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医学理论: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 转自百家争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0 21:4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由系统医学研究小组发布
联系人:唐先生
电话:13771913171
QQ:191216698
Email:tangcare@163.com

系统医学导论
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系统医学理论
序言
我们正在越来越需要替代医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60亿人口中,80%的人有使用天然药物的经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化学药品不断出现的毒副作用,医疗模式从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以及日益提高的医疗费用等问题,人们的眼光开始转移到被称为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的非主流医学上来。 
替代医学是指未在西方医学院校普遍授课或未被西方医院常规应用的医疗干预手段。替代医学通常包括天然药物(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生活方式、饮食以及大剂量维生素等疗法。在西方,替代医学又被称为非常规医学(也称非主流医学)、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辅助医学(Allied Medicine )、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自然疗法(Naturopathy)、顺势医疗(Homeopathy )、草药疗法(Herbal Therapy)或植物疗法(Phytotherapy)等等,这里,我们将它们统称为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也称为另类医学)。
  
90年代,"美国人重新发现植物的治疗效能" 。他们开始了解到植物药物仍在为80%的世界人口提供治疗;并且2.5%的现代药物是来源于植物。植物疗法是替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科学界加大了对植物药物研究的力度,发表的研究与临床试验报告大都肯定了植物药物的疗效。在美国,还成立了白宫「补充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就营养补充药剂与传统中医中药等替代医学医药的规范与使用,通过政府卫生部长向美国总统提出政策建议和工作分析报告),近期美国FDA通过了《天然药物法规指南》。
替代医学实际上在西方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大多数西方专业主流医疗机构和医生来说,草药制品,包括中药,仍然是外来的陌生东西,他们无法理解这些替代医学使用的天然药物为何有效,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许多疑问需要回答。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48:54 | 只看该作者

系统医学理论: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 转自百家争鸣

目录 CONTENT
第1部分 我们需要给替代医学一个现代解释
第2部分 人体是一个系统
第3部分 系统医学的4条简单原则
第4部分 如何判断疾病
第5部分 如何决定治疗方案
第6部分 系统医学实例学习
第7部分 最后的话:医学未来之路


第Ⅰ部分 我们需要给替代医学一个现代解释
第1节 替代医学的核心问题
第2节 系统医学及其特点

第1节 替代医学的核心问题
替代医学在世界范围内仍旧无法得到主流机构承认的核心障碍是替代医学的核心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体系无法相融与沟通。
目前,属于替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在世界上有数十种,如:
·中国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简称中医)、
·中国西藏医学(Chinese Tibetan Medicine)、
·中国蒙族医学(Chinese Mongolian Medicine)、
·印度阿育吠陀医学(India Ayurvedic Medicine )、
·希腊-罗马-阿拉伯古典医学(Hippocrates-Galen-Avicenna Medicine System)、
·欧洲顺势疗法(Homeopathy)、
·日本汉方医学(Japanese Oriental Medicine)、
·韩国东方医学(Korean Oriental Medicine)等等,
这些医学体系中绝大多数基于其产生于数千年前的古代原始哲学理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但它们都能通过使用天然药物来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在系统学习现代医学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希腊-罗马-阿拉伯古典医学等替代医学体系,并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理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分形与分维理论、全息生物学理论、混沌理论、生命系统理论等等近年来兴起的一组以研究复杂系统现象为特征的学科作为桥梁,我们构建起一个替代医学的现代科学解释体系,这一体系是在现代生物医学体系基础上的延伸,但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替代医学各体系中使用天然药物(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何有效这一根本问题。实际上,这一新体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整合医学体系(Integrative Medicine),我们称之为系统医学(Systematic Medicine)。  TOP  
第2节 系统医学及其特点
作为一种整合医学体系,与目前存在的各种医学体系相比,系统医学具有如下的重要特征:
1、系统医学是对现代西方医学理论体系和替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系统医学理论并不是对现代西方医学理论体系和替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否定,而是它们两者的继承和发展。在现代生物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替代医学理论的研究,将现代生物医学体系的科学理论和替代医学中的合理成分通过系统科学相结合,发展出系统医学理论。
2、系统医学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系统医学建立于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和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因而奠定了系统医学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系统医学的认识层次
系统科学理论对物质的认识层次,可以分为3个方面:
第一认识层次--对物质宏观属性的认识,宏观属性是人类可以不借助复杂仪器而能直接感知到的物质的特征、情况或属性,如对人体的宏观属性就包括体形、体温、面色、心跳速度、体重、呼吸频率、行为、自我感觉等等 。在医学方法中,中国传统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等传统医学体系基本上都是通过对人体宏观属性的把握来进行医学实践的。
第二认识层次--对物质微观属性的认识,微观属性是人类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观察、感受到的物质特征或属性,如人体的细胞结构、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侵入人体内的细菌形状、心脏的电流活动情况、肺内的肿块等等,均必须通过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X线扫描仪等)才能观察或感知到,这也是现代西方医学赖以发展的基本观察层次和与传统医学的在认识方法上的根本区别。
第三认识层次--对物质高级属性的认识,物质的高级属性,也可称为物质的综合属性,现代科学的发展已揭示人体还存在著一些高级的复杂的特征,如人体的分维数、熵值等等,目前对这些高级属性的认识尚很少,这里不作进一步讨论。
因此,从系统认识的角度,医学应当是从上面的三个方面去认识人体,才能获得对人体的完整准确的认识,从而得到最好的实践效果。但是,目前现存的绝大多数医学体系都未能从上述3个层次去认识人体,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它们必然存在著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和问题。
4、系统科学的简单性
越是本质的东西,就越是简单。
系统医学是在系统的角度,通过对人体结构与功能这样的基本层次的研究,得到了数条简单的系统医学基本核心原则,这数条核心原则概括了医学诊断原理、医学治疗原理和药物原理。
从某个角度,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医学,实质上是各种不同的针对人体疾病的如何使用药物及其它手段的方法。如中国传统医学就是通过以阴阳五行原理为基础的指导如何应用天然药物及其它方法的一门学科。
从最简单的药物治疗的角度,这些不同的医学体系代表了不同的药物使用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讲述的主要是关于使用天然药物及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方法,对于手术、针刺等等其它的治疗手段,我们只予以一般原理性的讨论。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49:43 | 只看该作者

系统医学理论: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 转自百家争鸣

第Ⅱ部分 人体是一个系统
第1节 关于系统科学
第2节 我们需要掌握多少系统科学知识?
第3节 人体是一个系统
第4节 系统结构与系统组织的概念
第5节 系统功能的概念
第6节 状态概念
第7节 系统自相似性与全息、分形、混沌的概念
第1节 关于系统科学
简单地说,现代科学在20世纪有2次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第1次是量子论的产生和相对论的创立;
第2次则是系统科学的崛起。
系统科学方法改变了人类分门别类研究事物的传统。以前,随著人类知识的积累,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终于到了"隔行如隔山"的情况,一个人终生所能从事的,往往只是十分狭窄的一个专门领域,如医学,目前已经细分到只研究人体上某个微小部位、某个专门方面的部门或学科,如眼科、免疫疾病科等等。
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曾经为医学带来了巨大贡献,如细菌的发现、外科手术的发展等等,但与此同时产生的弊端是:忽略了对人体整体的把握和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把握。
如研究眼睛的专业人员,往往忽略了人体整个状态变化时对眼睛的影响,或者人体的其它部分变化时对眼睛的影响,而相当多的眼睛问题,则往往与人体整体或人体其它部分的变化有关,单纯是因为眼睛变化而导致的眼睛疾病,只占眼睛问题的一小部分。
因此,这种分门别类研究人体的方法,导致了现代医学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很多不足或缺陷,更重要的是,用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消除这种弊端。
系统科学的出现,则为解决这种具体问题带来了希望。  TOP
第2节 我们需要掌握多少系统科学知识?
系统科学实质上是由多种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其中包括一般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系统理论、分形与分维理论、混沌理论等等数十门学科,这些理论大都比较深奥复杂,想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或者说是很不可能的。
那么,对于学习和掌握系统医学理论来说,需要掌握多少的系统科学知识呢?
我们想要告诉你的是:
非常非常的简单,你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只是系统科学中最最基础的东西--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几个基本概念就是系统、结构、组织、功能、状态和自相似性共6个概念!  TOP
第3节 人体是一个系统
我们首先来学习系统概念。
系统,这个概念对许多人而言,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
现在,系统几乎处处可闻,许多事物都被冠以系统名称,如社会系统、公交系统、公安系统、纺织系统、灌溉系统、收银系统、新闻系统、计算机系统、家庭系统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系统呢?如何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呢?
系统科学是这样给系统定义的:
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各个要素之间存在著一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它从属于更大的系统。
这个定义似乎有点拗口,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认为:
系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部分所组成的整体。
根据系统定义,我们发现,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称为系统。现代科学表明,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原始生物到人类,一般地说,都是由部分组成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其外界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即系统。
总之,万物皆系统,万物皆处于系统中。
由此,毫无疑问地,人体也是一个系统。  TOP
 
第4节 系统结构与系统组织的概念
系统是由多个不同的部分所组成的,组成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并不是具有随意的关系,而是具有特定的关系或相互作用,如对于人体来说,人体系统内的心脏与血管网的特定关系是:心脏位于血管网的中间,并且心脏通过自身的跳动推动血液在血管网中的流动,如果没有这种特定的关系存在,那就可以说根本没有人体这样的系统了。
所以,我们把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这种特定的关系或特定的相互作用称为系统结构。
系统科学给系统结构下的定义为: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时空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组成部分也称为要素)。
系统结构指的只是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并不是一种物质性的概念,因此,我们还将讨论一个概念--组织。
简单地说,组织就是按照特定结构关系排列的组成部分之和,组织概念包括了系统内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结构。
对于人体而言,人体组织就是指人体这个肉体或部分肉体,也就是发挥人体特定功能(如劳动、穿衣、写作、说话、打计算机、参加学习等等行为或功能)的物质承担者或物质载体。  TOP
 
