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52|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主神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21 22:5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主神明?———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按:究竟是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中医理论发展到今天,应不应该创新?应该如何创新?这是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1983年,全国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教授在新加坡中医学院第18届毕业生特刊曾发表《心主神明论》一文,从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实验方面论述了中医“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时隔19年,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士奎教授于2002年3月28日在本报发表了题为《确立“脑主神明”论是中医发展的突破点》的文章,在回顾《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心、脑功能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要变革“心主神明”论为“脑主神明”论的观点,并认为“确立‘脑主神明’论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现代化发展的突破点”。今年1月,陈士奎教授又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题为《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一文,从系统修正、审慎扬弃、理论建设、方法论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化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并强调这一变革是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中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理性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必然选择。3月,邓铁涛教授在《新中医》杂志发表题为《“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的文章,对“脑主神明”论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提出“中医药学与新科技相结合,会给中医学带来‘质变’式的飞跃的发展”,但是,他认为这种发展应该是“在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中的飞跃发展,绝非是拿来西医学说以改造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邓铁涛教授在文中强调:“我赞成中医理论要不断创新发展,但反对以创新为口号,丢掉中医学之精华。”
    征得二位教授的同意,本期学术争鸣将邓铁涛教授的《“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与陈士奎教授的《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两篇文章刊登出来,欢迎读者参加讨论。  
                      “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邓铁涛
    自从西医学对脑的深入研究之后,引发西学中与中医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心主神明”论产生怀疑,出了不少文章,有人认为中医学这个历经二千多年的错误理论,今天应该给予纠正了。这一论断对吗?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学是微观医学,中医学是宏观医学,各有所长,互相补充。不能说只有微观的理论才是科学,凡是微观不合拍的便是不科学。早在1983年我在新加坡中医学院第十八届毕业生特刊曾发表《心主神明论》一文。20年后今天重读,我认为此文的观点是对的。兹将该文抄录如下。
  “中医理论认为心脏的功能,除了‘心主血脉’之外,还认为‘心主神明’,即是说除了是循环系统的主持者之外,还是精神活动的主持者。若从西医的解剖生理来看,这是不可理解的,因此有人怀疑中医的科学性。其实中西医是两种理论体系,不能说符合西医者就是科学,不符合的便不科学。
  要理解‘心主神明’说,首先要理解中医的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的宏观现象,即人体的五大系统。心脏是五大系统的核心。这一学说是中医通过几千年的治疗与预防疾病的观察而升华为理论的。这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能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脏象’学说是科学的。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显然中医是把循环系统与高级神经活动结合起来都属于——心,所以中医还有心为君主之官的说法,也就是说‘心’居于五脏之首,它是五脏这个人体核心系统中的核心。
  为什么中医要把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合一起来?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上,我常用温胆汤加味以治疗冠心病,又用此方治失眠、神经官能症,同样取得一定的效果,就是一个明证。因此,我认为心脏这个实质器官,不仅只有血泵的机械作用,它一定有能作用于大脑的分泌物。这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比如西医认识肺脏除了呼吸功能之外还有‘非呼吸功能’(即肺还是机体很多内分泌素产生、释放、激活及灭活的主要场所)是近年生理学上的新成就。而中医理论早就指出肺除了主气,司呼吸作用之外,还有‘主治节’的作用,即是说肺有协助‘心’来调节整体的功能。肺正是通过对内分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的。中医虽然没有这些内分泌激素名词,但在临床治疗上,却知道运用理肺之药达到维持人体内稳态之目的。
  我相信当植入人工心脏的使用扩大之时,就会发现心脏的内分泌物质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也就证明中医这个‘心主神明’论的正确性了。当然道路是相当长的,正如英国生理学家哈里斯(G·Harris)在1937年就提出,如果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来控制垂体的话,那就一定是通过化学信号来控制的假设。罗歇·吉耶曼(Roger G·L Guillemine)和安德鲁·沙利(Andrew Vschally)两个研究组用100万头猪和几百万只羊的下丘脑,进行了艰苦的研究才得以解决,1970年哈里斯的假说才被证明其正确性。我相信‘心主神明’说也一定会得到证实的。
  上述文稿写于1982年1月17日。1983年3月24日外电报道,第一个植入人工心脏患者于3月23日死亡。外电引述为克拉克植入人工心脏的外科医生德夫里斯的话说:‘虽然塑料心脏不断泵血,但克拉克的血管变得松弛无力,发生膨胀,他的循环系统不能保持把带氧的血推向全身器官所需要的压力。他的结肠功能丧失了,接着他的肾功能丧失了,然后大脑功能丧失了。’笔者估计心脏被置换之后,‘心激素’的分泌停止了,当肺脏代替心的部分功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心激素’在体内的储存用尽之时,生命便终止了。克拉克病例说明,要使人工心脏能长期显效,必须寻找心脏的内分泌素,并从而证实与提高‘心主神明’论。”
心脏是否有激素分泌?这一问题,在上文发表后1年即1984年,初步得到证实。据报道,黎巴嫩学者那莫尔博士发现心脏分泌一种直接进入血液的激素,能减轻动脉血管压力,并命名此激素为ANF。我相信能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心激素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当然,假设不等于现实。但中医从宏观得来的理论,不能用微观理论随便加以否定。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实践”。《光明日报》2002年9月6日题为《刘海若恢复迅速》的消息指出:“促进她苏醒及康复治疗中,中药、针灸、中医按摩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如果视中医“心主神明”的理论是错误的,又如何解释中医药治疗使已被英国医生宣判为脑死亡之刘海若的苏醒显出独特的优势呢?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不知主张“脑主神明”以改造“心主神明”论者,提出哪些高明的理、法、方、药以提高临床水平,或提出一整套“脑主神明”(理论)与中医理论相融合,从而大大提高中医的理论水平,使中医学上一个台阶呢?可惜从那些文章中,未看到这方面有建设性的东西!
