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5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7 10:1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四  物  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四物汤,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①不调,脐腹疞痛②,崩中漏下,血瘕③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④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注释】①月水;即月经。②疞痛:绵绵作痛。③瘕:包块。④将理:生活起居与调理。
【译文】四物汤可以调理补益营卫之气,滋养气血。治疗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部疼痛,阴道出血,因瘀血内结而形成的坚硬包块,有阵发性疼痛,妊娠感受寒邪,或休息调理失宜,致使胎动不安,下血不止,以及产后身体虚弱,风寒之邪侵犯人体,恶露不下,在体内结成包块,少腹部坚硬疼痛,经常了发性恶寒发热。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等分(编者注:现代用法当归9g、川芎6g、白芍药9g、熟地黄12g,水煎服)。上面药物研成粗粉末,每次服用15g,水一盏半,煎至药液还剩80%,去除药滓,温热服用,空腹或在食前服药。
【按语】本方证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营血亏虚与心、肝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血虚则肝失所养,无以上荣,故头晕目眩;心主血藏神,血虚则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营血亏虚,则面部唇爪失于濡养,故面色无华,唇爪色淡;肝血不足,冲任虚损,血行不畅,故月经量少色淡,不能应时而至,或前或后,甚者经闭,脐腹疼痛,脉细弦或细涩。治宜补养营血为主,兼以活血调经。本方是由《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方中熟地甘温,养血滋阴,补肾填精,为君药。当归辛甘温质润,补血、活血、调经,既助地黄补血之力,又行经隧脉道之滞,为臣药。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共为佐药。四药配合,共奏补血,活血,调经之效,可使营血调和,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用之以行血止痛,成为既能补血,又能活血调经之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温之当归、川芎相配,则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方歌】芍地归芎四物汤,调经补血基础方。
{四物汤的临床应用}
(1)不孕症
【原文】妇人所重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于经候①见之;欲治其病,惟于阴分调之。(《竹林女科证治》)
【注释】①经候:月经情况。
【译文】妇人所重视的是身体血液情况,血能转化为肾精,孕育胎儿才能成功,要想了解观察其血液是否充足有病,只有观察其月经情况才能知哓;要想治疗其病,只有调节其阴血。
【按语】“女子以肝为先天”,是指肝藏血功能对妇女的生殖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血虚常导致月经量少或延长月经周期,而月经量少或延期又会导致不孕症的发生。故补血是治疗虚性不孕症的治本之法,而四物汤是补血的代表方,故以四物汤为主对虚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  彭某,女, 26岁, 2004年3月就诊。人流术后未避孕3年未孕,月经后期10~20天,经少色黑,经行腹痛,腰膝酸软,白带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输卵管通畅试验正常,基础体温测量为单相曲线。服用多剂中药及草药效不显。遂用四物汤为基础方(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20g)治疗。
第1阶段(行经期):用基本方加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0g,炒延胡索15g,炒续断15g。服5剂。
第2阶段(经行后期):用基本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5g,山药20g。服7剂。
第3阶段(排卵期):用基本方加淫羊藿15g,菟丝子15g,炒杜仲15g,补骨脂15g。服7剂。
第4阶段(黄体期):用基本方加蛇床子15g,炒续断15g,炮穿山甲粉10g,巴戟天15g。服7剂。
以上均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月经周期开始正常,痛经消失,基础体温呈现双相。服药2个半月后即受孕,2005年喜生一子。[陈怡.四物汤加味治疗不孕症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5):314]
[中医解析]  人流术后损伤胞络,冲任失调,脏腑气血不和,肾虚冲任失养,血海不充致月经后期、不孕。四物汤方中熟地大补肝肾,当归补血活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白芍敛阴养血。并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采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月经期加桃仁、红花、益母草、炒延胡索、炒续断活血通络,行气补肾。月经后期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山茱萸、山药养阴补肾。排卵期加淫羊藿、菟丝子、炒杜仲、补骨脂温补肾阳促进排卵。黄体期加蛇床子、炒续断、炮穿山甲粉、巴戟天温宫祛寒促进黄体成熟。有的放矢,故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2)腰痛(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原文】产后未有不伤肾者,腰痛皆是肾虚。(《评注产科心法》)
【译文】分娩过后,没有不损伤肾精者,其腰痛都是肾虚所致
【按语】分娩过后,阴血损伤较甚,因精血同源,故阴血不足,肾精大量转化为阴血,致使肾精亏虚。所以这时如果患者有腰痛者,大多为肾虚所致。治疗当补血填精,可以四物汤加补肾之品,自然有较好的疗效。
[病案举例]  戴某,女,24岁,2005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于l年前分娩,4月后出现腰痛,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经多方治疗未效,故前来求治。诊见:患者形体瘦小,面白无华,腰痛已半年余,俯、仰、转侧体位受限,伴左腹股沟疼痛,下肢麻木,左侧膝关节疼痛时作,双腿、双膝无力,畏寒,遇劳更甚,纳食、二便尚可,舌淡、苔薄,脉细弦。证属产后精血亏损,骨骼空虚,筋膜组织失濡。治宜补气血,益肝肾,佐以通经活络。方用四物汤加味:
当  归12g  熟地黄25g  白芍30g  川  芎10g   
淫羊藿30g  山茱萸15g  杜仲12g  怀牛膝10g
枸杞子15g  续  断15g  地龙15g
