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84|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典前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4-21 15:0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桂枝汤在 2003/04/23 06:36am 第 1 次编辑]

白衣天使无私无畏感人肺腑
“护士日记”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本报记者 刘光金

      
    4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的日记《对抗“非典”难忘那46个日日夜夜》(以下简称《护士日记》),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界人士由衷地赞扬像张积慧一样战斗在对抗非典型肺炎最前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认为正是由于有了千万个像张积慧般白衣天使的忘我牺牲和无私奉献,才有了广东乃至全国疫情的有效遏制。
    “三贴近”稿子迅速引起共鸣
    朴实无华的《护士日记》来自基层,来自抗击非典型肺炎一线,它迅速在广大医护人员中引起共鸣。在广东,许多仍旧奋战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表示,胡锦涛总书记日前亲自到广州慰问医务工作者,《人民日报》如此整版篇幅地真实报道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真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欣慰和自豪。张积慧所在医院,许多第一时间看到报道的医务人员忍不住边看边掉下泪来。在众人的要求下,医院当天上午紧急复印了一批整版的报纸,又很快都被人拿走了。“临时病区”的医务人员看了报道后都说,很真实、很实在。日记作者张积慧说,“太惊讶了,终生难忘。”她的同事、朋友、同学都争相向她和“临时病区”的医护人员表示慰问,表示要收藏这天的报纸,也珍藏这一段难得的记忆。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干部陈惠玲当天就看完了报道,他说,《护士日记》真实感人,医护工作者在抗击“非典”中所表现出的良好职业道德,很高尚,很值得人们敬重,也很值得大家学习。眼下,同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搏杀还在进行,医护人员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一定要好好体谅他们,全力支持他们。
    不少同志认为,《护士日记》就是“三贴近”的好稿子,《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刊出,确实有冲击力、感染力,是在全国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给广大医护人员鼓劲加油的好报道。《护士日记》是广东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精神的缩影,它用大量鲜活、生动的事实让人们更具体地了解“非典”,有助于消除恐慌心理,增强战胜“非典”的信心。同时,也告诫医务人员,防治工作不能麻痹大意。
    白衣战士不愧是真正勇士
    《护士日记》在首都医务界和群众中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日记中那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思想,立即成为大家的共勉和行动。
    解放军总医院护理中心刘玉兰说:“张积慧的日记感人至深。我担任护士长多年,深知临床医务工作者的甘苦。”张积慧和她的同事们为了抢救、治疗“非典”患者,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勇于牺牲,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我国医务医护人员的榜样。他们的奉献和探索,不仅换来几十个“非典”患者的康复,还为我国医学界最终攻克“非典”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
    全国政协机关干部陶建平说:“有人害怕被传染,但张积慧他们却勇敢地冲了上去。”陶建平说,战斗在“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随时都有可能被病毒袭击,一些战友倒下了,但张积慧他们没有害怕,更没有退却,而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退休护士张亚萍说,张积慧等医护人员的行动令我感动。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医疗卫生战线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时期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模范事迹必将激励新老医务工作者在同“非典”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无私无畏的爱心奉献
    《甘肃日报》在《护士日记》发表的第二天即发表了长篇评论,说“很久没有读过这么感人的文章了”,这17篇日记仅仅是张积慧护士长46个日日夜夜里和她的同事们一起尽职尽责,精心护理非典型肺炎患者工作的一个侧面。日记里没有夸张的口号,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浮的张扬,只有朴素平实的情感,勇于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爱心。面对这组日记,读着读着不由使人对战斗在对抗“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肃然起敬,从心底向他们道声好:你们辛苦了。
    评论在转述了日记中的感人事例后指出,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人们怎么应对,这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考验。这次非典型肺炎在广东一些地方发生,如果没有广大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团结一致,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沉着应对的精神状态,就没有广东疫情有效控制的局面。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要走的路还很长,前面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会遇到挫折。为此,我们宁可想得多一点、远一点,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但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身上体现的无私无畏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奉献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敬业的具体体现。不管我们身在何方,工作在何处,这些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都会感染我们,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严加防范,依靠科学,完善治疗,随着病因的进一步查清,就一定会战胜这个病魔。
    北京护士写《请战书》要求投身一线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医院新近被定为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这一决定传达后,这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与病魔展开的“战斗”,表现出了忘我的牺牲精神和勇敢的探索品质。4月16日,也就是张积慧日记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的第二天,这里的一位看护士、入党积极分子郝艳梅向医院党支部递交了一封《请战书》,文中写道:“敬爱的党支部:我愿意放弃舒适、安逸的工作,投身到与‘非典’做斗争的一线战斗中去。我刚听说我院被定为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时,心里也曾经恐慌过。但是从近些天的媒体报道中了解到我国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形势是严峻的,尤其是听了各级领导的动员报告和有关专家的消毒隔离措施讲解,我已经消除了恐惧心理。只要做好防护,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去做,‘非典’是一定能够战胜的。我作为一名正规护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又是一名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我决心在这场‘战役’中不当逃兵,积极要求参加到一线战斗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党和人民对我的考验。如果我牺牲了,请追认我为共产党员并照顾我的女儿。”
    人们用各种方式送上问候和祝福
    在对抗非典型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广东、在北京、在上海、在山西,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品格医德兼优的医务工作者。因抢救非典型肺炎患者而不幸染病的广东中医院护士长叶欣3月下旬光荣殉职,叶欣生前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就是:“这里危险,让我来。”如今,还有很多医务工作者仍在抗击“非典”一线,不分日夜地辛勤工作,抢救患者。
    不少读者看到这些报道后,以不同方式向白衣战士们送来了问候和祝福。在许多网站的留言板上,如今有着上千条信息,在这个无限的空间里,网友们用平实的语言向白衣天使们说感谢、道珍重。一位网友说,“非典”袭来,我第一次感到人生命的脆弱,而那么多的医护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第一线,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由衷地祝福他们早日取胜,永保安康。一位不具名的新浪网友说:“我要向那些白衣天使们致以最高的敬意。我很感谢那些奋斗在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谢谢他们!”
