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非典”治疗的设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4-19 08: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桂枝汤在 2003/04/20 06:28am 第 3 次编辑]

非典,在国际上称为:SARS 全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我考虑,西医的消炎,中医的清热解毒,都有一个误区。我看病人在最严重时,用上了呼吸机,这说明,最终是造成肺内的微细血管的通透性不良。因此,治疗初期,就要注意这个问题。我把原来发的几个有关贴子,摘录在此,以供大家参考:
——————————————————————
《临症偶得》一,咳嗽  02月27日 20:09
从现在起,不定期把我个人在临床上所得到的一些心得,在此谈谈,供临床医师参考。
咳嗽,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几乎人人难逃厄运。有时往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有人甚至达数年。
作为一个医生,对付咳嗽,也不很轻松,病不大,也不重,弄不好,药不对方,经常失手,有时也感到头痛。
有时,中药不效,就是现代的各种抗生素,有时也对付不了它,反而惊呼抗生素失效,今后用什么来对付病菌?
当年,学医的时侯,对付咳嗽,可以说读过千方百剂,从理论上讲,五脏六腑均令人咳。错综复杂,读得眼花缭乱,反而无所适从。只好望病兴叹,无可奈何!
肺如钟,撞则鸣。外感六淫,内有气、血、痰,都有可能引起咳嗽。如此众多的致病原因,有时盘根错节,毫无头绪,无法理清。
读书三年,可谓天下咳嗽可治;及治病三年,可叹天下无治咳嗽之方。
临症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慢慢地摸到了咳嗽的治疗方法。在此谈一谈在这个病情上的体会。
解剖学中的肺泡,是无数的毛细血管分布其上,一但,毛细血管受阻,肺就出了问题。引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风、寒、暑、湿、燥、火、气、血、痰,都是它的原因。这么多的原因,一一排除,难度不小。
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大改善,因怕感冒(主要是怕凉了)就尽可能地搞暖和点,结果,适得其反。造成内热外凉的症状居多。
饮食结构,随着生活的改善,高蛋白,高脂肪,能量增加了,热量也就大了。
有些人,只要感冒,不分凉热,滥用感冒药,造成体内的水份丢失,加深了血液的浓度,人为地造成肺深化改革受损。
咳嗽一起,因为得到及时的治疗,反复咳嗽,引起肺泡受损,出现微量渗血,引起气管中的纤毛抖动,更加深了咳嗽,如此反复,行成恶性循环。俗谓:久咳成火。
以上基本是现代咳嗽形成的原因。
总结各种原因,无非是:火、瘀、痰,风三种而已。
所以,要治咳嗽,第一,要清热;第二,要逐瘀止血;第三,要化痰,第四,要驱风。第五,要泻火。围绕这五个方面,结合古训,我重新组合了一个方子:
(处方删除)
此方是小柴胡汤加上几味药而成。为什么选取小柴胡汤作基本剂呢?我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
1/ 既然五脏六腑均能令人咳,而古籍中说十二脏取决于胆,不取治胆的要方又选取谁呢?
2/ 不管内火还是外火,要形成火,离不开木,肝属木,要泻肝火,必先利胆。把肝胆之火,泻利开了,内火也好,外火也好,就无法烧起来。
为何要说逐瘀止血?既逐瘀又止血,能起什么作用?要知道,中医是讲究能开能合,能补能泻,理解不到这点,就当不好医生。所以用当归活血,用仙鹤草止血。一止一行,就活了。
这样,反而化痰,驱风成了辅助治疗方法。
其中的要点,是活血。血不活,微细血管的通透性不解决,谈治咳,那是谈何容易!
微细血管的通透性一解决,痰,瘀,渗血,都随之消失。
——————————————————————————————
谈“活血”  03月01日 11:32  
这里谈的经验,可以说,有悖于教科书,与课堂上讲的可能大相径庭。因为这里讲的是临床经验,不是教科书,这是一。二呢,只要是有论,有据,有方,有药,有用,有效就行了,能够用上去,解决了病者的痛苦,就满足了。
治咳嗽,要活血(或止血),不常见于一般书籍。也可能个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但愿同道们指正,我将受益不浅!
前面讲到,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其结果都要引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一但毛细血管不通,疾病就会产生或加深。
这就象战争一样,当道路不通,部队上不去,战争的胜利就无望。现代医学就没有提出这点,也不注重活血,所以,有时,抗生素不起作用,其根本原因是:药物到不了病灶。使药物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2000年出版的临床医学教科书,在少数章节中才提到应用活血药物,说是有益无害。
在方中,以活血(或止血)为主,治咳嗽,就是为了让药物能充分到达病所,发挥药物的正常功能,可以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活血的同时,必须注意止血。在止血的同时,更要注意活血。又止血,又活血,那不是自相矛盾?
这一点,恰好是中医的特点。比如说,大门,只关不开,那不干脆做成墙?如果只开不关,那干脆不要房子不还简便些?一开一合,才是阴阳之道。就象“归脾汤”的补血安神,就用了木香行气,“补中益气汤”中补气,就用了陈皮化气,这就是方剂中讲到的“反佐”。
理解到此,才能言中医。不然,就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医理论。
理论和实践,应当是统一的,这什么会有差距?其原因是,理论,是写在书中,固定不变,而实践(临床),是面对着千变万化。
初学医者,可以“按图索骥”,必须把各种各样的“马”(中医理论)熟记于心,之后,才能在实践中,逐步达到以“不变而应万变”。才能找到现实中的“千里马”。
这个网上川耗子先生,曾经在有篇文章中,提到一位中医,就是这样处理的,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搞了一个方子,根据病情;加减几味药,能应付好多病,这就是个例子。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处理办法,决不能离开中医的基本理论。
万变不离其宗,要谨记,不能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症偶得》二,通则不病,病则不通  03月03日 09:48
原来,有句话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可是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发现不通的范围相对扩大了。同时,也不见得一定要痛。
