉“爸爸”:“要是能亲眼见见周迅,那该有多好哟。”

冉军记住了“女儿”的心愿。回到成都后,他找到几个在媒体工作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帮着联系一下周迅,满足“女儿”的心愿。

“小周迅”想见真周迅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湖南参加金鹰节的周迅耳中。她为冉军的爱心而感动,当即打电话给李姗:“李姗是你吗?我是周迅阿姨,你一定要答应周迅阿姨好好养病哦。”终于与自己的偶像通上了电话,李姗很兴奋。病痛让这个瘦骨嶙峋的女孩备受摧残,但她鼓起全身的力气告诉吴梅:“谢谢爸爸。”吴梅听懂了女儿的意思,她告诉女儿自己一定会把喜讯告诉“爸爸”。

2003年10月3日,在爱心的感召下,周迅终于不远千里赶到眉山看望李姗。周迅的到来,给病痛中的李姗极大惊喜。周迅表示,她会随时关注李姗的病情,并将给予一些具体的帮助。10月17日下午3时,周迅因为拍戏无法抽身,特意委托她的两个朋友来看李姗,并将3万元的治疗费交到吴梅手中。18日,在冉军的建议下,吴梅将女儿转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附二普儿科。

周迅及其他热心人的帮助,让李姗和母亲感激不已。可李姗的病情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由于肺部出现的病变已影响到呼吸道,10月19日,9岁的李姗陷入了长达3小时的深度昏迷中。医院不得不为她安上呼吸机和心电检测仪,而她体内各个器官也都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竭,根本无法进食,身体极度虚弱。

冉军接到吴梅的电话后,火速赶到医院。他紧紧握着“女儿”的手深情呼唤道:“姗姗,我的女儿,你一定要醒过来,爸爸还要带你和妈妈到海洋世界去玩!”情急之下,冉军这位硬汉不禁泪雨纷飞,全然忘了自己仅是个“演员”,扮演的是“临时爸爸”。

也许是冉军的祈求感动了上天,也许是姗姗的坚强得到了回应。因呼吸困难、肝脏肿大被紧急送至抢救室进行抢救的李姗,在听到“爸爸”的深情呼唤后,终于睁开了双眼,坚强地从死亡边缘挺了过来。

姗姗醒来后,拉着“爸爸”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突然,她喊了一声“爸爸”。这是“父女”见面以来,冉军第一次听到“女儿”喊他“爸爸”,他激动地亲了亲“女儿”的脸颊。“爸爸,我知道你不是我的亲爸爸。你没有他高,也不如他会讲笑话。可我知道你是真心爱我,我多希望你是我的亲爸爸哟。”“女儿”的话让冉军再一次惊呆,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抱着“女儿”亲吻,任泪水肆意横飞。短短20天的相处,从李姗身上,冉军感受到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骨肉亲情……

10月21日,在李姗的病榻前,笔者见到了正在给“女儿”讲故事的冉军。冉军身上散发的浓浓父爱,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退出病房,冉军告诉笔者,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姗姗对于生父的爱恋都是无法抹杀的。他恳请《知音》转告李波:无论如何请在女儿临死之前来看她一眼,这是一个绝症女孩最后的心愿,这是一个临时父亲惟一的渴求。

[补记]在本刊发排之际,得知恶讯:10月31日上午11时13分,被病痛折磨了2个月的绝症女孩李姗停止了心跳。守在她身边的“临时爸爸”冉军悲痛不已,他希望“女儿”在天堂再没有病痛缠身,永远快乐地飞翔……
编辑/黄雅芸 hyy@zhiyin.com.cn

6
 楼主| 发表于 2004-1-28 09:28:09 | 只看该作者

《人间真情》

绝境的善良,那两户不幸的津门人家new!

(2004年1月下半月版《知音》    作者:木兰)
2003年6月,天津电视台“T”台的录制现场,高位截瘫的崔平云躺在病床上连人带床被抬上舞台,丈夫刘金友手扶病榻讲述起妻子出车祸后5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当观众席中一片啜泣时,再也按捺不住的肇事司机李宏走到病榻前,用颤抖的声音说:“崔姐,我对不起您!请您原谅我吧,我愿意做您的干儿子,照顾你一生一世,赎清我这笔良心债!”

