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国传媒体制变革 可借鉴报业控股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5 07:2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合早报80周年专辑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总监:
中国传媒体制变革 可借鉴报业控股经验
林义明 (2003-10-04)
《媒体集团的经营与管理——新加坡报业控股的成功之道》一书,有系统地向读者介绍报业控股的管理经验。  

  中国的传媒体制正处于变革时期,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陆续出台,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过去二十年的发展经验,正值得中国媒体集团借鉴。
  就在中国开始对传媒产业进行重大改革之际,有丰富新闻工作与网络报纸编辑经验的中国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总监兼教授袁舟撰写了《媒体集团的经营与管理——新加坡报业控股的成功之道》一书,有系统地向读者介绍报业控股的管理经验。
  这部论著由汕头大学出版社于上个月初出版,首印一万册。全书共11章,介绍了新加坡报业和报业控股公司的历史、经营理念、编辑方针、广告经营、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
  袁舟曾任“联合早报网”主编。他昨天接受本报访问时说,目前中国的传媒体制正在进行重大的变革,其中包括媒体与行政分离、国家扶持主要媒体集团作大做强、提高内容质量等。在这些方面,报业控股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媒体集团借鉴。
  他认为中新媒体集团发展的大方向一致:一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二是要更好地为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服务。
  他指出,新加坡政府和媒体之间有共识,两者是配合与合作的关系,而非对抗的关系,这和中国国内办报的宗旨多少有相同之处。
  袁舟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新中两国的报业集团都须尽快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应对来自环球化及海外媒体集团竞争的巨大挑战。这一点两地则完全相同。
袁舟:许多中国读者对《联合早报》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想了解新加坡报业控股的经营与管理。  

  据他观察,从经济实力上来看,新加坡报业集团在强调社会与政治职能,提高报纸素质的同时,还能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是中国国内的众多报业集团被称为‘翻牌’报业集团,虽然成立了集团,不过是改名称而已,在提高效益和扩张规模上并没有大的作为。”
  袁舟曾在1996年至2002年期间,历任《联合早报》高级财经记者、联合早报网主编、报业控股亚洲网有限公司副总裁等职。2002年8月,他受李嘉诚基金会支持出任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系主任。这个学系已更名为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李嘉诚基金会重点扶持的学科项目。袁舟现任学院总监兼教授。
  过去一年来,袁舟在管理与教学之余,陆续在中国著名的新闻期刊,如《中国记者》、《新闻记者》和《新闻界》等,发表了有关新加坡报业管理的系列研究文章,受到了行内人士的关注。
  同时,在报业控股管理层的支持下,他在所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完成并出版了著作《媒体集团的经营与管理——新加坡报业控股的成功之道》。
  据袁舟所知,这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专门从“微观”层面研究媒体集团的运作过程及其活动规律的专著,也是一本处处以中国媒体集团为参照对象和进行比较分析的著作。
  这部著作将在中国各大城市的书店出售,预料本地读者也能于不久后在本地的华文书店购买到。
  袁舟指出,由于许多中国媒体从业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以及一般读者对《联合早报》都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进而想了解新加坡报业控股的经营与管理。
  他说,近年到报业控股访问的中国新闻代表团络绎不绝,对华文报集团在不利的语文环境下,仍有好的业务表现感慨不已。
  他在书中主要是以《联合早报》和华文报集团为论述的重点,相对较少论及英文及马来文报集团的情况,主要便是照顾到中国读者的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05:10 , Processed in 0.0500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