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岔口上的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3 12:2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鹃啼血声哀号 只为唤回杏林春
——读《岔口上的中医》
 天心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张毅先生编著的《岔口上的中医》终于出版了,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书中的一些观点与传统“纯中医”的主流意识有些枘凿,某些出版社的“叶公”心态,致使该书完稿后一年多迟迟不能付梓。幸得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慧眼识珠,不以书中言辞的逆顺论喜恶,才使这本徘徊在《岔口上的中医》得以面世。
    作者张毅先生,阅历丰富,少年之时,即跟师习颂经典,侍诊临床,采集草药。从学校毕业后,又先后在中医临床、教学、管理等岗位工作,长期的磨砺,锻炼出了他独特的思维和睿智的视角,使其成了近几年活跃在中医药学术论坛中少有的清醒学人,也是中医药界自己解剖自己的代表人物。该书共分六个板块:“丑陋的中医”——揭露中医自身存在的陈规恶习;“矛盾的中医”——诠释中医理论与临床相背的现象;“尴尬的中医”——分析中医学术上的漏洞和瑕疵;“自大的中医”——解剖危机下的部分中医们消极应对的逆反心态;“艰难的中医”——诉说社会和政策对中医发展的羁绊;“思索的中医”——给出中医今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揭疮疤,找缺陷,为呻吟的中医查体
   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伴随中华文明五千年走来的中医药,现在却有人要“告别”、“痛恨”它?显然,只是一味地埋怨政府不公、群众不理解、社会不支持、巫医游医作祟,而忽略中医自身的缺陷不加以正视,只是希冀通过辉煌的历史来炫耀未来,或通过“汉奸”、“洋奴”、“卖国贼”之类的叫骂一舒胸臆中恶气,而不从产生这些问题的源头上去找原因,这是对中医药极其不负责任的,而这种态度最终使中医在人们眼中成了“有意无意的骗子”。
    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对吹响了向中医缺陷宣战的号角,这一举动,对于中医出身的作者来说是需要勇气和责任感的,这是掀开自身的疮疤让别人看啊!掀开疮疤的这种疼痛和煎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的,而不承受这种疼痛和煎熬,就无法挤掉毒脓,去掉腐肉,中医的肌体就很难走向强壮。而《岔口上的中医》充当的就是这个过程中的手术刀、排毒剂和生肌丹,尽管受疼痛与煎熬是中医,而得益的最终必定也是中医。
二、探源头,寻病因,为迷惘的中医辨证
中医缺陷的源头在哪里呢?作者通过大量的文史资料、临床实例的论证,得出结论是:中医缺陷实则是中华文化里不良基因在中医身上的反映。书中列举的“孝悌观”对中医急诊学、中医解剖学造成的缺陷;“三纲五常”给中医师造成的社会人格缺陷所反映出的惧怕权威、尊经清谈、因循守旧;“绝巧弃利”,“绝圣弃智”的道家思想,给中医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缺陷;“文人相轻”导致的孤僻自傲、訾毁同行、唯我独尊给中医学术民主造成的损害等等,都直接成了中医发展之路的羁绊。作者在书中写到:“有人把中医譬喻为‘蒙尘瑰宝’,这极为贴切。是谁让她蒙尘而变得丑陋不堪呢?是我们,我们这些中医人心灵的尘埃,洒落在了她漂亮的身上。”而这种“心灵的尘埃”,正是中华文化陋习在人们思想深处形成的灰垢,一旦有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随风飘扬,附着在中医身上。因而作者在书中呼吁道:“只有我们先净心,断除使她变得丑陋的尘源,才能使中医这块美丽的瑰宝闪闪生辉,免遭抛弃。”《岔口上的中医》无疑是中医心灵尘埃的最好除尘器。
三、广吸纳,多接收,为自闭的中医解郁
作者还对中医药界顽固保守的“自非式中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所谓“自非式中医”,就是中医药界一部分思想保守人士,把中医药定格在1840年以前,这以后中医药有任何创新和变化,都会被这类人士排斥在中医药之外而视为“非中医”,作者认为,中医药界这种“自非”的做法,很难使中医药与现代社会融为一体,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中医药学向现代化迈进的致命伤。书中写道:“难道中医真的就只能运用1840年以前的手段和器具才能叫‘中医’?难道中医理论永远只能用阴阳五行才叫‘中医’?难道中医真的只能刀耕火种式的生存,一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就不是中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站在业内的角度讲,是一种典型的‘中医现代自残’,站在业外角度讲就是对中医的极端现代化歧视。”一声啼号,一滴血泪,表现出了对中医现代化发展所处困境的深深忧虑。