原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毁了两个幸福的家庭。一家是妻子高位截瘫,丈夫为妻治病,已负债累累、无家可归;另一家,财产被法院执行完后,背负70余万元的巨债,忍辱负重,节衣缩食,打工还债。两个风雨飘摇的家庭用爱与坚强终于迎来了命运新的转机,重新站起来。他们最后摒弃前嫌,又走到一起……

一起意外车祸,毁了两个幸福的家庭

1980年10月2日,出生在天津市河北的刘金友终于与心爱的姑娘崔平云喜结连理。崔平云是一名公交车司机,刘金友是天津某大企业的干部。1982年3月,健康活泼的儿子小凯出生了,三口之家温馨而甜蜜。

然而命运多舛,一场意外的车祸将这个小家庭从幸福的巅峰推入黑暗的谷底!

1997年9月11日凌晨4点多,上早班的崔平云喝下丈夫冲好的牛奶后出去上班。刚出家门才发现下了一夜的雨,此时还没有停,崔平云连忙回家拿雨衣骑着自行车往单位赶。正当她由南向北行进到东马路新安购物广场时,突然感到背后遭到一股巨大的冲力,一阵剧痛顿时使她疼昏过去!

肇事车是一辆新出租车,司机李宏是一位21岁的小伙,这天他正好去接一位包车的客人。他的车雨刷器坏了,行进一段路程他只好停车擦一擦。当第三次下车擦玻璃时,李宏偷了个懒想过一个路口再擦,没想到,看不清路的他径直撞向了崔平云的自行车……

事故发生后,李宏惊呆了。眼看伤者已经昏迷不醒,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抢救生命。他站在马路上伸手拦出租车,可是由于时间太早,路面上过往车很少,李宏一咬牙,把崔平云抱上了自己的夏利车。李宏清楚,根据交通法规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报警,由交警鉴定双方责任事故。在没有交给警方之前,如果机动车一方率先动车,破坏事故现场,那么机动车一方要负全责,但是此时的李宏已顾不得这些了。

汽车直奔天津骨科医院,把崔平云送入急救室后,李宏急忙打电话把情况告诉了父亲。随后他通过崔平云书包里的一个电话本,查到了她母亲家的电话,通知她的家人。两个家庭顷刻间打碎了昔日的平静。

李宏的父亲李文才老人接电话时,手都禁不住发抖。他曾是一名出色的战斗骨干,参加过抗美援越,他还参加了1969年中央军委举行的建国20周年国庆大阅兵,光荣地接受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82年调回天津河北廊坊内燃机厂,一直干到退休。

1997年李宏的单位效益不景气,李宏从厂里辞了职打算跑出租。李文才找到老战友东拼西凑借了8万块钱给李宏买了一辆夏利车。万万没想到,就在儿子新婚的前夕,竟出了这样的事情。顾不得多想,李文才向邻居借了8000元钱匆匆赶往医院。

此时的崔平云家已乱成一团。凌晨5点多,刘金友在睡梦中被岳父的敲门声唤醒。刘金友拿出家中全部的积蓄2000元钱,打车赶往医院。赶到医院后,满脸歉意的李文才父子不住地向他道歉,刘金友强忍悲痛反过来安慰他父子俩。

长达3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医生们惊异地发现,崔平云不像以往的车祸伤者那样大面积地出血,全身上下没有一点伤痕。经诊断发现,原来崔平云的颈椎发生错位,颈椎内的中枢神经已经被生生拉断!而奇怪的是,崔平云的心跳正常,大脑仍有存活意识。在征得双方家庭的同意后,院方接连进行3次大手术。

在此期间,李宏一家每天陪护在床前,陪刘金友照顾妻子,并积极垫付1万多元手术费。每晚,刘金友就睡在妻子病床前的水泥地上,寸步不离。7天里,医院就连下了7张病危通知单,每次刘金友都用颤抖的手签下自己的名字。想到生死未卜的妻子,刘金友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李文才父子看在眼里,愧在心头,他们一边真诚地安慰刘金友,一边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支付手术费。

也许是上天的垂怜,在崔平云住院的第15天,她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刘金友急忙用手拍打着她的四肢,但任凭丈夫怎样拍打,崔平云都没有丝毫的感觉。当刘金友拍到她的前胸时,仍然毫无知觉的她,再也忍不住,痛哭失声!病房里的人们一片静默。

过了几天,医院的正式诊断结果出来了,两个家庭惊呆了:崔平云颈椎严重错位,中枢神经被拉断已无法再生,从颈部以下感官功能全部丧失。看到这一诊断结果,刘金友险些崩溃。李文才父子带着愧疚再次来到病房里看望崔平云。还不明病情真相的崔平云看到他们还热情地打着招呼,请他们坐,并轻松地说:“大爷,您放心,我伤得不重,再养几天就能出院了。”李氏父子听到崔平云如此说心如刀绞,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女人啊!

