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能控制禽流感蔓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 17:5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能控制禽流感蔓延
目前全球已有27个国家发现有禽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并且在161名感染该病毒的人类患者中已有半数不治身亡。 H和N都是指病毒的糖蛋白(蛋白质),一种糖蛋白叫血凝素(HA),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NA),由于这两种糖蛋白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根据糖蛋白变异的情况,HA分为H1—H15十五个不同的型别,NA分为N1—N9九个不同的型别。其中H5与H7为高致病亚型。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
  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其属于易感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报告发现,在感染并死于禽流感的人群中,整体死亡率大约是56%。其中,10岁到19岁这一年龄段的死亡率最高,达到了73%。 相比之下,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死亡率是各个年龄段中最低的,仅为18%。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H5N1型病毒是一种强毒型病毒,据日本病毒专家田代真人说,从感染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症状来看,已经不能说是流感,4名越南禽流感死亡患者解剖结果表明,除了肺、消化器官出现严重障碍以外,还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症状,和埃博拉出血热相似。从死亡率来看,1997年香港18人感染H5N1型病毒导致的禽流感,其中有6人死亡,而一般流感的死亡率只有0.01%。
  H5N1病毒以一个季节性的模式持续传播,并且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当平均气温低于20摄氏度时传播达到高峰。 至今H5N1病毒还不容易经由家禽感染人,也没有确切证据证明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面对H5N1病毒持续和广泛的传播,无疑会增加病毒通过基因排列或者跟人类甲类流感病毒重配的机会,这样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也就会增加。
  H5N1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人们常常用手触摸嘴巴和鼻子,在他们接触的每一样东西上留下少量带有病毒的唾液和黏液。
  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等多种并发症。
  H7型禽流感与目前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的H5N1亚型禽流感有所区别。有关专家解释说,这两种禽流感虽然同是高致病性,但病毒略有不同。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A型)流感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直径80至120纳米,病毒外壳有一层棒状和蘑菇状的蛋白质纤突,棒状的对红细胞有凝集性,被称为血凝素(HA),蘑菇状的能将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病毒颗粒解脱下来,被称为神经氨酸酶(NA)。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就依据这两种蛋白质的类型而来,其中HA有15种,分别定为H1至H15型,NA有9种,定为N1至N9,理论上它们可以组合成135个不同的病毒亚型。
  韩明向教授说,在中医角度而言,SARS和禽流感属瘟病类,用抗炎及抑制毒性的药物处方,将可起预防之效,他也是以此理论研制出可预防禽流感的处方。他指出,黄芪、金银花、连翘、黄芩、贯众和北板蓝等药材混合熬药可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可对防治禽流感发挥作用。
  从中医角度看,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⑴毒邪犯肺
  主症: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脉浮滑数。
  病机:毒邪袭于肺卫,致肺卫蕴邪,肺失宣降。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柴 胡10g   黄 芩12g   炙麻黄6g   炒杏仁10g
  银 花10g   连 翘15g   牛蒡子15g 羌 活10g
  茅芦根各15g 生甘草6g
  加减:咳嗽甚者加炙枇杷叶、浙贝母;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
  ⑵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滑。
  病机:毒邪犯及肺胃,湿浊内蕴,胃肠失于和降。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和胃。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葛 根20g   黄 芩10g   黄 连6g   鱼腥草30g
  苍 术10g   藿 香10g   姜半夏10g 厚 朴6g
  连 翘15g   白 芷10g   白茅根20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
  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
  ⑶毒邪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少痰,胸闷憋气,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数。
  病机:重症毒邪壅肺,肺失宣降,故高热,咳嗽;痰瘀闭肺,故口唇紫暗,气短喘促。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化瘀。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炙麻黄9g   生石膏30g先下   炒杏仁10g   黄 芩10g
  知 母10g 浙贝母10g   葶苈子15g   桑白皮15g
  蒲公英15g 草河车10g   赤 芍10g   丹 皮10g   
  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也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
  口唇紫绀者加黄芪、三七、当归尾;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
  ⑷内闭外脱
  主症:高热或低热,咳嗽,憋气喘促,手足不温或肢冷,冷汗,唇甲紫绀,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病机:邪毒内陷,气脱,阳脱,阴竭。
  治法:扶正固脱。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生晒参15g   麦 冬15g   五味子10g   炮附子10g先下
  干 姜10g   山萸肉30g   炙甘草6g
  加减:汗出甚多者加煅龙牡;痰多,喉中痰鸣,苔腻者,加金荞麦、苏合香丸、猴枣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0:46 , Processed in 0.0504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