第5节 系统功能的概念
系统功能这个概念应当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实际上,像上面所例举的人能够劳动、穿衣、写作、说话、打计算机、参加学习等,这些就是指人体这个系统的系统功能。
一般地,人们描写功能时,常常用诸如"性能" 、"属性" 、"行为" 、"能力"等等意义相近的词语,这里,我们统一为"功能"一词。
系统科学也给系统功能下了一个定义:
系统功能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和联系的秩序和能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功能是两者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系统功能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表现出来,如人体的穿衣功能,必须当人体与环境中的衣服发生相互作用后,才能体现出穿衣这一功能。  TOP
 
第6节 状态概念
状态,对许多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熟悉但也非常陌生的概念。
我们经常谈到状态,那么,什么是状态呢?
系统状态,是指在具体时空环境下,系统的全部组织和功能状况的总和。
简单地,我们可以将状态理解为系统在特定情况下的全部特征的总和。
例如,对于人体来说,人体在白天是一种状态,晚上睡觉时则转入另外一种与白天很不一样的状态,在生病时则又表现出与正常状态不一样的特殊状态。
所以说,人体的疾病或中医中所说的证,实际上都是人体的某种特定状态。
这里,我们要讲述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认识人体状态?
从状态的定义中,我们看到,考察人体状态,应当考察人体在特定情况下的人体的所有情况或表现,包括宏观表现、微观表现以及综合的表现。如果按照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很难对人体进行了解的,因为在特定情况下,人体可表现出来的属性或情况有无数种,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根本不可能全部了解或观察得到。
因此,我们对人体状态的考察,是通过对人体的一组最小数量的能基本确定人体大致情况的状态表现或状态属性来确定人体基本状况的。
在人体上,许多变化是相关存在的,如气管表面黏膜水肿、气管表面黏膜血管充血、咳嗽这3种情况,往往是共同存在的,因此,许多情况下,我们可通过咳嗽来判断另2种情况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无需把握所有的变化情况,而通过一组最小数量的状态变化属性就可基本上确定人体状态的基本情况。
在这个问题上,中医与西医都存在著严重的缺陷,因为它们都不是依赖能基本反映人体基本状况的属性来判断人体的--中医缺乏必要的微观状态属性,西医缺乏必要的宏观状态属性--它们所依赖的用于状态判断的属性都少于基本需要的数量或种类。
在下面的系统医学方法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张系统疾病诊断表格,上面精心归纳了一组在宏观状态下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反映人体变化情况的最少状态属性,通过这张表格,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对人体状态变化情况的基本判断。当然,这组状态属性并不是最佳的组合,这有赖于全球的医学专业人士共同完善。  TOP
第7节 系统自相似性与全息、分形、混沌的概念
众所周知,人体系统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复杂性问题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进程中,出现了多种学科,如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复杂系统的一个本质特性逐渐被深刻地揭示出来,这就是系统的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大量事实表明,自相似性不只是存在于生物界 ,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物质世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文化的普遍法则 。
※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定义:简单地说,就是局部的结构或功能与整体相似(这种相似是一种统计意义上的相似),自相似性是宇宙间的一种普遍现象。与自相似性研究重要相关的学科包括:源于西方哲学背景的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源于东方哲学背景的全息理论(Holographics)、相似理论(Similology)。
※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的核心概念分形(Fractal)首先是由IBM公司的法国数学家曼德布罗特(Benoit B.Mandelbrot)提出的。他1975年的专著《分形:形,机遇与维数》的问世标志著分形理论的诞生。 从此分形理论的研究引起了各领域广大学者的关注。在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形理论已经成为当今非线性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研究对象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一种自相似性,无限自相似性就是分形的精髓。分形理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以用于揭示无规则现象的内部所隐藏的规律性、层次性和确定性。分形与混沌构成了当今非线性科学的主要内容。
分形理论的自相似性概念,最初是指形态或结构的相似性。也就是说,在形态或结构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几何物件称为分形。而后随著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和研究领域的拓宽,又由于系统论、信息理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等一批新学科相继涌现的影响,自相似性概念得到充实与扩充,人们把形态结构、功能和时间上的相似性都包含在自相似性概念之中,即所谓的广义分形概念。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惠勒(Wheely)曾说过"可以相信,明天谁不熟悉分形,谁就不能被认为是科学上的文化人"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混沌是当今举世瞩目的前沿课题及学术热点,其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被视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理论。混沌理论的重要创始人包括世界知名动力气象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E.N.Lorenz)、费根鲍姆(M.J.Feigenbaum)、罗勃特·梅(R.May)、约克(J.Yorke)、李天岩(Tianyan-Li)、萨可夫斯基(A.N.Sarkovskii)等等 。"混沌理论揭示的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以来,本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大革命,其覆盖面广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几乎各个领域。它正促使整个现代知识体系成为新科学,并正在消除对于统一自然界的决定论和概率论两大对立描述体系间的鸿沟"。混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混沌理论的诞生不仅使物理学、数学本身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它的基本概念、精神实质、研究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学领域。
混沌理论认为,混沌系统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蝴蝶效应),极为有限的可预测性,混沌内部结构呈现出跨尺度的自相似性,即分形特征,混沌是非线性系统的本质特征。混沌理论的发展使现代科学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孤立的和局部的分析方法, 而开始采用宏观的和综合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的复杂现象, 这就使东方传统哲学逐渐受到重视, 因此混沌理论很可能是传统哲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
混沌与分形是联系密切的两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混沌吸引子其实就是一种分形,分形理论可对混沌吸引子的结构和形态进行刻划,两个理论都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全息理论(Holographics)源于中国学者张颖清(Zhang YinQing)的全息生物学理论,张颖清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生物体在结构和组成方面具有相似特征。他将其表述为生物体的任一部分都好象是整体的缩影,并将这一规律称之为生物全息律。后来许多学者又发现自然界广泛地存在类似规律,并称为广义全息,所谓全息性(holonomy)就是系统总体与局部间结构、功能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结构全息、功能全息、时间全息、过程全息等概念。实际上,西方学者也同样发展出类似的理论,如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在100多年前发现的生物重演律(Ontogeny recapitulates phylogeny),就是在时间的进程中生物演化的自相似,即个体发育重演了系统发育。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377年)指出:"如果有人即使在身体很小部分引起损害,全身都感到痛苦,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身体的最大部分中所存在的,也同样存在于最小部分中,这个最小部分......本身具有一切部分,而这些部分是相关联系著的,能把一些变化传播给所有的部分。"他还指出:"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身体。"Hippocrates的这些论述已隐约指出了人体局部是整体的缩影的规律。
相似理论(Similology)源于中国学者张光鉴、周美立等人创立的相似理论。其核心理论为:相似是自然界的最基本性质。在自然界中,大至宇宙星系之间,小至每个原子运动的形式都存在著大量的相似之处。张光鉴、周美立等学者通过归纳大量的科学发现和实际的科研成果,论证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物理学、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的自组织中自始自终都存在著的相似现象,并构建起相似理论体系。协同学创始人H.哈肯教授惊歎地说:"在这个太阳系下没有任何新东西。的确,我们发现,这种类似性在很多现象(和理论处理)中都存在,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
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这几大理论的研究核心就是系统的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从自相似性意义上讲,"混沌"、"广义分形"、"广义全息"和"广义相似"反映的实质是相同的。
这里,综合上述我们对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从另一角度作一更加深刻的定义:
每一种特定的系统都包含著相同质的结构信息与功能信息,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在表现程度上的量的差别。
有趣的是,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基于西方还原论的哲学背景的,西方思想,无论是对自然、对社会都是从局部的、实证性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他们愿意把事物分解成独立单元的集合,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全息理论(Holographics)、相似理论(Similology)是基于东方整体论的哲学背景的,东方思想把宇宙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在,一个统一的整体,甚至带有某种神秘性。诞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东西方两大传统哲学阵营终于在自相似性上获得了统一。
自相似的观点在古老的替代医学体系中(特别是中国传统医学)均有明确的体现:中医中的耳穴系统、足穴系统、治疗中的一药多用、一用多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现象,都说明了自相似性在人体及医学过程中的普遍存在。
"任何范围广泛的理论都意味著一种世界观……,任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看法的科学重大发展都是自然科学……"(贝塔朗菲语)。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全息理论和相似理论无疑是这样的理论,它们几乎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因此自相似现象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物质系统的自相似性也许是我们世界的本质属性。
下面,我们将根据上面所述的系统、结构、组织、功能、状态、自相似性这些概念,来推导出我们系统医学的几大基本核心原则。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51:04 | 只看该作者

系统医学理论: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 转自百家争鸣

第Ⅲ部分 系统医学的4条简单原则
第1节 对人体组织的深入认识
第2节 对人体功能的深入认识
第3节 系统医学的核心:人体疾病变化的4条系统原则
第4节 系统医学体系的三大医学原理
 
由于系统理论是一种关于整体的理论,因此,许多学者也把它运用于医学之中。但是,由于他们仅仅只是把系统原理在医学上简单引用,因此,并未获得激动人心的突破性成果,随著时间的消逝,医学领域的"系统引用热"也逐渐成为昨日的黄花。现有的系统理论并未给我们提供出能够直接应用于医学上或能创造出新医学的原理或定律,因此,我们需要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下面,我们将在前一章中所论述的6大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逐渐深入,并构造出系统医学理论体系。
 
