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8 13:3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熟地15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川芎9克 山药15克 枣皮15克 茯苓12克 泽泻12克 丹皮12克 桂枝9克 白附片6克 菟丝子9克 覆盆子12克 金樱子12克
2
发表于 2009-11-28 14:08:19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用温水浸泡一个小时,加水量大约在1500毫升左右,第一煎大火5分钟,小火15到20分钟,煎出药液约300毫升,第二煎适量放入开水,中火煮15分钟左右,煎出药液约200毫升。两次煎出药液混合服,头晚喝一半,第二天早上喝一半。
  还有:方中白附片应当先用温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文火煎煮40分钟,再和其他药物混合同时煎煮。白附片应该是盐附子片,是三角形半透明的薄片,类似煮熟晒干的熟地瓜片,不要弄成“白附子”,两种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9:04:02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谢谢总版主,再请总版主帮忙看看这个是白附片吗,怎么不是白色透明的,很黑啊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9:09:14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21:00:4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21:08:02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发表于 2009-11-28 23:44:09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附子分为两种,一种是盐附子,颜色半透明,一种是黑附子,也叫黑顺片。炮制方法不同,使用效果是一样的。从形状上看都是三角形,一头有尖,一头椭圆形,犹如一滴大水滴。你上传的几个照片,都没有这种典型的特点,而且,无论盐附子还是黑附子,断面都是光滑的,很少有纤维,断面都无中空现象,图中药片含有纤维较多,似乎不是附子。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22:42:3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这个贴子最后由对症吃药在 2009/11/29 10:53pm 第 1 次编辑]

奥,谢谢总版主啊,估计是给我拿错了,明天去找他去
9
发表于 2009-11-29 23:38:1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莎草在 2009/11/29 11:49pm 第 1 次编辑]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为纵切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
  炮附片:形如白附片,色泽加深,质酥脆,略鼓起。
  淡附片:为纵切薄片,表面灰白色,质硬脆。气微、味淡,无麻舌感。
  加入“制附子”:生附子的毒性很大,制附子是生附子经过一定的程序炮制而成的,其毒性已经远不及生附子。为慎重起见,还是建议先煎。至于时间,60分钟足够了。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红莎草2009年11月29日 11:47pm 时添加 -=-=-=-=-
你上传的图片,疑是草乌加工,虽是同种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性味也有不同,有什么不同,现代研究尚无结论。但从中医传统上来看,附子和乌头是分开使用的。
我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川乌应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具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而乌头子根(侧根)的加工品为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均为常用中药。二者虽是同一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其性味功效也不尽相同,故不可混用。  笔者检验中发现在川乌使用中误认表面光滑的子根作川乌用,《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药彩色图集〔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也是把乌头子根作生川乌,把乌头母根作子根,各地在川乌实际应用中存在子、母混淆,为了确保用药的准确可靠,对两者主要区别点进行鉴别比较。 1 性状鉴别 1.1 川乌:呈不规则的圆锥形或长圆锥形,长 2~7.5 cm,直径 1~2.5 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稍弯曲,中部多向一侧膨大,有纵皱纹及突起的小侧根,可见摘除子根后的痕迹,上部有残留茎基。质坚,不易折断,切断面灰白色,形成层成环。 1.2 乌头子根:圆锥形,长 1.5~3 cm,直径 1.5~2 cm,表面灰褐色,光滑,有细的纵皱纹,周围有数个瘤状隆起的小侧根,上部一侧有与母根脱离后的疤痕。质坚硬,难折断,切断面角质样。 2 显微鉴别 2.1 川乌:横切面形成层外侧有韧皮纤维群。淀粉粒单粒脐点大多不明显,复粒 2~15 分粒。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直径 29~70 μm,末端平截或短尖,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有的导管粗短拐曲或纵横相接,具缘纹孔较密而呈多角形,也有网纹导管。后生皮层形大,易破碎,完整者表面观呈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垂周壁稍厚,有的横向壁细波状弯曲,有的壁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断面观呈类长方形,壁梢弯曲,有不规则波状或瘤状增厚。石细胞呈类长方形、类方形,壁厚者层纹明显,纹孔较稀疏,人字形或类圆形。纤维多成束残存茎基(图1)。
10
发表于 2009-11-30 07:15:47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麻烦帮忙看一下,这付药加多少水合适,煎2次还是3次合适

熟地15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川芎9克 山药15克 枣皮15克 茯苓12克 泽泻12克 丹皮12克 桂枝9克 白附片6克 菟丝子9克 覆盆子12克 金樱子12克
这是一个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的方子,助于滋补剂。应用宜慢火久煎。附子为常用量,只要久煎(一小时左右),不必另煎,亦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2:21 , Processed in 0.2261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