崔平云瘫痪在床后无法咀嚼食物,需要大量的药液维生,每天平均花销在1000多元。院方无奈地表示,这种病能否痊愈,治疗到什么程度都是未知。当得知妻子治疗好的希望渺茫时,刘金友完全失去了控制,他把一切都迁怒到李宏的身上。每当看到李宏来到医院,他就忍不住大声地咒骂。深感内疚的李宏仍积极努力,他看到崔平云大小便失禁,照料起来非常麻烦,便让他的母亲辞掉工作来看护崔平云。而这并不能获得刘金友的谅解,有时他还在众人面前狠狠地羞辱李宏的母亲。60多岁的老人忍气吞声,回家不敢对儿子说。

有一次,李宏的父亲李文才得到一条朋友送的大鲤鱼,想到崔平云急需补充营养,他就把鱼拿到医院来给她炖汤。刘金友见他几天没拿钱,拿条鱼来糊弄,火冒三丈,随手把鱼一扔,破口大骂,李文才也没解释,一个劲地赔小心。李宏在旁边实在忍不住,就和刘金友吵起来,两人差点动起手来。李宏的女友见他家出了这么大的变故,坚决同他分手了。受了打击的李宏渐渐地对到医院探望产生了抵触情绪。

艰难的诉讼大战,两个家庭伤痕累累

1997年12月1日,眼见李家只是人来得比较勤,拿出的钱却越来越少,刘金友和李家多次为医药费发生争执,李宏的母亲也因和刘金友大吵了几次愤然回家。无奈之下,刘金友向南开区人民法院起诉,将李宏及其所属的天源出租车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认为天源出租车公司与被告曾有过协议,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一切由车主负责,因此该事故由被告负担全责,依法判决被告李宏赔偿原告医药费共计4万多元。

判决下达后,法院依法执行。李家无财产可以执行,他家的房产产权是部队的,也只有40平米的平房,法院将其中一间封起。惟一值钱的是那辆汽车,法院要执行拍卖。李文才恳求刘金友说:“你就求法院不要执行,我把李宏送你当儿子,这辆车赚的钱也归你!”刘金友沉默良久,没有同意。他急需用钱,也怕中途李家变卦。因为此事,刘家和李家的矛盾越来越大。

李宏的车最终被拍卖了5.5万元,然而这一切对崔平云的治疗费来讲只是杯水车薪。5万元药费仅仅支持了半年多。

1998年4月,崔平云的病情不见好转,刘金友被庞大的医药费压得喘不过气来。因为长期不上班,单位已经停发了他的工资,全家靠着崔平云的400多元的工资生活。无奈之下刘金友只有忍痛将拆迁在即的房子卖了8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卖了房子,无家可归,他干脆把家居物品都搬到了医院里,每天晚上睡地铺。儿子小凯送到姥姥家寄居。由于受母亲车祸的影响,聪明的小凯只考上了一所普通中专。

刘金友知道李家已经拿不出什么钱了,他认为在这场事故中,李宏挂靠的天源出租汽车公司要负连带责任。他请不起律师,就在病房里自学法律知识。

1998年8月11日刘金友再次向南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李宏及天源出租汽车公司一次性给予赔偿并请求做伤残鉴定。当年10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下达法医鉴定,崔平云颈椎四度严重错位,大小便失禁,全身瘫痪,伤残程度为一级。

1999年1月13日,南开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被告李宏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于是依法判决被告依法赔偿原告崔平云医疗费用48万元,精神补偿费24万元,共计72万元。作为第三人天源出租车公司承担部分连带责任1841元。显然李家是无法拿出这样一笔巨款的。事实上法律判决成了一纸白条。

刘金友已是身心俱疲。这天夜里,他准时回医院喂妻子吃完晚饭后,一个人跑到医院外的僻静处疯狂地大喊大叫。此时,刘金友已背下30多万元的外债,其中有20多万是崔平云供职的公交一公司垫付的。同时,公司职工也自发地充当了崔平云的特护员,帮助刘金友进行护理。