    一些白衣战士也在网上抒发胸臆,相互勉励。一位网友写道:“我是一名军护,我也即将走向临床,去面对那些与‘非典’抗争的人们,军人的职责让我永不回头。我的妈妈很担心我的安危,可是有更多的妈妈在担心着他们的孩子,我有责任去救护那些孩子,让所有家庭都健康,快乐,幸福!”还有一位网友说:“我是一名医生,看见了很多对我们的赞誉,感到很欣慰。做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每天都面临着被传染的危险,但我们无怨无悔!”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3年04月21日第一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03-4-21 18:59:25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广东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牺牲在抗非典战场上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没有人能确定,叶护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叶护长冲在第一线,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护长身上了……
    “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叶护长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后,叶护长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她亲自给每台电话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小余认为,叶护长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同样病倒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叶护长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
    早上9时15分,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中,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是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躺在病床还惦念工作
    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电话。她每天打电话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7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大家戏称急诊科的护长和主任在ICU还“鸿雁传情”呢……
    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长写的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同样呼吸困难的张主任颤抖着写字回复她:“护长,你一定要坚持住!全院的医生护士都在支持我们!”
    张主任再也没有等到叶护长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3月24日凌晨辞世时,叶欣很平静。
    同一天,ICU有一位病人康复出院。他就是2月24日晚叶欣冒死抢救的那例肠梗阻合并非典型肺炎的病人。为了不给他将来的生活留下阴影,出院时谁都没有告诉他:抢救他的护长,现在已经长眠在她奉献了半生的医院里。
    集中专家尽全力抢救
    一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从天津飞到广州
    叶欣染病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省委秘书长蔡东士慰问她和家属,了解病情;雷于蓝副省长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到医院过问治疗情况。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抢救她提供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医院成立了治疗小组,邀请国内最好的专家参与会诊和急救。治疗小组组长是叶欣的前任急诊科主任刘旭生,他为了及时抢救,索性搬到医院住。他拿着叶欣的病例和资料,亲自登门到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向传染科、血液科、肾科等专家请教。广州市呼研所副所长多次到病房会诊。患病后期,叶欣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出血和心、肝、肾多器官功能衰竭,医院邀请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专事研究多脏器衰竭的专家,这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飞到广州,走进叶欣的病房……
    工作23年有“三突出”
    她爱岗敬业,多年来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1976年参加工作后,由于业务拔尖、品行端正,叶欣在1980年出任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在每一分钟都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她有“三突出”: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长”。她曾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在全国、全省的学术交流大会上宣读论文。
    丈夫和儿子说,她敬业、尽责,面对非典型肺炎时不退缩,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可敬,可爱。
    同事和同行说,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健康让给同事。我们心痛、心服。她的精神将鼓舞我们战胜一切病魔。
3
 楼主| 发表于 2003-4-22 21:17:52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山西:战斗在抗击“非典”前沿的人们

人民网记者  罗盘

      
    连续一个多月来,山西人民与非典型肺炎进行殊死搏斗,近万名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防病救人, 4000多名党政干部展开排查,省委、省政府拨出专款1300多万元……至记者发稿之时,山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仍在继续,山西共发现120例非典型肺炎患者,救治11例,死亡9例。
    疫情面前,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寝食不安,他们说:困难吓不倒我们,病魔难不倒我们,我们一定会打蠃这场硬仗!
    一,党和政府:紧急行动作好布置安排
    三月的山西,风调雨顺,一片祥和。3月7日,一名热烧不退、呼吸急促的病人走进了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确诊为山西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此后,疫情不断上升,病人屡屡增加,病源连续出现!山西的疫情,一下子排在全国的前列!
    疫情面前,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立即行动。疫情出现至今,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8次前往一线,组织召开专门会议19次,启动“防治预案”,详尽制定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应急方案,层层布置落实。早在3月9日,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得悉疫情后,迅?
    3月23日,山西省人民医院又确诊一病例。紧接着,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亲友及医护人员相继感染,确诊28例,病情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于是,山西省迅即成立以省长刘振华为组长的非典型性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并组成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两个专家组,坚持疫情日报,处理问题不过夜,实行24小时值班。此时,卫生部也派专家到山西指导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了第二轮疫情的迅速扩散和蔓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据专家分析,太原4月份的天气与广州2月份的气候相似,外部环境使得新病菌繁殖增速。随着国家诊断标准的出台,到4月15日,山西确诊患者猛增到87例,死亡人数增至7人。除太原市外,长治、临汾、阳泉、晋中市也报告有个别疑似病例。
    “一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省长刘振华这样说。他每天主持召开例会,多次赴医疗一线看望工作人员、指导工作。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下令“严防死守”,切断传染源。山西省卫生厅公布5部24小时疫情报告电话,拿出50万元专门用于对一线医护人员的生活补助,还请来北京和广东的专家参与临床确诊,培训技术人员。
    疫情揪着正在俄罗斯访问的省委书记田成平的心,他每隔6个小时同远在太原的秘书长申联彬通一回话。16日晚10时许,他还特别叮嘱申联彬绝不能让疫情蔓延到学校。4月18日,田成平紧急中断访问,赶回太原。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听取防治工作领导组的工作汇报。田成平指出:“防治非典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山西省不断在“防”和“治”
    二,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生命在挽救病人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成为战场。在山西几所指定医院,记者充分感受到了参战医务工作人员极大的热忱和崇高的境界。山西省人民医院院长张汉伟告诉记者,全院上下全部投入到了这场严峻而又危险的斗争中。
    首例患者入院后,太原市疾病控制中心医务人员不畏风险,找家属、寻病源,流动调查原始资料,为防治创造条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了一场由院长亲自挂帅的救治行动。到3月20日,被感染的4例病人全部出院。
    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魏东光,是最早与“非典”病魔打交道的人。他在抢救患者期间不幸染病。医治康复后,他的父亲才获悉儿子的情况。老人百般叮咛:千万再不要与病人接触。妻子几乎每次电话都在含泪劝阻,但魏东光依然返回到抢救病人的行列中。魏东光说:“和我一起被感染的医护人员经过精心治疗,目前已全部康复,又投入到救治‘非典’病人的一线。这中间除了医生的天职,还有就是他们对患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我能?