四、去自大,扬科学,为虚亏的中医固本
张功耀等人要“告别中医药”的最有力“依据”是中医药“不科学”,中医药界一些人在反思这一问题时,不是据理力争,以理服人,而是在逆反心态的驱使下,自甘落后,心甘情愿地把中医药脱离在科学轨道之外。张毅在“警惕中医科学生命与科学脱轨”一文中,对中医药自我否定其科学性的做法进行了严厉批驳,他在书中写道:“如果我们长期在‘自大’的心态里不能自拔,我们必然对外来东西横挑鼻子竖挑眼,自己存在的缺陷往往就会被放大的成绩所掩盖,把人家善意的批评当成是对自己无情的摧残。这样的话,就会使原本科学的中医逐渐失去科学的魅力,在学术上失去科学的精神, 在责任上失去科学的态度,中医的科学生命也必然被这种‘自大’的环境所窒息,其科学的生命必将脱离科学的轨道。”中医没了科学的精和神,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只是在今天,在中医“自大”情结消耗下,这种精和神越来越少了,已经动摇到了中医生存的根本。《岔口上的中医》鸣响的警报应该引我们高度关注。
五、立标准,强自体,为康复的中医健身
    书中还对中医今后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主张,认为中医的发展应优先于继承,学术应综合吸收现代科技的营养,理论上应该跳出经典来发展经典,科研上一方面要借鉴现代科研的先进方法,同时必须保持住中医科研的特色,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快中医药科研自身的方法和标准的制订已经刻不容缓,不然,作者所描述的“中医药研究的尴尬”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主张虽然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正如书的序言所说:“如果能够通过对自身问题的分析和反思,唤起中医界自身的觉醒,中医则能由衰而盛,最终在世界医学之林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医药就能走上健康复兴之路。
    虽然,书中有些言辞过于激烈,但并不会因此掩盖作者热爱中医药的拳拳之心,我非常赞同《全球中医药论坛》发言人对该书作者的评论:“川耗子(作者的网名)先生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所提出的观点,均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均是不可否定的客观存在。只不过言词过极(激),有点令人不好接受罢了。如果,真是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比那些故意污篾中医,否定中医药的别有用心者还是天壤相隔,不可同日而语。”我也非常赞同作者的自我表白:“杜鹃啼血声哀怨,只为唤回杏林春”,能否达到作者的这一目的,读者只有读完这本啼血之作也许才能有所判断。就我的感觉,这确实是近几年来一本反思、针砭、警醒和复兴中医药的好书。
文本
2
发表于 2008-5-3 15:16:21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或是作者对中医的评价、认识回归到了理性上了。
中医的科学和局限是并存的。能认识到这两点也是不容易的。是对中医的整体上认识的客观化的进步。是对中医的大幸!
中、西医在本质上是在各以不同视角认识着人体的不同层面所各自形成的不能同一的两个医学理论体系。两者只能是互补而不能相互取代。能认识到中医所存在的局限是不容易,是一种清醒、理智!
一些现存活的中医“泰斗”,中医的无学不术者、众多中医骗子,却没有能认识到中医所存在的局限,而在胡扯中医全能、无所不能、中医取代西医等等。
作者的此书或能给予这些糊涂虫一重掌?!
3
发表于 2008-5-3 15:32:46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中医是要踏踏实实做些事情了。
仲景之后鲜有能如此经得住重复检验的。
4
发表于 2008-5-3 22:53:48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为什么有重大思维的书,尤其从灵魂深处与经典有一样有自己大思维的书,总是在咱国内发表不了?正象当年的《灵山》!