与此同时,李家也惨不忍睹。这场车祸不但使李宏的婚事泡了汤,也失去了工作。原本负债数万元的李家又背上了72万元的巨债。而李家一家三口的收入才800元,法院每月执行200元交给刘金友,区区200元,但在李家却是沉重的负担。

李文才夫妇为了替儿还债,到处低声下气求朋告友借款。眼瞅着父母整日哀愁度日,李宏心痛至极。他天真地以为自己走了,家里就可以不为他所累,于是他离家出走了。

儿子的出走,使李文才再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四处托人寻找儿子,李宏的母亲情急之下,中风倒床不起。但是,李宏就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毫无音讯。李文才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一边筹钱,明明知道筹一点钱也只是杯水车薪,但仍不断积攒。李文才每天凌晨4点,趁邻居还在熟睡的时候,就悄悄骑车到公园捡破烂;卖完破烂,中午回家照顾老伴,下午再去打一份零工。5年来,他们没有置过一件衣服,没有因为什么节日改善伙食。买菜也是买最便宜的一种,炒菜用油都是一滴滴往锅里放,家里的碗、茶杯都带着大大小小的缺口。就这样,李文才每月按时拿出200元钱给刘金友夫妇。

每次刘金友接过年迈的李文才掏出的皱巴巴的零钱时,心里也十分难受,但有什么办法呢?病床上的妻子还等待着明天的医药费呢!

其实,李宏一直躲在天津一家小台球馆里上班。每天,他都是等到人走闭馆后,就睡在馆里的台球案子上。时间久了,李宏的背也渐渐驼了,腰腿还受了风寒。

不久,台球馆因为出了治安问题,被迫关门。李宏又找了一份帮别人运鸽子的差事。没过三个月,李宏又失业了。几经辗转,好不容易有一家私人开的电焊厂愿意收留他。李宏十分感激。他拼命加班加点,抢着干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可他挣的几个钱刚够花销。

每天夜里,李宏就睡在厂院里的一个小集装箱里,那里有一张小的行军床。夏天还好,但冬天非常冷,冷风从缝隙里穿堂而过,只有一条棉被裹身的他冻得瑟瑟发抖。工友看他可怜,从家里拿了一件棉大衣来为他盖脚。因为受了这场车祸的刺激,李宏晚上做噩梦,不断梦到发生车祸的那一幕。沉重的精神压力,使李宏对人际交往产生障碍,时间久了,他竟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峰回路转,两个不幸家庭的善良走向

刘金友长时间睡在病房,他的身体迅速垮了,因用眼过度而导致瞳孔粘连,随时有失明的危险。刘金友咬紧牙关,坚持回来照顾妻子,并寻医问药。

2001年底,刘金友打听到北京海军总医院可以做使损伤的神经部位获得再生的手术,成功率为98%。而且经过临床实验已有12位高瘫病人重新站起。刘金友夫妻俩禁不住喜极而泣,希望之火再次点燃!

第二天,刘金友赶到北京找到海军总医院问情况。当该院领导得知刘金友的事情后,当即决定在药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为崔平云做手术,免去各项费用,只收手术费5万元钱。

刘金友举债无门,他只好硬着头皮到法院请求法院再次执行李宏的财产。法院一直在跟踪李宏家的经济情况,但他家确实没有任何进账。法院无能为力,刘金友绝望了!

2002年1月20日,在法院等了一天的刘金友晕晕沉沉下楼,在下楼时他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原来风湿病复发了!他呻吟着扶着楼梯坐在地上,却再也站不起来了。屈辱与疼痛的折磨使他再也无法控制,轻轻啜泣起来。

这时天津《今晚报》女记者谢琰正好到法院采访,她连忙主动走上前搀扶起刘金友,两个人攀谈起来。

谢琰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在经过深入采访后,含泪写出了刘金友倾家荡产举债40余万救妻的报道。文章一经刊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被这段感天动地在苦难中饱受磨砺的夫妻情感动了,爱心大潮涌动津沽大地。崔平云的病房里热闹非凡,每天来探视的人,送营养品、捐钱的人络绎不绝。