    医院后勤部门的电工张鑫为给隔离病房安装新设备,他由于忙于紧张的操作,口罩松动不幸染病。在不得不以一名病人的身份再次进入隔离病房后,他幽默地对在场的医护人员说:“你们放心吧,以后这里的电工活我全包了。”
    护士杨建英孩子出水痘,同事都知道。有人关切地说:“小李,孩子也需要人照料。你不如转去门诊。”杨建英没有这么做,“张大夫孩子中考都不顾,我这算啥。”她仍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隔离6室住进一位病人,他用干噎的嗓音说:“听天由命吧。”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为了说服他,小杨每次输液前,都要给他说几句宽心的话。怎料,她自己浑身烧烫……被感染了。躺在病床上,她没有告诉丈夫,电话中,她让三岁的孩子讲话,孩子喊了一声“妈……”便号啕大哭。杨建英眼泪夺眶而出。可当她刚刚康复,依然无怨无悔地回到了岗位上。
    救治工作中,山西省人民医院有10余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治愈后无人退却,而是联名递上“请战书”。他们在请战书中写道:誓与病魔斗争到底。这所医院在全院推出了由患者为医护人员授星的“星级服务竞赛、争当服务明星”活动,医护人员为就诊的病人从导医、挂号、接诊、住院、检查、取药、治疗、收费、出院等每一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他们说,越是危险和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院?
    山西省卫生厅厅长李俊峰告诉记者:“发现‘非典’以来,太原市参战的各医院的医护人员,人人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教授林耀广亲历山西“非典”防治后说:“广大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为预防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和救治患者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社会各界:同仇敌慨抗病魔
    在山西,一场全民参战、共同扑灭疫情的攻坚战以太原为中心展开。
    太原市成立了由省市区三级防病部门组成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指挥中心,紧急拨付150万专项经费。繁忙的指挥中心,平均每24小时就接起1500个热线咨询电话。没钱治病的贫困患者,政府出钱,免费治疗。山西规定:拒收者就地免职。
    “放松当前的工作,就是对人民安全和健康的不负责任。”4月18日,太原市委书记云公民走进老军营社区带领检查人员了解传染源。至今,山西共近万人的流动调查队伍,冒雨对接触或出现过“非典”患者的重点人群、重点单位展开“拉网式”调查,清查到每一户每个人,共筛查出包括确诊、疑似及住院观察病例105人,无明显接触史的病人2例,对 在客运系统,太原市客运办、公交总公司对近万台客运车辆进行了免费消毒,贴上“请放心乘坐”的标志。汽车站24小时不间断地对进出车站的400余辆长途汽车逐车彻底消毒,回程车辆亦不放过。火车站每天都要对出站的列车及候车大厅等处强化消毒,消毒列车已达600余列。东航分公司10架波音客机每次进驻机场,清洁人员均上机,用太原市教委成立了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领导组,制定紧急预案,拨出80多万元专款为每个学校配备了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消毒水。教育局24小时值班,指导学校采取各种消毒预防措施,在师生中开展预防“非典”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学生情况实行严密监控报告制度。各中小学校取消春游、运动会等群体活动,将4月21日至4月30日的课程调换到7月5日至7月14日,暑假从7月15日开始。
    “非典”预防深入社区、家庭。万柏林区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居民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社区居民进行动态监测。并东社区的刘志良老人,60大寿,不忘给全家人喝上一杯预防的药羹。下岗女工王巧玲义务当起小区宣传员。
    驱除病魔也成为各社会团体的义务。4月15日,山西省电建四公司了解到自己的一名职工疑似“非典”,除立即上报,还专门腾出一套住房,对已查明并未感染的某陪侍职工,比照潜伏期进行两周的隔离观察。山西青年报红马甲公司1000名原下岗职工,捐赠10000元钱交到了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手中。太原市电信公司向医院捐赠了可视电话。福建新大陆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将价值数万元的药品捐赠给山西省十几家医院……
    病魔肆虐,战斗日益激烈。今天上午,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坚定地说:“山西人民有决心、有信心打胜这场硬仗,向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人民网太原4月22日电)  
4
 楼主| 发表于 2003-4-23 06:35:25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特别策划:致敬!战斗在抗非典前线的白衣勇士

策划:董盟君  编辑:周贺

      

  岁寒知松柏,危难见真情。当“非典”疫情袭来的时候,医护人员立即奔赴抗击“非典”战役的第一线。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役,不明病毒的传染性较强,使医护人员在救死扶伤的同时,自己也有被传染的危险。面对考验,我们的医护人员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疫情发生以来,有的医护人员病倒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击“非典”是一场硬仗,我们对严峻的形势不可低估。但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而胜之。“非典”患者的陆续康复和疫情的初步控制,预示着抗击“非典”战役的最终胜利一定会到来。广大医护人员的勇敢无私和优良的职业素质,正是赢得这场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5
 楼主| 发表于 2003-4-23 06:39:10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危难中我们众志成城--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纪实

新华社记者王雷鸣 翟伟 李斌 张景勇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肆虐的“非典”病毒向人类发起了猖狂攻击;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广大干部群众面临严峻考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同这一突发性重大灾害进行着艰苦、顽强的斗争。
    “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月14日上午10时许,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广州市繁华的北京路商业街上,人群沸腾起来。在同“非典”斗争的紧急关头,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出现在一线,出现在人民群众中。
    在广东考察期间,胡锦涛还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看望医护人员。胡锦涛说,“广东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我们既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感到揪心,又为广大医护人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患者恢复健康而感到欣慰。”满怀深情的一席话,道出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关切之情。
    “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牵动着我们的心。”4月20日,当得知我国非典型肺炎科研攻关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时,胡锦涛又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向同“非典”斗争中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勉励科研人员再接再厉,运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型肺炎疫情。
    在此期间,温家宝总理也先后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市大中小学、幼儿园,考察防治工作,慰问医护人员,了解师生的健康状况。他强调:“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有关部门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汇报,并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议强调指出: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新一届国务院成立伊始,就把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先后召开4次常务会议,有3次专门研究和部署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果断作出决定:将非典型肺炎列入我国法定的传染病进行依法管理,每天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情况,并向社会公布疫情,还决定建立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疫情防治和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否则,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针对“非典”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央果断对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职务作出调整,并向有关地方派出督查组。
    疫情似火,一道抗击“非典”的防线紧急构筑
    疫情就是警报,疫情就是命令。面对一些地区非典型肺炎蔓延的严峻形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明确领导职责,建立科学防范体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
    上海紧急行动起来。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三级医疗预防网为主力,上海迅速启动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非典”防范预案,细化对各特殊人群的防治应急预案;发布防治工作指南,落实诊疗常规;加强人员的培训,成立了由20名分子病毒等专家和10位著名中医组成的两支专家咨询组,专用实验室24小时运作。
    夜幕降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卫生防疫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偌大的屏幕上随时收集各区县的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队员们紧急汇总当天的信息。在防治疫病的紧要关头,北京市建立了严密的疫情监测体系、畅通的信息网络、严密的防治网络,全市指定6家专门治疗“非典”患者的医院,并加强专家会诊和抢救小组的力量,部分区县也专设了留观“非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医疗机构。