  以“脑主神明”取代“心主神明”是一种中医学的创新吗?脑的功能,西医学已取得使人叹服的成果,因此主张“脑主神明”者用不着花大力气去研究,想研究也很难超过西方学者。因此提倡者无非是借西医学以改造中医学耳。要改造“心主神明”论将从何入手?有什么规划蓝图?有什么办法使“脑主神明”与中医之系统理论融合?这一切问题好像是该别人去做的事情了。写这样的文章太轻松了。但这好比把中医学殿堂的正梁拆掉,扯一些石棉瓦盖上去,或放上一个彩色的塑料支架,一个现代化的中医学就弄成了。这样做实在太过危险了!大厦将倾,中医危矣!
  回想汉代张仲景对传染病的研究,写成名著《伤寒论》,至金元时代刘河间主火、朱丹溪养阴,明代吴又可之《瘟疫论》,历经一千多年到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有多少名医的深入研究,然后才出现温病学说,补充了《伤寒论》之不足,但温病学说不能取代伤寒学说。用伤寒学说结合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在20世纪前半叶、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其治疗效果远远超过对脑神经认识深刻之西医学。至今,治疗乙型脑炎的疗效中医仍然领先于西医。而今天欲把中医带向“脑主神明”论者,手中并无任何成熟的方法,更无任何成果之时,便提出以“脑主神明”论取代或曰变革“心主神明”论。取而代之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请问变革之内涵何在?我赞成中医理论要不断创新发展,但反对以创新为口号,丢掉中医学之精华。
  中医学两千多年来不断在发展,有些理论看似落后实在先进。但无可否认,两千多年来中医学只在“量变”中发展壮大,却未发生“质”的飞跃。20世纪中医处于被怀疑、被轻视、歧视和排斥达半个多世纪,而20世纪的自然科学无法给中医以较大的帮助。估计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才会给中医带来极大的帮助,中医药学与新科技相结合,会给中医学带来“质变”式的飞跃的发展。当然,这是在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中的飞跃发展,绝非是拿来西医学说以改造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陈士奎]
    “心主神明”说与“脑主神明”论,均导源于中医药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两者孰是孰非,争鸣讨论,旷日持久。在脑科学迅速发展的21世纪,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认为“脑主神明”的基础上,开展“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等揭示脑奥秘的研究。是继续维系统治中医药学2000多年的“心主神明”错误理论,还是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固有的而且正确的“脑主神明”论,现在已到了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并作出科学抉择的关键时刻,这也是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一、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是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中理性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必然选择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研究的主体也总是把已有的科学成果作为再思想、再认识的对象,揭露已有的科学成果与新的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以及科学成果自身内在的矛盾,从而推进科学的发展”(孙正聿.《哲学通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06)。有关中医药学如何现代化发展的讨论及构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均强调尊重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和自我发展。然而,只有进行理性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自身发展规律,寻求到自我发展之路。就“心主神明”说和“脑主神明”论而言,《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著述乃至今日中医教材等,一直以心“主血脉”又“主神明”立论,同时从未放弃对脑及“脑主神明”的论述,而且历代医家从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出发,不断反思传统的“心主神明”说。例如,明代李极《医学入门·脏腑》提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两个概念,这表明他通过实践及理性反思,已意识到人体必有另外主神明之“心”,并非“一心二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辛荑条》则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更为批判性地指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他们对“心主神明”说的反思和对“脑主神明”论的正确认识,表现出了不同时代中医药学家的理性思维。实际上,中医药学自《黄帝内经》始,从未间断观察脑、论述脑,从未舍弃对脑及“脑主神明”的探讨。这反映出历代医家对“脑主神明”认识的逐步深入和接近,为我们修正“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创造了历史条件和前提。
