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中医与科学的不解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教授祝世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9 20:4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东方医学在 2004/11/26 12:11pm 第 1 次编辑]

中医与科学的不解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教授祝世讷
本报记者  常宇
  人物链接
  祝世讷,1940年生,山东青州人。1965年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1978年任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究室主任、教授,兼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中医多学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中医系统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医学哲学、中西医比较、中医学方法论、中医系统论研究与教学。曾作为主编、副主编编著《中医新知识辞典》、《自然辩证法原理》、《自然辩证法概论》、《简明自然辩证法辞典》,参编、参译《医学伦理学辞典》、《科学方法论》、《中医现代化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中医学方法论研究”、“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安乐死的立法与伦理研究”等8项。 B14
  在近期有关中医科学性的讨论中,很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让我们认识了中医的真面目。长期从事医学哲学、中西医比较、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的著名学者祝世讷教授针对中医的诸多争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不同的看法。
  记者:可能再不会有一种学科像中医这样备受争议。尤其是把“中医”与“科学”联系起来时,它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就变得更明显而复杂了。在学术界有学者指出,中医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在探讨中医科学性之时,我们很想知道,什么是科学?区分科学与不科学的根据或标准是什么?
  祝世讷: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有“学问”,没有“科学”,现有的“科学”一词系从日语汉译而来,意为分科的学问。英语“science”来源于拉丁语“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科学界和哲学界目前对于“科学”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常见的定义多样但大同小异,有代表性的如:
  《辞海》:“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未释“科学”,只释“科学理论”:“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
  “科学”的概念中有几个要点:①是知识体系。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主要是指理论,由概念、定理、学说等组成;感性认识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反映客观规律。科学知识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尊重科学就是尊重客观规律。③具有真理性。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其真理性得到了充分证明;许多科学知识以假说的形式存在,其真理性有待验证。真理性是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根本界限。④以实践为标准。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去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性是科学与非科学的最后界限,只要信仰不要实践检验的“知识”,是不科学或反科学的。
  知识性、规律性、真理性、实践性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分科学与不科学的基本根据或标准。
  记者:刚才提到中医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甚至有学者认为目前接受“宽泛”的科学定义会给当代的伪科学活动开启方便之门,那么怎样评判像中医这样一门学科是否科学,或具有多高的科学性呢?
  祝世讷:评判要依据标准,但只有标准不行,还要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实际情况是复杂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能简单地搞“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这种二元判断。   第一,要有发展的观点。任何严格的科学理论都是从不太严格的理论发展而来的,有些理论已经成熟为严格的科学理论,有些理论往往正处于向严格的科学理论进化的过程中,不太严格就是不太严格,不能判为不科学。
  第二,要有全面的观点。一门学科往往包含多项理论,如果所有的理论都成熟为严格的科学理论,那么这个学科的科学性是充分的。而实际上,一个学科的多项理论往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可能成熟、严格了,有的可能只有50%或70%地达到了成熟、严格。对于这样的学科就不能从总体上作“科学还是不科学”的简单判断。
  第三,要有历史的观点。科学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差距。古代科学的突出特点是经验的总结、现象的描述、猜测性的思辨,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那是科学水平的差异,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只能说古代科学“没有达到现代科学水准”,不能说古代科学“不科学”。
  我还要强调的是,中医学是典型的古代科学,不是现代科学,理论有相当的科学性,但不太严格,需要提高到现代科学理论的严格程度。中医学的气、阴阳、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等基本理论,如实地反映着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客观现象和规律,经过两千多年临床检验,证明它基本“符合事实”,理论的预见大多能够得到证实,临床防治“应用成功”。近几十年来对其进行了多种实验验证,得到大量实验事实的支持,至今还没有一项被证否。可以说,中医理论原则上符合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其真理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许多理论带有科学假说的性质,还没有达到现代科学理论的严格程度,需要进一步验证和修正。
  对于中医学不能简单化地作“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这种二择一判断。评价中医学的基本问题是“科学水平”,不是“是否科学”,不应把“没有达到现代科学水准”误判为“不科学”。评判的根据应当是科学界公认的标准,不能把西医的特征当作评判的标准,把不符合西医的特征就判为“不科学”;更不能以个人的某种理解为据来评判,如胡适当年所说:“西医,能说清楚他得的是什么病,虽然治不好,但是西医是科学的;中医,能治好他的病,就是说不清楚得的什么病,所以中医不科学。”
  记者:圈外的人曾指责,中医理论是个怪圈,绕来绕去总能自圆其说。中医看病,看好后,总能从理论上得到解释,但却无法验证该解释的正确性。同一种疾病,同样的症状,不同的中医方法都可治好,这如何使人相信?所以,在有些人的印象里,存在着“中医远离人类的理性”的误解。这也是他们怀疑中医的另一个原因。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理解?
