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从“用药如用兵”看中医的实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3 11:5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用药如用兵”看中医的实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长林
  兵法与中医都是研究事物现象层面的规律,即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所以有相通之处。
限于时间和本人能力,这个题目我只讲前一半,即兵法,后一半则留给同学们去做。
不当之处,敬望指正。
一、战事的两个层面

1、实力和兵形
任何事物作为一个系统,都有实体支撑和整体关系两个层面。如车、船、房屋、茶杯、电脑、足球赛,等等。
战事亦如此。
实体支撑:兵员和武器装备——称军事实力。
整体关系:敌我双方由军事调动和部署所形成的对抗态势——称兵势或兵形。
光有军事实力还不是战争,唯当它们发生一定的协作和对抗关系,才转化为战争。

在中国兵学中,“势”和“形”是两个重要概念。广义的“形”与广义的“势”可通用。
孙子:
    “将(若)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若)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孙子·计篇》)
作为一名军事家,重要的不是获得禄位,得一名份,而是其战策被采纳并任命他去实施。而军事指挥的主要之事,就是“造势”。“势”是“计”的具体执行,集中体现预定的战略决策,还须适应实际变动着的利害而变化。
何谓“势”?
作为用兵的方法,“势”指通过军事力量的部署和调动,力争形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关系状态。其中包括我方各部队之间、部队与天时、地利之间所组就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我方与敌方各部队之间构成的对峙关系。这些关系的整体状态即为“势”。造势是为了在所形成的整体关系状态中,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我军的战斗能力,尽量扼制和消解敌方的战斗能力,以求以最大的优势和最高的效率取胜于敌。
势和形,是在人类实战过程中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出来的。可增加取胜的机会,可提高取胜的效率。
因此,一国的军事力量应当包括两部分:
(1)军事实力和后备资源。
(2)军事指挥官在实际战场上的造势能力。
军队和武器是战斗力,战场上形成的有利兵势,同样是战斗力。
2、两个层面的基本特点和关系
作战双方的军队和武器,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是相对确定的,不变的或变化不大的,而且永远是有限的。
但是这些有形的作战力量如何使用,如何调配,却是不确定的,变化无穷的,就是说,在战场上可能建立的敌我关系态势,是无限的。
军事的部署和调配随战局的变化而变化,故“兵势”最具时间性、变易性和复杂性。要了解战争,掌握战事如何进展,除了必须知晓双方投入战场的军事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及时知晓双方的兵力部署、动向和气势。
军事实力是相对静止的,稳定的,容易了解到,而兵势(形)瞬时变化,极不稳定,难于捉摸。
兵势(形)是战争的整体关系运作状态,属自然整体层面。
军事实力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属局部实体构成层面。
战争是敌对双方众多系统在互动中进行的集合性整体行为,因此,军事部署即兵势制约军事实力的发挥,起主导作用。
作战双方的有形物质力量,如果相差不是过度悬殊,以至于弱的一方根本没有可能与强的一方周旋,那么,军事指挥官凭借高妙的造势,则有可能在战略上实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从兵学理论来说,这就证明了智慧胜过刚强,关系优于实体,兵势主导兵力。
孙膑为田忌出谋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决胜败在兵势。《史记》载:
“忌数与齐诸公子弛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孙子列传》)
这里须注意的是:“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参赛的马,其速度相差不远,这是孙膑重新安排上中下马出场次序以取胜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则另当别论。但是如果有了这样的前提,那么兵势的精妙则可产生超越实力总体对比的效果。故孙膑说:“其巧在于势。”(《孙膑兵法·篡卒》
3、战事过程的两个方面和两个阶段
在实战中,军事实力和兵势(实体构成和整体关系)两个层面的存在,决定了战事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1)    双方在作战整体关系上,相互破坏,相互控制。
(2)    消灭对方的军事实力。
实力和兵势两个层面的出现,决定了战事一般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战争的形式表现为双方以兵势整体相斗。每一方都会先设法破坏对方的整体关系,或引领对方的兵势纳入我方的圈套,而为我所用。
当一方的兵势被另一方破坏或被另一方控制而失去整体效能以后,则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失势一方的军事力量因整体瓦解而成为孤立的存在;得势一方则依仗自身整体的效能而占据强大优势。所以第二阶段,就成为失势一方的军事实力被对方击败或制服的过程。
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开辟道路,第二阶段为第一阶段收取成果。两者相较,前者偏重斗智,后者偏重斗勇;前者主要表现为整体关系的调动,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实力的交火。对于一次胜利的战事,二者缺一不可。
人的生命也有实体支撑和整体关系二层面。
同样,病患,即病邪在人体中的存在和发展,也有实体支撑和整体关系二层面。病原体是病患的实体支撑,可看作病邪的“军事实力”。证候,即病状,是病原体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整体关系,可看作是病邪在人体内的“军事部署”和所造成的“兵势”。它是病原体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有利于病原体扩大发展的生存环境。
二、以形相胜
1、中国兵学的重心在“形”,即造势