第1节 对人体组织的深入认识
对人体组织的认识,我们前面已经谈过。
我们来考察在各种疾病时人体组织的变化,我们发现:
不管是任何人,在他生病时,其组织变化首先可以分为两大情况:
1、人体组织中侵入了外界的病原组织,如细菌、病毒、螺旋体、寄生虫、化学毒物、物理性异物等等;
2、人体组织中没有侵入外界的病原组织,也就是说,这类疾病的组织变化是只是人体自身组织的变化,如心肌梗塞、二尖瓣关闭不全性心脏病、缺铁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等,这类疾病并不是由于侵入了外界致病物质如细菌或病毒等等引起的。
因此,在判断人体疾病状态时,我们首先应当判断的变化:
人体中有否外界致病物质侵入,即:
第Ⅰ变化判断原则:外界致病物质或病原侵入的变化
接著,我们再来判断人体自身组织的变化的情况。
根据前面对组织的理解,组织包括两个方面:要素与结构,因此,组织变化也就分为要素变化与结构变化两类。
A、组织要素的变化
一、要素数量变化
根据实际情况,人体自身组织要素的数量变化不外乎3种情况:
1、人体组织要素增多,如身体中出现肿块;
2、人体组织要素减少,如身体中出现缺损或溃疡;
3、人体组织要素增多减少均有,也称为组织变化紊乱;
二、要素种类的变化
这类情况不多,一般见于部分遗传疾病、器官移植手术后等情况。
B、组织结构的变化
这种情况是指人体中的组织发生了空间位置或时间顺序上的变化,如骨折、胃下垂、心律失常等。
一般地,人体在组织方面的变化,常见以组织要素数量的改变为多,而且,更重要的是,药物治疗方法也只对组织要素数量的变化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人体疾病时组织变化的判断,我们规定以对组织要素数量的判断作为主要判断。
所以,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我们应当判断出人体自身组织的变化情况,是增多、减少还是紊乱?这就是我们判断的第2种变化:
第Ⅱ变化判断原则:人体自身组织的变化
上述这两条就是我们在深入研究人体状态时在组织方面需要遵循的变化判断原则,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实际上也是所有各种各样的系统在组织方面的变化原则。  
第2节 对人体功能的深入认识
对人体功能的深入认识相对于人体组织来说,要复杂一点。
大家知道,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人,其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或生命行为就是:
从外界不断摄取食物和氧气,并且不断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如尿、粪便、汗液等其它排泄或分泌物质)。
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人体这个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种物质交换或物质流通过程。
另外,在人体内部,也同样存在著物质的交换或流通过程,例如血液系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全身各处交换的废物带到肺脏、肾脏等器官排出,或直接透过血管排出。
人体的这种物质流通功能非常重要,一旦减弱或消失,就可以直接威胁生命。
这里,我们把人体的这种进行物质流通交换的功能称为人体的流通功能。
当然,人体的菜单现有许多,例如,对于人体整体来说,除了能表现出吃饭、喝水、排尿、排粪、出汗、呼气等这些物质流通功能以外,还能表现出行走、奔跑、记忆东西、社会交际、作爱、进行体育活动等等不以物质流通为主要特征的功能,这里,我们把系统功能中除流通功能以外的功能总称为系统的本体功能。
实际上,系统的本体功能是能够使机体呈现出独特的、能表现机体自身本质特征的功能,如人体的肝脏,除了具有血液流通等流通功能外,还有造血、解毒等代表肝脏主要特征的本体功能。
因此,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将人体所表现出的所有功能分为两类:流通功能与本体功能;
相应地,对于人体功能变化的判断,我们分为两个方面的判断:
第Ⅲ变化判断原则:人体本体功能的变化
第Ⅳ变化判断原则:人体流通功能的变化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
A、人体的流通功能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通过血液进行物质流通;
2、通过水液进行物质流通;
3、通过肠道内物质进行物质流通;
4、通过其它物质进行物质流通;
因此,人体流通功能主要包括3种流通功能:血液流通功能、水液流通功能、食物流通功能;
B、 功能的变化主要有3种类型:
1、功能亢进;
2、功能减弱;
3、既有亢进,又有减弱,即紊乱;  
第3节 系统医学的核心:人体疾病的4大基本变化
因此,从上面对人体组织与人体功能的深入论述,我们归纳为考察人体的4条原则,即当人体在疾病状态时,人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下列4个方面:
第Ⅰ变化:外界病原侵入的变化(变化方式:有/无)
第Ⅱ变化:人体自身组织的变化(变化方式:增多/减少/紊乱)
第Ⅲ变化:人体本体功能的变化(变化方式:亢进/减弱/紊乱)
第Ⅳ变化:人体流通功能的变化(变化方式:一般以减弱为主)
这也就是系统医学的4大基本核心--系统医学的诊断原理、治疗原理及药物原理,均是建立在这简单的4条核心之上的。

第4节 系统医学体系的三大医学原理
在上一部分中,我们充分阐述了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的问题。
既然自相似性是宇宙的普遍属性,那么人体系统也一定是一个具有自相似性的机体系统,人体的疾病状态也具有自相似性,治疗的方法也具有自相似性特征,用于治疗的每种药物也必定具有自相似特征。下面,我们将自相似性与上面的4个基本核心相结合,来推导系统医学体系的三大医学原理。
◎系统医学第一原理:人体疾病系统诊断原理
从自相似性角度,不同的人体,都包含著相同的属性信息,因此,对于每一个处于疾病状态的人体系统,它们都包含著相同的变化信息,也就是:
所有的疾病变化都包含4个方面的质的变化,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每一变化原则表现程度的量的差别。
因此,任何一种疾病,其变化就是在下列4个方面的变化:
第Ⅰ诊断:外界病原侵入的变化(变化方式:有/无)
第Ⅱ诊断:人体自身组织的变化(变化方式:增多/减少/紊乱)
第Ⅲ诊断:人体本体功能的变化(变化方式:亢进/减弱/紊乱)
第Ⅳ诊断:人体流通功能的变化(变化方式:一般以减弱为主)
◎系统医学第二原理:人体疾病系统治疗原理
结合系统医学第一原理,我们可以得出:
所有疾病治疗方法都包含对人体4个方面变化的调整,差别只在于各个方面调整的方向和力度不同而已。
即治疗也应当从4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Ⅰ治疗 影响人体外界病原(调整方式:消灭/抑制/排除/促进)
第Ⅱ治疗 调整人体自身组织(调整方式:补充/减少/调整)
第Ⅲ治疗 调整人体本体功能(调整方式:提高/抑制/调整)
第Ⅳ治疗 整人体流通功能(调整方式:一般以提高为主)
◎系统医学第三原理:系统药物原理
由于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药物治疗方法,所以,结合4大核心原则与自相似性原理,通过对药物的临床表现和实验资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
所有药物均包含所有相同的质的治疗功能,它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治疗菜单现强度的量的差别。
也就是说,所有药物在治疗功能种类上是一样多的,只是每种治疗功能的表现强度有差别。如化学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植物药大黄和组合植物制剂小柴胡汤,从理论上,它们具有全部的无数种治疗功能,并不是每种药物只有一两种治疗功能,以现代医学中最常用阿司匹林为例,我们来看一下。
阿司匹林(Aspirin)治疗功能的现代研究
别名: 乙水杨酸、醋柳酸 Aspirin Acetylsalicylic Acid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极其悠久的老药。长期以来,阿司匹林在美国一直被视为是能够医治百病的万能药。
阿司匹林原用于解热镇痛与抗风湿,其主要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因疗效确切而经久不衰。
近年来,医学专家们发现了阿司匹林的许多医学新用途:
1、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死、静脉血栓等;1998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就向人们建议:冠心病一旦发作,应立即服用阿司匹林。翰尼肯斯博士主持的一项国际性研究,涉及对象为17187名患者,研究表明:在冠心病发作的24小时之内,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其死亡率减少了23%。
2、男性避孕;
3、抗肿瘤作用,通过增加人体天然杀伤细胞(NK)数目,促进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a(IL-a),以及降低PGE2水平等作用而抑制肿瘤组织;美国癌症学会流行病学及疾病监测研究分会副主席米歇尔·洒恩博士说:"诸多试验显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具有防治各类肿瘤之功用,如结肠癌、食管癌及胃癌等等。"
4、治疗腹泻;
5、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
6、用于治疗婴儿动脉导管未闭;
7、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8、用于预防胆结石复发;
9、用于预防胎儿生长迟缓;
10、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用于治疗糖尿病;
11、用于治疗女性不孕和习惯性流产;
12、用于治疗月经过多;
13、用于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14、有一定的延迟催眠作用;
15、妇女在妊娠期服用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胎儿死亡或孕妇产前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16、可防血管老化;
17、可以使女性患卵巢上皮癌的危险降低40%;
18、不但可以治疗急性偏头痛发作,而且也可用于预防偏头痛的复发;
19、研究表明:在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时,合用阿司匹林会防止听力损害的发生;
20、英国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又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抗皱药;
21、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博士查利斯·翰尼肯斯说:"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其认识能力的下降比例比一般人低,所以,阿司匹林不但有益于老年痴呆症病人,而且对为数众多的老年健忘症患者也颇具疗效。"
22、美国加利福尼亚贝沃利·希尔斯市妇女心脏病研究院医疗主任戴布拉·米迪森说:"阿司匹林对人体各系统的保健均有裨益。只要对之不过敏及没有出血性疾病,就可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这里,阿司匹林的现有所有的药理功能中,有的似乎可用原有的机理--抑制PGE2的合成来解释,但有的则根本与原来的机理无关,这说明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在本质上是多种多样的。由于阿司匹林的功能多样性,以至于在美国医生们开始争论超级阿司匹林的万能效能了,并开始相关临床实验。
由于医学科学发展的限制,目前还未发现阿司匹林的全部所有治疗功能,随著研究的深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治疗功能被发现。
所有药物均包含所有相同的质的治疗功能,它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治疗菜单现强度的量的差别。
根据系统药物原理,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其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它们都具有上述治疗原理中的全部4个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药物所表现出的最明显的功能,而将所有药物分为4大类:
第Ⅰ类 以影响人体外界病原为主的药物;
第Ⅱ类 以调整人体自身组织为主的药物;
第Ⅲ类 以调整人体本体功能为主的药物;
第Ⅳ类 以调整人体流通功能为主的药物;
以上,就是系统医学体系的三大核心原理:疾病系统诊断原理、疾病系统治疗原理、系统药物原理。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51:54 | 只看该作者