  祝世讷:这里的情况很复杂。只要治好病,就说明诊断、治疗是符合或基本符合发病和治疗的客观规律的。但是,目前这些客观规律还没有揭示清楚,又要对治疗效果做出总结或解释,因而只能按照中医学的现有理论来说明。对于人们质疑解释与实际治疗机制及过程是否完全符合,现在的条件还难以做出严格的实验性检验。
  现在为什么无法验证这种解释的正确性?这是现有的验证能力和水平的局限,还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证实或证伪。例如,用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之不寐证,说可以“沟通心肾于顷刻”,果真如此么?要验证是否“沟通心肾”,就要先验证什么是“心脏”、“肾脏”、什么是“心肾不交”、“心肾不交”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导致了“不寐”?就要验证交泰丸的什么成分、什么作用、通过什么途径来“沟通心肾”的?是“沟通心肾”而治的“不寐”,还是越过“心肾”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治的“不寐”?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了,才能验证中医对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之不寐证的解释是否正确。但是,现有的验证条件和能力,对于上述这些问题几乎一个都不能验证和回答。
  因此,真正需要责问的,不是中医学的解释,而是验证能力。不是不可验证,而是想验证但迄今无法验证,这一矛盾的实质是现有的实验验证能力落后于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当然,有时候个别医生故弄玄虚,瞎说一气,应另当别论。
  这种“绕来绕去总能解释得通”有时是指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解释,有时是指同病异治的不同解释,也有的“绕来绕去”可能带有穿凿附会的成分。从根本上来说,凡是临床防治有效的,应该也能够进行检验和验证,首先是对中医学的各项理论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再来验证“绕来绕去”的相互解释是否正确。在中医学的发展条件下,有许多“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没有条件去揭示,没有能够做出验证,需要依靠新发展的医学和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验证。近几十年来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做过一些验证,有所进展但几乎都没有结果,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否,原因在于验证的条件和能力达不到所需要的水平。中医学在几千年临床实践中所接触和认识到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不但超出了西医学的视野,也超出了现代科学的已有视野,中医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却是“未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用现有的知识和方法来验证,确实还有困难。对中医学的严格验证,还有待医学和整个科学特别是人体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也许中医不应总生活在古老的年代里,不能总用过去的、模糊的语言存在于现在的社会中。可是有人说中医理论框架在两千年前的《内经》时代就已臻完善,没有发展的余地了,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祝世讷:说中医理论框架在两千年前的《内经》时代就已臻完善不符合实际。《内经》的理论自成一个框架,有人称为“岐黄之学”,是中医理论的主要基础。但是:①就内经时代而言,《内经》不过是当时流行的主要医学文献之一,此外还有多种,仅《汉书·艺文志》就记载医经、经方等书籍计9种,例如《外经》37卷(比《内经》的18卷多一倍)、《秦始黄帝扁鹊俞拊方》23卷,可惜大都失传,《内经》并不是当时医学理论的全部。②就中医理论体系而言,不仅有《内经》,还有《内经》之后的长足发展,《伤寒论》、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以及辨证论治、脉学、针灸学、本草学、方剂学等,有些是全新的,有些是在《内经》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突破。不能说中医理论框架在《内经》时代已臻完善。
  中医理论不是“没有发展余地了”,而是远远没有完善。现代科学对人的研究刚刚开始,整个医学现在还处于幼年时期,未解决的问题比已有的答案多得多,已经认识清楚和能够控制的疾病还非常有限,中医学不但有大量“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有待解决,而且有大量的难病、新病和各种医学难题需要中医给出自己的“解”,中医理论发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记者:中医的发展是一个让人困惑的大问题,那么中医理论研究和发展的“点”在哪里?怎样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能够使中医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把中医的发展带入一个清新、明朗的境地?
  祝世讷:中医理论研究和发展的“点”多得难以胜数,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看到它、理解它、抓住它。我说“中医是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中医的发明和创造在许多方面应该也可以发挥出来。从大的方面来看,至少有3个重大突破方向。
  第一,防治当代大病、难病、新病的理论突破。要像当年张仲景攻克伤寒、温病学派攻克温病一样,攻克当代危害人类健康的大病、难病、新病。例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SARS等,中医学在这些领域有自己巨大的优势和潜力。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做,但是力度还不够,还停留在筛选有效方剂、寻找防治方法的初级水平,应当深入到揭示内在机制和规律,发挥中医的优势和潜力,独立思考,独辟蹊径,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才能实现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如果甘于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就难有突破可言。
  第二,超出西医学视野理论内容的研究。只要临床有效,越是西医解释不了,就越有创造价值,只要验证清楚,就是突破、创新,甚至是变革。例如,五藏、经络提示人的非解剖结构的存在,研究清楚了,会揭开人体结构的另一面,认识人的非解剖结构,把医学推向“解剖学之外”和“解剖学之后”,为研究和防治人的非解剖结构病变,全面认识功能性病变与器质性病变的关系开辟全新的道路,带来医学的深刻变革。其他如气、气化、气机、失调、证、治本等,都具有理论突破和引发医学变革的巨大潜力。有事实根据而为西医不能解释的那些理论的突破,有可能酿成一场新的医学革命。
  第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论问题的破解。各种“不知其所以然”是向当代医学提出的科学问题,对于科学的研究和突破来讲,问题比答案更有价值。“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多是好事,说明中医学踏进了医学处女地的纵深地带,遇到了没能解答的问题,但别的医学连一只脚都还没有踏进来。这些问题只要解答清楚了,就一定是突破。近几十年来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由于受时代条件的制约,受“以西解中”研究方式的局限,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应当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拓。
  记者:人们会担心,中医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正一点一点地远离我们。适合中医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少,中医将来是不是只能进博物馆了?