    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共交通工具、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成为“非典”防治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定期进行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为学生宿舍配发体温计,对体温高者进行密切观察、排查。中国民航总局发布公告,所有国内航班旅客,在办理登机手续前,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健康申报表》。对机场发现患有非典型肺炎的旅客将劝阻其登机。铁路、交通等部门紧急采取措施,对在交通工具上发现的“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实施隔离。
    广东省全面开展防治“非典”知识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8000多万人动员起来,清扫房屋和街道,冲洗露天设施,消除卫生死角……把防治“非典”工作推向高潮。
    “这里危险,让我来”
    “疾病对医生来说,就像战士遇到了战争,好的士兵必须冲在最前面。”这是一位妻子对丈夫投身“非典”救治工作的理解。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临危受命的医护人员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历史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有这样一群无私、无畏的医务工作者。
    “这里危险,让我来。”这是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在23年的医务工作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3月,当她又一次重复这句话时,不幸感染“非典”,以身殉职。
    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叶欣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直到她去世,大家也无法确定,叶欣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救护中感染“非典”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叶欣总是身先士卒,总是那样一句话后,就默默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
    3月1日一早,一名“非典”患者病情危急,叶欣等人立即对病人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一小时后,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那样一个紧急的时刻,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非典型肺炎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防治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专家组,陈为宪教授挺身而出,大胆提出ABC设想,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实施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然后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后再行确定。其中一组在用药第2天、第3天症状明显减轻,肺部病灶开始消散。新的治疗方案诞生了。随后,一个又一个治疗规范、管理制度相继出台。
    正是由于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奋力攻关,我国医学专家及时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一批批重症病人治愈出院,其中广东省的治愈率达到85%。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这样评价:中国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有效方法,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
    “Speed is everything(速度就是一切)”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汪建博士笔记本上的这句话,道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心声。
    想中央之所想,急抗病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科研工作者紧急行动起来,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夜以继日,顽强奋战,合力攻关,取得重大成就。
    4月12日,广州市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治课题组分离出2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极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
    14日,卫生部、科技部紧急筹措1000万元实施“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
    16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功完成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17日,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来消息,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成功建立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冠状病毒新技术;
    19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制出1小时就可确诊“非典”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正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负责人杨焕明教授所说:“从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到试剂盒研制成功。短短时间内这一系列工作之所以能完成,离不开跨学科、跨部门的协作,更离不开科学家之间的肝胆相照、不计名利。”
    疾病诚然可怕,但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从未放弃过努力。人们坚信:科学上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一步。人类终将战胜非典型肺炎,终将赢得这场非典型肺炎防治战役的最后胜利。

来源:新华社 2003年4月22日  
6
 楼主| 发表于 2003-4-24 20:21:24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抗“非典”我不是孤军奋战
——一位原重症患者回顾与“非典”斗争的日子
李天舒 程东海  (2003.04.24)
  
   
  我觉得自己不是在与“非典”孤军奋战,而是和医务工作者站在
一起,共同抵抗病魔。今年54岁的梁先生认真地说。从他患病到今天,
算起来已两个多月了。
  2月13日,梁先生突然出现发烧症状,但由于对“非典”一无所
知,使他拖延了病情,直到25日才被转往著名的广州市呼吸研究所接
受治疗。此时梁先生气促、呼吸困难,处于昏迷状态。随后不久,他
的妻子也住进了医院。
  梁先生属于重症病人,在呼研所的ICU病室里,他整整躺了20天。
当时外界刚刚认识这种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治疗还处于“摸着
石头过河”阶段,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治疗组日夜守候在病房,为重
症病人制订治疗方案。梁先生在用上无创呼吸机7天后,才睁开眼睛。
  “当时第一眼就看见了穿着白大褂紧张忙碌的医务人员。”每次
提到这里的医护人员,梁先生总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ICU的日子
里,梁先生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状态中,所有医护人员对他都很亲切,
没有一个人称呼冷冰冰的床号,而是热情地叫他“梁哥”。一位来自
湖北的小范护士,年纪特别小,更是亲热地叫他“梁伯伯”。梁先生
说,来自医务人员的话语鼓励,是他最大的心理支持。那时他把医护
人员当做了亲人,他信赖他们,医护人员不断的鼓励,不仅帮助他克
服了躺在病房里强烈的孤独感,也帮助他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他
不断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会战胜‘非典’,重新回到家人身边。”
  在ICU,梁先生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帮
助病人吸痰。按规定,每天每个病人都要吸3次痰。遇到病重的人,
往往要费很多周折,而病人咳嗽的飞沫有时就直接溅到医务人员的脸
上,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昏迷期间,梁先生大小便失禁,医护人
员不厌其烦地帮助他更换床单被褥。20天后,梁先生摆脱了死神的纠
缠,离开了ICU,转进隔离病房。
  梁先生总共在广州呼研所住了40天,体重减轻了十多公斤,4月1
1日,他康复出院。
  现在,梁先生出院一个多星期了,虽然感觉身体还很虚弱,但气
色很好,不像刚逃脱死神阴影的病人。比他病轻的妻子,身体也康复
得很好。
  与以前不一样的是,梁先生现在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了。因为工
作的繁忙,近些年梁先生很少进行身体锻炼。现在,梁先生每天都在
家里做做广播体操或者举举哑铃,以前的哑铃觉得太沉了,就买了个
轻的。他说,一场疾病让他认识到,要增强体质,必须在合理指导下
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身体好,病毒就没有那么容易侵犯。
  我问梁先生现在身体感觉如何,他高兴地说:“越来越好了,体
重增加了,感觉身体就像正在春天发芽的树枝一样,慢慢恢复了生命
的活力。”他补充说:“现在我每天都补充蛋白质,吃好,锻炼好,
相信不久就能够回到工作岗位。”
  细数与“非典”斗争的一个个日子,梁先生感慨万千。他说:“
虽然我是个重症病人,虽然‘非典’很可怕,但是我成功战胜‘非典’
的事实能够说明:只要自己有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就一定会渡过
难关。”  
7
 楼主| 发表于 2003-4-25 15:32:09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冲向抗击非典一线的中医战士
——广东省中医院医务人员救治非典患者纪实
本报记者  刘智利
  这是一支冲向抗击“非典”一线骁勇善战的队伍;这是一支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崇高医德和不畏艰险的队伍;这是一支运用祖国医学宝库的武器,勇敢地与病魔、死神抗争的队伍。广东省中医院的一批医务人员在与“非典”斗争中顽强拼搏战斗的100多个日日夜夜,凝聚着他们一生对医学事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有力指挥
  “治疗非典型肺炎是一场从没有经历的、严酷的挑战,要当作一次战争来对待,要对社会负责!”治疗非典领导小组组长吕玉波院长从一开始就有力地指挥着这场“战役”。
  早在今年1月7日,该院急诊科发现了第一例症状表现不同于一般肺炎的患者,且为其诊断和治疗的医生和护士先后也出现了发烧、咳嗽等与病人同样的症状。这一情况引起了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吕玉波、副院长罗云坚等院领导马上召集省名中医刘伟胜、呼吸科主任林琳、ICU主任张敏州等一批专家,在对患者进行深入检查和病情分析后提出:这是一种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特殊的肺炎,且有很强的传染性!