系统医学理论: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 转自百家争鸣

第Ⅳ部分 如何诊断疾病
第1节 如何判断人体疾病的类型
第2节 需要学习多少种人体属性或症状?
第3节 疾病属性与疾病诊断体系
 
第1节 如何判断人体疾病的类型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疾病系统诊断原理--所有的疾病变化都可归结为下列4个方面的变化:
所有的疾病变化都包含4个方面的质的变化,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每一变化原则表现程度的量的差别。
任何一种疾病,其变化就是在下列4个方面的变化:
第Ⅰ诊断 外界病原侵入的变化(变化方式:有/无)
第Ⅱ诊断 人体自身组织的变化(变化方式:增多/减少/紊乱)
第Ⅲ诊断 人体本体功能的变化(变化方式:亢进/减弱/紊乱)
第Ⅳ诊断 人体流通功能的变化(变化方式:一般以减弱为主)
对于人体的任何一种疾病,我们不管疾病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有很多明显症状的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的,我们都要从上面4个方面去考察人体。因为上面的4条变化原则是在系统思维下得到的,因此,从这4个方面去考察人体,就保证了我们能够得到关于人体的比较完整的情况,从而为医学治疗提供了准确基础。
目前现代西方医学已经命名的疾病已有10000多种。实际上,我们发现,所谓疾病,只不过是由一组不同的人体特征、症状或属性所组成的一种状态,不同的病,只是组成它的人体属性的不同罢了。疾病状态是人体属性的组合,因此,掌握一组基本数量的人体属性,经过不同组合,就可以延伸出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疾病类型。
TOP

第2节 我们需要掌握或知晓多少种人体属性或症状?
经过上面的分析,很多人就会很自然地提出这个问题。
按照系统理论,一种状态,包含了无数的系统属性或特征。如对于人体来说,就有:
体温、脉率、血压、身高、身宽、体重、视力、听力、牙齿数量、血型、面色、舌质、舌色、舌苔数量、舌形、睡眠时间、血糖浓度、血钾浓度、血钠浓度、SOD酉每浓度、ALT酉每浓度、唾液的分泌量、食管的蠕动速度、胃的容量、胃的排空时间、胃的血流量、小肠长度、大肠长度、结肠长度、血液循环时间等等无数的属性,对于不同的疾病,这些无数属性的具体的表现量是不一样的。
我们不可能去了解人体的所有属性,因为:
1、很多人体属性是比较稳定的,并不因为疾病而变化,如身高、身宽、骨头长度、小肠长度等等,这类属性对疾病的判断并没有很大的意义;
2、很多人体属性是相关的,它们反映的往往是同一性质的变化,如在慢性肝炎中,血液中不同酉每的数量增多,都反映了细胞损伤这个情况,所以,根据相关性,我们只要把握相关属性的一种或几种属性,就相当于把握了一组相关的属性。
3、系统理论也已经研究证实,在把握某一系统的状态时,可以通过一组最小数量的能基本反映系统变化性质或方向的属性来基本把握整个系统。
因此,我们只要能够归纳出能够反映人体基本情况的一组最少属性,就基本上可以把握整个人体的变化情况了。

第3节 疾病属性与疾病诊断体系
根据上述认识,我们经过多年的艰苦研究,运用系统科学理论,从基本的系统组织与系统功能的层次出发,归纳发展出一组可基本反映出人体本质变化的人体属性,它包括了两个认识层次,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所以是一组比较完整的人体属性。
这里,需要明确说明的是,这组人体属性主要是根据多个医学体系归纳总结而成,由于我们自身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它并未包括所有的准确的人体属性,其中部分有可能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这些基本上都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的临床实践指导。当然,我们希望全球医学专业人员来共同完善。
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宏观层次的人体属性。
但是,仅仅依靠宏观层次的属性,会不会大大影响准确性?
我们说,仅仅依靠宏观属性判断人体变化和综合依靠宏观与微观属性判断人体变化的做法相比,当然会有一定的差别。但这里,我们来看一下中医,中医依赖一组单纯的宏观属性,历经千年而不衰,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现在如果依靠一组更加核心的完整的宏观属性,应当能够获得更好的准确率。另外,更加重要的是,与中医不同的是,系统医学是一种全面的可发展的医学方法,运用系统医学原理,使用同样的医学原理,可以进一步深入到微观层次,从而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率。
疾病系统诊断体系:疾病状态的属性归类
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按照系统医学第一原理,人体系统会在4个基本方面发生变化,每个基本方面均有一组相关的判断属性。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等其它替代医学体系的研究,以及结合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初步归纳出如下的一组最小数量的疾病系统诊断体系。
◎第Ⅰ诊断属性 外界病原的侵入变化(变化方式:有/无)
(只归纳了一组最少数量的基本诊断属性,可满足一般诊断需求,更加完整体系需要全球医学专家共同完善)
(注:下述属性所体现的外界病原物质主要是指生物性病原,对于物理性病原或化学性病原则没有在此表述)
当人体有外界致病物质或病原侵入时,人体系统的相关属性包括:
F1、发烧,体温超过37.5℃
F2、舌苔发黄或很黄
F3、有头痛和呕吐、烦燥不安等现象
F4、有上腹部疼痛及恶心、呕吐现象
F5、流鼻涕、咽喉疼痛
F6、有咳嗽和咳黄痰或脓痰
F7、下腹部疼痛并且有腹泻、大便有脓血或像水样
F8、腰痛、小便时疼痛且小便次数增多
F9、外生殖器部位发现像脓一样的分泌物
F10、身体皮肤表面有发红、肿胀、疼痛或化脓现象
F11、实验室血液常规检查发现白血球(WBC)明显升高,或淋巴细胞比例(LY%)明显增高
F12、实验室免疫检查发现有抗体(血液中主要有IgM、IgG及IgA抗体)明显增多现象
F13、实验室检查直接发现身体里有能引起疾病的细菌或病毒或寄生虫等致病物质(如:小便、大便、血液或痰液培养发现有致病细菌等等)
F14、……
◎第Ⅱ诊断属性 人体自身组织的变化(变化方式:增多/减少/紊乱)
(只归纳了一组最少数量的基本诊断属性,可满足一般诊断需求,更加完整体系需要全球医学专家共同完善)
A、 人体自身组织减少为主的属性
F1、出现消瘦、体重减轻的现象
F2、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缺损或溃烂
F3、舌头看起来很红且舌苔比较少
F4、经常觉得有说不出来的低烧
F5、经常觉得咽喉及口腔干燥
F6、经常下午有低烧
F7、晚上睡觉时经常出汗,但醒后即止
F8、大便很乾结
F9、小便比较短,且颜色较黄
F10、经常觉得口渴,并且喝水较多
F11、实验室检查发现某些酉每明显升高(如:谷丙转氨酉每ALT> 40mmol/L ;谷草转氨酉每AST> 40mmol/L;AST同工酉每sGOT/m- GOT:正常阴性;肌酸磷酸激酉每CPK/CK正常:男性5.5-75.0 u/L ,女性14.5 >-40.0 u/L;乳酸脱氢酉每LDH:正常225-540u/L等等)
F12、实验室病理检查发现有组织缺损或坏死
F13、……
B、人体自身组织增多为主的属性
F1、出现肥胖、体重增加的现象
F2、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增生或肿块
F3、实验室病理检查发现有组织增生
F4、……
C、当上述两类属性共同出现时,即为紊乱变化。
◎第Ⅲ诊断属性 人体本体功能的变化(变化方式:亢进/减弱/紊乱)
(只归纳了一组最少数量的基本诊断属性,可满足一般诊断需求,更加完整体系需要全球医学专家共同完善)
A、人体本体功能亢进为主的属性
F1、讲话声音较高,正常睡眠时间较少
F2、精神旺盛,好动,经常处于兴奋状态
F3、经常有些烦燥不安,出现头痛时呈跳动样痛
F4、多食、易饿、肠蠕动亢进
F5、性欲旺盛、性交时间长
F6、实验室检查示各类激素升高(如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腺素T3/T4等)
F7、实验室检查提示人体各系统功能亢进
F8、……
B、人体本体功能减弱为主的属性
F1、舌头看起来很胖淡、舌边可以看到齿印
F2、感到乏力或倦怠,全身无力
F3、对外界的反应很淡漠,精神萎靡
F4、天气寒冷时比别人更怕冷
F5、有腰酸现象
F6、全身酸痛
F7、四肢酸软无力,行走奔跑或上楼梯感到很累
F8、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
F9、脸色较白或苍白,或经常头晕
F10、性欲淡漠,男性有早泄或阳萎等现象
F11、经常有头痛,且头痛时有沈重感或紧箍感
F12、经常感到有些气短或呼吸困难
F13、实验室检查示各类激素水平降低(如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腺素T3/T4等等)
F14、实验室检查提示人体各系统功能下降
F15、……
C、当上述两类属性共同出现时,即为紊乱变化。
◎第Ⅳ诊断属性 人体流通功能的变化(变化方式:一般以减弱为主)
(只归纳了一组最少数量的基本诊断属性,可满足一般诊断需求,更加完整体系需要全球医学专家共同完善)
(注:下述的流通功能范围主要包括血液流通体系、水液流通体系、食物流通体系,其它方面的流通体系在此没有论述)
A、以人体血液流通交换功能减弱为主的属性
F1、舌头呈紫色,或上面可见红色小点
F2、身体某些部位有经常性的疼痛
F3、下腹部按压时疼痛
F4、女性:月经颜色较黑,有时可见血块
F5、女性:有经常性痛经,或有月经紊乱
F6、手足经常感到麻木
F7、曾经做过手术
F8、有精神异常的表现
F9、腹壁可出现粗大弯曲的静脉
F10、皮下有瘀血斑
F11、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粘度升高
F12、实验室检查示血浆粘度升高
F13、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聚集性增大
F14、实验室检查示微循环障碍
F15、实验室检查示血液循环时间延长
F16、……
B、 以人体水液流通交换功能减弱为主的属性
F1、平时痰液较多
F2、下肢感到沈重,且下午加重
F3、起床后恶心欲吐,或者胸闷腹胀
F4、全身或下肢或面部有浮肿
F5、夜间睡眠不好,做梦较多
F6、舌苔厚腻
F7、实验室病理检查示组织水肿
F8、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菊粉清除率Cin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降低、血浆尿素氮BUN升高等等)
F9、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酚红排泌试验PSP)
F10、远程肾小管功能试验
F11、……
C、以人体食物流通交换功能减弱为主的属性
F1、便秘,大便几天不下,且乾结
F2、……
D、人体流通交换功能亢进为主的症状比较少见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53:00 | 只看该作者