  因此,经过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继承发展中医药学自身固有且属原创性的“脑主神明”正确理论,扬弃其不确定的、错误的“心主神明”说,这完全符合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这一理论变革,不仅是对《黄帝内经》建树的中医药学理论根基真正的尊重和继承发扬,也是中医药学在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过程中自我发展的生命力表现,更是中医药学实现自我扬弃、自我完善的理性抉择。
  二、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变革中医药学“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之保障
  在实现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和障碍便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如有人在全世界、全人类都不会说不的现代化面前,竟然提出“‘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不提也罢”,主张“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都不应随意改动;中医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它不需现代化;也不能现代化……”(丛林.“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不提也罢.《亚洲医药》,2001,6:37~38)。还有人讲“中医学其实是不能被还原的,也就是说不可能‘现代化’的……跳出‘中医现代化’的悖论,回归中医的传统的整体科学的属性和方法,才是21世纪中医发展的正确途径”(匡萃璋. 中医现代化与中医学的还原化.《亚洲医药》,2001,1:25~28),等等。看来防止在思想观念及中医理论现代化发展上采取非批判的、维护传统“原型”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有主张“心主神明”的学者说:“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但近来有人对此发生怀疑,提出‘脑主神明’以图修正‘心主神明’说,说明这些学者对脏象学说认识太肤浅,不知心与脑合起来才是中医所论之‘心’。”还进一步说:“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有人以为认识错误,不知脏象是把心与大脑皮层统属于‘心’系统,并有一套治心以治疗神智不清的方与法。”(邓铁涛.《邓铁涛医学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7,335~337)更有学者说:“李时珍所说的‘元神’实为‘元始之神’,指的是人体生长壮老已的主宰,具有类似基因学说的意义。‘脑主神志’论则必然阻碍这一发展。……就现代生物学的基因学说而言,难道中医就没有相应的理论吗?有,中医的‘脑’学说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保和.“脑主神志”论阻碍中医发展.《亚洲医药》,2001,6:30~31)这些对中医药学理论概念的随意泛化,值得商榷。上述论述既缺乏中医药学理论支持,又缺乏现代生命科学特别是脑科学的支持,并且将中医学理论的“心(脏)”、“心系统”、“脏象学说”等概念混为一谈。翻开中医学理论发展史,无论《黄帝内经》还是历代中医学著述,都是将“心”和“脑”作为两个独立的概念,分而论之。中医学的脏象学说,明确地将心(脏)作为人体五脏之一,并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藏神”(《素问·宣明五气》),“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心者,神之舍也”(《灵枢·大惑》),“思则心有所存”(《素问·举痛》),“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灵枢·本神》),“积神于心,以知古今”(《灵枢·五色》),“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灵枢·本神》)等等。这些表述均说明《黄帝内经》的理论就是认为心(脏)是主持精神、意识、思维、语言、行为、认知、记忆、情绪、心理等活动的器官,由此才产生了中医药学历代误传的“心主神明”说。
  关于脑的概念,《素问·五藏别论》即明白地记载了脑为脏还是为腑的争鸣和讨论:“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愿闻其说。岐伯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府。”从此中医理论即把脑列为奇恒之府。奇恒之府也是脏象学说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黄帝内经》也客观地记述了对脑及“脑主神明”的观察和研究:关于脑的部位,《灵枢·海论》谓“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明确指出脑位于头颅之中;关于脑的生成发育,《灵枢·经脉》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的论述;关于脑的功能,《素问·脉要精微论》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说明头脑是人的精神之处所,精神与脑密切相关;《灵枢·海论》还讲道:“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懈怠安卧”;《素问·刺禁论》有“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的观察记载等。以上说明:《黄帝内经》虽然以“心主神明”立论(这是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但对脑及脑与精神、感觉、知觉乃至生命健康的密切关系也给予了真实的论述。后世历代医家也是在以“心主神明”立论的同时,对脑及“脑主神明”进行了描述,并逐步明确认识到“脑为元神之府”及“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等。