比如,中风,原来只知是因风而引起,但在现代医学的年代,我们大家都知道,是脑血管出了问题,但是它就表现着不痛。
前一段,我谈的几个病例,头上长疱,精索襄肿,以及这里所谈的咳嗽,并不是都有痛证,但是,以通为主,病都有豁然而愈。
所以,我把原来的一句话,改了一个字。:通则不病,病则不通。
是不是我在这儿标新立异?那就由大家去评论。我的观点不改。
人与血管同在。
当人身上的血管,受到了阻碍,就会生病。血管出了问题,要输送养份进去,要把废物排泄出来,要让药物达到病所,都是徒劳。比喻说,交通,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没有交通,全国就会处于瘫痪状态。
中医中,通血管(活血)的药有好多,至于怎么通,怎样通,什么病用什么药去通,又当别论。这就值得大家去研究,去摸索,去实践。
我只能抛砖,引起大家的注意,还是众人的智慧大于天。
————————————————————————————————
《临症偶得》三,谈“风”  03月05日 20:37
“风”,为六淫之首。书中讲到风的特点如下:(一),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人体之阳位。(二),风性善行而数变。(三)风性主动。(四),风为百病之始,易兼邪致病。(五)风与肝相应。
但是,在临床中,象中风,肝风内动,风寒,风湿,风热,这一系列的病症,所表现的病情好象不是那么回事。风,一但侵袭到人体内,它也不是阳邪,也不是善变,也不是主动,也不见得都有与肝联系在一块。到是与其它的邪兼症有多。
风,易得,而不易驱,这到是它的最大特点。
说它易得,是因为人身上有空窍,“邪害空窍”,所以被邪钻了空子。
之所以有空窍,说到底,这是在人的身体上有不通的地方,才让邪气钻了空子。
那么,再说风,如果象自然的风,它从来不会停滞有某一个地方。可是,中医学上的所有关于风的证状,基本上都不走,固定不变,反而游走性的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古代人在没有文字时,是靠口头交流的,是不是在口头交流时造成错误?我的这个想法,我好几十年,也许是谬论,但我还是原来说出来,由大家评说。
这个“风”字,是不是“封”字之误?
如果用“封”字来表达,好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然,症和治,总是不对号。也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因为,治风症,大多数都是用通经活络的方法,就是熄风的药,基本上也是活络药。
再说,风寒,风热等症,可以说,是机体对外界气侯变化的一种自卫反映,当过度,或不及时,造成机体某一些部位的空缺,这样,就病了。
机体的反应,都会造成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气血不畅,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要用“封”字来表达。
当然,还得与大家讨论一番。
——————————————————————————
百病皆因“封”作祟!  03月09日 14:59
我的看法,有悖于常理,也有时侯看起来很怪。并不是想标新立异,而是把自已平时积在心中的想法,与同道磋切磋切。
就是这个“风”,看起来,是致病因素,可是在它所致病的症状来看,么样讲,找不出风的那种反复无常,易动善行的性格。
风寒?风热?风湿?风火?风痰?中风?……在症状上来看,没有什么很多的变化,到是驱逐它,反而要花好大的精力,不是轻易而举的事。只怕不提到与风有关的病,一但与风有关,在医生面前还是要头痛一阵的。
中医界还有一句话:“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如果把“风”字换为“封”字,我看所表达的意思更要明白些。那就成了“治封先治血,血行封自灭”。这不表达得更清楚一些么?
从治疗的角度看,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无不是针对体内的一切封闭状态而制订的。开邪闭,就是驱逐邪恶的首选办法。谁愿意在治疗中闭门打狗?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成语,在中医的口中用得最多,也就是说,人身上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了封闭的现象,就要生病,就要治疗。
所以说:百病皆因封作祟。
行不行?成不成立?还得大家说了算。
————————————————————————————
治疗“非典”,如果首先不注意解决肺部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到出现了症状时,再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呼吸机),那是临渴而挖井,斗而铸兵,不欲晚乎?
这里,是提供各位版主参考。
这是本报总编毛嘉陵先生说的一席肺腑之言: 中医药参与“非典”的治疗,给了中医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一次绝好机会。这次防治工作对整个医学界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严峻挑战,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至少在目前谁都还没有绝对能成功的把握,因此,大家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对待和客观评价。我们应该感到自豪的是,中国因为有了中医药,就比其他任何国家在防治疾病上多了一个重要的“武器”。广东省中医院在这次防治“非典”中取得的经验,已受到WHO的高度重视,这再次说明中医药人才和中医院必须姓“中”才有出路,否则盲目地追求“现代化”,跟在西医后面跑,等到需要你“表演”时,你的“西”肯定不行,而“中”又不精,最终施展不出“绝活”,那才真正的“难堪”。
  最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成立了“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专家协调小组”,中医药专家终于有了上“战场”的机会,的确,中医药太渴望一次“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壮举来鼓舞自身的“元气”,但不管最终的“战绩”如何,我们都将记着王永炎、孔光一、晁恩祥、姜良铎、周平安、张炳厚、李国勤、张燕萍、王伟钢等勇敢地冲向防治“非典”前线的中医药专家们的名字,并期盼着他们通过这次难得的实战拼搏,成为新一代的“中医名家”…… B27
2
发表于 2003-4-19 13:17:54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非典”治疗的设想