系统医学理论: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 转自百家争鸣

第Ⅴ部分 如何决定治疗方案
第1节 中西药物的统一
第2节 药物分类
第3节 一个疾病有无数种方案?
第4节 系统药物基本分类体系
 
在前面第3部分中,我们谈到了系统药物原理:
所有的药物均包含有相同的质的药理功能,它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药理菜单现强度的量的差别。
这就是系统医学体系的第三原理--系统药物原理。
根据系统药物原理,我们发现,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其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它们都具有治疗原理中的4个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药物所表现出的最明显的功能,而将所有药物分为4大类:
第Ⅰ类 以影响人体外界病原为主的药物;
第Ⅱ类 以调整人体自身组织为主的药物;
第Ⅲ类 以调整人体本体功能为主的药物;
第Ⅳ类 以调整人体流通功能为主的药物;
这里,自相似现象是宇宙自然的一种普遍特征,所有的物质或系统都具有自相似性,这已为近年来兴起的全息生物学、分形与分维理论、混沌理论、相似理论等系统科学在大量的事实和实验基础上所证实。
因此,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孤立片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了,而应当在系统的基础上去看待事物;因此,在研究具体的每一个药物时,应当从系统自相似的角度去研究药物,将系统自相似现象应用于药物学理论,于是也就直接得到了系统药物理论,这一理论是药物理论的一次深刻的革命。
第1节 中西药物的统一
系统药物原理首先带给我们的重大意义就是--
统一了世界上所有的药物!即不管是以天然动物、植物及矿物为主的中药还是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的西药,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具有相同的药物功能,差别只是在菜单现程度上!
也就是说,中药党参于西药青霉素具有相同的药物功能,其差别只是党参在促进功能方面的表现比较明显,而青霉素在对抗细菌方面的作用比较明显,青霉素在促进功能方面的作用表现非常弱以至于几乎可看成是没有一样。这里,"很少或很弱"与"没有"是一种质的差别,这就是系统药物理论与传统药物理论的本质的差别。 
第2节 药物分类
根据系统药物原理,世界上的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所有种类的药物功能,即都具有前述的4个方面的作用或功能,所以,我们根据药物所表现出的具体最明显的功能方面,将所有的药物(包括西药与中药及其它药物)分为4大类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种药物被分为属于某一类,说明这种药物表现最明显的药物功能是这一类,但它还有其它3类的作用,只不过这3方面的作用表现相对于最明显的一类要弱,甚至非常微弱以至于几乎观察不到。  
第3节 一个疾病有无数种方案?
根据系统治疗原理,当我们确定了一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案后,我们就可以在相应的药物类型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去选择相应的药物。这里,根据系统药物表格,符合一个具体原则的药物有许多个,那么,一个疾病的治疗方案根据组合,将会有无数种方案!这种情况正是目前医学的实际情况!
如果去书店,找一下秘方大全、偏方集锦等类的书,你就能知道:对于一种具体的疾病,目前能够有多少种治疗方案了!
※什么方案最好?--关于特异性问题
一种具体疾病有无数种治疗方案,那么,这些方案中是否有一个是最好的?我们应当选择它们中的哪里一个呢?
目前的回答是:
这无数种治疗方案基本上都能使用,同一类中的天然药物许多可以不加区别地选择,西药不能随意选择。
当然,这种不加区别的选择是不完全合理的,但是,我们目前可以也只能不加选择地使用,这是因为:
1、根据药物的自相似性,不加选择地使用同一功能类型的药物,是能够达到基本的治疗需要的或目的的;
2、目前替代医学在天然药物的选择使用问题上,实质上也是不加区别的!以中医为例,对于一个具体的疾病,如果让10个有经验的中医来治疗,假设他们对疾病的诊断是一样的,但对药物的选用可以说是没有完全一样的,但他们的方案可能都适用。有些药物在选用中似乎有些特殊性,但它们基本上没有很信服的依据--既无科学合理的实验证据,也无确凿的对比试验资料--基本上都是一些人为的喜好或习惯用法。
3、根据我们的系统自相似理论,对每一种具体疾病状态,都有一种或一组特定的药物与其相适应,根据初步研究,这种或这组药物与具体疾病状态在属性上应当存在著一种特定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这种或这组药物应当是这种具体疾病的特定的或唯一的治疗方案,即是这种具体疾病的特异治疗方案。但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尚没有明确的成果,因为这一问题需涉及到相当多的学科领域,不是非常容易解决的,所以说,医学界在药物使用方面,实质上都处于非特异性阶段。在寻找特异性治疗方案的竞赛中,都可以说是处于同一起跑在线!  
第4节 系统药物基本分类体系
为了与治疗原则相对应,经过细致研究,我们初步筛选了部分药物进行分类,供参考使用。
使用说明:
A、所有的药物均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临床实效检验;
B、药物选择均参照下列标准:
1、安全性,在本体系所规定的剂量内,所有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很安全的;
2、有效性,所有药物都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易获得性,所有的药物来源都比较广泛,一般的零售药店中均有;
4、经济性,作为我们推广的目的之一--能有效地减少普通大众的医疗负担;
C、所有的药物总分为4大类;
D、天然药物用量的经验原则:一般地,天然药物用量的经验原则为:
1、不明确 不用
2、轻度 1-2种,每种一般剂量范围
3、中度 2-3种,每种一般剂量范围
4、重度 3-4种,每种一般剂量,个别可到特殊剂量
E、同样,需要明确说明的是,这组药物只是起到一个例举说明的作用,它没有包括所有的药物体系,其中部分有可能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这些基本上都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的临床实践指导。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的抛砖引玉,我们希望全球的医学专家来共同进一步完善整个药物体系。

◎第Ⅰ类 以影响人体外界病原为主的药物(部分例举)
(只例举了一组最少数量的基本药物,可满足一般药物治疗需求,更加完整体系需要全球医学专家共同完善)
○现代医学药物类
包括各类抗生素/抗病毒剂等:
·头孢拉丁  常用量:1.0-2.0g/ d;特殊:2.0-4.0g/ d;过敏慎用
·氨苄青霉素 常用量:2.0-4.0g/ d;特殊:6.0-8.0g/ d;过敏慎用
·环丙沙星  常用量:0.25-0.50g/ d;
·琥乙红霉素 常用量:1.0-2.0g/ d;
·阿苯达唑  常用量:400mg/ d;对抗肠道内寄生虫
·灭滴灵   常用量:1.0-3.0g/ d;对抗阿米巴及滴虫
各类解毒剂等
○天然药物类
板蓝根   常用量:10-30g;味苦
金银花   常用量:10-30g;味甜
黄连    常用量:10-20g;兼有抑制本体功能;味苦
黄芩    常用量:10-20g;味苦
白花蛇舌草 常用量:10-60g;味甜
蒲公英   常用量:10-30g;味苦、甜
○另外,一般而言,激素类药物及部分滋补类药物都有促进外界致病物质(指致病微生物)增多的作用