  由此可见,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从来就没有“把心与脑合起来”之说。“心与脑合起来才是中医所论之‘心”’或“心与大脑皮层统属于‘心’系统”等说法,只不过是一些现代中医学家既承认“脑主神明”,又不愿变革“心主神明”而想出来的,以图维护传统的“心主神明”说。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现在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再是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种联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3页)我们对中医药学理论概念,不能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而应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Raimund Popper,1902~1994)曾说:“人们尽可以把科学的历史看作发现理论、据弃错了的理论并以更好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历史。”我们应历史唯物主义地看待中医药学对“心主神明”及“脑主神明”的认识活动,正确理解“心主神明”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和产物。否定“心主神明”说,绝不会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造成损害。相反,以“脑主神明”论取代“心主神明”说,只会给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发展带来生机。
  三、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化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1.系统修正  应首先在厘清“心主神明”说及“脑主神明”论的认识渊源的基础上,解析和澄清“心主神明”所表达的含义,并辨明这一认识的误区,从而将它从与事实和临床实践不符的壳体中解放出来,然后对与之相联系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等进行根本改造和系统修正。
  2.审慎扬弃  要在建立“中医脑病学”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用“脑主神明”论,全面置换“心主神明”说,如何把“心主神明”说含有的合理成分,继续保留下来,有机地溶人“脑主神明”论中,如何将“脑主神明”论系统地组装于中医脏象学说之中,等等。显然,变革“心主神明”为“脑主神明”是一个审慎的扬弃过程。
  3.理论建设  一方面,应系统整理研究中医药学固有的脑知识、脑系脏象理论、脑系疾病类型及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从而形成中医脑科学理论框架。这方面近十多年来已取得一定进展。如《实用中医脑病学》等专著的出版;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已明确列出“脑系病类34种”,成为继承发扬中医“脑主神明”论,突破“心主神明”说和五行学说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要综合引进、吸纳、融合现代生命科学,尤其是现代脑科学关于脑和脑病防治等研究成果及新认识、新进展,结合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开展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新规律,并逐步建立起有坚实实践(包括实验)基础的中医脑科学的范畴及理论体系。
  4.方法论研究  变革“心主神明”说,建构“脑主神明”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学术问题,需要实现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的整合更新。在脑科学研究中,要建立中医研究方法,建构中医脑科学方法学体系;在临床实践中,要建立中医对脑病的诊疗体系和疗效评价体系等。
  变革“心主神明”说、构建“脑主神明”论,确系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及生命科学界等达成共识,团结合作,集多学科智慧、全新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思维,共同完成。
  总之,我们应站在21世纪生命科学和脑科学迅猛发展的制高点上,本着弘扬先进文化、先进学术思想和先进理论的原则,去理解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对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时代意义,让中医药学原本即有的“脑主神明”论,与人类脑科学发展保持同步,与时俱进!
2
 楼主| 发表于 2004-7-21 23:01:23 | 只看该作者

谁主神明?

    中医不是凭空想象的产物!中医源于古代修真之士的内证实验,后人不识此中奥妙,指鹿秘马,妄加臆断,沽名钓誉,另立新说,遗误后学,为祸不浅。
    什么是内证实验?道家有一套完整的修炼体系,在修炼的过程中洞察生命的真象!历代修炼大师,如:东派陆潜虚、西派吕纯阳、南派张紫阳、派王重阳等,皆人体生命工程的实验者!
    心主神明?脑主神明?答曰: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心”领“神”会,有感即应。
    邓铁涛教授在文中强调:“我赞成中医理论要不断创新发展,但反对以创新为口号,丢掉中医学之精华。”赞同!赞同!!赞同!!!