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二诊:服10剂,腰腿疼痛及麻木等均减。方已对症,原方再服10剂。诸症基本缓解,腰、膝活动自如,唯麻木未消失;守方加鸡血藤30g。服10剂,调理善后。因患者离境未能跟踪随访。[孙鸿朗.四物汤临证治验举隅.新中医,2008,40(1):86-87]
[中医解析]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属中医学腰痛范畴,病机乃精血亏虚,骨失濡养。本例患者虽年少,但腰痛发生于产后,且面色少华、脉细弦均为精血亏虚之象,不荣亦痛,故用四物汤补血活血;加杜仲、怀牛膝、淫羊蓉、构祀子、续断补肝肾,强腰益精生髓;加地龙活血通络以助活血之力,改善血循环,增加股骨头局部血容量,促进骨细胞再生,达到从根本治疗之目的。四物汤中之白芍性微寒,味苦酸甘,具养血调经,平肝敛阴,止痛止汗等功效,一般用量10~15g。湖北省名老中医徐精诚教授,其常用白芍20~40g。徐老师认为,白芍缓急止痛效甚佳,用药宜量大方显药力。
(3)偏头痛
【原文】肝阴耗,内风日旋,厥阴①无一息之宁,痛掣②之势已极。(《临证指南医案》)
【注释】①厥阴:指足厥阴肝经,其分布循行经过头项部。②掣;牵引。
【译文】肝阴不足,肝风内动,头顶部疼痛不止,呈放射性,其疼痛趋势是逐渐加重。
【按语】头部虚性疼痛也是临床一种常见病证,多为血虚不能濡养清窍所致,且常伴有气虚血瘀。治疗以滋补阴血为主,再加一些补气活血通络之品。四物汤补血活血,对于营血虚滞所致的各种病证均有治疗作用。当然对于血虚头痛,在补血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补气活血通络及柔肝息风之品,可以提高疗效。
[病案举例]  常某,女,17岁,2003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2月前行视网膜剥离术,术后出现头痛,经多项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遂前来求治。诊见:头右侧呈烧灼样掣动,持续性刺痛,严重影响睡眠,伴心悸,疲乏,恶心,口干欲饮,咽喉不适,食欲、二便尚可,舌红、苔薄白,脉细数。BP:120/70mmHg。证属手术损伤气血,经脉失养,血虚风动,上扰清窍,治以养血熄风,清热镇痛。方以四物汤加味:
当  归1og  熟地黄15g  白芍25g  川  芎10g  天麻先煎l0g  
太子参25g  钩藤后下15g  地龙15g  五味子15g  蔓荆子20g  
珍珠母20g,法半夏8g  黄连5g
5剂,每天l剂,水煎,分3次服,并嘱忌辛辣饮食。二诊:头痛明显减轻,伴轻微阵发性钝痛,且每天头痛发作时间递减,睡眠好转,口渴减轻,咽喉不适、恶心消失,舌、脉如前。药已对症,效不更方,续服5剂。三诊:偏头痛消失,仅午后偶有短暂颖部轻度掣动,心悸、口干等症缓解,但睡眠易醒,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上方去地龙、法半夏,太子参改10g,加夜交藤30g。服7剂善后,诸症消失而愈。
[中医解析]  偏头痛属中医学偏头风范畴,多以血虚、气虚、肝火、疾浊等引发。本例偏头痛始于手术后,气血损伤,血脉空虚,虚阳上扰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故以四物汤养血柔肝,滋养肝阴;太子参、五味子健脾益气;黄连、地龙、炙荆子清热通络,活血止痛;钩藤、天麻、珍珠母平肝熄风。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柔肝、益气敛阴、抑敛肝阳之功效,使阴平阳秘,偏头痛自平。
{结  语}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以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为证治要点。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瘀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茱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四物汤的药物剂量,原书为各等分。也可根据《蒲辅周医疗经验》所言“此方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凡血瘀者,俱改白芍为赤芍;血热者,改熟地为生地。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地黄为当归的二倍。”可谓经验之谈。
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本方不宜使用。

归  脾  汤
《济生方》
【原文】(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
【译文】归脾汤是治疗思虑过度,过劳损伤心脾两,健忘怔忡。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2g,人参9g、木香6g、炙甘草3g、当归9g、远志6g(编者注:后两味药从《内科摘要》中补入)。上药切碎,每次服用12g,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枣子一枚,水分煎至剩下70%后,去药滓,温服,服药时间不拘。
【按语】本方证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由于心主血、藏神,脾生血、统血、主思。思虑过度,耗伤气血,心脾两虚。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故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脾气亏虚,运化无力,气血不足,故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脾虚统血力弱,血溢脉外,在下为便血,在肌肤为皮下紫癜,妇女则见崩漏下血等。治宜益气健脾助运化,补血养心以安神。方中人参甘温之品,益气生血,养心补脾;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共为君药。黄芪、白术甘温补气,与人参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血养心之效,均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四药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煎加姜、枣意在调和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在补益脾气,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脾健则血得统摄,使血有所归,故方名“归脾”。二是气血并补。方中虽有补血之品,但重在补气,益气生血,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因此,张山雷说:“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之专剂。”
【方歌】归脾四君元肉香,枣仁芪远归枣姜。
【趣味速记】大龙草远木术,芪人神酸姜归( 想象: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大枣、龙眼肉、甘草、远志、木香、白术、黄芪、人参、茯神、酸枣仁、生姜、当归)。
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1)不寐(神经衰弱)
【原文】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景岳全书•不寐》)