  医院领导果断决定:1.立即向越秀区防疫站报告。2.马上对患者进行隔离,转入ICU。3.请中西医专家会诊。为了抢救患者,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晁恩祥教授、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任继学教授、广医附一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以及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本院的专家都来了。还电话请教了全国著名老中医焦树德、陆广莘、路志正、颜德馨、朱良春、周仲瑛。
  很快,院领导及专家的判断从上级部门得到了证实,一种非典型肺炎出现在南粤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决不能让‘非典’扩散,集中力量,不惜一切也要战胜它!”医院立即成立治疗“非典”的领导小组,由吕玉波院长担任组长,罗云坚副院长担任专家组组长。院党委决定:“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冲锋在前,接受考验。”整个医院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
  随后,一个又一个“非典”患者被确诊。
  为了及时了解情况,领导小组每天早上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每天晚上听取情况汇报,星期天也不例外。为了能够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法,医院成立了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了解到国内哪个专家对这个疾病有认识和办法,专家治疗小组就马上请教他们。就这样,专家治疗小组吸纳了院内外中西医专家意见,制定了诊疗方案;急诊、呼吸科、ICU等科室积极排查一切有可能患有“非典”的患者;后勤、药学部积极行动保证一线的工作。所有人力、物力,统一调拨。院长明确指示:“无论患者是谁,不论是否有钱,一旦确诊是‘非典’,都要给予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医院领导经常出现在第一线,探视病人,解决问题。医院不断抽调人力支援关键科室,保证其高效地运作。对每一位非典患者,都及时安排单间,进行治疗和观察。
  冲向战场
  疫情就是战情,医院就是阵地,白衣天使就是最勇敢的战士,他们冲向战场,充分展现了中医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内三科护士张秀琼是“非典”患者的主管护士,她由于过度疲劳,一天突然昏倒在了医生办公室。可没休息几天,她又回到了患者中间,她说那些患者需要她。杨爱学医生由于工作疲劳,加上休息不足,患了感冒,发烧、头晕,但他跟谁也不讲,后来竟然昏倒在了值班室。事后他说,大家那么辛苦,我怕大家知道我病了,就没有机会继续和大家一起战斗了。还有ICU的护士陆悦霞加班抢救病人,因过度疲劳,晕倒在病房里。李六仪是内六区的一名护士,也是家里惟一的经济支柱,但她不顾一切地找到护士长说:“排我的班吧,如果需要,我可以连续工作12个小时!”……
  广州市第一例“非典”患者黄先生康复出院了,他含着眼泪哽咽着说:“如果没有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超负荷地工作,精心为患者治疗,就没有我的今天。”此时此刻,白衣天使的称号使医护人员感到是那样的神圣,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是和平年代里最可爱的人。
  前赴后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倒下一个上来一批,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在与“非典”的抗争中,二沙岛急诊科的叶欣护士长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3月29日下午,殡仪馆的青松厅,省中医院的全体员工在这里为她最后送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人们的思绪又飞到了抢救患者的那些日子。这天,一个急腹症患者被紧急收治入院,经检查发现可能并发“非典”。于是,叶欣护士长主动请缨。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她都尽量不让其他同事直接接触患者,无论是插管还是吸痰,她都抢着做,最后患者得救了,而她却与急诊科的其他几位同事一起病倒了。就在病床上,她对闻讯而来的院领导说,“对不起,我没有完成任务,病倒了。”此刻,她心里放不下的仍然是工作。就在被她抢救的患者痊愈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却永远地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工作和战友!
  噩耗传来,大家的心都碎了。可是没有人因此而退缩,反倒更加坚定了战胜“非典”的决心!在生存与危险、健康与患病的抉择中,多少医务人员像叶欣同志一样,为了病人的健康,他们选择了后者。
  ICU的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几次都出现了血痰喷射到医生一脸一身的情况。很多医护人员就是这样被感染而倒下的,但是,没有人退缩!
  张忠德主任是二沙岛分院急诊科的主任,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发药给每个科室的每一个医护人员。看着他们吃下去,他才满意地走开。科里每一个可疑的患者,只要他在,他都亲自去检查。终于他病倒了,住进了ICU,可他还是放不下心,不时在病榻上打手机问候科里人和患者的情况。每次,接听电话的同事眼中都噙满泪水。
  还有大院急诊科主任刘涛,在一例疑似“非典”患者来医院就诊时,他不让其他同事接触,自己陪着患者去体检,查胸片。事后便被感染倒下了。
  ICU的护士长曾影红是在劝说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传染上“非典”的。原来,一位病情严重的在ICU观察的患者,精神烦躁,不肯接受治疗,甚至拔掉静脉管和氧气管。曾护长走到他身边,边护理,边耐心地劝导他。
  曾影红病倒后,护理部主任叶健红带着科室里惟一的姑娘丁美祝支援进了ICU,小丁不久也在一次抢救非典患者中染病病倒了;其后,内二区的护士长邝婉仪接替ICU护士长的职务。而此时的邝婉仪还处在新婚的蜜月当中!