—————————————————————————————————————
      所谓心,它包含了两个大的概念,就是指形质之心和有质无形之心。心藏神,就是指识神和性体。识神也就是后天获得的思维,也称欲神、欲念、识心、主观意识等等。
  性体,是指先天获得的本来面目,它的初级态称为元性,性体实质上是元性、元炁、元精三种高级物质的聚合体。未修炼之人只能称之为元性,修炼之士尽管功力深浅不同,但元精、元炁、已经开始与元性聚合,较常人的元性阳性成份增多,可以暂称为性体。真正的性体则是一个经过培育养炼而成的真我。
  修真生理学认为,人将生时,元性始入。正阳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体,与母分离。此一点灵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许多年代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全息性的包含着自然因果全息律,全息遗传律等非肉眼所见之物。就如同一粒梨树种子一样,其中既有父本母本祖本的信息特征,也含有其本身的特征,它并不因为是种子,而能否定它的幼芽期,成形期和结果期。这些信息都完整地储存于它的内部,只有条件具备时它们才能释放展现出来,在未展现前这些全息信息以隐态方式客观存在。
  诀云:凡人投胎时,元性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脑为神腑,不见脑动而只闻心动。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其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修炼中,在性体出窍离体之时,在初期一般人大都有心动、心悸、心憋闷之感觉,山人身旁之学生中大多数都有这种切身体验,年青人表现出的征象更突出和明显,此诀之言不谬也。
  人体血肉之心,乃识神所依,属于阴火。现代医学在显态的研究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现代医学认为意识活动在大脑,这与修真学说的“脑为神腑”之说是不谋而合的。但是修真学说更注重隐态玄元本质,“心为神脏”,“心藏神”,前辈在隐态内观慧观中的这些结论,也不是虚妄的,只是目前暂时还无法运用显态科技手段进入隐态领域研究验证而已。识心,主观意识,乃是进入修真之门的最大障碍,所谓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这一点并且修德积善,陶冶性情、修持炼己,涤去凡心,复见性体真性。
                                                 青龙山人传授  空净撰著
————————————————————————————————————————
                              见着性光是功夫
                                    邱陵
   习练传统静功到一定程度,眼前就会自然而然现出一种光体,古人称为,“本性灵光”,简称性光。最近,笔者接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这个问题,故特在这里介绍一下有关性光的古典理论和实践经验,供读者参考。
   古人对性光的评价是十分高的。清.柳华阳在其《慧命经》一书中说:“成佛作祖,是本性灵光。”他解释道:“盖本性灵光者,其名虽二,源头则一也。在定则谓之性;定中慧照,则谓之光矣。”这就是说,静定就能看到自己的本性(本来面目),所谓明心见性;静定中观照(回光返照)就能看到光。所以古人说:“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儒、释、道三教都承认性光的客观存在及其无上的功能。儒称之为“仁”;释称之为“珠”,亦称“圆明”;道谓之为“丹”,亦曰“灵光”。《易经》则叫它做“无极”。他们以○这个圈来代之,并认为,这个○是由先天真一之气所凝成。古人又称“不空”为灵光。他们说,观空不空为真道,观空而空是伪道;有灵光之虚空为“不空”(真空),无灵光之虚空为“顽空”。所以古人说,知此一窍,则金丹大道之能事尽矣!若练功久之,练不出性光,见不着性光,就是古人所说的“顽空”,也许是练不得其法,也许是功不精进,也许是功力未到,总之,比练功能见到性光者差一筹矣!
   那末,这个呈现在眼前的性光究竟是什么形象呢?历代佛经,丹经、道书、多谈得隐隐约约,不肯明言,因为这是道门、佛门的奥秘。虽然这个○也算是一种形象,但未免过于抽象,过于含糊。实际上,古人按练功节次、进程中性光的不同表现,把性光大致分为慧光和蟾光两种,中、下乘功夫所见的性光多属慧光;上乘功夫所见的性光属于蟾光。如以道门丹功来说,炼精化气至炼气化神阶段所见多为慧光。炼气化神至炼神还虚阶段所见为蟾光。看光的圆明程度和颜色可以察知练功的进度,可以测知精气神是否充足,可以知道舍利子或金丹炼得完足与否。古人用“金机飞电,虚室生白,圆圆陀陀”三者来形容性光的形象。这是笼统而言之,也是练功到高级层次之所见。尹真人《性命圭旨》一书有一首诗是描绘此景的,诗曰:“一颗金丹何赫赤,大似弹丸黄似橘,人人分上本圆明,夜夜灵光照神室。”这也是练功到最高层次所见之景。
   初见慧光,只是淡白一小点而恍惚游移不定。一用意识,即行散开,不知所之;或静极光现,色如眉月,由小渐大,又自大化小,复归于无;或光圈带虚,圈边亮圈内黑;或光圈不明也不圆。对这种慧光,均可认为是精气不足的表现。经过久久锻炼,慧光或现红光,或现白光;发红光的叫做“血玄关”,发白光的叫“正玄关”,而以光如月华之圆明像个大月亮般悬在眼前不动者,才是纯正的慧光,这是精气充足的表现。
   至于蟾光,则是金黄之光。如在慧光白光内发现金光,这是炼出了金丹之苗;蟾光金黄而圆明,即是舍利子已炼成。所以说,养足之慧光可以成为蟾光。古人说:“精不足,不能生慧光;舍利子不足,不能生蟾光。慧光如月光,蟾光如金光。”这可视为性光变化的总纲。传说中的金蟾乃稀有的三足动物,蟾光者借蟾名三足之意,喻精气神三宝合一,炼成金丹也。但练功能发现蟾光的人,实是世间少有。
   古来气功家多用“眼前”、“目前”来暗示运用两眼回光返照和翕聚性光的重要。吕纯阳说:“目前咫尺长生路,多少愚人不惺悟;”陈泥丸说:“终日相随在目前”;马丹阳说:“只在眼前人不识”。此眼前气光,乃人之真性、真气、真阳、真光,又称“法身”,学者识此得此,从真性入手,必能尽性以至于命,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但古来此道不为许多人所识,所以引气先贤的慨叹。