【译文】血虚就会出现心无所养,心虚就会出现心神不安。
【按语】心神必须以心血为基础,心血充足则心神得养,神志正常;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就会出现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状。归脾汤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标本兼治,对于不寐自然疗效较佳。
[病案举例]  于某,女,30岁,1995年6月1日初诊。患者有神经衰弱病史5年,近一月病情加重。证见失眠多梦,心悸征忡,食少腹胀,神疲乏力,头晕绵痛,胸闷胁胀,时欲叹息。经查心电图、脑CT、肝功、胸片、血压等多项指标无异常。其面容憔悴、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证属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兼有肝郁。治宜补益气血,健脾养心,安神解郁,以归脾汤加减:
党参30g  黄芪30g   白术15g  茯  苓15g  龙眼肉12g
当归12g  枣仁炒30g  远志10g  合欢皮30g  香  附15g
郁金12g  木香10g   炙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6剂后二诊,睡眠好转,食欲增加,心悸、胸闷感均减。原方去郁金,香附减量为10克续服。又嘱其常找好友谈心,少独自闷在家中,如此调治二月,诸证消失。[冯怡柱,杨鲜华.归脾汤临床应用实例分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8):49-50]
[中医解析]  神衰患者,多有性格孤僻内向、抑郁寡欢、多思多虑等特点。由于“思及于心,而脾应之”,故思虑过度,所思不遂,既可因气滞气结影响脾运而致脾虚,又可因思虑太过,心血暗耗而累及于心。归脾汤补益气血,健脾养心,故可治疗本病。但因本病患者心胸多较狭窄,心理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且常兼肝郁表现,故临证除注意兼顾理气解郁外,还当配合必要的心理治疗,则疗效更佳。
(2)崩漏
【原文】崩漏皆由劳伤血气,损冲任二脉,气血俱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暴下者,或渐成淋沥①者。(《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凡治血证②,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心主血,脾裹血③,肝藏血,归脾汤一方,三经之方也。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神补心以生脾土,参、芪、甘草补脾以固肺气。木香者,香先入脾,总欲使血归于脾,故曰归脾。有郁怒伤脾,思虑伤脾者,尤宜。(明•赵献可《医贯》)
【注释】①淋沥:滴流的样子。②血证: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症,均属本证的范围。本节讨论内科常见的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斑等血证。③脾裹血:即“脾统血”,意思是血液在血管内正常运行,全赖脾气的固摄作用。“脾裹血”之说,首见于《难经》。《难经•四十二难》曰:“脾……主裹血,温五脏。”裹,《说文》曰:“缠也”,《玉篇》曰:“包也”。《诗•大雅》云:“乃裹糇粮。”裹即包裹,裹撷不散之义。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亦指出:“脾裹血”,即指脾具有包裹血液,使之不散的作用。
【译文】崩漏多是由于过劳耗气伤血,损伤冲任二脉,气血两虚,不能约束其经血,所以或见暴下不止者,或逐渐成为滴流而下者。
赵献可说:凡是治疗出血性疾病,前后调理,需要根据三经用药。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归脾汤一方,是心、脾、肝三经的方剂。远志、枣仁补肝以养心,茯神补心以养脾气,参、芪、甘草补脾以固肺气。木香这味药,香味入脾,总体都是想使血液归于脾,所以称之为归脾。因为忧郁恼怒伤脾,思虑伤脾的出血证,尤为适宜。
【按语】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而脾气虚则会统血功能下降而出现经血暴下不止者或淋沥不断者。其病机是以气虚为主,故补气健脾乃是治本之法。归脾汤益气健脾,可以恢复脾的统血功能,当然对气虚所致的崩漏有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  吴某,女, 18岁,高三学生。因阴道流血过多,头晕6小时,晕厥1次于2004年5月12日11时30分急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周期28~30天,行经4~5天,经量中等,血色淡无块,无痛经史。2003年8月起,月经或提前或推后,但均不超过7天以上。此潮月经延后9天,就诊当日行经第4日,前3天阴道流血,量与往常月经量大致相等。是日清晨起床,无明显诱因,突然阴道流血量多如注,站立及行走时尤甚,不能坚持上学而在家卧床休息。上午8∶30如厕时发生晕厥,后一直觉头晕心慌,神疲乏力,口干欲热饮,纳差,四肢不温,二便尚调,无腰酸和腹痛,无性生活史。刻下:面色苍白,唇淡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白细胞8.7×109/L(N0.75),血红蛋白8 g/L。B超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诊为青春期崩漏,证属心脾两虚兼阴虚。予归脾汤合生脉散化裁:
党  参30g  白  术15g  黄芪30g  茯  神15g  远志15g
龙眼肉30g  酸枣仁15g  木香10g  五味子15g  升麻6g
山茱萸30g  海螵蛸15g  茜草15g
每日1剂,连服6剂,血止,续服2个月,月经如常,其后予归脾丸合六味地黄丸调理,随访1年无复发。[葛建芬.归脾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江西中医药,2008,39(6):45-46]
[中医解析]  崩漏与心脾关系密切,心主血脉,“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所生”。妇人以血为本,但血赖气帅,气血充沛互相协调,则五脏安和,经脉通畅,冲任充盛,经、孕、产、乳正常。本例患者系高三学生,功课繁重,高考压力大,导致忧思过度,劳心伤脾,脾气下陷,脾气不统则血不归经,不能摄血固冲,冲脉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发为崩漏。用归脾汤益气养血补益心脾,使脾气健旺,生化之源充足,则脾能统血摄血,血液充盈,心有所主,气血旺盛则“月事以时下”,辅以生脉散益气敛阴。《傅青主女科》云:“经血出诸肾”,故予六味地黄丸调理,以巩固之,而获良效。
(3)脏躁(更年期综合征)
【原文】血虚脏躁,则内火扰而神不宁,悲伤欲哭,有如神灵,而实为虚病。(《沈氏女科辑要》)
【译文】血虚脏躁,就会出现虚火内扰而心神不宁,常悲伤欲哭,就象神灵附体一样不能自主,而这些其实是因为血虚之病。
【按语】血虚则会出现虚火内扰,心神不宁。对于这种虚性脏躁的治疗当以养血安神为主,归脾汤不仅可养血安神,而且能益气健脾,助气血生化有源,如此则脏躁可除。