  几乎每一个病倒的医护人员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芳村分院,医院为了使“非典”患者得到更加好的治疗和照顾,特意开辟一个新病区——内九区,消息刚一传出,立即就有护士主动请缨,只一夜之间,一个崭新的病区就组建起来了。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共有86名医护人员主动报名支援第一线。
  对于病倒的医护人员,院领导总有一种对不起他们的愧疚,然而他们却没有一声的抱怨!反过来却感谢医院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在他们患病最痛苦的时候,吕玉波院长的手机常常收到他们发的短信:“请放心,我会坚持住的!”“我会挺过来的!”“我现在有抗体了,马上就可以回去工作啦。”看着这样的“战士”,堂堂男子汉的院长,还从来没有流过这么多泪……
  身先士卒
  在病魔面前,院领导始终身先士卒,激励鼓舞着医务人员的士气。
  这天一大早,同往常一样,ICU的医护人员又看到了吕玉波院长,他用真诚的眼睛,向每一个医护人员打招呼,认真地询问每一个患者的情况。一位护士终于忍不住说,“院长,听说您也病了,要多保重,少来一点病区吧。”吕院长硬撑着疲惫的身体,爽朗地说,“你看我不是很好吗!”不知道有多少人劝过院长,不要这样没日没夜往病区跑了,可谁也劝不住。“24小时,任何时候,有情况都必须通知我!”这是死命令,因为他太惦念他的患者,太牵挂他的同事,不这样做,心里放不下啊!
  罗云坚副院长作为专家小组的领头人,每天都亲自查房,了解病情变化,亲自组织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一有紧急抢救,无论多晚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他额头的白发明显地多了,眼中布满了血丝,人显得更加削瘦了。身体吃不消了,他就在办公室里一张窄小的检查床上稍微躺一下,等精神稍好,又出现在病区里。后来终于旧病复发了,心前区阵阵疼痛,但他一边挂着吊针,还一边听着汇报,确定诊疗方案!望着他,专家和同事们都流泪了。这天傍晚,当他回到办公室,听到护理部主任说到没有再发现新的医护人员受到感染时,那张憔悴了很多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如释重负地说:那就好!那就好!
  黄慧玲副书记经常深入科室去看望那些被“非典”传染的员工。很多次医护人员都劝她不要再来,但她全然不顾,走到每个员工的床头,轻声细语地问候他们。为了鼓励那些住在隔离病房里的同志,在她的倡议下,医院特意买了一些可爱的会唱歌的小玩具,连同一张精美的卡片,送到床头。让他们寂寞时就听听歌声,知道全院的领导和同事都在关怀他们,祝愿他们早日康复!
  强大后方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在医护人员身上表现出来的对患者的爱,对社会的爱,是那样深沉,那样浓烈,这种爱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从患者到家属,从家属到社会,病魔在这种力量面前也将望而却步。
  “有患者需要抢救”, 大年初二,ICU副主任医师韩云探亲刚刚走到亲戚家门口,就接到医院的电话,他二话没说,门都没进转身就返回了医院。呼吸科林琳主任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母亲,一头扎在工作里。刚刚做母亲的陆悦霞、欧阳红莲,放下嗷嗷待哺的婴儿,日夜奋战在医院。刚结婚,连婚假还未休完的护士邝婉仪、武亚丽、吴巧媚、何静玲一接到增援的命令,立即告别新婚的丈夫,回到医院。还有林毓霞、付彩霞、徐月明、黄宝琴、张丽容等都还是孩子不满三岁的年轻妈妈,放下孩子,投身工作,她们毫无怨言。
  ICU护士谭萍、曾彩虹、廖秋娥怀有身孕,可是她们并没退缩,一直坚持工作。骨一区支援到ICU的护士胡彩华,孩子只有2岁,一接到调令,她马上就搬出了家,把自己隔离在单独租住的小屋,实在想孩子了,她就叫妈妈领着孩子到她窗下的花园玩,她远远地隔着窗户望一眼……
  潘丽丽是花都人,碰巧在她主动报名支援ICU的时候,她的妈妈来广州看望她,她要求妈妈回去,妈妈很奇怪,一定要让她讲出原因,小潘说了,妈妈便说什么也不走了,说“我在这里,有什么事也好照顾你”。在病区里她收到了妈妈发来的短信息,“伊拉克在打仗,我女儿也在打仗,伊拉克打仗用飞机大炮,我女儿打仗用医用药,我相信女儿一定可以打胜仗,因为你是我女儿!”
  叶欣去世后,她的丈夫特意要求医院为叶欣换上护士服,他说,叶欣喜欢护理工作,她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她应该穿着护士服,这样叶欣才能在九泉下微笑!
  多好的家人,多好的同志!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呢……
  战场不仅仅在临床一线,后勤、药学部等也都成了“烽火狼烟地”。为了满足患者需要同时也为了保证临床治疗上的需要,医院紧急组织通过各个渠道进货,保证药物储备。由于药物紧缺,进药价格大幅上升。医院领导果断决定:“无论进价如何,一律按原价售出。亏本也要执行!省中医院要对社会负责!”
  在最忙碌的一天,药房共发出抗病毒口服液15250合,板蓝根冲剂19400包,复方板蓝根片3700片,相当于近3个月的用量;中药房在完成日常配剂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配制了“抗病毒”方22000剂,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全部人员加班加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整个后勤部门最响亮的一个字就是“好”!“非典”患者需要特别餐,“好”,伙食科特意为“非典”患者开小灶,当一个28个菜的菜谱出现在患者手里时,他们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需要紧急运送病人,“好”,司机班的师傅们二话不说,他们早就安排了加强班,确保救护车的快速出行。出车回来无论多晚,他们都认真地做好车内的消毒工作。
  设备部的任凯红主任半夜接到电话,病区的被褥需要更换,已经没有存货了。她一声“好”字,拉起丈夫,开上自家车,连夜采购,硬是连夜备齐了医院需要的物品!
