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混合性中风的证候分析与综合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0 20:4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有关方面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中风浅述如下,祈望同道指正。
    发病机理
    西医的传统观点认为: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所以在治疗上也截然不同。但是,目前许多文献报道,脑出血和脑梗塞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可以形成微小动脉瘤,最终破裂而出血;脑动脉硬化也可使血管腔狭窄闭塞,而形成脑梗塞。还有,脑出血后,由于血肿压迫、血管痉挛、血凝平衡失调、血压降低等原因也会使原已狭窄的血管腔闭塞。另外,在某一脑血管闭塞后,进入另一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会使其内的小动脉瘤破裂出血。由此可见,在脑血管发生意外的急性期,完全有可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病变。而且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促进和转化。
    中医无混合性中风的病名,不管是脑出血或脑梗塞统称为中风,只是分型不同而已。目前中医临床借用CT诊断,亦把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相当于中脏腑和中经络的分类,但是病理机制都是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中风的发生,病理虽然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气虚血瘀或痰湿壅盛,可阻滞脑脉而致缺血性中风;五志过极,心火暴盛,肝阳暴动,风火相煽,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脑可致出血性中风;肝阳亢盛,肝火内热炼液成痰,或痰湿郁久化热,肝风挟痰挟火,横窜经络,可致混合性中风。火盛则迫血妄行,导致出血性中风。出血之时,血溢脉外,出血之后离经之血不去,血液停滞则为瘀,瘀血阻脉,气血不能通畅,又可并发缺血性中风。所以,中医也认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也是互相作用,相互转化,或同时并存的。
    中西医结台治疗
    西医治疗首先降低颅内压,用甘露醇125—250毫升,4—8小时1次,静推或静滴,还可加速尿20—40毫克,连用3—7天。控制血压,以收缩压不低于21.31KPa为宜。保护脑细胞,防止神经元变性、坏死,应用脑细胞活化剂。应用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使用止血剂、溶栓剂、扩血管剂。
    中医治疗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l丸,或紫雪丹1.5克,或至宝丹l丸,每天2次,开水调服,连用3天或至神清。清开灵40毫升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4天。脑血康10毫升灌服或鼻词,每日2次,连用14—21天。并用中药汤剂随证加减,每日1剂,灌服鼻饲。基本方:石决明、赤石脂、生牡蛎各30克(均先煎),生地、菊花、钩藤各15克,胆南星、丹皮、僵蚕、地龙各10克,全蝎、牛膝各5克,蜈蚣3条,水煎。随证加减:若高血压者加天麻10克,钩藤加量至30克(后下);若痰盛者加法夏15克、竹沥40毫升(兑服);若气滞血瘀较甚者加桃仁、红花、水蛭各10克;若便秘者加枳实10克、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舌痿、脉微欲绝者,此为元气衰微已达极点,阴阳离决之势,宜益气回阳,扶正固脱,急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静滴;并鼻饲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汤。
    混合性中风是危重病,救治的关键是促使患者神志清醒、消除脑水肿、止血、保护脑细胞。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中医的芳香开窍、清热豁痰、通腑泻热、活血化瘀、镇肝熄风等来治疗,但是由于中药剂型不便应用,故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来完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血化瘀法,在发病开始就可应用。因为中医认为出血之时,血溢脉外,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故祛瘀能止血,这对治疗混合性中风是一举两得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中风效果是肯定的,同时对一些基层医院,由于设备的限制,不能确诊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时,应用本法,可以减少死亡和致残,也可以减少转院及转院途中病情恶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1:41 , Processed in 0.0530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