病案举例  段某,女, 52岁, 2005年7月15日初诊。患者于2年前因家庭琐事,情志不隧,出现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情绪不宁,精神不振等症状,日常生活,稍遇不顺,则悲伤欲哭,就诊之时经水已绝年半有余。多次求助西医诊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科诊断为神经症(焦虑型),予佳乐定、黛力新等抗焦虑药物治疗,服药期间,睡眠略有改善,但整天头昏沉重,少气懒言,停药后症状又出现。近日来,失眠加重,一夜仅有2~3小时入睡,情绪易于波动,心中烦乱,心悸胆怯,时常悲伤欲哭。身体瘦弱,面色晦暗,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小数。证系心脾两虚,津血亏耗。治以健脾养心,甘润滋补。方用归脾汤加减:
党  参20g  黄芪15g  白术15g  当  归10g  茯神10g
酸枣仁10g  远志10g  木香10g  龙眼肉30g  白芍10g
合欢皮10g  栀子10g  生地10g  麦冬10g
每日1剂,连服15剂,睡眠改善,情绪稳定,诸症消失,续服半月,其后予归脾丸合逍遥丸早晚各服6g调理半年,随访至今无异常。
中医解析  脏躁系精血津液亏虚,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因血虚引动,上扰心神所致。本例患者年逾五旬,天癸将竭,元阴已乏,复又家务过劳,思虑过度, 劳心伤脾,心脾受伤则精血化源不足,精血亏虚,五脏失于濡养,脏阴亏虚,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导致情绪不宁、失眠,烦躁易怒,神不足则哭,其舌脉象均为阴亏血虚之候。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云:“归脾者,调四脏之神志魂魄,皆归于脾也……参、术、神、草四君子汤,以健脾胃,佐以木香醒脾气,桂圆和脾血,先为调剂中州,复以黄芪走肺固魄,枣仁走心敛神,安固鬲上二脏;当归入肝,芳以悦其魂,远志入肾,辛以通其志,通调鬲下二脏。四脏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归向于脾,而脾亦能受水谷之气灌溉四旁,荣养气血矣。”说明归脾汤有调悦情志,养血安神之功。本例以参、芪、术、草、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合欢皮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栀子、生地、麦冬等清心经而养阴安神,收到养心与益脾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功效,使精血化源充足,五脏得以濡润,五志之火得以制约,从而宁心安神,诸证均释。
{结  语}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若偏寒之崩漏下血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若偏热之崩漏下血者,可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对于阴虚血热而出血者,应慎用本方。
本方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中惟有一药酸枣仁,须经炒过,方是安眠之用。且须捣碎,才利成份溶出。本方的药理研究证实,黄芪、人参、炙甘草均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代谢,并能提高脑的兴奋性;龙眼肉、远志、酸枣仁、当归有滋养强壮作用,并有镇静、催眠作用。白术也能促进消化吸收,还具有镇静效果。木香能促进胃肠蠕动,生姜、大枣调整肠道。全方配合,能够促进全身的代谢和机能,补充止血机能有关的因子,增强平滑肌张力,提高血小板的机能,改善止血。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炎,神经衰弱,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具有心脾两虚见证者。

炙 甘 草 汤
《金匮要略》
【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①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
【注释】①内:通纳,放入之意。
【译文】伤寒患者出现结代脉,心慌心悸,以炙甘草汤(炙甘草12g、生姜9g、人参6g、生地50g、桂枝9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30枚)治疗。以上九味药,以清酒1.4升,水1.6升混合,先煮8味,当仅剩下0.6升左右时,放入阿胶烊化,待其完全溶化后,温服0.2升,每日服3次。
【按语】炙甘草汤之方义,近代名医岳美中论之最详。《岳美中医案集》评曰:
    仲景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显然是以甘草为君。乃后世各注家都不深究仲景制方之旨,意退甘草于附庸地位,即明如柯韵伯,精如尤在泾,也只认甘草留中不使速下,或囫囵言之,漫不经意。不知甘草具“通经脉、利血气”之功能,载在陶弘景《名医别录》,而各注家只依从甘草和中之说法,抛弃古说不讲。顾甘草命方,冠诸篇首,日人丹皮元坚还知注意。若方中大枣,无论中外医家,多忽而不谈,不知此方用大枣至30枚之多,绝非偶然。在《伤寒》、《金匮》诸方中,大枣用量居多者,惟此方为最,而本方中药味用量之中堪与比肩者,惟生地黄为500克。考大枣,《神农本草经》主“补少气、少津液”;可互证此义者,在仲景十枣汤用十枚,煎送甘遂等峻药,皂荚散、葶苈大枣泻肺汤,也用枣膏,大枣量很重,都是恐怕峻药伤津,为保摄津液而设。生地黄,《神农本草经》主“伤中,逐血痹”;《名医别录》主“通血脉,利气力”。则大枣、地黄为辅助甘草“通经脉,利血气”之辅无疑。乃柯氏只认大枣与生姜相配,佐甘草以和营,直看作如卒徒之侣,不知仲景在大枣、生姜相配之方,从未有如此方为30枚者。此方生姜是合人参、桂枝、酒以益卫气,各有专职,非寻常姜、枣配伍之例。前医把炙甘草汤各味药量平列起来,而欲取复脉之效,何怪其无验。
    问曰:“此方以胶、麦、麻、地、草、枣为补益营血,以参、姜、桂、酒为补益卫气,使阳行阴中,脉得以复,则已有领会。唯用阴药则大其量,而阳药用量反不及其半,还不能理解”?所问正是关键处。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晞干(编者注:晞,xī音。干燥),又怎能润枯泽槁呢?此方煮服法中以水、酒浓煎,取汁多气少,其用意也是可以理解到的。
    本方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是由于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阳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心动悸。肺气虚弱,阴血不足,虚火灼肺,肺叶枯萎而成肺痿。治宜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以复脉补肺。方中炙甘草用量大,补气生血,益心脾肺;生地黄重用,滋阴养血,充脉养心,二药合之,益气养血以复脉之本,共为君药。人参、大枣益心补肺,健脾生血;阿胶、麦冬、胡麻仁滋阴养血,以充血脉,养心润肺,五药共为臣药。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既温心阳,通血脉,又制补药腻滞之弊,为佐药。清酒辛热,温通血脉,以行药力,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本方因炙甘草用量大,有益气补心,缓急定悸之功,故方名为“炙甘草汤”,又因有复脉之效,又名“复脉汤”。
【方歌】炙甘草汤姜桂参,阿胶麦地枣麻仁。
【趣味速记】阿麻去麦地酒老姜桂大人(想象:阿妈去麦地救老将贵大人——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1)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原文】心悸者,……其气虚者,阳气内弱,心中空虚而为悸。又有汗下后正气虚而亦悸,与气虚而悸又甚,皆须定治其气也。(《伤寒六书》)