◎第Ⅱ类 以调整人体自身组织为主的药物(部分例举)
(只例举了一组最少数量的基本药物,可满足一般药物治疗需求,更加完整体系需要全球医学专家共同完善)
一、以补充人体自身组织为主的药物
○现代医学药物类
氨基酸液 适量
○天然药物类
首乌   常用量:10-30g;兼有促进食物流通;味甜
熟地   常用量:10-30g;味苦、甜
麦冬   常用量:10-30g;味甜、微苦
百合   常用量:10-30g;味甜、苦
枸杞子  常用量:10-30g;兼有促进本体功能;味甜、酸
石斛   常用量:10-30g;味甜
沙参   常用量:10-30g;味甜、苦
天冬   常用量:10-30g;味甜、苦
桑椹   常用量:10-30g;味甜
白芍   常用量:10-30g;兼有促进血液流通;味酸、苦
二、以减少人体自身组织为主的药物
一般而言,下列几类药物兼有减少人体自身组织的作用:
1促进本体功能的药物
2促进机体血液流通的药物
3促进机体水液流通的药物
◎第Ⅲ类 以调整人体本体功能为主的药物(部分例举)
(只例举了一组最少数量的基本药物,可满足一般药物治疗需求,更加完整体系需要全球医学专家共同完善)
一、以提高人体本体功能为主的药物
○现代医学药物类
地塞米松 常用量:0.5-6.0mg/ d;特殊:6.0-30mg/ d 甲状腺素 常用量:20-60mg/ d ;特殊:150-300mg/d
○天然药物类
黄耆  常用量:10-30g;味甜
党参  常用量:10-30g;味甜
白术  常用量:10-30g;兼有促进水液流通;味甜、苦
附子  常用量:10-20g;先煎45分钟,味辛
桂枝  常用量:10-20g;味辛、甜
仙灵脾 常用量:10-30g;味辛
补骨脂 常用量:10-30g;味辛、苦
乾姜  常用量:10-60g;味辛
甘草  常用量:10-30g;兼有抑制水液流通;味甜
柴胡  常用量:10-30g;味苦
陈皮  常用量:10-30g;功能调整,味辛、苦
香附  常用量:10-30g;功能调整,味辛、苦
木香  常用量:10-20g;功能调整,味辛
乌药  常用量:10-20g;功能调整,味辛
二、以抑制人体本体功能为主的药物
○现代医学药物类
安定  常用量:2.5-25.0mg/ d
氯丙 常用量:15-300mg/ d
天然药物类
具有补充组织成分的药物一般兼有抑制人体本体功能的作用,如:
牡蛎   常用量:10-30g;味咸
石决明  常用量:10-30g;味咸
石膏   常用量:10-30g;味咸
远志   常用量:10-20g;味苦、辛
另外,具有对抗外界致病物质的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本体功能抑制作用
二、以调整人体本体功能紊乱为主的药物
主要是在替代医学体系一些所谓的"理气"类药物,如:
陈皮  常用量:10-30g
枳壳  常用量:10-30g
厚朴  常用量:10-30g
◎第Ⅳ类 以调整人体流通功能为主的药物(部分例举)
(只例举了一组最少数量的基本药物,可满足一般药物治疗需求,更加完整体系需要全球医学专家共同完善)
一、以促进血液流通功能为主的药物
·现代医学药物类
硝苯砒啶 常用量:10-30mg/ d;特殊:30-60mg/ d;兼有抑制本体功能
卡托普利 常用量:37.5-150mg/ d;特殊:150-450mg/ d
潘生丁  常用量:25-150mg/ d;特殊:150-400mg/ d 阿斯匹林 常用量:300-1500mg/ d,特殊:1500-000mg/ d
·天然药物类
丹参  常用量:10-30g;味苦
川芎  常用量:10-30g;味辛
当归  常用量:10-30g 30-60g;味甜、辛
葛根  常用量:10-30g;味甜、辛
红花  常用量:10-30g;味甜、辛
赤芍  常用量:10-30g 30-90g;味辛、苦
水蛭  常用量:2-10g;研末吞服,味咸、苦
泽兰  常用量:10-30g;兼有促进水液流通;味苦、甜、辛
桃仁  常用量:10-20g ;味苦、甜
二、以促进水液流通功能为主的药物
·现代医学药物类
双氢克尿塞 常用量:25-100mg/ d
安体舒通  常用量:20-100mg/ d
甘露醇   常用量:100-500ml/ d
·天然药物类
茯苓  常用量:10-30g;味甜
泽泻  常用量:10-30g;味甜
猪苓  常用量:10-30g;味甜
薏苡仁 常用量:10-30g;味甜
玉米须 常用量:10-30g;味苦
三、以促进食物流通功能为主的药物
·天然药物类
大黄  常用量:5-20g;味苦
郁李仁 常用量:10-15g;味辛、苦、甜
·现代医学药物类
果导 常用量:
四、抑制血液与水液流通的药物
一般地,部分补充组织的药物兼有一定的抑制血液与水液流通的功能

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54:43 | 只看该作者

系统医学理论: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 转自百家争鸣

第Ⅵ部分 系统医学实例学习
第1节 关于感冒的系统医学治疗分析
第2节 关于消化性溃疡的系统医学治疗分析
第3节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系统医学治疗分析
说明:这里只选择了3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疾病:感冒(常见简单疾病)、消化性溃疡(常见复杂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疑难疾病)。实际上,我们已经完成了数十个疾病的分析,限于篇幅,只向大家介绍这3个,但基本上完整阐述了系统医学的诊疗思路。感兴趣者可以联系我们,同时我们也希望全球医学专家共同来完善。
第1节 关于感冒的系统医学治疗分析
可以说,感冒是一个最让人熟悉的疾病,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得过感冒。
感冒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疾病,但对于多数情况来说,感冒的治疗还是一个有诸多误区的地方。
我们先来收集一下一个典型感冒的表现属性。
通常地,一个典型感冒状态有下列明显表现属性:
F1=发热
F2=咽部不适
F3=有流涕、鼻塞、喷嚏现象
F4=头痛
F5=乏力
F6=怕冷
F7=食欲不振
F8=咳嗽、咳痰
F9=其它,可能有胸痛、便秘等现象
假如我们收集到上述这些症状,那么,通过与疾病系统诊断体系对照,就可得到:
Ⅰ、机体有外界病原侵入,可能性明显,支持依据为:
F1=发热
F2=咽部不适
F3=有流涕、鼻塞、喷嚏现象
F8=咳嗽、咳痰
Ⅲ、机体本体功能明显减弱,支持依据为:
F5=乏力
F6=怕冷
F7=食欲不振
Ⅳ、机体血液流通功能轻度减弱,支持依据为:
F4=头痛
因此,对于一个典型的感冒,其系统诊断结果为:
Ⅰ、机体有外界病原侵入
Ⅲ、机体本体功能明显减弱
Ⅳ、机体血液流通功能轻度减弱
另外,现代西方医学已经研究证实: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因此,如果我们得到这一信息的话,就可以充分确认第一条的诊断--机体有外界病原侵入,即机体有明确的外界致病物质(病毒)的侵入,因此,
其相应的系统治疗方案即为:
Ⅰ、消灭/抑制人体外界病原
Ⅲ、提高机体本体功能
Ⅳ、提高机体血液流通功能
于是,我们根据系统药物基本分类体系,选择相应的药物,即可组成多种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例如:
第1个方案
Ⅰ、金银花 15G /黄 芩 15G/ 蒲公英 15G
Ⅲ、黄 耆 15G /桂 枝 10G
Ⅳ、川 芎 15G     /煎服,每日一剂;
第2个方案
Ⅰ、金银花 30G /板蓝根 15G
Ⅲ、乾 姜 15G /柴 胡 15G
Ⅳ、丹 参 15G /煎服,每日一剂;
第3个方案
Ⅰ、板蓝根 30G /白花蛇舌草 15G
Ⅲ、柴 胡 15G /白 术 15G
Ⅳ、葛 根 15G /煎服,每日一剂;
根据不同组合,我们可以组合出成千上万或者无数的可以用于治疗感冒的有效的方案,上述我们只不过例举了其中的3种组合形式。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方案能够用于感冒的治疗吗?它们能有效吗?
这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那天不小心患了感冒,并且症状也比较典型,那么你可以用上述方案试一下,你就一定能够真切体会到:用上述方法能够很有效地改善感冒症状,并且大大缩短感冒的时间,一般2-4天就可以结束感冒过程。
另外,你可以去看一下中医中用来治疗的感冒的有效方剂,你会发现:所有中医中对感冒治疗的有效方剂,都必然是符合我们的系统治疗原则的。
运用上述知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现在一些治疗感冒的方法或药物。
目前一些常用的感冒药物有:速效伤风胶囊、幸福伤风素、康泰克、柴胡饮、小柴胡汤等等,这里,速效伤风胶囊、幸福伤风素、康泰克这几个属于西药,柴胡饮、小柴胡汤属于中药。
对于速效伤风胶囊、幸福伤风素、康泰克这几个药物,可能大家比较熟悉,而且服用过,一般地,这几个药物能够对症状有所改善,但对于病程却影响不大。从服用后能够发热这种情况来看,这些药物主要以提高本体功能为主,因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病毒,影响较小,因此,这些药物是一些不完全的治疗方法,这从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另外,对于许多人来说,患了感冒后,往往去购买一些抗菌素如头孢拉丁、头孢氨苄、氨苄青霉素、乙酉先*螺旋霉素等药物来治疗感冒,这是一种比较错误的做法,因为绝大多数抗菌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比较微弱,基本上表现为无效,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如造成细菌的耐药性等等,因此,感冒时使用抗菌素的做法是感冒治疗上的一大误区。
上面,我们还谈到了两个中药:柴胡饮、小柴胡汤,根据临床对比,这两个药物的感冒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西药,大家可以对比试验证实一下。但它们基本上都以提高本体功能为主,对抗病毒的作用较弱,因此,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整体疗效低于上面的系统方案。

