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汗症[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30 23:2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当我们觉得热的时候 ,或者在做运动的过程,出汗可以通过汗液的蒸发帮助机体把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我们也发现 ,有的人特别爱出汗 , 即使是在大冬天,手脚也总是湿乎乎的,像这样出汗过多就是一种病态,叫多汗症。多汗症发病率很高。据研究 ,每 500人中就有 1人易患此病。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主要表现为对称地见于身体两侧比较局限的部
位,如手、脚或面颊等,在受热、精神紧张、情绪兴奋或睡眠、手术后更为显著。多汗
症的病因主要是因为出汗中枢的反射作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神经系统的其他功能则完全正常。全身性的如代谢率增高(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毒素(如发热疾病)、某些反应(如休克、恶
心等)、情绪波动(如恐惧、惊骇等)均可引起多汗症.局限性的如汗腺机能失调、刺激交感神经(如动脉瘤等)、神经损害(如脊髓痨等)也可引起多汗症。多汗症可根据其伴随症状的表现以及检查,作出病因诊断
。现代医学对多汗症的治疗,除应用抗胆硷能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之外,根据不同的病因诊断给予治疗。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自汗”、“盗汗”范畴,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一般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而自汗属阳虚、气虚为多,盗汗属阴虚火旺为多。
   多汗症的原因
多汗症可以从小学的学童就发生,到了青春期更为明显,其中最困扰的就是手掌、腋下、脚掌的多汗症。年轻人情绪不易控制,易紧张、不安、害羞、害怕等,使出汗厉害,心情愈焦急,出汗就愈多,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千年前古医书《内经》对汗早就有初步的论述:“阳加于阴谓之汗”.也就是说:汗的生成来源于人体内津液所化,而汗的排出须靠人体内阳气的蒸化。如果人的阳气虚弱不能固摄汗液,就会导致多汗症。
中医六汗说
   根据中医学说,一般可分为六汗,也即六种出汗的原因。
(1)自汗:
    凡不是因劳动、炎热等因素而致全身性出汗称为自汗,这是气血虚或阳虚所致。
(2)盗汗:
    以入睡后遍体出汗,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又称寝汗,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3)头汗:
    局限于头额部的汗为头汗。凡外感六淫、脏腑为伤,均导致头汗。
(4)鼻汗:
    汗液自鼻及鼻翼两侧渗出。其病变渊于肺气宜肃失常,多见于肺虚病人。
(5)手足多汗:
    见于脾胃湿蒸,阳亏血虚,中阳不足者。
(6)劳心汗:
    指胸部两乳部位多汗,多因心肺功能异常而诱出。
   这6大类的出汗原因,只有自汗和盗汗这两种才是属虚汗症。
   对这多汗症的治疗,汉代的古医典中就有记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的临床经验。所以,只要医疗得当,多汗症是能够通过针灸、服中成药治好的。不过,若患 的多汗症已多年,已经造成体内津液亏损,所谓阴虚生内热,所以,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
       多汗症的表现
多汗症的发生率约1-5%,常见于手掌、足底、腋下、鼻尖、前额、阴部等,属调节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经过度敏感的异常反应,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差,导致手足湿冷、易生冻疮。足底多汗常会导致汗液蒸发不畅,产生脚臭;而腋下多汗则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产生异味,即狐臭;手部和面部的多汗则常使人面临尴尬处境,使人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都受到很大影响。局部性的多汗多和遗传有关,因此人在儿童期即可能有这种现象,到青春期表现更为明显。年轻人情绪不易控制,不分场合地大汗淋漓常会让其心情紧张,害怕害羞,甚至产生心理阴影,不愿参与社会交往,带来心理疾病。
      中医辩证论治
现代医学对多汗症的治疗,一般是针对交感神经系统进行,如有利用外科手术,结扎交感神经,消除交感神经对汗腺的调节功能,以达到减少流汗的效果,手术治疗风险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不易除根。而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治疗则安全治本,无副作用。
一、辨证选方
1.表虚不固
治法: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浮小麦。水煎服,每日1剂。
2. 湿热熏蒸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茯芩,柴胡,白芍,茵陈,糯稻根须。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明矾、葛根,研末煎汤,每日侵洗患部(手足)半小时。
2.黄芪、葛根,荆芥,水煎,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3.麻黄根\,煅牡蛎\,研极细末,外补。
4.麻黄根、牡蛎,龙骨赤石脂,研极细,装入布袋中,外扑多汗处。
5.郁金适量,研细末,加茶水调敷出汗处。
6. 鲜白萝卜,明矾,加水煎30~40分钟去渣取什,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小儿多汗的辩证论治
小儿多汗症,是指小儿汗出过多,动辄汗出,或夜间盗汗,遍及全身,湿透衣服而言.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 ,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过泄则耗伤阴液,导致抵抗能力减弱, 不仅易发生感冒,而且还可使多种疾病缠身。治疗可按下列各型辨治。
(一)气虚型 易反复感冒,面色少华,纳呆舌淡,脉细或濡。玉屏风散加味,药选生黄芪、大枣,煅龙牡,白术、糯稻根须,防风。
(二)阴虚型 多见盗汗淋漓,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脉象细弱。当归六黄汤加减,药选生黄芪、大枣,煅龙牡,大生地、全当归、黄芩、糯稻根须。
(三)气阴两虚型 兼有气虚、阴虚证象者,用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加五味子,全当归,糯稻根须、大枣。
(四)营卫不和型 多在感冒后,汗出不止,肢冷,舌淡脉细。桂枝汤加减,药选川桂枝,炙甘草,白芍、糯稻根须,煅龙骨,煅牡蛎。
(五)湿热型 低热汗泄不退,纳差,舌红苔腻,脉象滑数。三仁汤加减,药选生苡仁、白蔻仁、光杏仁,桑叶、黄芩,滑石、通草,浮小麦(包)。
   小弟也是个多汗症的人,而且还影响了工作,大家帮看看上面说得对不对,或者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请告诉我好吗??小弟感激不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3 19:22 , Processed in 0.1156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