  ……  
  多少故事,怎么也写不完;多少事迹,让我们泪流满面——最真挚、最动人的感情就这样涌动着,整个医院像一个熔炉,放进去的是激情,收获的全是感动!
  神奇武器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魔袭来时,中医药为控制该病的蔓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院创造性地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神奇武器,开创出一套具有中西医特色、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西医治疗非典采取的主要治则有营养支持、免疫增强、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激素抗炎等。中医专家认为,“非典”属于中医春温、湿热疫病的范畴,该院采用分期、分证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案,具体分为早期、中期、高峰期、恢复期。早期以清热解毒为主,中后期则以益气养阴为主,收到了显著的疗效。
  为了不断总结和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治疗经验和方案,治疗小组一有空就开会讨论,认真探讨每一例病症。凡有特殊病情,院领导和整个治疗小组便会出现在现场,认真研究病情,精心确认处方,他们在治疗中发现,中医药可阻断“非典”病程进一步发展;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后遗症、并发症及西药毒副作用。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詹姆斯博士来省中医院考察时,对该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取得这样明显的临床效果感到非常惊讶,他高兴地赞叹说:“跟其他医院相比,这一经验值得研究与学习。如果这种经验能上升到常规治疗层面,那它对世界其他地方在防治非典方面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该院自今年1月7日收治第一例“非典”患者,到记者发稿时共收治病例112例,其中105例治愈出院,但医护人员与病魔的战斗仍在进行着……
  这是一个非常的春天,我们被白衣天使身上折射的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所感动,为中医在抵御非典病魔中发挥的神奇作用而惊叹! 我们相信,病魔一定会被战胜,因为我们有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B24.4
8
 楼主| 发表于 2003-4-25 15:40:26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11万人 网上祭奠叶欣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与非典的斗争中牺牲的事迹传开后,感动了成千上万人。自从国内专门的纪念网站——网同纪念设立了“永远的白衣战士——叶欣纪念馆”以来,已有11万多人造访。人们在这里为英雄点歌、献花、点烛、留言,用自己方式表达对英雄的追思和战胜非典的信心,向所有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欣:广东团省委送来5000元慰问金。我接受了,随即交给吕玉波院长,委托他用在仍然战斗在第一线而染病的医护人员身上。因为你的风险已结束了,但他们仍面临着许多风险,需要补补身子以提高免疫力。我想,你一定会赞成我这样做的,对吗?”
  看到叶欣家属在纪念馆中的留言,许多人感动非常。北京某医院一位署名白衣战士的网友说:“我也一样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您去了,还有我们在继承您的遗志,我们决心战斗到底,决不退缩,决不辜负白衣战士的光荣称号,只要能让大多数人活得好,我们个人得失算得了什么,尽管我们也同样是血肉之躯,我们也同样有亲朋好友和父母兄弟。”
  人们对与非典抗争的白衣战士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网友说:“我们知道,这场非典,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是一次考验。我相信,在这次考验面前,您以自己的生命和优异的表现而通过。不,不是通过,是征服!”
  一位留名为Lili的网友说:“每到‘国难’当头的时候,总会有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中国人撑着。他们是‘中国脊梁’。”署名为默默的网友说:“平凡的年代,恐慌的时期,却产生了这么一些不平凡的英雄。他(她)们离我们在地理距离上也许很远,但心理上绝对离我们很近。叶欣姐,向你和你这样的英雄致敬,中国需要成千上万你这样的高风亮节者。”
  对于牺牲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英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自己的绵绵哀思。“轻轻的,您走了,留下的,是沉甸甸的悲痛;慢慢的,您倒下了,树立起来的,是人们对您的敬重。为人,为妻,为母,责任虽重,可白衣战士的职责,却胜过自己的生命。47年,瞬间即逝,叶欣,一个普通的名字,将与伟大一同永恒。走好,请一路走好,您将永远活在百姓心中。”
  一位署名“小荷才露角”网友留言说:“天使是什么模样恐怕没有人能回答得上来,但今天我们却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天使,为了从魔鬼的手中拯救人类,她用那血肉之躯同恶魔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就是战斗在非典战线上的白衣天使——叶欣。我虽然没有见过叶欣的面,但我坚信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广州一位网友写到:听过您的故事在陌生人中传唱,梦过您的身影在您惦念的病人中流连,我是您的城市里被您和您的同事保护的一员,为您的无私无畏感动,为您的忘我敬业奉上我洁白的纪念!
  “向这一场特殊战争中的英雄们致敬。共和国记住她们,百姓记住她们,胜利的那一天,要为她们建立起一座纪念碑。”网友们的话,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据新华社4月24日电 李薇薇  戴欣东)B24
9
发表于 2003-4-25 17:40:03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非典型肺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伟大的白衣战士兢兢业业奋斗在前线上。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健康我们共同战斗一定取得伟大的胜利。
10
发表于 2003-4-25 18:54:47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线》

已有四人殉职-记广东非典抢救一线医务人员
(2003-4-25 9:52:58  8)
《羊城晚报》2003年4月23日: 
  ■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
  ——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中国隋唐名医孙思邈
  南方网讯 这是两段在医疗行业内广为人知的誓言——公元前400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每次给人看病之前,都要重复自己的誓言:“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2000多年来,“希波克拉底誓言”一直是西方医德的基础;隋唐名医孙思邈是东方传统医德的奠基人,他规定医生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医学理念,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
  医生们都戴着听诊器倒下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中国第一家西医院,这间百年老院,成为广州地区较早与非典搏斗的前线。1月18日,中山二院急诊科接收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2月5日开始,医院领导的电话不停响起:参加抢救的护士昨天有三人发热,今天又有五人倒下,几位教授病倒了,运送危重病人的司机和实习生也受到感染……全院告急!