   慧光与蟾光的形成,是性与命合,神与气交的结果,是精气神三宝合一化成的月华之光。练功中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以及和合凝集,就能使祖窍之性光因凝神而集于脐内下丹田,而下丹田内之阳光便上达丽于眼前,这是祖窍性光与命光二光合一。这种神气交合、二光相合,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不断的升华,才能越来越凝集,直到象征日月的二光合一,于是眉间日夜长明,由目至脐一路皆是电光,才算达到性光变化的最高境界。
   实际上,上文说的“金机飞电,虚室生白,圆圆陀陀”,是代表性光呈现的三种形态。金机飞电形容突然的眉间掣电。虚室生白形容行功中由于性光的作用及真意的运用,感到下丹田,或中、下丹田,或上、中丹田以至周身浑融,化成一虚空大境;身体的一部分或全身似乎变成晶白或消失在光幕之中;或者感到我身似乎与大自然浑融成一片。圆圆陀陀形容慧光像弹丸或橘子一样,如露如电,非雾非烟,辉煌闪烁,悬于眼前。古人又用“万象咸空,一灵独现”来形容虚极静笃的气功态,练功者在入静到级深时,似乎什么都不存在了,无天无地无人无我,只剩下一点灵明,悬于眼前或照于性海或下田中。这一点灵明,也是性光所化。若练不出慧光,就很难达到这种境界。行功到此,功中自然感到“六合同春,物物得所”,周身苏绵快乐,融融洽洽,毫窍俱通;功后则感到身心舒畅,体健身轻。
   应当指出的是,有些练功者的人体潜能得到发挥,出现了诸如遥视、透视等特异功能,也与慧光的呈现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特异功能有很大部分是通过慧光来进行和实现的,即通过慧光才能遥视和透视。古人劝练功者“慧而不用,”就是说不要随便去应用特异功能,免致耗费精气,影响练功和损害身体。
   性光即是真一之气、真一之慧,是我本来面目,亦称“阳神”,可说是性命之光,练功者应当珍之宝之,不容有丝毫的泄漏。因此,道门丹功有翕聚性光即翕聚祖气之法,不让性光发散走失。当性光要向上或向下走,眼不可随光去看,赶翕聚收回,归我存蓄。静定中用眼在眼之周围从下向左转子、卯、午、酉四正,将转的气光通过祖窍随口内津液吞下送归下丹田,然后两眼珠合并久视下丹田,可使失去的性光复来。道门又有蛰藏气穴之法,即将眼前翕聚的性光通过凝神入气穴(下丹田)收归气穴,实现心肾、神气的和合凝集。
   慧光的不断变化及达到圆明,以至现出蟾光,是练功者经过长期艰苦锻炼的结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练功者须按功程节次循序渐进,即使初练性功,眼前现出光圈,古人称为“阴神”,不能用;只有经过采补先天真气,经过小周天功程还精补脑,元精充足,能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程度,炼出的性光,称为“阳神”,才能发挥作用。
————————————————————————————————————————
                              《五篇灵文》
                              王重阳真人注
      序: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
     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
     重阳真人注:内三宝者,精气神是也;外三宝者,耳目口是也。须以耳目口,闭塞勿发通。目视色则神从目漏;耳听声则精从耳漏;口开言则气从口漏。视听言时动於外,则精气神日耗於内,渐渐衰老,耗尽则死。所谓固三宝者,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是谓外三宝不漏也。目不视而神在心,耳不听而精在肾,口不言而气在丹田,是谓内三宝自合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气,自然归之。
     重阳真人注:天者,先天气也;人者,後天形也。修仙之士,若常涵养如如不动之天心,灵妙不昧之元神,行住坐卧,摄於玄关一窍之中,自然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然感通,归於吾身矣 。
   
     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後天阴阳,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气,混於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
     重阳真人注:人之一身,外有四肢百骸,内有五脏六腑,至於涕睡津精气血液者,俱是有形之物,皆属後天阴浊。这点至阳之气,即先天真一之气,谓太乙含真气也。恍惚杳冥者,指先天发生之所也。欲先天至阳之气发现,别无他术,只是一静之工夫耳。静工之道,只在去妄念上做工夫,观一身皆空,寂然不动之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现於恍惚之中,若有若无,杳冥之中,难测难窥,非内非外,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虽然外来,实由内孕。
     重阳真人注: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之一身,四大虽属阴浊,内含一点先天元阳,本自良知良能,本妙本明。因人七情六慾攻於内,寒劳暑役伐於外,以致元阳散尽,而不知觉悟,随造化而沦没矣!知之修炼,收视返听,忘物抱真,视听不漏於声色,妙湛不漏於念想,真精自固,元神自充,内真外应,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是以母气而伏子气,神抱於气,气抱於神。当斯之际,丹田温温,三关升降,上下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钧天妙乐,耳中常闻,至宝玄珠,目中常见,此乃真景象也,非譬喻也。“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岂虚言哉?!
