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0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9 16:5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636150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王勇
    有人只要听到说“辨证应与辨病相结合”的话,竟顺口而出:中医只讲辨证,不讲辨病。这种论点是有损于中医的理论体系的。中医不但讲究辨证,其实也讲辨病。中医所讲的“病”,与西医所讲的“病”,理论上的立足点有所不同。今举“胃脘痛”、“心下痞”为例作为探讨。
    胃窦炎多属慢性胃炎,与胃溃疡同属胃脘痛病,现代医学认识到它与胃溃疡的致病因素幽门螺璇菌有染。中医早就认识到与感受病邪有关。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即将“心下痞”列入外感病的范畴,指出其发病原因及机理是太阳病误下,热邪内陷于胃而成,显然已将热邪作为致病的重要原因。现代中医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病机理亦不忽视湿热等病邪的致病作用。如有报道认为慢性胃炎活动期其病机为“湿热蕴结中焦,气机枢转失畅”。尽管湿热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之分,但同属“邪气”当无疑义。由此观之,热邪和湿热之邪在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发病学上有重要地位。
    在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病方面,《伤寒论》对“心下痞”立三泻心汤诸方,因其主药有大黄、黄连、黄芩、其功效重在“清热泄痞”。近代名医秦伯未治疗热郁气滞型,胃脘灼病,吞酸吐水等症用化肝左金丸。意在调和肝胃,辛泄苦降,其中栀子、黄连清热解毒自不待言,对于胃窦炎病人,由于胆汁返流而致破坏的胃粘膜屏障、幽门螺杆菌感染,常使胃窦炎迁延难愈,如能使湿滞消除,胃之通降功能恢复正常,则胃窦炎即不难恢复。
    笔者临床辨治胃窦炎,以寒、热、虚、实之辨证为本,注重湿热痞阻气机的病机,用药选用香连丸合芍药甘草汤加蒲公英、土茯苓、连翘作为基础方。以香连为主,和胃降逆制酸,除湿热郁蒸。合芍药甘草汤和胃解痞止痛。配蒲公英、土茯苓、连翘清胸膈里热,消肿散结,有益炎症的消失。嗳气加郁金、旋复花、呕吐重加竹茹,半夏降逆止呕;胃酸多加煅互楞、海螵蛸以收敛制酸,脘胀加炒积壳、砂仁粉(后)以除积消胀,气胀重加厚朴、降香以顺气消胀。常收良效。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7-9-29 19:59: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好!有借鉴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1:13: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并结合西医辨病的基础上治疗胃窦炎、满意疗效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1:15: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慢性胃窦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的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根据胃镜检查可分为三类,即浅表性胃窦炎、萎缩性胃窦炎、肥厚性胃窦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可能是炎症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慢性胃窦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纳呆等范畴。临床以脾胃虚寒、肝胃不和、湿热蕴结3型为多见。其病机是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致脏腑经络升降失调,运化失司而致。要做到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用药宜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虚实兼顾,标本兼治。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1:2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此病之病程漫长,故疗程也宜相应延长。凡服药有效者,宜守方不更,连服3~6月为宜。有可能使浅表性胃炎获得好转。停药后最好仍隔2~3天服药一剂,以预防复发。如因过劳、受寒、紧张而复发者,宜重复服药一疗程。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1:2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慢性胃炎患者的食养十分重要,饮食宜柔软而富营养,少吃多餐,勿暴饮暴食,勿时饥时饱,戒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且必须持之以恒,终身坚持,则慢性胃炎不难治愈。
7
发表于 2007-10-1 11:13: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好!
8
发表于 2007-10-1 13:5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辨病治疗胃窦炎体会

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19:43 , Processed in 0.0746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