张先生的观点我向来看好!
5
发表于 2008-5-5 17:53:05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的确是本值得中医界深思的好书
6
发表于 2008-5-5 18:54:09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求实倡明,
善学善为.
7
发表于 2008-5-5 22:30:36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ADMINOPE=南京陈斌|哭川耗子|威望由 0 减少至 -6|人身攻击。|1210027809]川耗子是中医的“清道夫”,专吃中医的“人粪、马尿、鸡屎、烂裤头(川耗子语录)”
看看目录就知道川耗子著作是由中医的“人粪、马尿、鸡屎、烂裤头(川耗子语录)”组成

人粪、马尿、鸡屎、烂裤头(川耗子语录)”见川耗子著作“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一文

鼠目展寸光的川耗子即看不到中医“天-地-人”三才宇观医学的大器,也看不到中医精气神的微妙,所以只好盯上了中医的“人粪、马尿、鸡屎、烂裤头(川耗子语录)”
8
发表于 2008-5-6 16:22:08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四川的张毅,思维一向独立特行,观点不凡,支持他的研究!请大家保护每一个声音!创新不容易!
9
发表于 2008-5-12 16:35:01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我曾在这里发了一篇不用药治病的理论与科技,很多东西是从西医入手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数据验证,可最终却又归于中医的思维。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东西。但不再是从传统辩证入手,而是用中医的针炙治疗思维,把所有治疗归于电位的的形成和共振波的传导作用。这个理论研制的东西,可以说比目前在用的中或西药都快很多,并且不再是从药性上来应用,而是通过对人体能量平衡方法进行治疗。这应该是一种突破,用传统中医思维结合西方的实验科技所形成的另一种治疗。同一科技平台,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症状。非药,不含任何止痛、抗生素、类固醇及毒、麻成份,却可以快速止痛、消炎、以及创伤的快速愈合。
10
发表于 2008-5-12 22:06:20 | 只看该作者

读《岔口上的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8/05/12 10:17pm 第 1 次编辑]

赞<岔口上的中医>!
中医是科学    如果西医借助显微镜看到了微生物,以便制定治疗方案是科学的话,那么,中医能通过调节环境,使致病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的话,中医也同样是科学,而且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更深的科学.
中医博大精深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难以计数的先人的探索,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虽然千变万化,但又殊途同归,不能不让人们叹为观止。她就象是大海不择细流一样,只要是对中医有用的,即积极地吸收进来,以至中医的理法方药成为洋洋大观。
中医也有不足  尽管中医的高深莫测,但也难掩她的不足之处,尤其是西方医学传至中国之后,以致让中医一败涂地。中医的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在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方面,这是中医的致命缺陷。其它诸如理论方面的谬误,则不利于中医的教学、普及。
中医萎缩的根本原因  中医的确切疗效,让我们中医陶醉得不知所以了。尽管中医有确切疗效,可以说,一般除手术和对危重病的抢救之外,并非西医西药所能比拟的,但在西医进入中国之后的萎缩,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导致中医萎缩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医疗需求,是萎缩的最主要原因。
中医的出路  中医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吸收当代有用的最先进科技成果,与时俱进。如此,即是为中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就是中医的现代化。
中医的振兴  这需要二方面的努力,首先是中医界自身的努力,那就是要在学好中医理论的同时,学好必要的西医诊疗技术,以补中医后天之不足,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其二,就是政府对中医的政策问题,要想振兴中医,就必须对中医加以政策上的倾斜:对民间中医不拘一格,施行适当的考试,以放宽准入制度;对中医学院毕业生,应该给予中、西双执业医师资格。经过各方的努力,中医的振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张毅先生本着一个挽救中医的赤子之心,力陈中医之弊病,甘冒群起而攻之,实在是难能可贵。只可惜中医界里这样有真知灼见的人士太少了。但愿中医界以此为鉴,认真反思,团结一致,为中医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9 06:32 , Processed in 0.0583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