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慢性鼻窦炎的中医药论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 11: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慢性鼻窦炎由脏腑虚损,邪毒滞留所致。以鼻塞,头痛,流脓涕,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多由急性鼻窦炎迁延而来。属于鼻渊范畴。青少年居多。
  [病因病机]
  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耗伤正气,正不胜邪,余邪滞留鼻窍而致。或因急性鼻窦炎治不彻底,病情迁延日久,邪毒羁留而成。
  (一) 肺气虚弱,邪滞鼻窦
  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耗伤肺气,肺气虚弱,清肃无力,寒邪津液停聚,上结鼻窦。
  (二) 脾气虚弱,水湿停聚
  饮食不洁,或疲劳忧思过度,损伤脾胃,或久病失养,致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水湿浸淫鼻窦,故鼻窦粘膜肿胀,鼻涕下不止也。
  (三) 邪毒滞留,湿热上蒸
  急性鼻窦炎迁延不愈,邪毒滞留,或脾虚生湿,湿郁化热,上蒸鼻窦。
  (四) 湿热久羁,气血瘀阻
  外感湿热或脾不运湿,湿郁化热,湿热羁留鼻窦,阻滞鼻部经脉,气血瘀阻则鼻窍不利。  
           
  [临床表现]
  一、分型论治
  (一) 肺气虚弱,邪滞鼻窍
  症状 鼻流粘涕,色白或黄,或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每遇风冷时加重,头昏,气短乏力,咳嗽痰多,舌淡,苔薄白,脉弱。
  检查 鼻粘膜淡红、肿胀,中鼻甲肿大。
  病机分析 肺气虚弱,清肃无力,寒邪滞留鼻窍,与津液互结,化为浊涕,故鼻流浊涕,色白或黄;肺虚邪滞,气血不畅,加之津液停聚鼻窍,故鼻甲肿大;鼻塞,随正气来复鼻塞时轻;气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故遇风冷时症状加重。
  治法 温补肺脏,疏风散寒
  方剂 温肺止流丹(《疡医大全》)合苍耳子散(《济生方》)。
     潞党参 诃子 荆芥 细辛 桔梗 鱼脑石 白芷 辛夷 薄荷 苍耳子 甘草
  头痛头昏者,加川芎、藁本、菊花;涕多者,加杏仁、瓜蒌仁、冬瓜仁;恶风者,加防风。
  (二) 脾气虚弱,水湿停聚
  症状 鼻流粘涕,色白或微黄,量多,无臭味,鼻塞较重,嗅觉明显减退,头昏头胀重,体倦,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缓弱。
  检查 鼻粘膜淡红,中鼻甲肿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有分泌物。
  病机分析 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湿浊滞留鼻窍,浸淫鼻窦,故鼻涕粘,色白量多,无臭味;湿浊壅滞粘膜,故鼻甲肿胀,鼻塞重,嗅觉减退;湿滞日久,中鼻甲大,息肉样变。头昏头重胀,纳差,便溏腹胀,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虚湿困之征。
  治法 健脾益气,除湿化浊
  方剂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党参 山药 白术 云苓 薏苡仁 桔梗 陈皮 扁豆 石莲肉 砂仁 甘草
  方中加黄芪、泽泻、苍耳子、石菖蒲、霍香以益气除湿通窍。中鼻甲肿大,息肉样变者,加乌梅、桑白皮;鼻涕量多者,加冬瓜仁、车前仁、诃子;头痛闷胀者,加苍术、白寇仁;鼻甲肿胀、瘀紫者,加丹参、郁金、赤芍;湿郁化热,涕黄腥臭者,去黄芪、山药,加黄芩、银花、马勃、鱼腥草。
  (三) 邪毒滞留,湿热上蒸
  症状 鼻流黄浊涕日久,量多腥臭,鼻塞,嗅觉减退,头昏胀,呕恶,食欲不佳,舌微红,苔黄腻,脉滑数。
  检查 鼻粘膜微红肿,鼻甲肿大,或鼻腔有息肉。
  病机分析 急性鼻窦炎经久不愈,邪毒滞留或湿郁化热,蒸灼鼻窦,故鼻流浊涕,量多腥臭,鼻粘膜肿胀;湿性粘腻,缠绵不去,故病程较长。头昏胀,呕恶,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舌微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滞留之征。
  治法 清热除湿,通利鼻窍
  方剂 黄芩滑石汤(《瘟病条辨》)
     黄芩 滑石 茯苓 大腹皮 白寇仁 通草 猪苓
  方中去白寇仁、大腹皮,加鹅不食草、石菖蒲、霍香、苍耳子以通利鼻窍。涕黄稠量多者,加败酱草、薏苡仁;咳嗽吐痰者,加射干、桔梗;头昏者,加菊花、夏枯草;呕恶食少者,加陈皮、竹茹;粘膜红肿者,加金银花、栀子、马勃;病久不愈者,加黄芪、皂角刺。
  (四) 湿热久羁,气血瘀阻
  症状 鼻流浊涕,经久不愈,鼻阻塞,嗅觉失灵,耳内堵塞,或有耳鸣,语音不清,舌暗红,脉涩。
  检查 鼻粘膜暗红,中鼻甲肥大,或中鼻道有息肉,色暗红。
  病机分析 湿热久留,故鼻流浊涕,经久不愈;湿热阻滞气机,气滞血郁,故鼻甲肥大,粘膜暗红;湿浊与气血凝结于鼻则生息肉,鼻阻塞,故嗅觉失灵;气血瘀阻于耳窍,故耳鸣,耳内堵塞。舌暗红,脉涩,为气血瘀阻之征。
  治法 活血通窍,清热利湿。
  方剂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麝香 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老葱 生姜 大枣
  方中去生姜、老葱、大枣,加茯苓、车前子、泽泻、黄芩、栀子、路路通、石菖蒲以利湿通窍;鼻生息肉者,加浙贝母、夏枯草;耳鸣耳聋者,加地龙、磁石。
  二、外治法
  1. 滴鼻 5%鱼腥草液滴鼻,每日3—4次。
  2. 吹鼻 用肃窦散少许吹鼻,每日3—4次。
  3. 上颌窦灌注冲洗 用于慢性上颌窦炎。药物: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或用中药方煎水、过滤、备用。方法:常规消毒麻醉后行上颌窦穿刺,抽脓后用中药煎剂或用生理盐水冲洗至脓净,再于窦内注射以上中药液20—25ml,每星期1—2次,4星期为1个疗程。
  三、针刺疗法
  1. 体针 取手阳明及督脉经穴,如迎香、百会、上星、合谷,肺气虚配肺俞、太渊,脾气虚配足三里,留针20—30min。
  2. 耳针 主穴取内鼻、额、鼻眼净点、上颌,配穴取肺、胃、肝、胆,每次选主穴2穴,配穴(辩证取相应脏腑点)1—3穴,捻转留针,每日1次,7—10次为1 个疗程。
  3. 灸法 灸囟会、前顶、迎香、上星穴,悬灸至患者焮热,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4. 穴位注射 取迎香、合谷穴,每次注入鱼腥草注射液0.5ml。隔日1次。
  四、按摩
  取迎香、合谷,自我按摩,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或用双手大鱼际沿鼻梁两侧至迎香穴上下按摩至发热,每日数次。
2
发表于 2007-3-12 19:00: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慢性鼻窦炎的中医药论治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3:34 , Processed in 0.0543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