【译文】心悸者,……属气虚证型者,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心虚而发作为心悸。又有因发汗泻下之后,比正气虚损心悸者更严重,这些治疗都要以补气为主。
【按语】心悸属气虚证型为主者,常伴有阳气不足的之象,治疗时应益气温阳为主。同时心主血,故还当加用补血养阴药物以提高疗效。而炙甘草汤益气温阳,滋补阴血功能一应俱备,故在治疗此类心悸时,自然疗效较佳。
[病案举例]  柴某,女, 65岁。2006年11月7日初诊。患者3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到某医院诊治,服西药(具体药名不详)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停药后症状如前。近来感胸闷较前加重,并因突发晕厥而住院治疗。动态心电图示:心率最快时56次/分,最慢时32次/分。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常规治疗后不见好转,嘱安装起搏器,患者惧怕手术,而来我处诊治。诊见胸闷气短,语音低微,步履徐缓,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而无力。心率38次/分。证属气血不足,胸阳不振,治拟补气血、振心阳,炙甘草汤加减:
炙甘草18g  桂枝20g  五味子 9g   党参9g  
生  地9g   阿胶9g   制附子先煎18g 麦冬9g   
当归各20g  细辛8g   生  姜5片  大枣12枚
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感胸闷气短稍有好转,制附子加至25g,续服15剂后,胸闷气短乏力渐消,畏寒肢冷也有明显好转,面色略转红润,脉搏较前有力,心率52次/分。方中制附子用量渐增至40g,先后调治60余剂,诸症悉除,心率78次/分。随访1年未复发。[宋建中.炙甘草汤治验举例.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62]
[中医解析]  本例患者乃为气血阴阳俱虚之证,然从畏寒肢冷、语音低微、步履徐缓、脉沉迟而无力等症可知,阳气虚衰、胸阳不振乃是病之根本。《景岳全书》曰:“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治当以生地、麦冬、阿胶、五味子滋其阴液,炙甘草、党参、桂枝、生姜、大枣益气助阳,制附子、细辛、当归扶阳温经复脉,诸药同用,共奏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血脉之功,故获满意疗效。
(2)低血压病
【原文】上虚①则眩②(《灵枢•卫气》)
【注释】①上虚:指头目失养。②眩:本意指眼花,此处指头晕眼花。
【译文】头目失养就会出现头晕眼花。
【按语】低血压导致的头目失养而头晕眼花,属中医虚证范畴,治疗既要补气升阳助血上升,又要滋补阴血以营养头目。炙甘草汤是气血阴阳俱补,自然可以用于此病的治疗。
病案举例  张某,女, 40岁。2006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头晕、乏力、食欲不振4年余, 2个月前测血压低于正常,曾服西药疗效欠佳。诊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时尔心悸,不耐劳作,面色晄(白光)白,神疲乏力,平素营养较差,测血压82/50mmHg。舌淡质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诊为体质性低血压病。证属气血亏虚,鼓动无力,治拟益气补血,炙甘草汤加减:
炙甘草24g  别直参另炖9g  麦冬9g  阿胶9g
熟  地15g  酸枣仁30g  桂枝15g  黄芪30g
山  药30g  炒白术12g  生姜5片  大枣12枚
每日1剂,水煎服。先后服药30余剂,血压至100/75 mmHg,睡眠可,饮食佳,余症消失,体质较前明显改善,嘱以归脾丸善其后,并注意饮食调理。[宋建中.炙甘草汤治验举例.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62]
中医解析  本例患者久病体虚,后天乏源,致气血亏弱,气虚则血脉鼓动乏力,血虚则脉管不充。故以熟地易生地合麦冬、阿胶、酸枣仁滋阴补血,炙甘草、人参、桂枝益气通阳而行血脉,黄芪、山药、炒白术、大枣、生姜以资后天,使生化有源,诸药合用,使气血充盛,阴阳平衡,而获佳效。
(3)盗汗
【原文】本元①不足者,睡则神气浮越于外,汗亦因之流溢②,总之由阴不平,而阳不秘耳。(《杂症会心录》)
【注释】①本元:此处指人体的肾阴肾阳。②溢:溢出,此处指出汗。
【译文】人体的肾阴肾阳不足者,入睡时其神与气俱浮越于外,所以汗也就因此外泄了,总之是由于阴阳不调和所致的。
【按语】盗汗病机多为阴虚,阴虚则阳无以化生,则会导致阳气不足;而阳气不足,其固摄功能下降,亦会加重盗汗,如此则阴阳俱虚。治疗滋阴固不可少,益气温阳亦不可缺。炙甘草汤既可滋阴,又可益气温阳,对于此种盗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  杨某,女, 45岁。2007年10月27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工作繁忙,过度劳累,而出现睡觉时汗出,醒后渐止,近来症状加重,一觉醒来汗出如洗,而来求治。诊见面色萎黄,睡眠欠佳,体倦乏力,口干健忘,大便偏干。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沉细。诊为盗汗。证属气血亏虚,阴阳失和,治拟滋阴补血、温阳益气,炙甘草汤加味:
炙甘草18g  党参30g  酸枣仁30g  山萸肉30g  麦冬15g
煅牡蛎30g  生地15g  火麻仁12g  五味子9g   桂枝10g  
阿  胶9g   生姜5片  大  枣12枚
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盗汗明显好转,睡眠亦佳,大便正常。上方去煅牡蛎,续服15剂,盗汗已止,余症悉除。[宋建中.炙甘草汤治验举例.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62]
[中医解析]  患者平素思虑过度,加之近来工作劳累,使气血耗损,日久致气血阴阳俱虚,阴不敛阳,致阴液外泄而见盗汗。炙甘草汤滋阴养血以固其本,益气温阳而实其表,加五味子、山萸肉、酸枣仁、煅牡蛎以助炙甘草汤滋阴补虚、安神敛汗,标本兼治。二诊盗汗基本已止,故去收涩之煅牡蛎,药症相符,故收桴鼓之效。
{结  语}
    本方为阴阳气血俱补之剂。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红少苔为证治要点。若心悸怔忡较甚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以助重镇安神之功;虚劳肺痿若阴伤肺燥较甚,宜减少桂枝、生姜、酒用量或不用。
    本方现在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有一定疗效。对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头昏、胸闷、短气等,亦有缓解效果。对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神经衰弱等有阴阳气血不足者,均可加减应用。方中麻仁,柯琴主张用枣仁,唐宗海则认为用芝麻,均有一定道理,临证可择宜应用。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wangweiheng2009年10月08日 11:43am 时添加 -=-=-=-=-
六 味 地 黄 丸
《小儿药证直诀》
【原文】地黄丸属性:治肾怯①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方。
