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2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7 15:1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01/17 04:17pm 第 1 次编辑]

妇人之生,以血为本,以血为用,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2.4 杂病腹痛 湿热或寒湿与瘀血相结蕴积冲任胞脉,阻滞气血,日久渐积成块,不通则痛。症见下腹坠,胀痛,拒按,腰骶坠胀或酸重,带下量多(湿热者色黄质粘臭秽,寒湿者色白质稀),困重乏力。症瘕腹痛者素有瘀积,继而生湿浊,湿瘀互结加重气机阻滞而痛作。
3 湿瘀同治之法 湿瘀互结为病,当湿瘀同治,既要祛湿又要化瘀,方为治疗对症,可收满意疗效。
3.1 因湿致瘀 以湿为重者,在辨证治疗湿证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常用治法:1)行气祛湿,气能载水,气行则水行,气亦为血帅,气行血亦行,故调畅气机,则湿瘀易消。药用香附、陈皮、柴胡、乌药、佛手、川楝子、丝瓜络等。2)利水渗湿,用淡渗之品引湿邪从小便排出,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其在下者引而竭之’。药用茯苓、薏苡仁、泽泻、大腹皮、车前子等。3)苦寒燥湿,药用黄柏、椿皮、龙胆草,常与清热利湿药(车前子、茵陈、虎杖、蒲公英)合用,并配合清热活血药(赤芍、丹皮、丹参、红藤、,败酱草)治疗湿热瘀结之痛证。4)温阳化湿,药用桂枝、小茴香、吴萸、乌药、细辛等,常与辛温活血药(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合用治疗寒湿瘀结证。5)益气升阳除湿,药用黄芪、白术、党参、山药、柴胡、升麻等适于脾气亏虚,湿浊内停而致的湿瘀症及正气不足,湿瘀内之痛证,如素秉不足,肾气虚者加菟丝子、巴戟天等。
3.2 因瘀生湿 以瘀血重者,治当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祛湿。医圣张仲景所创桂枝茯苓丸为此治法的代表。因瘀积日久易耗伤正气,故选用了药性平和的桃仁、丹皮、芍药活血消症,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湿利水兼扶正,全方共凑瘀湿同治,攻补兼施之效。活血化瘀药主要有药性平和与峻猛之分,当视病情之轻重缓急区分选用。常用活血化瘀方有:养血活血的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化瘀止痛的失笑散,活血行气的膈下逐瘀汤,血腑逐瘀汤,清热活血的解毒活血汤,温经活血的温经汤等。
3.3 湿瘀同病 湿瘀参半 治当活血与祛湿并重。湿瘀同病主要因于血虚肝郁而血滞湿阻,张仲景之当归芍药散是专为此而设,方中芍药、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白术、茯苓、泽泻益气健脾渗湿。全方养血柔肝,益气健脾,活血祛湿,使湿化血和,湿瘀皆祛。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湿瘀所致痛证,须细察湿与瘀孰重孰轻,孰主孰次,辨明个体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的不同,分清不同生理阶段,针对病因,灵活组方用药。
2
发表于 2005-1-17 16:44:1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xiexie!!!
3
匿名  发表于 2005-1-17 16:45:08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4
发表于 2005-1-17 17:31:1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芝麻开门
5
发表于 2005-1-17 19:34: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这个一定要看,谢谢!
6
发表于 2005-1-17 19:47:4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7
发表于 2005-1-17 23:57: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Re
8
发表于 2005-1-25 19:55:1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re
9
匿名  发表于 2005-1-25 20:45:20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医托,帖托,大托,小托
10
发表于 2005-1-26 09:39:4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湿瘀为妇科痛证常见致病因素

2.4 杂病腹痛 湿热或寒湿与瘀血相结蕴积冲任胞脉,阻滞气血,日久渐积成块,不通则痛。症见下腹坠,胀痛,拒按,腰骶坠胀或酸重,带下量多(湿热者色黄质粘臭秽,寒湿者色白质稀),困重乏力。症瘕腹痛者素有瘀积,继而生湿浊,湿瘀互结加重气机阻滞而痛作。
3 湿瘀同治之法 湿瘀互结为病,当湿瘀同治,既要祛湿又要化瘀,方为治疗对症,可收满意疗效。
3.1 因湿致瘀 以湿为重者,在辨证治疗湿证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常用治法:1)行气祛湿,气能载水,气行则水行,气亦为血帅,气行血亦行,故调畅气机,则湿瘀易消。药用香附、陈皮、柴胡、乌药、佛手、川楝子、丝瓜络等。2)利水渗湿,用淡渗之品引湿邪从小便排出,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其在下者引而竭之’。药用茯苓、薏苡仁、泽泻、大腹皮、车前子等。3)苦寒燥湿,药用黄柏、椿皮、龙胆草,常与清热利湿药(车前子、茵陈、虎杖、蒲公英)合用,并配合清热活血药(赤芍、丹皮、丹参、红藤、,败酱草)治疗湿热瘀结之痛证。4)温阳化湿,药用桂枝、小茴香、吴萸、乌药、细辛等,常与辛温活血药(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合用治疗寒湿瘀结证。5)益气升阳除湿,药用黄芪、白术、党参、山药、柴胡、升麻等适于脾气亏虚,湿浊内停而致的湿瘀症及正气不足,湿瘀内之痛证,如素秉不足,肾气虚者加菟丝子、巴戟天等。
3.2 因瘀生湿 以瘀血重者,治当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祛湿。医圣张仲景所创桂枝茯苓丸为此治法的代表。因瘀积日久易耗伤正气,故选用了药性平和的桃仁、丹皮、芍药活血消症,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湿利水兼扶正,全方共凑瘀湿同治,攻补兼施之效。活血化瘀药主要有药性平和与峻猛之分,当视病情之轻重缓急区分选用。常用活血化瘀方有:养血活血的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化瘀止痛的失笑散,活血行气的膈下逐瘀汤,血腑逐瘀汤,清热活血的解毒活血汤,温经活血的温经汤等。
3.3 湿瘀同病 湿瘀参半 治当活血与祛湿并重。湿瘀同病主要因于血虚肝郁而血滞湿阻,张仲景之当归芍药散是专为此而设,方中芍药、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白术、茯苓、泽泻益气健脾渗湿。全方养血柔肝,益气健脾,活血祛湿,使湿化血和,湿瘀皆祛。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湿瘀所致痛证,须细察湿与瘀孰重孰轻,孰主孰次,辨明个体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的不同,分清不同生理阶段,针对病因,灵活组方用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2:32 , Processed in 0.1038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