     先天若无後天,何以招摄?後天不得先天,岂能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後二天之气,如谷之应声。
     重阳真人注:先天者,入於无象;後天者,滞於有形。先天者,真净妙明之心也;後天者,端严具足之形也。先天妙明真性,本来清净,无始以来,一念垂珠,至於今日,若不得後天具足之体招摄,则阴灵孤妙。後天具足之体,若不得先天灵妙之元神,则不能变化通灵,岂能超凡入圣?夫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气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性者无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虚无。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无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气也;有者後天之命,气者真一之精也。此有形阴质,因一点无象阳气而生,此有形之内,怀无象之真,必假煅炼澄清,方得玄珠显象,玄珠既显,采归炉内,有无混融,二气感通,如影之随形,如谷之应声,自然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气,以金丹之母,点化己身之阴气,以变纯阳之体。
     重阳真人注:金丹在内,药从外来,实由内孕。何也?盖神依形生,既有此物,一点先天,在人身个个不无,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顺情,情境既熟,爱河流浪,欲海波深。实观觉悟之者,得遇真师,指示这先天一气,药从外来,依形而生。采取之法,只是忘情忘形,委志虚无,一念不生,静中至寂,忽然天光自发,不内不外之间,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玄珠因何而成象?皆因静寂之时,神抱於气,气结精凝,结成一粒金丹,永在丹田之内,外现玄境之象,犹如室内之灯光,照透窗外之明朗。“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待他一点自归後,身中化作四时春。”温养丹鼎,光透帘帏,此之谓玄珠,外药也,先天真元也。真阳火也,铅遇癸生也,於斯之时,宜当於静,方可采取归来。自觉丹田火炽,两肾气暖,三关升降,一气冲和,醍醐灌顶,甘露酒心,内景无穷,笔难尽述。先天气生,即一阳动时,更生天地,别立乾坤,回阳换骨之时也。人自父母媾精,胎形十月渐满,气足形全而生身,其一点灵光元阳之气,已含於内。既有此身,则阴系阳,五行之内,死生贵贱,莫能逃也。既得先天真阳,归於身内,假作炉鼎,与後天真阴交媾,二气氤氲,结成仙胎。返炼五行,逆施造化,当三万刻工夫,不差毫发,方得火候,不减丝毫。须要十月功成,脱胎飞升,五行不能拘,阴阳不能陶。通身阴浊,尽化纯阳,跳出樊笼,散荡逍遥无穷矣!
  
     却从炼己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
     重阳真人注:二六时中,逆而修之,不顺熟境,勤持道念,目不随色顺境;耳不随声逐境;鼻不随香臭境;舌不随味美境;身不随触欲境;意不随情熟境。觉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斯不顺人情熟境,久久自然天理纯真,炼己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己土也。炼心不动,即离宫修定,定则气和,和则身安,安则精气充满,满则铅汞凝结,结则造化自有,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金液炼形,骨化寒琼,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皆自然也。若非操持谨守,降心炼性,必无自致之理。然此工夫,必加勇猛决烈之心,舍死忘生之志,乃可纯熟矣。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
   
3
匿名  发表于 2004-7-21 23:03:36

谁主神明?

[这个贴子最后由sesame在 2004/07/21 11:06pm 第 1 次编辑]

1 全身麻醉(心脏不停跳)时候是否还有中医理论中的"神明"?
2 全麻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是否还有中医理论中的"神明"?
3 全麻心脏停跳/体外循环后麻醉恢复后,病人清醒之后是否存在良好的中医理论所指"神明"?
4 脑死亡,心脏仍然跳动, 呼吸靠机械通气维持时是否仍然存在中医理论所指的"神明"?
我支持脑主神明!
4
发表于 2004-7-21 23:14:12 | 只看该作者

谁主神明?

下面引用由sesame2004/07/21 11:03pm 发表的内容:
1 全身麻醉(心脏不停跳)时候是否还有中医理论中的"神明"?
2 全麻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是否还有中医理论中的"神明"?
3 全麻心脏停跳/体外循环后麻醉恢复后,病人清醒之后是否存在良好的中医理 ...

不是说 心脏 主神明
5
匿名  发表于 2004-7-21 23:18:52

谁主神明?

[这个贴子最后由sesame在 2004/07/21 11:19pm 第 1 次编辑]

回楼上:
下面引用由邓老文中一段
我相信当植入人工心脏的使用扩大之时,就会发现心脏的内分泌物质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也就证明中医这个‘心主神明’论的正确性了。~~~~~。我相信‘心主神明’说也一定会得到证实的。
  ~~~1983年3月24日外电报道,第一个植入人工心脏患者于3月23日死亡。外电引述为克拉克植入人工心脏的外科医生德夫里斯的话说:‘虽然塑料心脏不断泵血,但克拉克的血管变得松弛无力,发生膨胀,他的循环系统不能保持把带氧的血推向全身器官所需要的压力。他的结肠功能丧失了,接着他的肾功能丧失了,然后大脑功能丧失了。’笔者估计心脏被置换之后,‘心激素’的分泌停止了,当肺脏代替心的部分功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心激素’在体内的储存用尽之时,生命便终止了。克拉克病例说明,要使人工心脏能长期显效,必须寻找心脏的内分泌素,并从而证实与提高‘心主神明’论。”
邓老文中提到的"心脏"难道不是心脏?