    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
【注释】①怯:在此为不足之意。
【译文】地黄丸的属性:主治肾虚失音,囱门闭合迟缓,精神不足,眼睛白睛多,面色白等症状。熟地黄24g,山萸肉、干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9g。以上药物研成粉末,炼蜂蜜做为药丸,如梧桐子大小,空腹,温开水送服三丸。
【按语】本方证为肾之阴精不足,虚热内扰所致。肾藏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齿为骨之余,脑为髓之海。肾阴不足则精亏髓少,故腰膝痠软,牙齿动摇,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小儿囟门不合,亦为肾虚生骨迟缓所致。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主,兼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方中重用熟地黄,味甘纯阴之品,主入肾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酸温,主入肝经,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甘平,主入脾经,补益脾阴,兼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肾、肝、脾三阴并补,称为“三补”,以补肾阴为主,兼有养肝补脾之效。泽泻利湿泄浊,以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既助山药之健运以充养后天之本,又与泽泻共利湿泄浊,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三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标本同治,以治本为主。
【趣味速记】萸茯丹要熟泻(想象:渔夫单要熟蟹——山茱萸、茯苓、牡丹皮、山药、熟地、泽泻)。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
(1)多发性硬化
【原文】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脏生成篇》)
【译文】各种髓(包括骨髓、脑髓、脊髓等)都属于脑。
【按语】脑为髓海,肾精可以化髓补脑,肾精不足者则髓海空虚,元神失用,精神失常。故元神失用所致的精神失常者,其治疗当以滋补肾阴,填精补髓为主。六味地黄丸可以滋补肾阴,填精补髓,对于髓海空虚,元神失用者治之有效。
[病案举例]  患者,男, 40岁,因精神抑郁,左侧肢体运动不灵3周,于2004-11-07就诊。该患者1年前曾因精神抑郁、复视在某医院精神科诊为精神分裂症,经治疗2个月余好转出院。3周前无明显诱因又出现精神抑郁,睡眠时遗尿,左侧肢体无力。在某医院诊为脑梗塞,给予尿激酶、脉络宁等治疗3周,病情未见好转。查体:精神抑郁,反应迟钝,计算力及记忆力下降。左侧中枢性面瘫,伸舌略向左偏,左侧腱反射活跃。左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侧巴氏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头颅CT扫描示:右额叶白质片状低密度灶,大小2.2 cm×3.6cm,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区不对称性密度减低区,各脑室脑沟未见异常,提示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诊断:多发性硬化。辨证:肾虚髓空,元神失用。治以滋肾益脑,开窍通络。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熟地黄12g  山  药12g  山茱萸12g  泽泻9g
茯  苓9g   牡丹皮9g   仙灵脾15g  鹿角胶另烊15g
郁  金15g  路路通30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上方出入治疗1个月,患者精神正常,小便能自控,左侧上下肢体肌力均为V级,唯计算力稍差。随访2年,基本恢复正常,能胜任一般工作。[杨俊,张耀升.六味地黄丸治疗脑病举隅.中医研究,2008,21(10):49-50]
[中医解析]  脑为元神之府,脑髓实,元神用,精神思维活动方能正常。髓本精生,下通督脉,肾命温养,则髓脑充。根据精神淡漠,反应迟钝,计算力及记意力下降,睡眠遗尿及舌脉所见,证系肾虚髓空,元神失用。故以六味地黄丸加鹿角胶、仙灵脾,补肾益督生髓,佐以郁金、路路通开窍通络,方证契合,诸症自复。
(2)燥证(阴道干燥症)
【原文】阴虚火盛,下焦燥热,小便涩数者,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明医指掌》)
【译文】肾阴虚火旺,下焦有燥热,小便滞涩频数的,以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治疗。
【按语】肾阴虚火旺,下焦燥热,属中医燥证范畴,治疗当以滋补肾阴为主。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脾肾三脏之阴,以补肾阴为主,故可以选本方治疗阴虚火旺,下焦燥热之各种燥证。
[病案举例]  王某,女,40岁,患者近半年自觉阴道分泌物少,同房时阴道干涩疼痛,性欲降低,时有食欲不振,口燥咽干,心烦易怒,检查见患者阴道分泌物极少,舌红少苔,脉细数,用六味地黄丸每次10g,每日3次,1月后复诊阴道干涩症状减轻,继服1月后症状完全改善。[姜雅晴,曹旭东.六味地黄丸妇科临证应用举隅.河南中医. 2008,28(7):90]
[中医解析]  阴道干燥症多由情志内伤、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外感淫邪、妇科手术后等原因致肝脾肾功能失调,肝肾阴亏、冲任空虚不得滋养,或局部过用洗液冲洗破坏阴道局部环境,常见阴道分泌物减少,多伴性交疼痛或性欲低下,外阴干痒。治以肝、脾、肾三阴并补,滋水养肝,使肾水充盈,冲任得养。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自然有效。
(3)音哑(慢性咽炎)
【原文】肾为声音之根,肺乃声音之户。(《医门补要》)
【译文】肾是声音的根本,肺是声音的门户。
【按语】肺是声音的门户,对声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肾是声音的根本,对声音亦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及咽喉部,则可能出现音哑。对于此种音哑,当以滋补肾阴为主,可能选六味地黄丸治疗。
[病案举例]  某男,46岁,2004年4月5日初诊。声嘶日久,说话低沉,自觉咽部干涩、疼痛,午后加重,腰膝酸软,手足心发热,小便时黄,舌质白,少津,脉弦细。证属肾阴亏损、肺胃失养,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处方:
熟地黄30g  山药30g  山茱萸10g  丹皮10g
泽  泻10g  蝉蜕10g  桔  梗10g  石斛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10剂,诸症减轻,再服10剂而愈。
[中医解析]  咽喉乃肺胃之门户,肾藏精,其脉上贯膈入肺,沿喉咙夹舌本,肾之阴液上承供养肺胃,滋养咽喉,使之津常润。若肾阴亏虚,肺胃失养,则咽喉湿润而干涩,声嘶。本例证属肾阴虚,肺津失养,故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加石斛生津化气,桔梗、蝉蜕开音疗哑。药症切合,故收佳效。
