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06|回复: 1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7 15:1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12/30 07:42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文为十多年前应邀在某院介绍家学时的临场即时发言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未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如对具体内容及史料需要讨论,以跟帖形式完成即可。只是最近我可能不在,不能及时回帖,望见谅。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真正善于运用经方者,却又风毛麟角。因此,经方派在中医发展长河中,特别在近代,并不占据中医主流。
近现代在中医与西医的生死相搏中,由于经方派在疗效上的出色成就,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方派内虽也分支甚众,但派内有句公认行话,叫有是证,用是药。实为临床心得之谈。因为经方在药证相对时,确有效如桴鼓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经方派始终又不能占据中医的主流呢?
这是因为,
首先,从理论上讲,经方派各家对六经的认识各有各的体系。理论的的高下,决定了临床效果上的高下。
其次,从理解上讲,经方派各家对证的归纳,各家亦有很大的不同。何证何方何药,也有高下之分;
第三,从实践上讲,由于地道药材的变化,对于方中涉及的具体药物的处理,各家自有心得,在疗效上亦有很大的差别。
第四、就当前中西医结合形式下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全国教材的高度统一,处于应对考试的方便,授课老师只能照本宣科 ,少有结合自己家学授课的。因此,水平固定在教材的水平上。
2、由于四年时间的局限,学生对证的理解不出于常规教材对证的归纳,而对仲景之说独有的证治体系则无时间了解,即使了解,为了应对考试,也只能选择性的舍此从彼。
从目前你们委托我帮带的学生情况为看,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
1、没有基本功。不要说对条文脱口而出,就是告诉他第几条,他还得在书上找半天。
2、对仲景证治体系基本没有了解。这样的结局,使得所谓的“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
===========================================================================
以下的我不再录了。因为与标题无关。
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陈赋版主说他是以经方治病。但他的运用法则,则令我看了胆寒。
我要说的是,在应用经方时,如果把“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那就成为所谓的执死方,治活病。一个活拨拨的经方,病人吃了轻则无效,重则医疗事故横生。要知道,经方之险,是远为后世方所不及的。
换句话说,经方有其独特的、独立的、与当代学校教材证候体系并不吻合的证候体系。而每个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整个仲师之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环。而贯穿各环的,只有个理字。虽是一个理字,却包涵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蕴。你始终不能理解什么叫以平为期,我推测与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关。但你用这样一种观念做指导,用中药去杀病,这样的做法,以
我的经验看,不如说是在杀人。好在据我观察,你并不是临床医生,阿弥陀佛。
我猜测,你可能也是学有渊源。而且极有可能是来源于东瀛之学。近代日本人在伤寒论上研究上,运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给仲景之学带来了致命硬伤。我说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匹只有十多年生命力的骡子,毁的却是一座长城,指的就是这个事,它可能掠夺性的获利一时,但它会完全彻底的毁了中医。这种办法,放弃了仲景之学的真谛,而从皮毛入手,用不成熟的、上上个世纪的、到现在已经引起重大反思的理论强行解释具有数千年实践的东西,最终演化为“有是症,用是药”的结局,是经方派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也将是一场悲剧。记得小柴胡汤事件吗?
海容万物,乃有度。你可能有你的想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你是否明白,现代科学确实处于幼年时期,很多现象以它的水平确实难于解释。但解释不了它就是垃圾?为什么不本着客观的态度,首先承认它,然后研究它,理解它呢?具体到论坛管理上而言,不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所限,去包容它呢?
难道真的不能用上上个世纪的解剖观念解释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就都是垃圾吗?
题外的话:陈版主,我为人强悍,说话更强悍,生性如此,难于更改,改了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如有冒犯,只是学术之争,绝无个人恩怨,请理解我的善意。我一不在网上看病;二不会在任何医学杂志上发表任何文章,因为我自己专业内的东西我还顾不过来;而且依照旧例,为了避人耳目,我的积分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换名, 根本无利而言。那么,我为了什么?一是为了中医的发展,二是为了自我良心的安宁,三来我觉得你对中医有热情,是个可造之材,仅此而已。
2
发表于 2005-12-17 15:53:19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楼主建见独特.妙.
用经方的高低关键在于各人对经方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怎样认识经方的证,证中的主症.如小柴胡汤方的症状太多,其实主症只有两条:"胸胁苦满"和"寒热往来".有此证必有此方.我理解就是这个意思.
用经方特别关注其剂量与其各药的比例.
以上建见仅供参考
3
发表于 2005-12-17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樓主說得非常好,
而我認為,高層次的《傷寒論》識證關鍵,不是看到“胸脅苦滿”“寒熱往來”就用小柴胡湯,
而是除了通過這兩個症狀或其他的臨床表現,
分析出風邪之邪侵入少陽這一病機關鍵,
所以如果就算出現胸脅苦滿、寒熱往來郤不是風寒在少陽所引起的話,
也就不能用小柴胡湯,
這是在下所學對六經辨證体系的認識。
4
发表于 2005-12-17 16:58:1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12/17 05:0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夏红光2005/12/17 03:53pm 发表的内容:
如小柴胡汤方的症状太多,其实主症只有两条:"胸胁苦满"和"寒热往来".有此证必有此方.