  祝世讷:关于“土壤”,要看3点:①中医的“土壤”在人体,只要人身上有经络,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有寒热虚实之变,就需要中医来调理,短期内没有别的医学能够替代。防治艾滋和SARS需要中医,西医的诸多“软肋”也需要中医,中医的用武之地多得很,有待中医的优势去开拓、占领。②中医的“土壤”没有减少而是在扩大,不但13亿中国人需要中医,全世界人民也在认识中医、使用中医药,中医药已经传播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③中医的“土壤”正在向现代科学领域拓展。中医认识到的人体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是现代科学都还没有涉及的,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突破将有助于推动现代科学的研究,中医将与现代科学融为一体。
  当前令人焦虑的不是中医生存的“土壤”减少,而是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开花的“生命力”在削弱,甚至从内部腐蚀。鄙薄传统文明,玩忽学术精华,背离辨证论治,忙于“以西解中”,思想浮躁、混乱,学术失真、异化,土厚而种杂,耕忙而苗病,在自己的土壤上开变异的花,结变质的果,如不从弯路走向不归,也必令岐伯和黄帝责问:“我下的龙种,生出的却是跳蚤。”这需要中医自己来解决。
  关于中医是否会消亡的争论已有多时,从根本上消亡是不可能的,但学术可能被异化,发展可能走弯路,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被压制、埋没。可以“焚书”,可以“坑儒”,可以把古今人们对这些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全部泯灭,只要人身上只要阴阳、藏象、经络、证等客观现象和规律不消失,再过千年、万年,还会被重新发现,还会重建阴阳、藏象、经络、证的理论,还会重建辨证论治体系。中医理论只要正确地反映着健康与疾病的客观规律,必将是“万岁”的。
  但是,目前的确存在着另外一种“消亡”的趋势,即理论被异化,辨证论治被淡化甚至丢弃,临床防治弄得亦中亦西、半中半西、不中不西。中医人才应该多才多艺,知识越多越好,但不能丢掉中医之“本”,不会辨证论治还叫什么中医?在理论上要正本清源,临床防治应当以纯正的辨证论治为纲,发展多种防治。B14

--------------------------------------------------------------------------------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21:06:10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中医与科学的不解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教授祝世讷

祝世讷教授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学者,他发表的很多论著在学术界广为传播,笔者受益不浅,对形成我的学术风格产生了相当影响,并借此机会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3
发表于 2004-11-9 22:13:5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中医与科学的不解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教授祝世讷

真正对中医学有比较深的理解,还是从祝 先生的书中获得的。祝 先生在中医的研究方法上深有研究,对中西医学的差异解析精辟,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4
发表于 2004-11-10 03:39:56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中医与科学的不解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教授祝世讷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站的高才能看的远;知识越丰富,思想就越灵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越窄,思想就越僵化,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弱。毕竟是学辩证法的,思想性就是强,看问题(尤其是方向性的)就是准,比只顾低头拉车(解决具体问题)的人强多了。
  学中医的不能只唯经典,要批判的学,否则就不能发现问题,也就不能发展。医学(无论中西医或其它医学)只是人体生命科学中的一部分(解决非正常生命现象),还有无数的奇妙现象要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为此,我们必须学习全人类已经认识与人体生命有关的知识。西医借助其它门类的科学技术在短时间内极大的发展和壮大起来,现已成为世界主流医学;我国虽提中西医并重,但事实已降为辅助医学,这明摆着的事实难道还足以引起我们警醒吗!
  别看西医目前还有许多问题认识不清也解决不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未来科学技术的支持,终究会解决的(问题好比点,之间的联系为线,现西医尚未织成网,但终究会织成网,即人体生命的有机联系搞清),这是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学中医的千万不能夜郎自大,在思想认识上更不能自我封闭。无论从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角度讲,必须学习和借鉴西医的知识,否则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短处,自然就不能超越西医。比如,西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规范,这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中医有吗(现在在做);又比如,对于急症的处理,为何中医院大多采用西医的方法(手术不谈,只谈用药)而不用纯中医的办法?这不能怪医生都西化了吧,若不同意者,你有胆量另辟奚径吗!这就是西医的长处,即立即输氧、静脉给药,且作用快速、剂量准确、药物针对性强,患者的生命有可能被挽救。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为何总强调知己而排斥知彼呢。既然说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人更应该胸怀宽广,如海纳百川,否则先贤也不赞同!
  中医的发展靠中医人自己,搞临床的、搞基础研究的和搞理论的各自埋头苦干,互相配合,不要企求成为大师或泰斗(能成当然好),能在一个问题上超过西医就不错,这样所有的中医的成果汇集起来(粒米成箩、滴水成河、集腋成裘),中医就成为世界的主流医学了,这当然是希望,也是我们中医人追求的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6:44 , Processed in 0.1775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