{结  语}
    本方是治疗肾阴虚的基础方。以腰膝痠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证治要点。若阴虚而火旺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有脾虚气滞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碍气滞脾。本方是由宋代医家钱乙将《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变化而成,用于治小儿“五迟”证。
    药理实验表明,本方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血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在实验肿瘤方面,证明本方能增强体力,降低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鳞癌的诱发率,延长荷瘤动物的存活时间;对食管上皮细胞的增生,有抑制作用,提示有防治食管癌癌前病变的作用。
还有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滋补强壮之功,有类似于人参样的抗低温、抗疲劳、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其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结论,与传统认识的补阴作用亦甚吻合。现代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病,肺结核,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种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肾阴虚见证者。
    临床运用时,若肾虚耳鸣、耳聋、目眩等症较重,可加五味子、石菖蒲、磁石等以滋阴补肾,潜阳聪耳。若真阴不足,腰酸盗汗,口燥咽干,舌光红,脉细数者,可去泽泻、丹皮,加枸杞子、炙甘草,名左归饮(《景岳全书》)。若肾虚咳喘,动则息促,呃逆等,可加五味子以滋阴补肾,纳气平喘,名都气丸(《医宗己任编》)。若肺肾阴虚,咳喘吐血,潮热盗汗,可加五味、麦冬而成敛肺纳气之方,名麦味地黄丸(《医级》)。
    本方熟地味厚滋腻,有碍脾运,脾虚食少泄泻者慎用。

肾  气  丸
《金匮要略》
【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干地黄八两, 薯蓣①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二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
【注释】①薯蓣:指山药。
【译文】因肾虚而出现的腰痛,少腹拘挛急迫,不便不利者,以八味肾气丸治疗。干地黄24g、山药、山茱萸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附子3g。以上八味药,研成粉末,炼蜜蜂做成药丸,如梧桐子大小,以酒送服15丸(约6g),加至25丸(约10g),每日服2次。
【按语】肾气丸始载于《金匮要略》,故后世又称为金匮肾气丸;还有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八味丸等异名。本方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腰为肾府,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故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甚则发为水肿、痰饮、脚气等多种水液失调病证。肾阳不足,膀胱失于约束,水液失于蒸化,津不上承,则小便反多,入夜尤甚,口渴不已。根据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治宜补肾助阳,化气行水。故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桂枝辛热温通,温阳化气,二药合用,补肾阳,助气化,共为君药。根据“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之原则。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阴中求阳,且可使补阳药温而不燥,使补阴药滋而不腻。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配桂枝又善温化寒饮;丹皮活血散瘀,合桂枝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既可祛邪,又防滋阴药之腻滞,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助阳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以少量附子、桂枝温阳之品与大队滋阴药物配伍,并非峻补元阳,而为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之意。正如柯琴所说:“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本方名为“肾气丸”十分贴切。临证之中,方中桂枝可改用肉桂,以增强温肾助阳之功。
【趣味速记】肾气六味加附桂(想象:神气六位家宝贵——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
{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1)癃闭(前列腺增生)
【原文】膀胱者,州都①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注释】①州都:州为水中陆地,都指城市。
【译文】膀胱就象负责水利的官员,津液藏在其内,经过气化则可以流出来。
【按语】小便的正常排泄是经过膀胱气化实现的,膀胱气化又必须依赖肾阳的温煦作用。如果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作用必然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排尿困难,产生癃闭。治疗此型癃闭当以温补肾阳,恢复膀胱气化为主,肾气丸可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故可以选本方治疗肾阳虚癃闭。。
[病案举例]  陈某,男, 66岁。2005年8月底初诊。某医院诊断前列腺增生2年余。长期服用“前列康”、“保列治”,未见明显好转。自觉排尿无力,小便变细,夜尿频数,尿后余沥,少腹坠胀,腰膝酸软。舌淡而湿润,脉沉细。症属肾气虚弱,气化不行。治拟温肾化气。药用“金匮肾气丸”,服用1个月后夜尿减少,尿后余沥诸症均减轻,服用3个月病情稳定,未再复发。[王果平,张秀丽,王建娜,金匮肾气丸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浙江中医杂志,2007,42(6):356]
[中医解析]  前列腺增生症属中医“癃闭”、“淋症”范畴。初则为实,久则为虚。肾为水脏,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贮藏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本例患者,年过半百肾气日衰,气化不及,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见尿频,尿后余沥,排尿无力等症。故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气,化气行水,使小便得以通利。