第2节 关于消化性溃疡的系统医学治疗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消化性溃疡通常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分别称为胃溃疡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目前,现代医学已经研究证实,胃溃疡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并非是同一种疾病,而是病因和发病机制有明显差别的两种疾病。但由于它们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反映均有相似之处,因此,合并一起讨论。
溃疡病发病的机理是胃及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粘膜自身的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这里,粘膜侵袭因素为:胃酸(盐酸)、胃蛋白、幽门螺旋杆菌、胆汁返流、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粘膜保护因素有:粘膜屏障、粘液-重碳酸盐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数等。
现代医学现已研究证实,十二指肠溃疡病主要由于侵袭因素增长的缘故,而胃溃疡病则主要是由于保护因素减弱的缘故。
消化性溃疡病的一般状态描述及系统病理分析
一、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一般状态及系统分析
F1=疼痛,常位于上腹中部偏右
F2=疼痛为隐痛、钝痛、刺痛、烧灼样或胀痛
F3=疼痛常在两餐之间和半夜出现
F4=疼痛进食后可减轻
F5=返酸、恶心呕吐
F6=X线钡餐胃肠道造影检查示十二指肠部出现龛影
F7=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粘膜溃疡及粘膜血管红白相杂
F8=胃酸测定显示胃酸排除量增多
F9=幽门溃疡螺杆菌检查为阳性
二、胃肠溃疡病的一般状态及系统分析
F1=疼痛,常位于上腹正中偏左
F2=疼痛为隐痛、钝痛、刺痛、烧灼样或胀痛
F3=疼痛多出现于餐后1小时左右
F4=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夜间痛也少见
F5=上腹饱胀、食欲减退
F6=X线钡餐胃肠道造影检查示胃部出现龛影
F7=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粘膜溃疡及粘膜血管红白相杂
F8=胃酸测定显示胃酸排除量降低或正常
F9=幽门溃疡螺杆菌检查为阳性
这样,我们可以按严重程度顺序归纳出:
一、十二指肠溃疡一般状态的系统病理变化是:
Ⅲ、机体本体功能亢进,支持依据:
F5=返酸、恶心呕吐
F8=胃酸测定显示胃酸排除量增多
Ⅳ、机体血液流通功能减弱,支持依据:
F1=疼痛,常位于上腹中部偏右
F2=疼痛为隐痛、钝痛、刺痛、烧灼样或胀痛
F3=疼痛常在两餐之间和半夜出现
F4=疼痛进食后可减轻
F7=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粘膜溃疡及粘膜血管红白相杂
Ⅱ、机体自身组织减少,支持依据:
F6=X线钡餐胃肠道造影检查示十二指肠部出现龛影
F7=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粘膜溃疡及粘膜血管红白相杂
Ⅰ、有人体外界病原侵入,支持依据:
F9=幽门溃疡螺杆菌检查为阳性
二、胃溃疡一般状态的系统病理变化为:
Ⅲ、机体本体功能减弱,支持依据:
F5=上腹饱胀、食欲减退
F8=胃酸测定显示胃酸排除量降低或正常
Ⅳ、机体血液流通功能减弱,支持依据:
F1=疼痛,常位于上腹正中偏左
F2=疼痛为隐痛、钝痛、刺痛、烧灼样或胀痛
F3=疼痛多出现于餐后1小时左右
F4=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夜间痛也少见
F7=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粘膜溃疡及粘膜血管红白相杂
Ⅱ、机体自身组织减少,支持依据:
F7=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粘膜溃疡及粘膜血管红白相杂
F6=X线钡餐胃肠道造影检查示胃部出现龛影
Ⅰ、有人体外界病原侵入,支持依据:
F9=幽门溃疡螺杆菌检查为阳性
于是,其各自的系统治疗原则为:
一、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系统治疗原则为:
Ⅲ、抑制机体本体功能
Ⅳ、提高机体血液流通功能
Ⅱ、补充自身组织
Ⅰ、消灭/抑制入侵的外界病原
二、胃溃疡病的系统治疗原则为:
Ⅲ、提高本体功能
Ⅳ、促进机体血液流通功能
Ⅱ、补充自身组织
Ⅰ、消灭/抑制入侵的外界病原
这样,根据上述治疗原则,我们来讨论具体的治疗方案。
一、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系统治疗方案举例
方案1:西药治疗方案
Ⅲ、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 200㎎ 口服, 1日4次
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Omeprazole)20㎎/d口服
Ⅳ、山莨菪碱 10㎎tid
或:前列腺素制剂--米索前列醇 200ug 1日4次
Ⅱ、/
Ⅰ、羟氨苄青霉素1000--1500㎎/d 口服
方案2:天然药物治疗方案
Ⅲ、生石膏30G/石决明15G/香附10G
Ⅳ. 川芎10G/当归30G/白芍15G
Ⅱ. 白芍15G/熟地15G
Ⅰ. 白花蛇舌草 30G /煎服;
方案3:混合治疗方案
Ⅲ、西米替丁 200㎎ 1日4次
生石膏30G/ 陈皮10G
Ⅳ、川芎15G/当归15G/丹参30G
Ⅱ、何首乌30G
Ⅰ、黄连10G /天然药物煎服;
二、胃溃疡的系统治疗方案举例
方案1:西药治疗方案
Ⅲ、/
Ⅳ、山莨菪碱 10㎎ tid
或:前列腺素制剂--米索前列醇 200ug 1日4次
Ⅱ、硫糖铝 1.0G 1日4次
Ⅰ、羟氨苄青霉素1000--1500㎎/d 口服
方案2:天然药物治疗方案
Ⅲ、黄耆30G/党参15G/乾姜10G/甘草10G/陈皮10G
Ⅳ、川芎30G/丹参15G
Ⅱ、首乌15G/熟地15G
Ⅰ、黄芩10G
方案3:混合治疗方案
Ⅲ、黄耆30G/党参15G/桂枝10G/甘草10G/香附10G
Ⅳ、 当归 30G
米索前列醇 200ug 1日4次
Ⅱ、首乌15G/百合10G
Ⅰ、羟氨苄青霉素1000㎎/d
上述方案均是在系统医学原则下的具体体现。
消化性溃疡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其治疗也比较复杂。随著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下面,我们来分别回顾一下中医及西医目前对消化性溃疡病的代表性治疗情况。
A、现代西方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代表性治疗方案
现代西方医学经过深入研究,揭示了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不同发病机制,也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溃疡治疗药物,兹列举如下:
A、胃酸中和剂,包括氢氧化铝凝胶、碳酸氢钠、氢氧化美等。
B、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及颠茄,为功能抑制类药物,由于副作用较多,现已基本摒弃不用。
C、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等。
D、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E、粘膜保护剂,有硫糖铝、胶体铋剂等。
F、粘膜血流增强剂,如前列腺素类制剂。
G、抗幽门螺旋杆菌剂,如羟氨苄青霉素、灭滴灵、庆大霉素等等。
【我们的分析】
第一、我们认为上述这些药物,基本是符合系统治疗的需要的:
Ⅲ、胃酸中和剂/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
Ⅳ、抗胆碱能药物/前列腺素类制剂
Ⅱ、粘膜保护剂
Ⅰ、各类抗菌素
第二、西方医学虽然从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方面区别开了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但在治疗上并未有明显区别。
上述这些药物,根据系统医学原则,是适合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的。
这里,对于胃溃疡而言,其胃酸分泌处于较低或正常状态,胃酸同时又是机体消化系统消化食物所必需的功能成分,因此,过多的抑制胃酸并不是很有利的。一方面,抑制胃酸对胃溃疡治疗并不是最根本的步骤,另一方面有又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本体功能的发挥,同时停药后造成胃酸的反跳性分泌增多,反而加重了病情。
第三、复发问题。据统计,消化性溃疡经有效治疗后绝大多数在4-8周内愈合,但停药一年后90%复发。解决的问题是长期维持用药,但这样的副作用就比较突出。如西米替丁,长期应用时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腹泻、皮疹等,长期大量应用可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引起肝内胆汁淤积、中毒性肝炎,还可造成免疫功能失调、骨髓抑制等等。
实际上,复发的原因在于上述的这些化学合成药物由于作用较天然药物相对比较专一,对机体其余部分的改善作用较小,因此这些药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溃疡病发生的机体整体环境,因此,停药后致病环境仍在发挥作用,导致溃疡重新出现。
第四、关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多数学者认为,激素能够诱发或加重溃疡。从系统医学原理出发,激素作为一种广泛的功能增强剂,其可能会增加胃酸的分泌,从而加重十二指肠溃疡病。
对于溃疡病,从原理上,应当反而能够用于胃溃疡治疗。但许多学者均认为激素可破坏粘膜屏障,诱发或加重胃溃疡。目前,对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诱发溃疡病的可能性尚存在争论,有些学者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发生溃疡病的机会并不比对照组为大。
对于这个问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B、中国传统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代表性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由于在疾病微观认识及诊断上的严重缺陷,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深刻认识及分型都是非常模糊的,不仅对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没有明确区分,并且经常将慢性胃炎等上消化道疾病与消化性溃疡混为一谈。
中医将上消化道疾病统称为"胃痛"或"胃脘痛",消化性溃疡当然也在中医的"胃痛"或"胃脘痛"范畴之内。
我们来看一些中医治疗胃脘痛的具体例方。
〔方案1〕
党参9G 白芷9G 白术9G 山药9G 乾姜4.5G 木香8G 荜拔6G 茯苓9G 白芍9G 炙甘草6G /煎服;
系统组方分析:
Ⅲ、党参 、 白芷 、 白术、 山药、 乾姜 、 荜拔 、炙甘草 、木香
Ⅳ、 白芍、茯苓
Ⅱ、山药、白芍
Ⅰ、 /
〔方案2〕
当归、白芍、郁金、炙没药、炙乳香、白术、乌药、蒲公英、佛手、甘草 /加水煎服;
系统组方分析:
Ⅲ、白术、甘草 、乌药、佛手
Ⅳ、当归、白芍、郁金、延胡、炙没药、炙乳香
Ⅱ、白芍
Ⅰ、蒲公英
〔方案3〕
血竭60G 孩儿茶150G 参三七60G 生石膏300G 白芨300G 川黄连60G 白芍300G
甘草150G /制成药糊,分次服用;
系统组方分析:
Ⅲ、孩儿茶、生石膏、甘草
Ⅳ、血竭、参三七、白芍
Ⅱ、白芍、白芨
Ⅰ、川黄连
〔方案4〕
党参60G 黄耆60G 白芨45G 白芍45G 茯苓21G 何首乌21G 鱼腥草21G 山药24G
黄精24G 仙灵脾18G 熟地18G 枸杞子27G 丹参27G 煆瓦楞30G 白花蛇舌草30G
鸡血藤15G  田七9支 /加水煎服;
系统组方分析:
Ⅲ、党参、黄耆、何首乌、仙灵脾
Ⅳ、白芍、丹参、鸡血藤、田七、茯苓
Ⅱ、白芍、白芨、何首乌、山药、黄精、熟地、枸杞子、煆瓦楞
Ⅰ、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以上方剂摘自胡熙明主编《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上卷);
【我们的分析】
第一、从上述这些典型方剂,我们发现,除Ⅲ类药物之外,其余均与我们所提出的系统治疗原则是一致的。
第二、对于第Ⅲ类药物,根据对消化性溃疡的分析,胃溃疡需要功能增强类药物,如黄耆、党参、仙灵脾、白术、甘草等等,而十二指肠溃疡则需要功能抑制类药物,如生石膏,也可用功能调整类药物,如陈皮、乌药、香附、佛手等等。
第Ⅲ类中的功能促进药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病时,可能会增强胃细胞分泌胃酸及胃蛋白,加重病情,但组方中的第Ⅳ、Ⅱ、Ⅰ类药物又能起到正性(促进疾病好转)作用,所以在整体上表现出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但若不用或少用功能增强药,其治疗效果应当能够更好一些。
第三、中医学提高,在于对疾病机制的充分的深入的了解,那种不要解剖、不要实验检查的观念只能扼杀中医学。

