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3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4 07:1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作为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卫生部已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早期症状表现轻,治疗效果好,因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文拟从中医的角度,对此病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供中医临床同道参考。
一:病机特点
本病初起除一般的感冒症状如恶寒怕冷,流清鼻涕,头身疼痛,发热咳嗽外,最突出的不同就是患者一开始就出现了头晕,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欲不好,有的患者还出现了胸部弊闷重压感、呕吐、腹泻等临床现象,而一个普通的轻型感冒是不可能出现这些临床表现的,从我接触到的患者来看,即使是小孩子都会诉说头晕,因此该病以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为其内在的主要发病因素,当是十分明确的。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必然之理也。其次,我们再从其畏寒怕冷,头身疼痛来看,显然是以外感寒疫之邪为主,但患者中多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且多数患者还伴有口干,则显然又兼挟热邪,所以基本上可以认定寒包火毒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此外多数患者一开始就出现了咳嗽与胸弊闷等肺系症状,说明其除寒疫毒气外,也与内蕴温热火毒相关,正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也。总观以上分析,可以基本认定本病为:外有非时之感,内有元气之伤,属寒疫夹温之病。[/watermark]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07:2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二:所见方证
1:人参败毒散证
人参败毒散,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等分,生姜、薄荷各少许组成。主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
是方以羌活、独活祛一身风寒湿之邪,解表止痛;柴胡、薄荷、川芎疏散风邪,助羌、独解表疏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理气化湿祛痰;人参益气扶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在表散药中配用人参一味扶正祛邪,可鼓邪从汗而解。正如吴昆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气,故曰败毒"。 从上分析来看本方正合“甲流”正气不足,感冒寒疫邪气之基本病机,唯清火之力不足,故临证时,访仲圣小青龙加石膏汤法,加善清胃火解肌热之生石膏一味以主之,根据病情还可再加善清少阳氤蕴之毒邪而升少阳之清气的蒲公英、善清热解毒尤善解咽喉毒邪的板蓝根治之,当收确效。
3
发表于 2009-11-24 09:54: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拜读了,请继续。谢谢。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8:0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2:柴葛解肌汤证
柴葛解肌汤出自陶节庵《伤寒六书》,由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姜、枣组成。陶节庵自己说:主治“足阳明胃经受邪,目疼,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来微洪,宜解肌,属阳明经病,其正阳明腑病,别有治法。”张秉成说“治三阳合病,风邪外客,表不解而里有热者。故以柴胡解少阳之表,葛根、白芷解阳明之表,羌活解太阳之表,如是则表邪无容足之地矣。然表邪盛者,内必郁而为热,热则必伤阴,故以石膏、黄芩清其热,芍药、甘草护其阴,桔梗能升能降,可导可宣,使内外不留余蕴耳。用姜、枣者,亦不过藉其和营卫,致津液,通表里,而邪去正安也。”  从上解读可知,本方于“甲流”之属于寒郁化热,头痛发热口干之患,再加人参以扶正,用之当收确效。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8:06: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3: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出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其主治范围十分广泛,仅《伤寒论》载其主治功能就有十数条之多,
从《伤寒论》相关小柴胡汤的条文分析,小柴胡汤之所主治,无论从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来看,还是从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脉浮细而嗜卧;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者;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呕而发热者”来看,均与“甲流”的病机与临床表现相吻合,唯其清热之力稍嫌不足,是以常加生石膏,热毒重者再加蒲公英、板蓝根主之,头身疼痛明显者,仿柴胡羌活汤意,再加羌活主之,疗效十分显著。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8:12: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4:麻杏石甘汤证
麻杏石甘汤出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 杏仁、 甘草、生石膏四味药组成,其主治用张仲景自己的话说,是用于“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和“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的情况,尤怡在其《伤寒贯珠集》中分析本方说:“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其邪不在肌腠而入肺中。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发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罗美在其《名医方论》中也认为:“此治寒深入肺,发为喘热也。汗既出矣而喘,是寒邪未尽,若身无大热,则是热壅于肺。”二公之言,于本方主治机理分析透彻,“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发热”与“甲流”外寒内热病机特征完全吻合,但“甲流”正气不足的一面,尚不能解决,因此当合治“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的小柴胡汤加减,当收确效。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8:1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5:葛根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上列诸方,均出张仲景《伤寒论》,原书谓葛根汤证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谓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证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谓: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甘草、 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
葛根黄连黄芩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组成。
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四味药组成。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半夏、生姜六味药组成。
上述诸方之所治证候及证候之病机与“甲流”之出现腹泻呕吐的病机特征吻合,故可加减主之。
以上方证是我近三个月来在临床上所遇到的,是否还有其他方证,如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桃核承气汤或合生脉散之类或四逆白通汤之类等等等等,因未之见,不敢随意乱说也。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8:23: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三:治验举例
案例一:胡某某,女,29岁,湖南科枝大学教师,2009年9月28日诊:
患者因准备校庆与国庆,日夜加班,睡眠严重不足,导致身心疲惫,二日前,突觉乏力,困倦思睡,鼻流清涕,自知感冒,请假休息,但因庆典在即,领导不准休假,又带病坚持了两天,遂至病情加重,又增畏寒怕冷,全身酸痛,发热(39·4ºC)口喝,咳嗽咽痛,遂由湘潭回到长沙家里,请我诊治。
查病情同上,且纳食不馨,舌苔薄白稍粘腻,舌边尖红,脉浮濡。
诊为“甲流”疑似病例,属中医之寒疫为患。此患者日夜加班,劳伤正气,外触寒疫邪气,从阳化热,与内蕴之火毒合而为害,不治将深!