有此“证”(或此“主症”)必有此方,是否用了此方,此“证”即能必然解决,必然治好?如果能,其机理是什么?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下一步怎么办?此证用此方,此方亦是一种药物,在西医中有没有相对应的、类似的药物?此类的病症,很多的时候西医西药也能治好,此时的西医西药又和此方是怎样的关系呢?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18:10:59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7 04:58pm 发表的内容:



有此“证”(或此“主症”)必有此方,是否用了此方,此“证”即能必然解决,必然治好?如果能,其机理是什么?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下一步怎么办?此证用此方,此方亦是一种药物,在西医中有没有 ...
请你好好看看我的帖子。
虽然是个提纲,但确是我血气方钢时毫无保留的讲话提纲,加上我后来针对你的实际问题的注释,应当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就辨证而言,证是什么?证是孤立的吗?证是症状的加法和吗?此证与彼证之间是什么联系?中医的理论在中间起着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仲景之学的独特之处又在于那里?有的病,并没有仲景书上描述的典型症状,却用了此方,道理何在?有的病,仲景书上有此症,但下药却无寸功,道理何在?主症与证是什么关系?头发白伤寒金匮中都没有讲,能用经方治吗?经方就是那么简单的靶的关系吗?上南南京问问黄煌,是方证相对,还是方症相对?
就治法而言,你明白什么叫以平为期?其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是什么?这与中医基本理论是什么关系?
更不用说,运阴阳,断生死了。
连这些基本的abc都不明白,可以说是连仲景的门墙边都没找着,还谈什么登堂入室,开什么经方,又何谈什么发展与改造中医?
唉,年轻的感觉就是好。
6
发表于 2005-12-17 18:37:3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好,争论的有意思!"证"和"症"的区别在那里?"对症下药"对是不对?
7
发表于 2005-12-17 18:42:1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7 06:10pm 发表的内容:
就辨证而言,证是什么?证是孤立的吗?证是症状的加法和吗?此证与彼证之间是什么联系?中医的理论在中间起着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仲景之学的独特之处又在于那里?有的病,并没有仲景书上描述的典型症状,却用了此方,道理何在?有的病,仲景书上有此症,但下药却无寸功,道理何在?主症与证是什么关系?头发白伤寒金匮中都没有讲,能用经方治吗?经方就是那么简单的靶的关系吗?上南南京问问黄煌,是方证相对,还是方症相对?
boxing先生的这一系列的问非常之好,有力度,有气势,有水平!探讨中医就应当探讨这些,以这样的方式探讨。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有时比解决这个问题还重要,还有有水平。
您的一系列的提问,在下一时还不及思考回答。先生自己有答案吗?可以指教一二吗?
8
发表于 2005-12-17 18:43:54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boxing先生的[[ 题外的话:陈版主,我为人强悍,说话更强悍,生性如此,难于更改,改了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如有冒犯,只是学术之争,绝无个人恩怨,请理解我的善意。我一不在网上看病;二不会在任何医学杂志上发表任何文章,因为我自己专业内的东西我还顾不过来;而且依照旧例,为了避人耳目,我的积分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换名, 根本无利而言。那么,我为了什么?一是为了中医的发展,二是为了自我良心的安宁,三来我觉得你对中医有热情,是个可造之材,仅此而已。]]令我激情澎湃,不想都多说,一个字,好!!!!
  


9
发表于 2005-12-17 19:02:24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7 03:16pm 发表的内容:
我要说的是,在应用经方时,如果把“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
这句话是对在下的观点的极大的误解与歪曲。
在下在诊治病症时,首先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相当于中医之伤寒病(广义),一类是以不发热的病症为主,相当于中医之内伤杂病。对于前者,在下是以西医的病因诊治模式来处理的,找出外在的致病因素,并以外在的致病因素为治疗主要对象。对于后者,则参照中医脏腑、气血津液辩证体系来处理病症。外在的症状有若干,内在的病理状态有若干,部位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性质有不同器质、不同功能性的,一个症状可见于若干个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一个特定的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可表现出若干个症状,在下诊治此类病症时,是从症状出发入手,去判断明确其内在的病理状态为何,有几个,彼此标本、轻重、缓急关系是怎样的,再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去针对现阶段最重要的、内在的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去进行干预治疗,而完全、绝对的不是“对症治疗”。
10
发表于 2005-12-17 19:52:35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请教boxing先生,六经和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是什么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3 01:45 , Processed in 0.0581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