崔平云供职的单位公交一集团组织了一场大型募捐活动,这次活动一下就为崔平云筹到了近3万元救命钱。短短的几天里,5万元手术费迅速到位。刘金友夫妇北京之行终于成行。

李文才看到崔平云去北京治病的消息,便从老伴的医药费里拿了300元钱赶到报社,要谢琰一定替他问候刘家!为了尽快解决两家的积怨,谢琰来到李文才的家里看究竟。她被这一家的悲惨境遇惊呆了:在总共不足40平米的平房里有三间屋子,李宏所住的南房至今还贴着法院的封条。垃圾与杂物堆积在屋里的各个角落,一股股馊臭气刺鼻。

他们对自己的儿子给刘金友夫妇带来痛苦感到痛心疾首,李文才老人对谢琰深情地说:“我希望宏儿能早日回来,他妈妈两年没看到他都想疯了。不管有多大的苦难,父母永远惦记着他呀!”

回到报社,谢琰有感而发再次写出报道。没想到这篇报道引起了更大的轰动,善良的人们再次受到震撼。很多人向李文才捐上一笔笔爱心款。这让李文才十分感动,他表示,自己代儿受罪,是天经地义,作为一个赎罪的人,没有资格接受人们的爱心。但这依然挡不住人们的善举,有的人干脆找上门去送上一袋袋米面和鱼肉排骨,表示一份心意。

这场爱心大潮推动着故事走向善良的彼岸。2002年7月2日上午,谢琰突然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一个男人的啜泣声从电话那端传来。稍许平静后,那边终于说出:“我是李宏,我对不起崔姐……”

李宏含泪述说了自己在外打工三年来的遭遇。他本想永远隐姓埋名过一生。终于,他鼓足勇气站了出来,当天,他买了一束康乃馨到崔平云的病房谢罪。刘金友掩面而泣,心情十分复杂!

很多企业得知李宏的遭遇,抢着招收李宏为司机,李宏到了一家满意的单位工作,每月有500元工资。平时,他一有空就往刘家打电话,但刘金友始终没有原谅他!

2003年3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再次下达判决,天津市天源出租汽车公司承担连带责任,72万元中除已由李宏负担8万元外,剩余款项全部由天源公司负担。判决下达后,两个家庭欣喜万分。

2003年5月,喜讯从北京传来,崔平云手术成功,不日即将返津。一个月后,在读者鲜花的簇拥下,躺在病床上的崔平云被人抬下了汽车。与手术前相比,她的精神状况好多了,脸上浮现着鲜活的笑容。而且令人惊喜的是,崔平云脖子可以转动,手臂可以抬起,据诊断医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疗程,中枢神经可再生,在细心的呵护下崔平云将会重新站起!

天津市交管局局长为这起真实感人的事件所感动,立即协调天津电视台与《今晚报》两家媒体,以此为题材,制作一部大型谈话节目,将双方当事人请上“T”台共同讲述这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2003年6月,在交管局的积极运作下,曾经是冤家的两户人家,5年后第一次共同由幕后走上台前,便发生了开头一幕。

台下一片静默,人们都在看着刘金友夫妇会否接受这份迟来的歉意。良久,崔平云吃力地抬起臂膀,李宏惊喜万分,他一个箭步走上前捧起了那虚弱的手,旁边的刘金友、李文才已是泪如雨下,两个家庭在经历了5年的恩恩怨怨、风波坎坷后,终于摒弃前嫌,共同迎来了生命的转机!现场的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3年11月,在发稿前笔者获悉,崔平云的病况在逐步好转。刘金友告诉记者现在最主要的是帮助妻子做物理治疗,逐步恢复肌肉的感知。儿子毕业后刚分配到了一家工厂就发了下岗证,现在一个市场里跟人学镶牙。他说他和李家用坚强和善良迎击了这场横祸,他希望他们两家早日站起来!他感谢李家陪他走过这风风雨雨,他也非常感谢好心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李宏现在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走出了过去的黑暗后,又获得了刘金友夫妇的谅解,他现在心情开朗多了。每天忙碌地工作,他想多找几份兼职多赚钱,尽快帮助崔姐早日还清巨债。感情生活,他还是一片空白,他说能够坦然和父母在一起,照料双亲已经十分知足了。当他得知自己的故事要登载在《知音》杂志上时,他希望《知音》的读者能够以他为鉴,掌握好手中的幸福方向盘。最后他通过本刊向广大善良和坚强的人致敬!

编辑/王 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11:20 , Processed in 0.0745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