治当扶助正气,驱散寒疫之邪气,兼清火毒之邪。人参败毒散加味主之。
处方:柴胡9g、甘草5g、桔梗9g、人参10g、川芎9g、茯苓12g、枳壳9g、前胡9g、羌活9g、独活9g、生姜、麻黄6g、生石膏45g、芦根30g、公英30g、板蓝根30g、杏仁9g,3剂,水煎服,1日1剂。
9月30日,其夫来电告曰:药尽二剂,既诸症消失,谓今已赶去上班云云。
患者返校当日,学校因发现多例“甲流”而封校,此我治疗“甲流”之始也,因未经西医作病毒学检测,故以疑似病例言之。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8:2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案例二:卢某某,男,11岁,学生,长沙市新奥燃气公司职工子女。2009年10月23日下午3时就诊。
患者同班同学已有“甲流”三人,他于昨日早上上学时跟其母亲说:“我头晕,没有力气”,家长未予注意,晚上回家后喊畏冷、没精神,赶紧让他吃了饭,喝了点姜汤,让他睡觉,次日早晨,才发现孩子高烧。因其舅妈是长沙市卫生防预专家,长沙市首例“甲流”即由其发现报告,是以咨询了他的舅妈。经其舅妈检诊为“甲流”。又因我与其舅妈交流过湖南科大的“甲流”疑似病例,她听我介绍后肯定地说:“你所治的就是‘甲流’,你看,要不了几天,病例增多,就会立即封校”,后果如其言。所以患者的舅妈建议找我中医药诊治。
查:患者仍头晕头痛,全身疼痛,畏寒怕冷,咽喉疼痛,稍伴咳嗽,无精神,疲乏嗜睡,高热(41º4C)口干饮饮,不欲纳谷,舌苔薄白而中心黄厚,舌边尖偏红,脉浮数。
诊为“甲流”,乃素体脾胃偏虚,抗邪无力,加以外感寒疫之邪,与内蕴之火毒互相为害之证。
治以外解寒疫之邪,内清火结之毒,佐以扶助正气。柴葛解肌汤合自拟解毒利咽汤加减主之。
处方:柴胡48g、粉葛24g、黄芩15g、白芍12g、白人参6g、甘草6g、生姜15g、大枣5个、生石膏90g、羌活9g、桔梗9g、白芷9g、板蓝根24g、北山豆根24g、蒲公英24g、芦根30g,2剂,水煎服,每剂煎3次,每4小时服一次,计24小时服完。
次日下午5时复诊:体温降至37º6C,但上午开始出现呕吐,腹泻,至此刻已泻了7次了,仍然无精神,疲乏无力,食欲全无,舌苔中心薄黄,舌尖仍有点红,脉数而无力。
此脾胃正气不足,邪气下陷脾胃(含肠)之变也。
治宜升其脾胃之清气,清解内陷之毒邪。葛根芩连甘草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合方主之。
处方:葛根24g、黄芩9g、黄连9g、芍药9g、甘草6g、大枣6个、姜半夏15g、生姜15g,2剂,水煎服,每剂煎3次,每4小时服1次,计24小时服完,若食欲恢复,则不能让其吃多,只能吃稀软不油腻易消化的饮食。
早上吃了一点面食,中午吃了一碗稀饭,晚上问能否吃干饭,建议晚上仍吃粥,以养胃气,精神恢复,疲乏消失,改小柴胡汤合异功散加减3剂,以善其后。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8:36: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病例三:
姜某某,男,8岁,某小学学生,住长沙市赤岗村,2009年11月14日下午就诊。
患者三天前开始发烧,咳嗽,胸闷,流清鼻涕,已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门诊治疗,诊为“甲流”轻型,西药点滴两天,体温未降,咳嗽胸闷加重而来就诊:症如上述,同时伴有头晕,全身无力,口干,喜饮,纳谷不馨,几无食欲,舌淡红,边尖红,舌苔黄而少津,脉浮数。
据此脉症,结合西医论断,诊为“甲流”,为中医之疫感,究其因,内则脾胃素弱,元气不充,外则感触寒疫毒邪,蕴而为热,外犯肌腠,内舍于肺,发而为咳。
治以扶助正气,开其肺气,调其寒热,解其毒邪,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加味主之。
处方:柴胡35g、粉葛24g、羌活9g、黄芩15g、黄连9g、旱半夏15g、党参15g、 甘草9g、麻黄6g、 杏仁9g、生石膏6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贝母9g、生姜15g、大枣10个,3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3次,混均,分3次温服。
11月16日下午复诊:药进2剂,诸症消失,唯食纳未全复,要求开一调理方,以增体质云云,因予小柴胡合异功散加减5剂,调理善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6:18 , Processed in 0.1200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