(2)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原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①,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素问•海论篇》)
    肾精不足则志②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医方集解》)
【注释】①脑转耳鸣:病证名。即头目眩晕而伴耳鸣。似今之美尼尔氏综合征。②志:指神志,在此指精神。
【译文】《内经》说: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可出现头晕耳鸣眼花,四肢乏力,精神疲惫,走路不稳,甚则卧床不起。清代医家汪昂又说:肾精不足,人的精神就显得衰惫,肾精不能上通到达心,所以人就会出现神志不清、善忘等症状。
【按语】精化气,气生神。如肾精不足,则精神萎糜,甚至出现神志不清、善忘等症状,治疗当以补气填精为主。肾气丸阴阳双补,既可温阳化气,又可填精补髓,重在补益肾气。对于肾气不足所致的各种病证均有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  付某,男,49岁,2006年3月2日初诊。患者l年前因外感风寒后出现眩晕,不能行走,恶心呕吐,但神志清醒,心悸、心慌,持续约l天自行缓解,缓解后自觉头昏重乏力,1~2天后恢复正常。此后每隔10天发作1次,反复发作,痛苦不堪。曾在省城某医院行CT检查,未见异常。检查脑血流图等,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予以口服西比灵等药,住院20余天,仍未能控制发作而来诊。诊见:头昏重,腰背冷痛,畏寒恶风,乏力,精神差,房事易早泄并有性冷淡,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证属肾虚髓海不足。治以补气温肾填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处方:
附子15g  山茱萸10g  生地黄15g  茯苓15g  牡丹皮15g  
山药30g  泽  泻15g  淫羊藿30g  仙茅20g  白  术15g  
黄芪80g  羌  活15g  防  风15g  桂枝10g  水  蛭10g
3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患者腰背冷痛、畏寒、恶风等症好转,精神转佳.在发作周期第11天眩晕复作,但持续时间仅5小时,症状较前减轻。又服药5剂,在发作周期又有较轻微发作,时间约l小时。又继续服10余剂,诸症消失。随访3月未复发。[景常林.金匾肾气丸应用举隅.新中医,2007,39(2):61]
[中医解析]  本例眩晕证属肾虚、髓海不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精不足,难以化气,气虚不能帅血而行,血行不畅,久致血癣阻滞脑络,加重脑部缺血则眩晕。患者头昏,腰背冷痛,畏寒,恶风,性冷淡、房事早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乃一派肾阳虚衰之征。故用金匮肾气丸合二仙汤(仙茅、仙灵脾)温补肾阳;加黄芪补气益精;水蛭活血化瘀;白术、羌活健脾散寒除湿。诸药共奏温脾补肾,益气活血除湿之功效。
{结  语}
    本方为补肾助阳的代表方剂。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若用于阳痿,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腰膝冷痛甚者,加杜仲、牛膝、狗脊等;遗尿、尿频者,加桑螵蛸、乌药、菟丝子等;遗精、滑精者,加芡实、金缨子、沙苑子等。
    现代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本方能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促进抗体提前产生,具有调整内分泌功能;可提高阳虚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由基代谢异常状况,改善内分泌功能,这为传统认为补肾中药可以延缓衰老的说法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方可使精囊腺、前列腺重量明显增加,而使血中睾丸酮明显降低,表明该方具有类性激素样作用。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属肾阳不足者。
    注意:如有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不宜用。

2
发表于 2009-10-7 21:0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学习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21:2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下面引用由杏林童子2009/10/07 09:01pm 发表的内容:
学习了!
请版主多多赐教!
4
发表于 2009-10-7 22:2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好!资料详尽,于学习中医颇有启迪。
5
发表于 2009-10-8 07:23: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读经典  学名方
勤实践  善总结
6
发表于 2009-10-8 07:24: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1:16: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10/07 10:24pm 发表的内容:
好!资料详尽,于学习中医颇有启迪。
我会继续努力去探索!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1:2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2009/10/08 07:23am 发表的内容:
读经典  学名方
勤实践  善总结
搜集总结名家经验,以益临床实践。我一定不负版主们的期望,在这方面多做有益的探索!
9
发表于 2009-10-9 07:43: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楼主论理通达,引案确切,不名方之应用,颇有资助,谢谢楼主.

-=-=-=-=- 以下内容由 胡不群2009年10月14日 04:53pm 时添加 -=-=-=-=-
于名方之应用——特此更正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0:24: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经典 学名方(五)

下面引用由胡不群2009/10/09 07:43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论理通达,引案确切,不名方之应用,颇有资助,谢谢楼主.
感谢先生褒奖,受之有愧!吾将以先生谆谆诲语激励和鞭策自己,努力为传承中医做点有益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3 02:07 , Processed in 0.0738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