中国重视整体关系,重心(不是全部)放在兵势、兵形上。认为打破敌方兵势是关键。
西方重视物质实体,重点(不是全部)放在武器装备上。侧重提高武器的杀伤力。
孙子: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孙子·九地篇》)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孙子·虚实篇》)
孙膑:
“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富者胜乎?则量而战耳。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未居败也。故所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孙膑兵法·客主人分》)
“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奇正》)
西医重视病原体和病灶,治疗途径是找到病原体和病灶,设法直接消灭。
中医重视病邪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整体关系,治疗途径是通过调整机体整体关系,调动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造成不利于病邪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系态势,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从而恢复健康,也可看作是“以形相胜”。
2、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孙子: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形篇》)
辨证论治:经过用药造势,实现整体调节,病邪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和环境,完全被正气之势所控制。此时将病邪祛除已成易如反掌之势,犹如“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故只凭病人的自我痊愈机能已可将其清除而恢复健康。所下药中也可能有直接消灭病原体的功能,但不在主要考虑之中。

3、造势(形)的基本方法
(1)分合为变
孙子: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孙子·军争篇》)

《六韬》:
“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犬韬·分合》)
杜牧:
“分合者,或分或合,以惑敌人。观其应我之形,然后能变化以取胜也。”(《孙子十家注》)

    战例: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西元前353年,齐威王四年,魏国由庞涓率重兵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紧急求援。齐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往救赵。田忌欲直抵邯郸解围,孙膑说:要救助搏击中的人,不宜直接加入打斗。排解相对抗的双方,最好的办法是打击其中一方的虚弱要害,这样就会自动解围。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分兵两路:一路击鼓张旗,急趋大梁;一路悄然而行,埋伏于桂陵。桂陵是魏军自邯郸返大梁必经之地,位于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此即“据其街路,冲其方虚”。结果齐军大败魏军于桂陵,史称孙膑“围魏救赵”。

各种谋略的施展,皆以军事力量的巧妙分合为基础。
(2)奇正相生
孙子: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孙子·势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势篇》)
  
老子主张“以奇用兵”,显然是指“奇”以制胜。孙子说“以奇胜”,意与老子同。而为了提高“以奇胜”的成功率,须要分出一部分兵力作为“正兵”相配合,目的是使奇兵更能发挥出“奇”效,真能做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可见,奇兵是整个作战部署的兵眼。其谋划一定严守机密,其行动一定骤如风雷,令敌人大感意外,措手不及。
而正兵在奇兵奏效之前,须与敌人周旋,牵制敌人的行动,扰乱敌人的部署,误导敌人的视线,使敌人产生错觉,从而为奇兵出奇创造条件。
但是,“以奇胜”决不是光靠奇兵取胜,正兵只扮演辅助角色。“以奇胜”之义在于强调,奇兵出其不意,会先于正兵取胜;奇兵得手对整个战役的胜利应起关键作用,使战局发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根本转折,然而最后的胜利须靠正兵奇兵共同奋战。
老子说:“以正治国。”其“正”是指治国要合于常理,坦诚正直,言行有定。治国与用兵的对象不同。治国的对象是自己的民众,用兵的对象是犯我之敌,所以对民之正是真实之正,对敌之正则是诡道之正,并非真正。要让敌人误以为,我正兵之行动势所必然,理所当然,恰合敌人的预料。事实上,正兵与奇兵一样,“以诈立,以利动”,只是与奇兵各有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

战例:韩信井陉背水之战。
西元前204年,韩信率兵东下井陉击赵。赵王聚兵二十万于井陉口,兵力居绝对优势。
韩信以主力万人,背水布阵,佯败,给赵军以不懂战法、指挥失误的错觉,诱赵军空营出击逐利。同时派二千轻骑循山旁出,偷袭赵营,拔旗换帜,使赵军误以为全军败北,士气顿崩。然后两面合击,大获全胜。其背水当敌为正,循山旁出为奇。
(3)我专敌分
专,即抟,指聚合。
孙子: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孙子·虚实篇》)
4、以万形之胜胜万形
战事说到底,是一个别的整体系统对另一个别的整体系统的破解;而世界上没有不可破解的整体系统,全看如何切入,如何调度。
孙子: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孙子·虚实篇》)

天生万物,各有短长,生剋制化,循环递嬗,因此世界上没有永恒之物,也没有常胜之形。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又胜木。一物降一物。万物无不有所胜,有所不胜。所以只要开启智慧,无论敌人怎样变化,总是可以找到取胜之法。
孙膑:
“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
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7:42 , Processed in 0.0816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