第3节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系统医学治疗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它原因不明的因素,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引起的骨髓造血乾细胞和造血微循环损伤导致骨髓功能衰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症。
简单地说,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机体骨髓系统造血功能低下所导致的血液中所有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状态。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中国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病。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全息病理变化是骨髓系统本体功能--造血功能的低下。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般状态描述及系统病理分析
F1=疲乏、无力
F2=精神萎靡
F3=活动后心悸、气短
F4=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加--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F5=头晕
F6=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F7=畏寒
F8=食欲减退、腹胀
F9=性欲降低
F10=病理检查示: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周身淋巴组织不同程度萎缩
F11=血液检查示:血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F12=骨髓造血微循环镜检查示:血液流通障碍
从上述这些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状态的一般性描述,得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系统病理变化为:
Ⅲ、机体本体功能减弱,支持依据:
F1=疲乏、无力
F2=精神萎靡
F3=活动后心悸、气短
F5=头晕
F6=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F7=畏寒
F8=食欲减退、腹胀
F9=性欲降低
Ⅱ、机体自身组织减少,支持依据:
F10=病理检查示: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周身淋巴组织不同程度萎缩
F11=血液检查示:血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Ⅳ、机体血液流通功能减弱,支持依据:
F12=骨髓造血微循环镜检查示:血液流通障碍
因此,相应的系统治疗原则为:
Ⅲ、提高机体本体功能;
Ⅱ、补充机体自身组织成分;
Ⅳ、提高机体血液流通功能;
于是,相应的系统治疗具体方案列举如下:
方案1:西药治疗方案
Ⅲ、地塞米松 5㎎/d
Ⅱ、血液输注
Ⅳ、山莨菪碱 100㎎/d /静滴;
方案2:天然药物治疗方案
Ⅲ、黄耆30G/党参15G/桂枝15G/仙灵脾15G/补骨脂15G/柴胡15G/甘草10G
Ⅱ、首乌15G/熟地30G/枸杞子15G/
Ⅳ、当归30G /煎服;
方案3:混合治疗方案
Ⅲ、雄性激素类--羟甲雄酮 2-4㎎/ (㎏.d)口服
黄耆30G/桂枝15G/仙灵脾15G/柴胡10G/甘草10G
Ⅱ、熟地30G/首乌15G
Ⅳ、当归20G
山莨菪碱 100㎎/d
上述是3种典型的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系统医学治疗方案。
2、现代西方医学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代表性治疗方案
现代西方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无特殊治疗方法,以输血和一般性支持疗法为主。
50年代开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大剂量蛋白同化激素治疗以来,取得了一定效果。
70年代开始应用骨髓移植及免疫抑制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使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癒后有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尚有采用胎肝细胞输注、造血生长因数--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数(GM-CSF)、脾脏切除、硝酸士的宁等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里,最主要的是采用功能性物质--各种皮质激素及雄性激素等进行治疗。
【我们的分析】
(1)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或药物很多,但仔细分析,这些有效的方法或药物都是符合系统治疗原则的,如:
Ⅲ、皮质激素、雄激素、蛋白同化激素、造血生长因数、胎肝细胞、硝酸士的宁、移植骨髓等;
Ⅱ、移植骨髓;
Ⅳ、山莨菪碱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2)这些药物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不利副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像雄激素类药物,就有引起明显肝损害的不利副作用。
(3)中国许多研究机构采用雄性激素加中药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显著效果,这说明了系统治疗方案中的方案3或方案1+方案2是一种合理的有前途的方法。
3、中国传统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代表性治疗方案
本病属中医"虚痨"、"血证"范畴。
其病理机制认为是由于脾肾虚亏所致。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肾、滋补肝肾等,其常用典型方剂举例如下:
〔方案1〕
黄耆50G 党参50G 甘草10G 当归20G 补骨脂20G 仙茅20G 仙灵脾20G /煎服;
系统组方分析:
Ⅲ、黄耆、党参、甘草、补骨脂、仙茅、仙灵脾
Ⅱ、当归
Ⅳ、当归
〔方案2〕
鱼鳔胶30-45G、桂枝10G、党参12G、白术12G、白芍12G、当归12G、麦冬12G、
熟地24G、茯苓12G、杞子12G、丹参12G、炙甘草9G、陈皮9G、三棱9G、半贝丸9G
系统组方分析:
Ⅲ、桂枝、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
Ⅱ、鱼鳔胶、白芍、麦冬、熟地、杞子、当归
Ⅳ、白芍、丹参、当归、三棱、白术、茯苓、半贝丸
〔方案3〕
鹿胎膏10G、当归10G、党参30G、米仁30G、生黄耆30G、淡附片6G、桂枝6G、茯苓12G、生地15G、熟地15G、白芍15G、川断15G、桑寄生15G、黄精20G、鸡内金5G /加水煎服;
系统组方分析:
Ⅲ、鹿胎膏、党参、生黄耆、淡附片、桂枝、川断、桑寄生
Ⅱ、生地、熟地、白芍、黄精、当归
Ⅳ、当归、白芍、鸡内金、米仁、茯苓
〔方案4〕
人参9G、炙甘草6G、炮姜6G、白术15G、核桃仁15G、桑寄生15G、川断15G、桑椹15G、
枸杞15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五味子15G
系统组方分析:
Ⅲ、人参、炙甘草、炮姜、白术、核桃仁、桑寄生、川断、菟丝子、五味子
Ⅱ、桑椹、枸杞、女贞子、菟丝子
Ⅳ、 /
【我们的分析】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治疗,经过仔细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与系统医学治疗原则是相当一致的。
当治疗原则确定时,就应当选择明确有较强疗效的该类药物,如对于Ⅲ,就应当选用桂枝、附子、黄耆、党参、仙灵脾等药物,而不应去选择一些疗效不明显的药物,如方案4中的核桃仁、五味子等。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55:01 | 只看该作者

系统医学理论:指导天然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理论 转自百家争鸣

第Ⅶ部分 最后的话:医学未来之路
近期,中国刚刚上映了一部中美合作的电影《刮痧》。
所谓刮痧,是指一种替代医学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法。就是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字典里叫"a popular treatment for sunstroke by scraping the patient';s neck、chest or back"。目前刚刚上映过的电影《刮痧》,就以此为题材,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或古代与现代习惯的碰撞。刮痧的是非,其实无关紧要。真正紧要的是这部电影重新引起了关于以中国传统医学为代表的替代医学现代化的课题:替代医学现代化刻不容缓。
但以中医为代表的替代医学要想走向世界,让文化和历史背景完全不同的其它国家和人民认识替代医学,了解天然药物,接受天然药物,那就要不断创新,从理论和实践上及具体的质量标准上适应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要求,这是国际化的关键。
50年来,特别是近20余年来,以中医为代表的替代医学学术进展为理论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事实证明,替代医学理论含有丰富的科学内容和客观依据,不只是"哲学的描述"和"以概念解释概念"。这些成果大大推进了替代医学现代化进程,有助于替代医学学术走向世界。然而,归根结底,以往研究大部分是属于论证性或证明性的研究,即论证替代医学理论的正确,证实替代医学理论"言之有物"。若从创新角度看,促进替代医学学术实质上的发展则显得不足。因此,在新世纪,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从传统理论所包含的科学内涵中推导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但事实上,以中医为代表的替代医学对人体是一个系统的理解,我们有责任将这种将人体作为一个系统来治疗疾病的理念传播给全世界,也只有这样,替代医学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事实上,西方正在逐步意识到他们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哲学正在走向死胡同。
白宫「补充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主席戈登在纽约市的一场演讲会中预见,中医药与针灸未来将成为美国补充替代医学的主要部份,被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所接受。
天然药物走向世界已大势所趋,但最重要的是将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的替代医学理论体系用现代化的科学语言推向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2:16 , Processed in 0.0604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