  在医学史上,医务人员被大面积感染的情况实属罕见。由于病因不明,没有任何成熟的治疗方案可取,成批患者肺部病变严重,持续高热,生命危在旦夕。
  在对一个新的病症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熟知专业的医护人员有一点是了解的:这类的病人有极高的传染性,患者身上的无名病菌随时可能从任何途径传染旁人,参与对他们的抢救和治疗十分危险。
  呼吸机一头连着病人,另一头的出口恰恰对着医生的面部,病人呼出的高浓度病毒直接就喷到医生的脸上;病人剧烈咳嗽,他的面罩必须拿掉,分泌物会直接飞溅到医护人员的脸部,口罩上、防护镜上……平均给一个重症病人做气管插管就会倒下两三个医务人员。
  一些被感染的医生们入院时都很仓促——身着工作服,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手里拿着医院要求佩带的胸卡:他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倒下的。
  前仆后继就像战场炸碉堡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在全院抽调人员时,内心的思想斗争很是激烈,他是怕知道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传染性强后,有人不愿去。结果他没有想到,通知刚一发出,各科室医务人员纷纷主动交来请愿书、请战信。由于报名人数太多,医院只好从中进行筛选,一些未被选中的医务人员以自已小孩较大,家庭负担较小为由,硬是从别的医务人员手中“抢”来参加救治的机会。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接触病人最频繁,工作最琐碎、最繁忙的是护士们。忙到什么地步呢?一个非典病人每天要用去10瓶点滴,一个护士最高时要换500瓶点滴!除此之外,她们还要整理病历、安置病人,修改医嘱、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量血氧饱和度、为起不来身的重病人擦身、洗脸、喂饭、倒大小便……她们还要好言好语地哄着因生病闹脾气的病人:“要顶住啊,还有多少事等你出去干呢!”
  一向要求“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吕玉波院长犹豫了。他犹豫以往对护士们的要求是否适用于非典病人,最后他下了决心,允许护士们可以降低一点护理水平,不要那么多近距离护理,以免感染;然而他发现,没有一个护士因病人传染减少护理量。
  有护士晕倒,工作繁重,又十分缺氧———防止传染要戴口罩,由于病人的强传染性,有的护士不得不戴着七层口罩,医院只好在护士办公室专设一个氧气瓶,用于抢救昏过去的医生护士。
  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院士谈到这一点时老泪纵横:“就像是在战场上炸碉堡啊,前仆后继!”
  上干下急不敢听龙头水声
  两个多月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王建琴不知流过多少泪。每天在病区里发生的事情都让她感动得不能自抑,几乎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总是一路哭着回去。
  水龙头的故事是众多让她流泪的故事之一。
  医治护理非典病人的医护人员每次进病房必须穿上防护衣、隔离衣、口罩、头帽、手套、鞋套,一进去就要几个小时。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护士们不敢多喝水,在炎热的广州,身穿厚厚“盔甲”的姑娘们渴呀!
  她们根本不敢看水龙头,更不敢听水龙头流水的声音—一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女孩子们就觉得有一只干渴的小手从喉咙中伸出来叫渴,一听见清清的水声,没有时间上厕所的护士们就觉得自己的膀胱要爆炸!
  无声的誓言与无畏的美丽
  非典之战不见硝烟但惊心动魄。作为广州地区收治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例的医院,从1月9日起,广东省中医院总共收治了112名病人。
  明知病情凶险却保持乐观,保持对病魔的蔑视,这是一种无畏的美丽,也是一种无声的誓言。
  对每一批将要上一线治疗非典的医生护士,医院领导总是再三说明工作的重要性和如何防护,而几乎毫不例外,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早已作好了准备,从踏进医学院校门的第一天起,我们已经懂得,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对别人负责,参加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务人员,常常自觉地把自己隔离起来。一些倒在病床上的医生拒绝自己的同事作更多的护理,“会传染的。”他们甚至不让同事走近:“我是医生,我听了自己的胸音后把结果告诉你。”
  广东护士胡彩华准备进入非典病房的当天,就搬出了家门,单独居住在一间屋子,每天除了病房,就回到这里。从此两个多月没有回过家,没有抱过自己两岁的孩子。实在想孩子的时候,她就打电话让家人把孩子领到楼下的花园玩耍,年轻的母亲隔着窗玻璃,眼睁睁盯着自己一点点抱大的孩子……
  恶毒的疾病,也许能暂时隔断人和人的亲密接触,但它永远也不能阻隔人类的感情。
  广东卫生系统有四人殉职
  有人把处于非典抢救最前线的医务人员比做战士,一个勇敢的战士,称赞他们的作用可以与98抗洪中的解放军战士相提并论。
  是战士就会有牺牲。仅广东省,就有四位战斗在非典前沿的医护人员因感染非典长眠不醒。他们用生命解释了熟悉的誓言:“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
  叶欣,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她是穿着护士服最后告别人世的。了解妻子的丈夫说,叶欣热爱她的岗位,也倒在了岗位上。她生是一名护士,死,也是一名护士。
  躺在床上的叶欣听说院领导要来看她,连忙让旁边的护理人员把通风的窗子关上——细心的她怕风从上风口吹进去,带着病菌然后感染他人;领导一进来,她拱手道歉:“没有完成任务就倒下了!”
  在叶欣辞世的第三天,她生前抢救的最后一个病人病愈出院。
  小羊咩咩叫宽慰病中同事
  吕玉波院长为有医务人员感染病倒而痛心,相反很多病倒的医生护士却用手机发短信息给院长,“请放心,我们顶得住。”治疗康复后的医务人员也跑来找院长要求上班,而且要求回原科室上班。大夫护士们说,我们现在有抗体了,不用再担心了,如果上不了一天班,上半天也行,能干多少我就干多少。
  为了鼓励患病的员工,广东省中医院的院领导想出一个办法来宽慰病中的同事,他们买了一些一捏会咩咩叫的小生肖羊,发给每一个受感染住院的医务人员,让他们寂寞时捏一捏,病情重时捏一捏;每一声羊叫,都代表着全社会的人在支持他们,一时间,病房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羊叫声。
  医务队伍值得老百姓信赖
  写到这里,我们忽然理解了他们:中国的医务人员是在用生命实践誓言。钟南山院士说:“过去很多人不太理解我们,把一小部分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看作整个医务人员群体的共性;这次抗击非典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医务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医德医风经得起考验的队伍!是值得老百姓信赖的队伍!”
  一位医务人员说:“这次非典事件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3:22 , Processed in 0.1044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