6
发表于 2004-7-21 23:22:57 | 只看该作者

谁主神明?

到底是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研究一下人造心脏使用者不就得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4-7-21 23:32:34 | 只看该作者

谁主神明?

       有人在菜市场买钱后,请卖鱼者将鱼开膛剖肚之后,带回家中洗净,放入油锅中,鱼却蹦了起来。人也罢,动物也罢?是不是死后神识就立即离开了肉体?
        神与形、性与命、肉体与灵魂,后天与先天、有形与无形,说起来话就长了。世人往往只看到宏观现象而忽略了潜在本质。
8
发表于 2004-7-21 23:48:43 | 只看该作者

谁主神明?

邓大郎中在《“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一文中对"心"的概念解说存在明显矛盾。
9
匿名  发表于 2004-7-21 23:52:28

谁主神明?

[这个贴子最后由sesame在 2004/07/22 03:40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箫客2004/07/21 11:32pm 发表的内容:
有人在菜市场买钱后,请卖鱼者将鱼开膛剖肚之后,带回家中洗净,放入油锅中,鱼却蹦了起来。人也罢,动物也罢?是不是死后神识就立即离开了肉体?
        神与形、性与命、肉体与灵魂,后天与先天、有形与无形 ...

呵呵,
1 "鱼开膛剖肚之后""放入油锅中"之时还有没有"心(中医之心)" 或"心脏"(解剖之心)? 怎么没说把头(脑:中医或解剖概念)剁去呢? (剁去了也可能蹦起来!)
2 "鱼却蹦了起来" 是否证明鱼此时有"神明"?
3 "有人在菜市场买钱后",该是"买鱼"吧? 此句玩笑,莫怪!
10
匿名  发表于 2004-7-22 02:51:23

谁主神明?

[这个贴子最后由zhangyu在 2004/07/22 04:08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箫客2004/07/21 10:55pm 发表的内容:
以“脑主神明”取代“心主神明”是一种中医学的创新吗?脑的功能,西医学已取得使人叹服的成果,因此主张“脑主神明”者用不着花大力气去研究,想研究也很难超过西方学者。因此提倡者无非是借西医学以改造中医学耳。要改造“心主神明”论将从何入手?有什么规划蓝图?有什么办法使“脑主神明”与中医之系统理论融合?这一切问题好像是该别人去做的事情了。写这样的文章太轻松了。但这好比把中医学殿堂的正梁拆掉,扯一些石棉瓦盖上去,或放上一个彩色的塑料支架,一个现代化的中医学就弄成了。这样做实在太过危险了!大厦将倾,中医危矣!
邓老:以“脑主神明”取代“心主神明”是一种中医学的创新吗?
评:明代李挻《医学入门·脏腑》提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两个概念,这表明他通过实践及理性反思,已意识到人体必有另外主神明之“心”,并非“一心二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辛荑条》则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更为批判性地指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他们对“心主神明”说的反思和对“脑主神明”论的正确认识,表现出了不同时代中医药学家的理性思维。
是中医学的创新会怎么样?不是中医学的创新又会怎么样?
这与发展研究“脑主神明”甚至取代“心主神明”有什么关系?!
邓老:脑的功能,西医学已取得使人叹服的成果,因此主张“脑主神明”者用不着花大力气去研究,想研究也很难超过西方学者。
评:很难超过西方学者,就不研究了吗?这也能成为反对研究“脑主神明”的原因?
邓老:要改造“心主神明”论将从何入手?有什么规划蓝图?有什么办法使“脑主神明”与中医之系统理论融合?
评:“从何入手、规划蓝图、什么办法”难道不是人想出来、做出来的,会从天上掉下来?这也能成为反对的理由?
邓老:写这样的文章太轻松了。但这好比把中医学殿堂的正梁拆掉,扯一些石棉瓦盖上去,或放上一个彩色的塑料支架,一个现代化的中医学就弄成了。这样做实在太过危险了!大厦将倾,中医危矣!
评:没看出邓老有什么直接或实际的反对理由啊?怎么以“脑主神明”取代“心主神明”,就“好比把中医学殿堂的正梁拆掉,扯一些石棉瓦盖上去,或放上一个彩色的塑料支架”了呢?又有什么理由“这样做实在太过危险了!大厦将倾,中医危矣!”
主观臆断?应该是危言耸听吧?!
个人认为,时代在进步,中医如果再不发展,将不是“大厦将倾”,而是“覆巢之下”,所以坚决支持“脑主神明”论,与人类脑科学发展保持同步,与时俱进!
小评一段,请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05:55 , Processed in 0.1475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