中医在防治“非典”的战斗中受到了重视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如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中医的水平,对重振中医形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惜我们见不到病历资料,但愿参与其中的人士能抓住这种机会。
3
发表于 2003-4-20 04:22:12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非典”治疗的设想

为什么贴在斑竹区? 应该贴到外面去让更多人看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3-4-20 06:06:42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非典”治疗的设想

先由各位版主过目后,再说。
5
发表于 2003-4-26 11:53:18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非典”治疗的设想

我部分同意楼上的说法,中医的治疗一定要"辩证施治"
6
发表于 2003-4-26 19:49:15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非典”治疗的设想

希望中医界有象钟南山院士之类的人物站出来。
7
发表于 2003-4-27 14:22:09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非典”治疗的设想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3/04/19 08:11am 发表的内容:
 最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成立了“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专家协调小组”,中医药专家终于有了上“战场”的机会,的确,中医药太渴望一次“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壮举来鼓舞自身的“元气”,但不管最终的“战绩”如何,我们都将记着王永炎、孔光一、晁恩祥、姜良铎、周平安、张炳厚、李国勤、张燕萍、王伟钢等勇敢地冲向防治“非典”前线的中医药专家们的名字,并期盼着他们通过这次难得的实战拼搏,成为新一代的“中医名家”……。
哈,新一代的“中医名家”……。希望不要带着这种心态上战场。
能有机会参加中医防治“非典”前线,本身就是一种光荣。
只要参予中医防治“非典”前线的中医生,其“辨证论治”技术够过硬,一定能有好的疗效,毕竟,这仅仅是一个常规中医诊治范畴作业而已。
8
发表于 2005-12-9 06:42:34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非典”治疗的设想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0:58 , Processed in 0.1147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